<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一、赵秀哲同志革命生涯</b></p> <p class="ql-block"> 赵秀哲同志1925年5月出生于河北省安平县张舍村一户贫苦农民家庭。</p><p class="ql-block"> 在抗日战争爆发后,村里成立了农会、妇救会、儿童团等抗日组织,赵秀哲12岁小学毕业 ,在村里当上了儿童团团长,宣传抗日,动员当兵 。 1941年3月八路军招收白求恩学校(以下简称白校)学员,赵秀哲报名入伍。 在前往白校的行军过程中,由于敌人的扫荡、行军路线的变更和感染疾病住院治疗,经过了一年的艰苦行军,于1942年3月到达河北唐县葛公村白求恩学校,经考试,赵秀哲被分到调剂六期学习。白校是八路军的军事卫生学校,要穿军装,打裹腿,早晨要出操跑步,夜里要站岗放哨 。白校的学习条件很艰苦,学校没有课堂,夏天在树荫下上课,冬天在院子里上课,坐的是自己的背包,双膝是课桌。1942年9月赵秀哲毕业时(同期入学93名学员,毕业时仅剩31名),学校对她的鉴定是:工作积极,学习努力,能吃苦耐劳,定职司药,留校三个月实习期。</p> <p class="ql-block">河北唐县葛公村白求恩学校旧址</p> <p class="ql-block"> 1943年3月赵秀哲实习期满后分配到晋察冀军区制药厂工作,工作仅四个月,因日军大扫荡,制药厂坚壁清野,赵秀哲与制药厂部分同志一起奔赴延安。一路爬山涉水,越过了敌人的层层封锁,于1943年9月到达陕西省绥德县五里湾,赵秀哲被分配到抗日军政大学(以下简称抗大)卫生部工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董必武同志在抗大总校卫生部所在地疗养时与卫生部同志合影。</p><p class="ql-block">前排左起:董必武、蒋耀德、××、××,</p><p class="ql-block">三排右1:张修萍,</p><p class="ql-block">后排左起:邵瑾、王文清、赵秀哲、孙犁、杨沛文。</p> <p class="ql-block"> 1945年2月经抗大卫生部王文清同志介绍,支部大会批准,赵秀哲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5月经抗大政治部主任徐文烈介绍,赵秀哲与政治部组织科科长张驾伍相识并结婚。赵秀哲在回忆录中写道:“在我一生中,陕北绥德五里湾抗大这段生活,是我最幸福最快乐的经历,和平、淳朴、亲善、积极向上的气氛,让我终身难忘。”</p> <p class="ql-block">陕西绥德西山寺抗大总校驻地</p> <p class="ql-block"> 抗战胜利后, 1945年10月抗大总校在副校长何长工、政治部主任徐文烈的率领下,从绥德出发挺进东北,赵秀哲调校部门诊所负责行军医疗工作,一边行军,一边出诊,每到驻地不能休息,要对伤病员进行治疗。</p><p class="ql-block">1946年2月初到达吉林通化,2月10日抗大更名为东北军政大学,林彪任校长,彭真任政委,何长工任副校长,吴溉之任副政委,徐文烈任政治部主任。</p><p class="ql-block">2月下旬赵秀哲响应校卫生部支援前线的号召,报名到通化二道江野战医院工作,刚到医院不久,医院就接收了700多伤员,医院缺乏医护人员,就招募了一批日本人,赵秀哲每天带着十几个日本人从早到晚给伤员换药,有时还要做些小手术,一天经常要工作18小时左右。</p><p class="ql-block">4月东北军大奉命前往长春,在她离开医院前,她负责的二百多伤员大部分伤愈出院。</p> <p class="ql-block">1946年2月于通化</p> <p class="ql-block">通化二道江野战医院楼前,赵秀哲左3。</p> <p class="ql-block">1946年5月底东北军大从长春转移到黑龙江北安,在北安建校办学,7月1日举行开学典礼。赵秀哲在校卫生部工作。</p> <p class="ql-block"><b> 1946年于黑龙江北安留影</b></p> <p class="ql-block">黑龙江北安东北军政大学校址</p> <p class="ql-block">王文清(左)、赵秀哲(右)、杨沛文(后)。</p> <p class="ql-block">赵秀哲(左)、王文清(右)。</p> <p class="ql-block">赵秀哲(左)、孙犁(右)。</p> <p class="ql-block">1947年3月赵秀哲随丈夫张驾伍调齐齐哈尔东北军大西满分校任校卫生队队长。当时学校的学员都是从关内来的老兵,不适应东北的寒冷气候,每天吃的主要是高粱米和土豆,所以生病的人特别多。卫生队仅有三名医生,每天要应诊200多名病人,还要去学员队巡诊,对重病号要送隔离室隔离,夜里还要去查房。赵秀哲怀着身孕,每天坚持十几个小时工作,在接触传染病人时染上流行性脑脊髓炎,在医院卫生部长给她特批了3瓶青霉素,卫生队的同志给她献血,才将她从死亡边缘拉了回来,但双耳因耳神经遭到破坏丧失了听力,留下终身残疾。几个月后,赵秀哲生下第一胎(女儿),孩子出生7天死于丹毒感染。不到半年时间,年仅22岁的赵秀哲连续遭受两次沉重打击,但她意志坚强没有被击垮,病愈后又重新回到原来的工作岗位继续工作。丧失听力给赵秀哲的生活和工作交流带来极大不便,只能在药房取药和做药品的统计工作。</p> <p class="ql-block">1948年冬,张驾伍、赵秀哲夫妇及其子张爱民于齐齐哈尔东北军政大学驻地东大营留影。</p> <p class="ql-block">1949年7月东北军大南下前于齐齐哈尔。</p> <p class="ql-block"> 1949年7月东北军大奉命南下,1949年8月进驻湖北武汉,8月13日东北军政大学更名为华中军政大学;1950年1月更名为中南军政大学;1951年3月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高级步兵学校,下辖六个分校:商丘第20分校、信阳第21分校、长沙第22分校、南昌第23分校、桂林第24分校、广州第25分校;1952年11月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高级步兵学校;1955年5月更名为汉口高级步兵学校。</p><p class="ql-block"> 东北军大南下后,张驾伍于1949年10月调南昌华中军大江西分校任政委;</p><p class="ql-block">1950年9月调长沙中南军大三分校任政委,1951年4月任第二十二步兵学校任政委;</p><p class="ql-block">1952年6月调汉口第四高级步兵学校任政治部主任,1952年12月任第一高级步兵学校政治部主任,1953年6月任第一高级步兵学校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1955年5月任汉口高级步兵学校副政委。</p><p class="ql-block"> 东北军大南下后,赵秀哲一直跟随张驾伍在学校医务室担任司药、股长。</p> <p class="ql-block"><b> 1949年8月至1956年6月在江西南昌、湖南长沙和湖北汉口工作期间留影</b></p> <p class="ql-block">1954年11月,赵秀哲与战友临别留影,</p><p class="ql-block">前排:赵秀哲(左1)。</p> <p class="ql-block">赵秀哲(右)</p> <p class="ql-block">赵秀哲(右1)</p> <p class="ql-block"><b> 赵秀哲、张驾伍夫妇留影</b></p> <p class="ql-block">赵秀哲夫妇与其子张爱民</p> <p class="ql-block"><b> 赵秀哲与子女留影</b></p> <p class="ql-block">赵秀哲与其子张爱民合影</p> <p class="ql-block">赵秀哲夫妇与子女张爱民、张湘鄂、张雪鄂合影</p> <p class="ql-block"> 1955年军队由供给制改为薪金制,大批军队女干部转业到地方工作。赵秀哲因双耳丧失听力,地方无法安置工作。当时军队有规定,参加革命十年以上因病残无法安置工作的可以办理退休,但张驾伍说:“你这么年轻就让国家养着,你让我怎么批评那些计较个人得失的同志,再说国家还很困难,我一个人的工资可以养活你们。”,就没有给赵秀哲办理退休,至使她转业后不享受任何待遇。</p> <p class="ql-block"> 1955年9月张驾伍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这三枚勋章不仅铭刻着张驾伍同志为新中国的成立和人民军队的发展壮大作出的贡献,还铭刻着赵秀哲同志对张驾伍工作上的支持和生活上的照顾所做的奉献,是夫妻俩共同的荣誉。</p> <p class="ql-block"> 1956年6月张驾伍调北京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检察院副检察长,全家迁至北京居住(住小西天总参管理局大院10号楼一门一层)。</p><p class="ql-block"> 1963年6月3日张驾伍病逝,赵秀哲年仅38岁,再次遭受人生沉重打击,独自承担起照顾家庭、养育子女的重任(其子女都在上学,最小的上一年级)。</p> <p class="ql-block">赵秀哲与子女、亲属在张驾伍灵堂前守灵。</p> <p class="ql-block">赵秀哲参加张驾伍同志追悼会</p> <p class="ql-block">赵秀哲护送张驾伍骨灰到八宝山革命公墓。</p> <p class="ql-block"> 在张驾伍病逝后,解放军总政治部根据赵秀哲同志的革命经历,批准她为军队供养干部,享受行政15级待遇。</p> <p class="ql-block"> 赵秀哲同志因公致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为其颁发《残疾军人证》,其残疾等级评为六级。</p> <p class="ql-block">2005年换发新《残疾军人证》</p> <p class="ql-block">附:旧《革命伤残军人证》复印件</p> <p class="ql-block"> 1985年10月30日,解放军总政治部批准原总政供养干部赵秀哲同志改办离休,其离休后的待遇参照军队副师职离休干部的待遇。</p> <p class="ql-block"> 赵秀哲在自己的回忆录中最后写道:“作为女人我一生经历了诸多坎坷磨难,年幼丧母,年轻时双耳失聪,中年丧夫,老年时又因车祸落下残疾,但我没有向命运低头,我始终用乐观向上的态度笑对人生。”。</p><p class="ql-block"> 她的丈夫张驾伍一生拼命工作,早早离她而去,但她毫无抱怨,她对张驾伍的评价是:“我和老张风雨同舟共同生活了18年,养育了4个儿女,谈不上幸福,但老张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的精神一直影响着我。他一生任劳任怨,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他对同志诚恳热情,对自己要求很严,他在群众中享有很高的威望,干部们有什么问题都爱找他谈。他一生廉洁奉公,从不多占国家一分一厘。他从事政治工作和教育工作多年,对家庭成员和子女也要求很严格。他是个好丈夫,好父亲。”</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二、赵秀哲在北京生活期间留影</b></p> <p class="ql-block">赵秀哲、张驾伍夫妇与子女张爱军、张爱民、张湘鄂、张雪鄂、张继鄂合影</p> <p class="ql-block"><b> 赵秀哲个人留影</b></p> <p class="ql-block">赵秀哲清明去八宝山革命公墓为张驾伍扫墓。</p> <p class="ql-block"><b> 赵秀哲与老战友留影</b></p> <p class="ql-block">1974年赵秀哲与白求恩学校、抗大卫生部老战友在北京聚会留影</p> <p class="ql-block">前排左起:王世昌、邵谨、王文清、杨沛文,</p><p class="ql-block">后排左起:孙犁、丁秀芳、张惠、赵秀哲、××、崔明燕。</p><p class="ql-block">注:</p><p class="ql-block">邵瑾:原解放军309医院副院长,</p><p class="ql-block">王文清:原冶金部干部司司长崔庆元夫人、北京酒仙桥医院副院长,</p><p class="ql-block">丁秀芳:原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曾汉周夫人。</p> <p class="ql-block">前排左起:崔明燕、王世昌、杨沛文、丁秀芳、邵瑾,</p><p class="ql-block">后排左起:赵秀哲、孙犁、××、王文清、张惠。</p> <p class="ql-block">前排左起:王世昌、杨沛文、邵瑾、孙犁,</p><p class="ql-block">后排左起:丁秀芳、赵秀哲、张惠、××、崔明燕、王文清。</p> <p class="ql-block">前排左起:丁秀芳、杨沛文、孙犁</p><p class="ql-block">后排左起:王文清、张惠、赵秀哲、××</p> <p class="ql-block">左起:杨沛文、赵秀哲、邵瑾</p> <p class="ql-block">左起:赵秀哲、丁秀芳</p> <p class="ql-block">左起:赵秀哲、崔明燕(王文清之女)</p> <p class="ql-block">左起:王文清、赵秀哲、石威、××</p><p class="ql-block">1982年3月由郝必清摄影</p> <p class="ql-block">左起:王文清、石威、赵秀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刘鸿益、李树青夫妇和其子刘米丁来京探望老战友留影</p> <p class="ql-block">李树青(左)、赵秀哲(右)</p> <p class="ql-block">李树青(左)、赵秀哲(右)、刘米丁(后)</p> <p class="ql-block">左起:赵秀哲、王特、刘鸿益、董哲文、李树青</p><p class="ql-block">注:</p><p class="ql-block">刘鸿益:原南京军区炮兵政委,</p><p class="ql-block">李树青:原南京市第一轻工业局组织处处长,</p><p class="ql-block">王特:原解放军总政治部秘书长徐文烈少将夫人、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党委副书记,</p><p class="ql-block">董哲文:原解放军军事博物馆政委张金辉夫人、北京民族饭店党委书记。</p> <p class="ql-block">左起:刘米丁、赵秀哲、李树青、王特</p><p class="ql-block">2004年7月26日于赵秀哲家留影</p> <p class="ql-block">左起:王特、李树青、赵秀哲</p> <p class="ql-block">1996年2月26日王文生夫妇和王文清探望赵秀哲留影</p> <p class="ql-block">左起:赵秀哲、王文生、王文清、王文生夫人</p><p class="ql-block">注:</p><p class="ql-block">王文生:原海军后勤部卫生部长</p> <p class="ql-block">左起:王文清、王文生夫人、赵秀哲</p> <p class="ql-block">左起:赵秀哲、王文清</p> <p class="ql-block">左起:魏素梅、赵秀哲</p> <p class="ql-block">左起:赵艾茹、赵秀哲</p> <p class="ql-block">前排左起:赵秀哲、赵艾茹,</p><p class="ql-block">后排:丁彩霞(丁一之女)。</p> <p class="ql-block">2004年春赵秀哲(左)探望抗大战友刘芷(右)时留影</p><p class="ql-block">注:</p><p class="ql-block">刘芷:原福州军区司令员韩先楚上将夫人、总参谋部二部顾问。</p> <p class="ql-block">刘芷赠送给赵秀哲的明信片</p> <p class="ql-block">左起:赵秀哲、牛皖平(牛正中、张凌果夫妇之子)</p><p class="ql-block">注:</p><p class="ql-block">牛正中:原国防科工委政治部主任,</p><p class="ql-block">张凌果:原北京市海淀区纪委书记。</p> <p class="ql-block"><b> 赵秀哲与子女留影</b></p> <p class="ql-block">1972年赵秀哲参军子女张爱民、张湘鄂、张雪鄂回京探亲留影</p> <p class="ql-block">前排:张继鄂</p><p class="ql-block">后排左起:张爱民、张湘鄂、赵秀哲、张雪鄂</p><p class="ql-block">注:</p><p class="ql-block">张爱民:服役于海军旅顺基地鱼雷快艇第六支队61大队二中队艇长,</p><p class="ql-block">张湘鄂:服役于秦皇岛海军408医院,</p><p class="ql-block">张雪鄂:服役于福州军区三局。</p> <p class="ql-block">1972年赵秀哲与子女张爱民、张湘鄂、张雪鄂、张继鄂在北京站合影。</p> <p class="ql-block">1972年赵秀哲携子女回老家为父亲扫墓与哥嫂、侄子全家合影。</p> <p class="ql-block">前排左起:刘海平(外孙)、赵秀哲、张悦(孙女);</p><p class="ql-block">中排左起:孙新坦(儿媳)、张湘鄂、张雪鄂、张继鄂;</p><p class="ql-block">后排左起:张爱民、刘国华(大女婿)、李筑生(二女婿)。</p> <p class="ql-block">前排左起:刘国杭(大儿媳)、张超(大孙女)、张继鄂、赵秀哲、刘海平(大外孙)、李翔(小外孙),</p><p class="ql-block">后排左起:张爱军、张雪鄂、李筑生(二女婿)、张悦(小孙女)、孙新坦(二儿媳)、张爱民、张湘鄂、刘国华(大女婿)。</p> <p class="ql-block">左起:刘国华、刘海平、赵秀哲、张湘鄂</p><p class="ql-block">注:</p><p class="ql-block">刘国华:退休前任解放军总参谋部陆航部副部长(少将),</p><p class="ql-block">张湘鄂:原海军408医院护士长,</p><p class="ql-block">刘海平:刘国华、张湘鄂夫妇之子、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机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赵秀哲与孙女、外孙留影</b></p> <p class="ql-block">赵秀哲与孙女、外孙留影</p><p class="ql-block">左起:张悦、张超、李翔、刘海平</p> <p class="ql-block">左起:刘海平、赵秀哲、李翔</p> <p class="ql-block">左起:刘海平、赵秀哲</p> <p class="ql-block"> 赵秀哲一生生活俭朴、勤俭持家,在丈夫去世后,她全心全意抚养子女,她的付出无私、无怨、无悔,也无需回报,她在子女的心目中永远是世界上最好的母亲,受到子女们的衷心爱戴和敬仰。</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三、沉痛悼念赵秀哲妈妈</b></p> <p class="ql-block"> 2008年4月4日18时,赵秀哲同志患白血病医治无效在解放军总医院(301)病逝,享年83岁。</p> <p class="ql-block"> 赵秀哲同志病逝后,其骨灰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p> <p class="ql-block"> 今年是赵秀哲妈妈诞辰96周年,转眼间她离开我们已经十三年了,她的音容笑貌依然记忆犹新,她的养育之恩永远铭记在心。</p><p class="ql-block"> 亲爱的妈妈,您的子女们现在都还健在,并且生活的很幸福。您的孙女、外孙都已成家立业,您的重孙女一个上高中,一个上小学。在您诞辰96周年之际,将子女们的照片发给您,吿慰您的在天之灵。</p> <p class="ql-block">张超、李世耀夫妇与女儿李雨潼合影</p> <p class="ql-block">张悦、胡滨夫妇与女儿胡菀桐合影</p> <p class="ql-block">刘海平、彭淑怡夫妇合影</p> <p class="ql-block">李翔、贾凡夫妇合影</p> <p class="ql-block">瞧这一家子,与您在世时一样,经常在一起相聚,和睦相处。</p> <p class="ql-block"> 亲爱的妈妈,您的子女每年都去给您扫墓、献花,感谢您为子女们付出的一切。</p><p class="ql-block"> 亲爱的妈妈,安息吧!您的子女永远怀念您!</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赵秀哲同志永垂不朽!</b></p> <p class="ql-block"> 美篇由赵秀哲子女制作</p><p class="ql-block"> 2021年7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