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家的殷家港(2)

老陆

<p class="ql-block">殷家港既是一条河道的名字,又是一个不大的村落名字,千百年来,居住在殷家港两岸的百姓,由殷家港桥连接着两岸村民的亲密往来和生活,是一个典型的江南水乡村落,这里每天发生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p><p class="ql-block">我的外婆家就座落在这条港的东岸,属嘉善县天凝镇管辖。外婆出身在我现在的居住地,洪家滩竹埂村。嫁于殷家港盛家,一生养育四女一男。</p><p class="ql-block">四女多是幼童时就送出门。一个送油车港堂子(古时收留女孩的店堂),其余三个多是送给有男孩户当童养媳,我母親就是当时外婆送往我张家的童养媳,图个照应帮衬,属回乡姑娘。</p><p class="ql-block">母親来时才十二岁,我父亲排名老七(后来村上敬称他为七老兄),当时存有弟兄五个,嫁于那一个?事后请人去算八字才确定成姻。我排名老三,我的俩位兄长,分别在老大5岁、老二2岁时,在我未出生前,因瘟疫而同年双双夭折。</p><p class="ql-block">后来我外婆把此帐算在我母亲身上,说我家小妹(外婆称呼我母亲小名)不会带孩子。</p><p class="ql-block">所以,当我出身后,外婆把我视作宝贝,常把我带到外婆家殷家港亲自哺养。还把我俩位兄长夭折的往事在村里传开,从而导至了我儿时对殷家港的深刻印象,特别是在我刚会走路后,少有记忆时,表哥拉着我在殷家港两岸东家进、西家出,众乡邻以热情和同情的目光善待我,让我领悟到殷家港人的善良和好客。</p><p class="ql-block">这儿时的记忆深深地刻录在我幼时的心灵中,对我以后世界观的形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p><p class="ql-block">殷家港人,自古以来有着独特的殷家港口音,他们从事农耕生产,但他们的经济来源,主要还是以土窑业为主,制作瓦坯。</p><p class="ql-block">到了殷家港,又称瓦坯场。做瓦坯很艰苦,一家男女老少,只要有劳动能力的,全多用得上去,天刚蒙蒙亮就要处理瓦坯泥,特别是冬天,赤脚踏泥冻得脚通红,让人难受。</p><p class="ql-block">白天,一个人做坯,还需二至三人做帮衬。天黑了,还得把白天做的瓦坯收拾到棚屋里,如遇雨天,还得采取必须的防雨措施,若防雨不当,一天辛劳就会泡汤。</p><p class="ql-block">殷家港人历来就是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周而复始地生话着。</p><p class="ql-block">所以,谁家姑娘嫁到瓦坯场去,就意味着去吃苦头,而本地姑娘出嫁他乡的,叫“解脱”。</p><p class="ql-block">他们的住房除了正屋外,还有二间辅助房,一间养猪的叫猪棚,另一间做瓦坯房,存放凉干了的瓦坯。</p><p class="ql-block">当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殷家港的日常生活方式,除做瓦坯之外,大田里稻子,自留地上的蔬菜,猪棚内的养猪也是必不可少的农活,维系着一家人的衣着往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张伟,生于1946年,兄妹7人,儿时读书较少,但自学成才。从事田地干活,到部队从事后勤,转业后经组织安排到乡镇担任宣教文化工作,后转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工作至退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张伟/摄 殷家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