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纪行(上篇)

徐国强

<p class="ql-block">  “华夏古文明、山西好风光”,这句经常在电视上出现的宣传语,高度概括了三晋大地的历史文化旅游特色。山西,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又因史前曾是晋国并发生“三家分晋”的历史事件,简称“晋”,或“三晋”。翻开中华民族历史,华夏先祖尧、舜、禹都在山西境内建都立业,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政权夏朝就建立于此。因此,山西有“华夏文明摇篮”之称。<span style="font-size: 18px;">百年看上海,千年看北京,3000年看陕西,5000年看山西,这一概括表明了山西在华夏古文明史上的地位。</span></p><p class="ql-block"> 说起来,真有些惭愧。一直以来对山西关注不多,了解甚少,一听到山西,往往想到的只有陈醋和煤炭。而且,在几乎跑遍全国各省的今天,才踏上三晋大地。八天七夜,自驾1300公里,在晋中和晋北大地上画了一个扇形,对山西的“华夏之根、佛教圣地、晋商家园、古建瑰宝”等文化内涵有了一定的了解和颇深的感触。</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5月22日(第一天)</p><p class="ql-block">行程:上海 - 太原</p><p class="ql-block">里程:飞行2.5小时</p><p class="ql-block">入住:太原湖滨国际大酒店</p><p class="ql-block">安排:参观晋商博物馆、好友聚会</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经过二个多小时的飞行,MU2409航班于14:25时抵达太原武宿国际机场。随即,到机场停车场A6区域的一嗨租车处,提取了RAV4越野车前往太原湖滨国际大酒店。太原机场到市区很方便,15公里,半个小时就抵达酒店。这次山西行,一方面感受华夏古文明、领略山西好风光,另一个方面是来太原看望<span style="font-size: 18px;">阔别半个世纪的</span>当年的解放军叔叔、今天的大哥好兄弟们。此时,赵吕两位大哥已在酒店门口迎候我们,我以50年前的称谓赵叔、吕叔介绍给每位同行。</p> <p class="ql-block">办理好入住手续,利用晚餐前的空档时间,赵吕两位大哥带着我们前往晋商博物馆参观游览。</p> <p class="ql-block">晋商博物馆门旁矗立着一座石碑,上面写着“督军府旧址”。1916年阎锡山任山西省督军,以此作为督军衙门,故名督军府。历史上,这里一直是政府衙门办公的地方。辛亥革命前,这里是明、清两代山西抚衙门所在地。解放后,为山西省人民政府所在地,直至2017年才搬离。至此,这座“千年府衙”变成晋商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晋商博物馆坐北朝南,占地面积3.5万平方米,是全国保存下来最为完整的督军府旧址之一。走进正门,为仪门,仪门两侧是孙文所题的对联:“愿乘风破万里浪; 甘面壁读十年书”,横幅为“鉴往惕来”。</p> <p class="ql-block">穿过仪门,来到“渊谊堂”。这里原为山西巡抚衙门大堂,1932年拆除重建为二层砖木混合建筑,主体建筑中西合璧。二层悬挂“泽润蒸黎”匾,此匾为雍正御笔;一楼悬挂“天下晋商”匾。现在<span style="font-size: 18px;">这里是“晋商序厅”展区。</span></p> <p class="ql-block">在“渊谊堂”前,我与阔别近50年的两位解放军“叔叔”合影留念,记录下这渊源流长的情谊。</p> <p class="ql-block">渊谊堂里面矗立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习主席2017年视察山西时关于晋商精神的讲话。</p> <p class="ql-block">在“汇通天下”展区,矗立着一座雷履泰的塑像。1823年,雷履泰开创性地建立了日升昌票号,成为载入史册的晋商票号始创者。</p> <p class="ql-block">日升昌的“算盘阵”。</p> <p class="ql-block">御书楼。内部为以“晋商精神”为主题的展览。</p> <p class="ql-block">御书楼后就是自省堂,原督军府礼堂。到达这里时,已经关门谢客。据说,里面富丽堂皇,宽阔高大,明敞悦目,雕梁画栋,古色古香。<span style="font-size: 18px;">阎锡山时期为召开重要会议、接待高级宾客之所。</span>建国后,作为省政府内的一个重要会议场所。</p> <p class="ql-block">晋商博物馆里除介绍晋商历史外,还陈列了不少出土文物及中国历史上货币的实物。图为春秋战国时期的刀币。</p> <p class="ql-block">布币</p> <p class="ql-block">圆形方孔钱。</p> <p class="ql-block">金属钱币之前的贝币。</p> <p class="ql-block">结束晋商博物馆的参观游览,我们来到酒店附近的这家老太原菜馆。在这里,太原的五位解放军“叔叔”为我们接风洗尘,餐叙当年军民鱼水情,品尝山西特色美食。</p> <p class="ql-block">在陕西游玩期间,体会到了什么叫面食文化,今天发现,其实,山西的面食文化有过之而无不及。图为<span style="font-size: 18px;">鸡丝面/荞面碗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莜面栲栳栳/</span>莜面烩鱼鱼</p> <p class="ql-block">平遥牛肉\右玉清水羊肉</p> <p class="ql-block">非遗唐王醋鱼/太原什锦铜火锅</p> <p class="ql-block">席间,当地歌手助兴演唱了《桃花红》等山西民歌。应该说唱的不错,特别是“王二妮”。不过,出场费也不低。十分感谢赵大哥如此细心周到的安排。</p> <p class="ql-block">小录一段,听听吧!</p> <p class="ql-block">我与赵大哥相识交往于上个世纪的70年代初,那是一段非常愉快、极其难忘的拥军爱民岁月。这两张老照片,左面是敬仰解放军、装扮解放军的我,右面是现役解放军的赵叔叔;一个是中学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的小号手,一个为驻地部队文工团的小号演奏员。</p> <p class="ql-block">今天,翻开了近50年前的记忆。这些照片大都拍摄于1972年三季度,红小兵们与即将离开驻地奔赴抗美援越前线的解放军叔叔们合影留念。记得,当年的赵大哥奔赴前线后,我们还保持一段书信来往。<span style="font-size: 18px;">实际上,那个时候,</span>我们这帮红小兵与解放军叔叔们的年龄,相差并不大,也就5岁左右。</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次难得、难忘的聚餐。正如我在敬酒时所说的那样:半个世纪的时间,没有带走我们的“鱼水情”,只是50年前的解放军叔叔,变成了50年后的大哥好兄弟!最后,我们与太原的大哥好兄弟们合影留念!谢谢大哥好兄弟们!你们的热情、周到、真诚、朴实让我们终生难忘!</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5月23日(第二天)</p><p class="ql-block">行程:太原 - 晋祠 - 太原</p><p class="ql-block">里程:50公里</p><p class="ql-block">入住:太原湖滨国际大酒店</p><p class="ql-block">游览:晋祠、山西博物院</p> <p class="ql-block">太原湖滨国际大酒店是上海东方明珠旗下的一家五星(冠)级酒店,地处太原核心区。我们的酒店房间在高区,可以俯瞰太原。据太原的大哥们讲,早期的太原十分落后,一个省会城市甚至都赶不上南方的一个县城。现在太原发展很快,呈现一副欣欣向荣的繁华都市景象。</p> <p class="ql-block">酒店对面是太原著名的迎泽公园。透过酒店客房窗户,迎泽湖尽收眼底。迎泽公园,居于市中心最为宽阔的迎泽大街中段(当时,迎泽大道的宽度是全国仅次于长安街)。迎泽公园,总面积6.7万平方米,湖水面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一。据朋友讲,1968年震动中央的氢弹部件被盗案中的氢弹部件,就是被小偷当成废铁扔到了迎泽湖旁的莲花池中。破案后,从湖里捞出来,才没有影响氢弹的试爆。</p> <p class="ql-block">清晨,我们来到迎泽公园。公园内已经有很多市民在休闲、锻炼。</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早饭后,我们驱车前往今天的重点游览地 - </span>晋祠。有人讲:不到晋祠,枉到太原。由此可见晋祠的地位。晋祠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晋祠镇,距离所住酒店约25公里。约40分钟车程,我们抵达晋祠景区南停车场,步行7、8分钟来的晋祠景区东门。</p> <p class="ql-block">晋祠景区分两个部分,一是晋祠公园,二是晋祠。晋祠公园包括唐园飞龙阁、长寿亭、望月楼、照壁等建筑大都是后来新建的。晋祠公园里最为著名的就是这组雕塑,2003年在太原建城2500年之际,在园内中心地带完成了群雕“龙兴晋阳”,群雕的人物是唐太宗李世民及其勋臣长孙无忌、尉迟敬德、魏征、李勣、马周等功臣。这组群雕反映了唐王李世民进军太原的一段历史,以及和晋祠的一段渊源。</p> <p class="ql-block">沿着晋祠公园主路一直往前,才是今天的游览重点晋祠。</p> <p class="ql-block">晋祠正门。晋祠是后人为纪念晋国开国之侯唐叔虞(后被追封为晋王)及母后邑姜后而建,此乃中国现存最早的皇家园林,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从晋祠引导图可以看到,晋祠的正门位于景区东面、晋祠的主要景点水镜台、会仙桥、金人台、对越坊、献殿、鱼沼飞梁及圣母殿都在<span style="font-size: 18px;">由东往西主</span>轴上。</p> <p class="ql-block">水镜台。水镜台是明清戏台,其造型雄奇,雕刻精巧,集楼、台、殿、阁为一体。据说,慈禧太后初建颐和园时,曾派人照搬了晋祠戏台。</p> <p class="ql-block">水镜台西侧面向圣母殿,三面开敞,上悬"水镜台"横匾,此匾是清乾隆翰林、名书法家、晋祠人杨二酉所题,以秀丽著称,被誉为晋祠三大名匾之一。</p> <p class="ql-block">会仙桥。会仙桥建于明代,相传四月初四仙人在桥上约会,故名。</p> <p class="ql-block">跨过仙人桥,就来到了金人台。金人台上有四尊铁人,因铁为五金之属,人称之为"金人台"。</p> <p class="ql-block">西南隅的这尊铁人,铸于北宋绍圣四年(1097年)。铁人保存完整,身上的铸铁字清晰可见。</p> <p class="ql-block">金人台西侧不到5米的位置,就是著名的对越坊。相传,高应元的母亲患偏头痛顽症,百医无效,后在吕祖面前求得一签,签上写着"添砖加瓦",高应元在祠内仔细观察,发现殿、堂、楼、阁、亭、台、桥样样都有,惟独缺少牌坊,所以便选择在金人台西造了这座牌坊,并亲手书写匾额,悬于中央。此匾为晋祠三大名匾之一。</p> <p class="ql-block">与对越坊紧挨着的是献殿。它建于金大定八年(公元1168年),建造时没有使用一根钉子,完全由木头卯榫而成。被称为<span style="font-size: 18px;">晋祠三大国宝建筑之一 。</span></p> <p class="ql-block">晋祠三大国宝建筑之一 <span style="font-size: 18px;">鱼沼飞梁。</span>晋祠的鱼沼飞梁始建年代不祥,宋代重修,<span style="font-size: 18px;">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span>是我国现存古桥中唯一的一座十字形桥梁。桥面呈十字型,把圣母殿和献殿连为一体。</p> <p class="ql-block">晋祠三大国宝建筑之一 圣母殿。圣母殿是晋祠的主殿,坐西向东,位于中轴线终端,<span style="font-size: 18px;">建于宋天圣年间(1023年-1032年)。</span>是为奉祀姜子牙的女儿、周武王的妻子、周成王和唐叔虞的母亲邑姜所建。</p> <p class="ql-block">晋祠三绝之一 古柏齐年,古柏<span style="font-size: 18px;">位于圣母殿北侧,</span>树身向南倾斜45度,头枕撑天柏<span style="font-size: 18px;">又称卧龙柏</span>。因与晋祠齐年,因而又称“齐年柏”。"古柏齐年"与难老泉、宋塑侍女像合称为"晋祠三绝"。</p> <p class="ql-block">圣母殿正面的横匾“三晋遗封”乃慈禧的御笔。"三晋遗封"其实指的是古人在"晋祠"留下的"建筑"风景。</p> <p class="ql-block">圣母殿前廊柱上有木雕盘龙八条。这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盘龙雕柱,雕于宋元佑二年(1087年)。八条龙各抱一根大柱,怒目利爪,神态逼真;虽<span style="font-size: 18px;">历经千年,但仍活龙活现、</span>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大殿门前的十分宽阔,抬头仰望,斗拱横梁纵横交错,横梁上悬挂着众多木匾,实为中国古建筑的瑰宝。山西本来就有“中国古建筑博物馆”之美称。</p> <p class="ql-block">在圣母殿众多匾中,这块最具意义,典出于“剪桐封国”。当年周成王弟弟叔虞,两人幼时玩耍间,成王剪桐叶成玉圭给叔虞说:我将来以玉圭封你。后来周成王果然封叔虞于唐,此段故事也称“剪桐封弟”。</p> <p class="ql-block">晋祠三绝之一 <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圣母殿宋代雕塑 。</span>圣母殿的中央是"邑姜"像,左右两厢有40多位侍者。在圣母殿内尚存的43尊彩绘塑像中,除圣母像两侧的小像是后来增补的外,其余都是宋初原塑。在大殿正中幔帐内的圣母,头戴凤冠,面部静谧慈祥,盘坐在木制的方座上,整个塑像形态显得稳定而端庄。</p> <p class="ql-block">晋祠三绝之一 难老泉。难老泉俗称"南海眼",出自断岩层,终年涌水,北齐时有人据《诗经鲁颂》中"永锡难老"之句起名"难老泉"。泉上的亭顶部悬挂着清代学者傅山写的"难老泉"三个字。此匾为晋祠著名三匾之一。</p> <p class="ql-block">晋水有三个源泉,一是善利泉,一是鱼沼泉,一是难老泉。难老泉是三泉中的主泉,晋水的源头就从这里流出,长年不息。很多游客喜欢在此沾沾难老泉的泉水,以期难老。</p> <p class="ql-block">圣母殿北侧是晋祠贞观宝翰亭,亭内陈列着晋祠里的唐代国宝“<span style="font-size: 18px;">晋祠之铭并序”碑。此碑为</span>唐太宗李世民手书碑刻,全碑1200多宇,以政论和抒情相结合,通过歌颂宗周政治和唐叔建国的政策,着力宣扬李唐王朝文治武功,祈求得到巩固的政治。“晋祠之铭并序”是溶史学、文学、书法于一炉的丰碑。</p> <p class="ql-block">再往北就是叔虞祠。祠内正中央供奉着唐叔虞塑像,两旁为明朝神官彩塑。晋祠原名为晋王祠,最初就是唐叔虞祠。北宋天圣年间,宋仁宗赵祯追封唐叔虞为汾东王,并为唐叔虞之母邑姜修建了规模宏大的圣母殿。从那时开始圣母殿成为晋祠中心,唐叔虞祠开始旁落。</p> <p class="ql-block">离开叔虞祠,我们前往晋祠的北区。经晋溪书院,来到十方奉圣寺。相传这里曾是唐朝大将尉迟敬德的别墅。至此,结束了晋祠近二个半小时的游览,驱车前往今天的第二个景点《山西博物院》。</p> <p class="ql-block">山西博物院是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其前身为民国八年(1919年)创建的山西教育图书博物馆,此后屡次更名,1953年改称山西省博物馆。2004年新馆竣工,定名为山西博物院,2005年对外开放。</p> <p class="ql-block">山西博物院中庭穹顶。</p> <p class="ql-block">山西博物院以“晋魂”为主题,以文明摇篮、夏商踪迹、晋国霸业、民族熔炉、佛风遗韵、戏曲故乡、明清晋商等7个历史文化专题和土木华章、山川精英、翰墨丹青、方圆世界、瓷苑艺葩等5个艺术专题构成。</p> <p class="ql-block">山西是中华文明摇篮之一,在文明摇篮展厅,展有大量珍贵文物。其中,以西周时期的最为夺目。鸟尊 — 山西博物院镇馆之宝。鸟与象是西周时期最流行的肖像装饰。尤为晋人所钟爱。大鸟回眸、小鸟偎依,巨象缩首,构思奇特,想象卓越,堪称中国青铜艺术中的珍品。<span style="font-size: 18px;">据考证,此国宝的拥有者为改唐为晋的第一代晋侯燮父。</span></p> <p class="ql-block">晋侯喜父盘。西周时期,盘底部铸有铭文4行27字,清晰可见。</p> <p class="ql-block">鸟盖人足盉,西周时期(公元前11世纪-前771年),山西曲沃出土。</p> <p class="ql-block">西周时期青铜器耳环</p> <p class="ql-block">兽形觥,商代酒器,1976年山西灵石县出土。</p> <p class="ql-block">菩萨头像,金代(1115-1234年),山西祁县出土。</p> <p class="ql-block">宋代彩陶</p> <p class="ql-block">唐代瓷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5月24日(第三天)</p><p class="ql-block">行程:太原 - 雁门关 - 应县 - 大同</p><p class="ql-block">里程:350公里</p><p class="ql-block">入住:大同云冈建国宾馆</p><p class="ql-block">游览:雁门关、应县木塔</p> <p class="ql-block">  雁门关位于山西北部的代县城北约20公里的雁门山上,是世界文化遗产万里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5A级景区。雁门关道北通塞外高原,南接中原腹地。在数千年的历史中,始终为中原汉民族北出和草原游牧民族南下之咽喉要津。战时为军防戍守之关卡,平日为商家和行人往来之通衢。</p><p class="ql-block"> 3000多年来,这里见证了诸多重大历史事件,“汉高祖北征”、“昭君出塞”、“宋钦徽二帝北掳”、“杨家将镇守三关”等历史故事都发生在这里,因此,有“一座雁门关,半部华夏史”之说。</p> <p class="ql-block">早饭后,我们驱车前往今天的游览重点雁门关。行驶2.5小时,中午11:15时抵达雁门关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并转乘景区车来到雁门关景区入口处。这里有一堵“历代名人壁”<span style="font-size: 18px;">浮雕墙,长63米、高28米。</span>浮雕中有战国时期镇守雁门关的大将李牧,汉高祖刘邦,以及卫青、霍去病、李广等汉朝名将。最左侧是毛泽东的浮雕,上方写有毛泽东手书“雁门关”。</p> <p class="ql-block">名人墙对面为明月楼广场。广场两侧是两组人物塑像,一边是以杨业为首的杨家将;另一边是以佘太君为首的杨门女将。</p> <p class="ql-block">雁门关景区的第一道城楼 - 明月楼。</p> <p class="ql-block">穿过明月楼,走过一段陡坡石板路,就来到“边贸街”,边贸街是由仿明代建筑所构成。历史上,这里曾是边贸重镇,现在主要销售当地特色的土特产或手工艺制品。不过,似乎很萧条,无人气。</p> <p class="ql-block">边贸街的尽头有一座牌坊,牌坊正中的额坊是“通南江”三个字,表示经过雁门关就可以通达大江南北。</p> <p class="ql-block">至此,我们进入到雁门关主景区 - 瓮城。</p> <p class="ql-block">瓮城门,俗称小北门。门顶额匾书上刻有"雁门关"三个大字。两侧镶嵌砖镌联语一副:“三边冲要无双地,九塞尊崇第一关”,一字一砖。相传为傅山先生所书。</p> <p class="ql-block">走进瓮城,著名的地利门进入眼帘。</p> <p class="ql-block">地利门。地利门为关城西门,与天险门相对应,额匾篆体书刻"地利"二字。所建门楼为杨六郎祠,两侧塑孟良、焦赞像,供设杨门郎铁刀一把,城楼上供设大炮两尊。</p> <p class="ql-block">天险门与地利门以这条石板坡道相贯通。</p> <p class="ql-block">天险门。明代建筑,门洞上方额匾书“天险”两字为武则天所题。</p> <p class="ql-block">天险门大门上颇具历史感的门环</p> <p class="ql-block">古关道。明代的雁门关是山西三关之首。明代中前期,明军与草原部落在这里发生大小战事百余次。进入清代后,雁门关军事防御作用减弱,雁门关道成了“商道”,也成就了晋商的辉煌。古关道上的青石板为明代原物,600多年间的清晰车辙仍然向人们诉说着多彩而辉煌的过往。</p> <p class="ql-block">镇边祠。镇边祠位于天险门外东侧,占地面积3190平方米,建筑面积1510平方米,是雁门关最具规模的建筑群之一。该祠建于公元1506年,以纪念战国时赵国的大将李牧,故,又称李牧祠。</p> <p class="ql-block">镇边祠旁是雁门关驿站。驿站里的将军洞曾路宿过李牧、卫青、霍去病、李广、杨业等22位大将。</p> <p class="ql-block">游客可以沿地利门旁的坡道,爬上城墙顶部,到达雁塔。</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天险门城楼上的坡道,游客也可以从这里登上城墙顶端。这里的城墙似乎更为宽阔、气派。</p> <p class="ql-block">天险门楼上的雁楼。</p> <p class="ql-block">碑林。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雁门关不仅形成了丰富的军事文化、边关文化特色,同时还集聚了众多的文化名人,在雁门关留下了千古名篇。唐代李白、北宋司马光、范仲淹、明代顾炎武等历代文人墨客,都曾在雁门关登临吟咏。在雁塔之下, 现有石碑200多通,呈七层阶梯状分布。</p> <p class="ql-block">雁门关城墙上的敌楼。地楼为四方形,分上下两层。上曾用于防卫和燃放烟火信号,下层为屯驻和存放武器用。</p> <p class="ql-block">站在长城顶部放眼望去,雁门关尽收眼底。远处右侧山顶上的城墙与城楼酷似一头大雁在飞翔。</p> <p class="ql-block">结束雁门关的游览已经接近1点钟,距离下一景点应县木塔还有不到一小时的路程。每次外出游玩都是早饭当午饭吃,游玩了半天多,仍还没有饥饿感。所以,干脆直接驱车前往应县。在应县木塔前的一家酒店,一边远眺木塔,一边美美大餐。之后才开始应县木塔的游览。</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应县木塔为俗称,史称</span>释迦塔,全称佛宫寺释迦塔,位于应县城西北佛宫寺内。建造于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是中国现存最高最古的且唯一一座木构塔式建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AAAA级景区。</p> <p class="ql-block">佛宫寺前<span style="font-size: 18px;">有座木牌坊,为清代建筑。</span>当街的一面上书“千仞玲珑”四个大字,而对着木塔的一面是“浮图宝刹”四个大字。</p> <p class="ql-block">隔着寺外围栏,人们可以看到木塔前有一尊塑像,为辽代的萧皇后。实际上,这座木塔就是由萧皇后倡建,田和尚奉敕募建,以作家庙,彰显家威,并有礼佛观光和登高料敌之用。</p> <p class="ql-block">佛宫寺入口</p> <p class="ql-block">佛宫寺大门</p> <p class="ql-block">走进佛宫寺,释迦塔巍峨屹立在眼前,雄伟壮观,又婀娜多姿!应县木塔与意大利比萨斜塔、巴黎埃菲尔铁塔并称"世界三大奇塔"。 不过,应县木塔要比意大利的比萨斜塔早一百多年了,更不用说埃菲尔铁塔了。2016年,释迦塔获吉尼斯世界纪录认定,为世界最高的木塔。</p> <p class="ql-block">应县木塔巍峨屹立近千年,1950年间,发现它已扭转、倾斜,并陆续进行了修缮。但是,似乎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倾斜的问题。据说,从这个角度可以看出木塔略有倾斜。</p> <p class="ql-block">释迦塔塔高67.31米,底层直径30.27米,呈平面八角形。</p> <p class="ql-block">木塔的神奇之处在于,全塔耗材红松木料3000立方米,2600多吨,纯木结构、无钉无铆,在经历了天灾人祸、战乱蹂躏,却仍旧巍峨屹立千年。华夏大地上,木塔大都已经消失了,只有应县木塔仍旧屹立不动。</p> <p class="ql-block">木塔的另一看点是上面挂满了各种牌匾,<span style="font-size: 18px;">塔内有明、清及民国匾、联 54 块。</span></p> <p class="ql-block">其中,正面顶端的"峻极神功"为明成祖朱棣亲题;下方的"天下奇观"为明武宗朱厚照题。</p> <p class="ql-block">在这里,我学到了什么叫“斗拱”。<span style="font-size: 18px;">斗拱是我国古代木建筑中独特的结构方式。应县木塔的斗拱共54种,480朵,也是现存古建筑中斗拱形式最多的,被誉为“斗拱博物馆”。</span>应县木塔,高60多米,相当于现在一幢20层左右的高楼。从下仰望,这么多斗拱,宛似一朵朵莲花。正是这些斗拱,在增加了佛塔的美观的同时,让各部分梁柱形成可以相互调节的框架,对整体结构的稳定起到了极大的作用。这也是佛塔能够承受如此多地震、炮击,而屹立不倒的原因之一。</p> <p class="ql-block">木塔只开放底层供游客参观,不允许拍照。此图是网上下载的应县木塔截面图,它一方面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各个层面的场景情况。佛宫寺释迦塔以供奉释迦牟尼佛得名,佛塔内现有彩塑34尊。另一方面可以让人感受到千年以前的祖先是如此聪慧、能干,在无钉无铆的情况下,用双手建造如此伟大的建筑,留给千年以后的我们来欣赏。梁思成曾评价其为中国建筑史上的伟大奇迹!</p> <p class="ql-block">下午三点半许,我们离开应县木塔。行驶80公里,到达山西北部重镇大同,入住大同云冈建国宾馆,圆满地结束了一天的行程。</p> <p class="ql-block">最后,我在雁门关城楼门前,向关心支持我的朋友们说声谢谢,谢谢大家的欣赏与关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