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35)北京土语【盖了帽了】【镇(震)了】

吕长鸣

----------            趣谈北京土语两个词汇的产生和消亡                     2010年06月12日    ----------       北京土语有许多词汇随着时间的向前推移,逐渐的在社会上流行、又逐渐的在社会上消失了。有的能说得清原因,有的说不清原因。   今天我想给您添点饭后茶余的聊天话题,和您聊聊两个曾经在上世纪70年代前后流行于北京,甚至在北方地区也一度流行、但后来却莫名其妙的在社会上停止了使用的北京土语“单词”。这两个“单词”就是“盖了帽了”和“镇(震)了”。   -------- --------   (一)“盖了帽了”   “盖了帽了”也可说成“盖帽了”或“盖了”,三个词的意思相同,如何使用这三个词,主要是根据交谈时的情绪、内容或交谈的对象、交谈时的气氛而定。   有人说:“盖了帽了”应该是从体育项目篮球和排球里的一个防守术语“盖帽”演变过来的。北京土语中的“盖了帽了”的含义,确实是实力高于对方和特别好的意思。例:“小赵的球绝对盖过小孙。”“今天晚上小赵打的那个球,真是盖了帽了。” 但是,土语的“盖了帽了”和体育用语“盖帽”之间,是不是存在着演变的关系我说不清楚。   还有人说:“盖了帽了”是“东北官话”词汇;是“冀鲁官话”词汇;是“北京官话”词汇,据说这种说法的来源是《汉语方言大词典》。对如此权威的说法我本不应该怀疑,但是我又觉得这种说法不符合实际。如果说“盖了帽了”是“北京官话”,我觉得符合实际,但只是因为现代人写的,某一本反映东北、河北、山东的现代小说中曾经使用过“盖帽”这个词,便说这个词汇是“东北官话”、“冀鲁官话”的词汇,是不是有点太牵强了。   齐如山先生成书于上世纪四十年代的《北京土话》中没有收录“盖了帽了”这个“单词”。徐世荣先生成书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北京土语词典》中收录了这个“单词”。 徐先生的《北京土语词典》对这个“单词”的解释:     1-1、盖:①超越。如:“要说打台球,我准能盖你”。②极好。如:“小英这次唱的真盖!”“你这双皮鞋盖了。”     1-2、“盖了帽了”:同“盖” ② 1-3、盖帽了:同“盖” ②   ----------- -----------     (二)“镇(震)了”   齐如山先生的《北京土话》中没有收录“镇了”这个词。徐世荣先生的《北京土语词典》中收录了这个词。   “镇”“震”同音,北京土语中的“zhen了”到底应书写为“镇了”,还是“震了”,社会上有不同的看法。   我查了一下《康熙字典》,《字典》中对“镇”字的解释为:重也、压也。《应用汉语词典》的解释为:压住、抑制。《水浒传》里的郑屠,便是依仗武力,横行渭州城西关地区,所以被称为“镇关西”;梁山好汉黄信武艺高强,镇守青州,使青州地界中的桃花山、清风山、二龙山的强人不敢攻取青州,被人称“镇三山”。《康熙字典》中对“震”的相关解释为:威也、惧也、动也。《应用汉语词典》的解释为:震慑;使颤动。如:威震京师、威震八方、震天动地等。 我觉得“镇”“震”二字最主要的区别就是:“镇了”需靠武力,是强加于人;“震了”则靠的是声望,是对方主动接受认可。   徐先生的《北京土语词典》中“zhen了”使用的是“镇了”。书中对“镇了”的解释与两本《字典》相同。“近年流行在一部分青年中的狭隘的新土语。意思是出类拔萃;扬眉吐气;出了风头。如:‘咱们哥们儿在东城区镇了’‘这一手儿镇了!老四真行’‘你这块表真镇了’。”   我个人认为,上世纪70年代前后流行于北京的“zhen了”一词,在使用时,应该使用“震了”,不是“镇了”。因为当时大家使用“zhen了”,大部分都是讲这个人、这件事、这个事物好极了,震动了周边。并不是要使用重压,迫使他人“低首称臣”。例:“化工厂演出的‘红色娘子军’真震了。”“二子他们家做的那套家具可真是震了。”“您这套衣服真不错,把他们都震了。”   由于很多书籍上,包括一些《词典》上都将“zhen了”写为“镇了”,一些码字的先生也将“zhen了”写为“镇了”,看来“镇了”已经成为“zhen了”的正确书写用词了。   ------------ ------------   (三)其他   “盖了帽了”和“震了”这两个词汇在上世纪70年代流行与北京的时候,使用两个词表达的意思基本接近,都含有这个人的所作所为或这件事物特别棒、特别好的意思,例:“这个瓷瓶真盖了帽了,别处根本找不到。”也可以说成“这个瓷瓶可真镇了,别处根本找不到。”不过使用“震了”这个词的时候,还有一层意思是:不但这个人或这件事特别棒、特别好,这个物件特别好,而且产生的效果将影响到周边地区或人群。例:“您这这块表真盖了,把办公室其他人带的表都镇了”        “盖了冒了”和“震了”这两个词是北京土语用词,估计现在50多岁的北京人,当年都说过这两个词。不过这两个词从开始流行,到基本上不使用,大概时间也就是几年的时间。较准确的说,这两个词“高频率”的使用时间应该是在“文革”开始后,到“文革”结束。   “盖了冒了”和“震了”这两个词的使用还有几个怪现象。 一是这两个词可以说是突然在北京地区流行起来,使用的频率也极高。并且这两个词不但在北京地区流行开来,而且还在北方的其他地区流行开来。您在一些公共场合,经常可以听到各种口音在说“盖了帽了”、“镇了”。 二是当年即使这两个词在广泛流行使用的时候,作为发源地的北京,也只限于青少年中使用,老北京人似乎一直不接受这两个词。和一些老人聊过,给人的感觉是:老北京人不接受这两个词,具体的原因他们自己也说不太清楚。他们只是讲,这都是那些流了流气、不学好的人使用的词儿。在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老北京人中间来流行着这样一种说法:“你们老是说‘盖了帽了’、‘震了’,这下子唐山真的震了、真的盖了帽了。都是让你们这些臭嘴说的。” 三是“文革”结束后(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大批知青返城后,这两个词莫名其妙的在社会上逐渐停止了流行,进入80年代后这两个词就基本停止了使用。别说其他地区,就是北京当地的居民,包括年轻人,也很少有人再说这两个单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