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屋

一叶孤舟

<p class="ql-block">  人生走过太多的路,住过太多的屋。每一段路都是旅途的风景,每一处屋都有动人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2018年9月,我从襄阳回到禹州老家,专程走访我曾经住过的老屋,来回忆老屋的味道,来寻找老屋的痕迹。下图除极个别的来自网络之外,其余的均为本人所拍的实景。</p><p class="ql-block"> 《我的老屋》从我的出生地说起…………</p> <p class="ql-block">  这是我家现存最早的房产证,颁发于1951年3月5日,上面有禹县县长周子斌的大印,房产证上标注:房屋四间,宅基地一分六厘,坐落于书院后街(现迎宾路)中段路北。</p><p class="ql-block"> 书院后街的老屋于1978年扩街被拆,这张房产证成了我家最早老屋的见证,也见证了我坎坷不平的人生,它是我家现存最珍贵的“藏品”。</p> <p class="ql-block">  为了寻找老屋的痕迹,我在禹州网上看到了这张图片。图片上的这所临街房,和我印象中的书院后街的老屋一模一样。</p><p class="ql-block"> 书院后街的老屋,是父亲做小生意,省吃俭用攒钱购买的一个小院,西屋两间,南屋三间,间距都很小,总共也就四十个平方。</p><p class="ql-block"> 1956年农历正月二十五日,我出生在书院后街这样的土坯房里。在这里度过了三年自然灾害,度过了多灾多难的幼年。</p><p class="ql-block"> 书院后街的老屋,是我生命的摇篮。这里虽然有贫穷,有饥饿,有我食不果腹的啼哭;但更多的是母亲的怀抱,是幼年的顽皮,是天真烂漫的笑声;她为我遮风挡雨,她给我家的温暖。</p><p class="ql-block"> 常言说:“狗不嫌家贫,儿不嫌母丑”。书院后街的老屋,那土坯叠加的房子,那蚊虫肆虐、老鼠横行的家,我依然爱她,爱的深沉,爱的执着。</p> <p class="ql-block">  1960年,三年自然灾害之后,二姐成家立业,并有了孩子。母亲为了照看二姐家的孩子,带着三四岁的我住进了二姐家。 </p><p class="ql-block"> 上图的这个院落,就是我跟随母亲在二姐家住过的西大街路北“一进三”的大宅院。它是解放前一户崔姓大地主家的院落,解放后收归国家所有,分给城镇居民租住。</p><p class="ql-block"> 图上看到的正屋是前院与中院之间的“过厅屋”(前院的大部分因扩街被拆除),当年卢冠丽一家在此居住。我家住的是中院与后院之间的“过厅屋”,因通往中院的门被锁着,没能拍到我住过的老屋的图片。</p><p class="ql-block"> 我和母亲随二姐一家在这里住了近十年的时间,直到1969年我们全家下乡。我的童年生活全部在这里度过,这里有我儿时的伙伴,这里有我最深的记忆;我的童年梦在这里起航,我的人生观在这里形成。我会永远记住:西大街,那“一进三”的大宅院。</p> <p class="ql-block">  1969年5月,我们全家(父亲、母亲、二哥和我)响应国家“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里吃闲饭”的号召,下乡到禹县顺店人民公社小店街大队第一生产队(现禹州顺店镇小店街村一组)落户。</p> <p class="ql-block">  2018年10月,我和大哥专程到小店街村,寻找我家当年住过的老屋。在该村好朋友张国章、张同兴的帮助下,我们找到了老屋的旧址。</p><p class="ql-block"> 上图为新的住户在我家老屋的旧址上建造的独家小院,我用手机拍下了老屋的位置。</p> <p class="ql-block">  为了更清楚的唤醒我对小店街老屋的记忆,我从网上找到了上面这张图片,它和小店街我住过的老屋极为相似。</p><p class="ql-block"> 小店街的老屋,是生产队废弃的三间瓦盆作坊,非常的破旧,为了迎接我们,生产队打扫整理后,让我家暂时在那里居住。后来,生产队给我家划了三分宅基地,让我家建新房。新房还没来得及建,因1971年父亲病逝,我家就又返回了城里,所以,在小店街的一年多里,我们一直住在这样的破旧房里。</p><p class="ql-block"> 房子虽然破旧,日子过的艰苦,但是,我们一家在小店街过的还是非常开心。那里,人心向善,民风淳朴,不管我们家遇到什么困难,乡亲们都会主动的帮助我们解决。那一年多的时间,也是我人生最快乐的时光。</p><p class="ql-block"> 在我的记忆里,无论我家在哪里居住,与四邻的关系都相当融洽,这也许是我的父母忠厚诚信、勤劳善良的缘故吧。</p><p class="ql-block"> 离开小店街50多年,直到今天,我和那里的父老乡亲、同学朋友还都保持着亲密的联系,相互地牵挂着对方。</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1971年父亲病故,我一家又从小店街迁回到了城里,户口落在城关人民公社南关大队第六生产队,也就是现在的通明寺村,居住仍在书院后街的老屋。我对书院后街的真正认识,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p><p class="ql-block"> 返城后,我在禹县抗大中学读初中与高中,毕业后在南关六队务农,在务农期间结识了现在的妻子,1976年2月,我又从这里当兵入伍。</p><p class="ql-block"> 书院后街的老屋,给了我生命,也给了我知识,更给了我爱情。</p> <p class="ql-block"> 1976年2月,我从书院后街当兵,1980年1月从部队退役后又回到书院后街。这次回来,我的老屋因扩街被拆除,市政府又在书院后街路南给我家置换了三间东屋,大约有50多平方,三分宅基地。</p><p class="ql-block"> 为了区分以前的老屋,我把书院后街的这个宅子叫做“书院后街老房”。</p><p class="ql-block"> 上图的这位老人,是书院后街老房北邻的林婶儿,从她家的楼房可以判断出我家老房的位置。</p><p class="ql-block"> 这次当兵回来,我在这所老房里住了八年。八年的时光:务农,结婚,参加工作,养育儿子,完成了我人生的重大转折。</p><p class="ql-block"> 书院后街,三进三出。给了我太多的幸福与欢乐,也给了我太多的回忆与不舍。不管是书院后街最早的老屋,还是以后置换的房子,我都非常的珍惜,同样珍惜的还有这里永远的乡情。</p> <p class="ql-block">  1987年下半年,南关六队在三里桥给我家划了二分半宅基地,我们建了三间两层小楼房,总造价近两万元。1988年农历四月初六,全家从书院后街迁到新房居住,同时将书院后街的老房以两万元的价格卖给李新友为业。</p><p class="ql-block"> 我家在三里桥住了七年,在这里有了个宝贝女儿。</p><p class="ql-block"> 1991年,我和妻子在吕梁路(现为画圣路)开了家粮油门市部,这一干就是15年。</p><p class="ql-block"> 三里桥的老屋,有我爱情的结晶,是我工作的港湾,更成就了我的粮油生意。在这里收获了我人生的第一桶金,也为后来再次建造、购买老屋创造了条件。</p> <p class="ql-block">  由于三里桥的老屋在建的时候,采用的是大包的形式,我对建造的质量始终不太满意。于是,就于1994年下半年,在禹州西关牛园新村新建了两间两层小楼,宅基地一分五厘,总造价六万元。</p><p class="ql-block"> 1995年农历四月初六,全家从三里桥迁到牛园新村居住,同时以五万元的价格将三里桥的房子卖给于文献为业。</p><p class="ql-block"> 牛园新村的房子质量和样式都还可以,不好的是,当时那里的环境很差。我家房子的西邻和北邻是两家铸造厂,大量的烟灰整天笼罩着我家的院子。在我家西边的宋庄,有很多小型的骨粉厂,特别是刮西北风的时候,难闻的臭骨粉味儿加上漫天的灰色粉尘,让人感到窒息。所以,从搬进牛园新村的那一天起,我就决定了不会在此长住。</p><p class="ql-block"> 1996年上半年,在没有购买到新住宅的情况下,我就急着把牛园新村的住宅以五万五千元的价格卖给郑金平为业,这处房产净赔了五千元。</p><p class="ql-block"> 在牛园新村住的时间不长,且白天在外忙生意,晚上回来居住,社会交集不是很多。可我对那里还是有一定的情感,毕竟那里曾经是我的栖息地,是我生活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  牛园新村的房子卖后,按照合同约定,我一家还暂时住在那里。</p><p class="ql-block"> 1996年6月11日,我家购买了禹州南大街第五村民组的门面房,三间三层,建筑面积300多平方,地址在郑平路(现画圣路)中段路西,购买价25万元,简单装修整理后,总价合27万。</p><p class="ql-block"> 同年农历九月初九,我们全家从牛园新村搬迁到郑平路二楼居住,一楼门面房对外出租。</p><p class="ql-block"> 在郑平路老屋居住的这段时间里,我家发生了几件大事,有悲又有喜。悲的是1997年二哥在这里去世;1999年母亲在这里驾鹤西行。喜的是2000年,儿子在这里当兵,两年后考上军校;家里的粮油生意也做的风生水起。所以说,郑平路老屋对我有着切腹的疼痛,又有着很深的感情。</p><p class="ql-block"> 在这里住了一年多后,总感觉临街房噪音太大,不太适合居住,于是,就又开始选址筹建崔庄老屋,于2001年搬离这里。</p> <p class="ql-block">  东关崔庄,北临颍河湖,环境优美清静,南接商业区,购物方便快捷,是居住的最佳选择。</p><p class="ql-block"> 1998年农历五月二十九日,我开始在东关崔庄兴建新居。二分七厘的独居小院,建筑面积238平方的两层套房,由我自己精心设计,监工建造,当年主体完工。后因资金困难,内外装修暂停。</p><p class="ql-block"> 2001年上半年重新开工,室内外及院落装修整理,总造价10万余元。同年农历四月初六,全家迁至崔庄居住。</p><p class="ql-block"> 2012年以后,儿子和女儿相继在上海和襄阳成家立业,我与妻子也前往照看孙辈,很少回禹州老家,崔庄老屋也就成了名副其实“空巢”。</p><p class="ql-block"> 以下均为崔庄老屋的图片。</p> <p class="ql-block">  崔庄老家的院落,因常年没人居住,院内的空地让西邻种植蔬菜。</p><p class="ql-block"> 2001年,我整理院子的时候,是按小花园的标准整理的。院子中央有一池荷花,池内有金鱼游动,池外有精致盆景;院内栽有石榴、樱花、樱桃、碧桃、含笑、腊梅、棕榈、紫玉兰、广玉兰、小叶黄杨等名贵花树,树下有石桌石櫈;门楼上是葡萄架;院墙外是毛竹林。这里春天满院花香,夏天荷花绽放,秋天硕果累累,冬天腊梅傲霜。每当我在外劳累一天,回到这个家,看着我的小院,倍感温馨。</p><p class="ql-block"> 然而,好景不长。当妻子看到邻居家都在空地上种植蔬菜,总嫌养这些花花草草的没啥用,于是,就把所有的花卉果树送了人家,全部种上了蔬菜。</p><p class="ql-block"> 不过这样也好,没事的时候我们可以在菜地里拔拔草,浇浇水,又有新鲜的蔬菜可以吃。</p><p class="ql-block"> 这就是我的妻子,一个会过日子的女人。</p> <p class="ql-block">  风雨门楼,暂避风雨。走出这里,是大千世界;走进这里,是家的港湾。清晨,一身轻松打天下,夜幕,满载收获归家园。</p> <p class="ql-block">  这里是客厅和卧室的重要屏障,这里是四季更替的缓冲地带。夏天,我在这里打开窗户,接纳凉风;冬天,我在这里关上窗户,晒着太阳。风雨长廊,她是家的卫士,她是家的前哨。</p> <p class="ql-block">  客厅,迎来送往的地方。茶水在这里飘香,人走了,茶就凉;朋友在这里相聚,别离了,情依然。</p> <p class="ql-block">  老式电视机,播放着新闻;昨天的时钟,却指着今天;太极刀剑,挂在衣帽架上,早已生锈;“家和万事兴”的十字绣,讲述着家的过往。</p><p class="ql-block"> 这就是我的家,有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仿佛主人都不曾离去。</p> <p class="ql-block">  一把摇椅,摇走了多少岁月;一台冰箱,冷藏了多少秘密;门头上的“清雅居”还是那么的清雅,墙壁上的“家庭照”却已经开始泛黄。</p><p class="ql-block"> 一切都成为过去,新家变成了老屋。</p> <p class="ql-block">  “家有财产万贯,不如钧瓷一片”,博古架上的钧瓷何止一片。父母的遗照挂在客厅正中,为我们守护着万贯家产。感恩父母的养育,感恩父母的庇佑!</p> <p class="ql-block">  人去楼空,卧室依然。席梦思床上,做过多少外出旅游的梦,现如今,常年在外了,又好想回到这里进入梦乡。衣柜里,装满了春夏秋冬的故事,却装不下我思乡的情怀。</p> <p class="ql-block">  衣架上,挂着以前穿过的衣服,墙壁上,挂着我与妻子“银婚”纪念照。</p><p class="ql-block"> 这里是温暖的港湾,这里是爱情的故乡。</p> <p class="ql-block">  这是当年女儿的房间:高低柜装满美丽,电脑桌忙着学习。现如今,女儿成了客人,这里的热闹也成为过去。</p> <p class="ql-block">  锅碗瓢盆在这里交响,柴米油盐在这里飘香。“谁家的灶火不冒烟”,我与妻子也常在这里拌嘴,拌嘴了,才是真正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  小小的储藏室,储藏着一家人的衣食住行,储藏着几十年的生活琐事。</p><p class="ql-block"> 闲暇的时候,我会躲进储藏室里,或读书,或写字,做自己喜爱的事情。正应了鲁迅先生的那句诗:“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p> <p class="ql-block">  盥洗室,清洗污垢的地方。一夜的睡梦在这里清醒,一天的忙碌在这里结束。这里是文明的发祥地,这里是美容的大市场。</p> <p class="ql-block">  洗浴室+卫生间=垃圾中转站。体内的垃圾,在这里中转,体外的污垢在这里冲刷。有人说:厨房很重要。我说:错,厕所更重要。一天不吃不喝,可能没事,一天不拉不撒,可能有事。</p> <p class="ql-block">  二楼是为儿子准备的温馨爱巢,和一楼的布局完全一样,因儿子常年在外,所以一直没有启用。</p><p class="ql-block"> 上图为二楼的客厅。</p> <p class="ql-block">  上图为二楼的主卧。</p><p class="ql-block"> 二楼因主人不曾居住的缘故,没有太多的故事。因此,次卧、厨房、卫生间等不再一一赘述。</p><p class="ql-block"> (全篇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图片/文字/编辑:一叶孤舟</p><p class="ql-block">地点:河南禹州</p><p class="ql-block">时间:2021年6月5日</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