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是流血的政治—记中印边境冲突

心若冰清

<p class="ql-block"><b>2021年2月19日早上,中国官方媒体首次对外披露2020年6月份中印边境对峙事件详细过程。同时报道称,中央军委授予祁发宝“卫国戍边英雄团长”荣誉称号,追授陈红军“卫国戍边英雄”荣誉称号,给陈祥榕、肖思远、王焯冉追记一等功。</b></p> 历史回顾 <p class="ql-block"><b>作为世界上历史最为悠久的两个文明古国,中国和印度在文化和经济等领域的交流源远流长,是长期处于和平相处、相安无事状态下的友好邻邦。之后,在百余年前西方列强殖民统治的影响下,两个古老国度都经历了坎坷的命途与劫难。在努力摆脱困扰并建立起新兴的民族国家之后,因为某些特定的历史原因,在边境问题上形成了诸多矛盾与纷争。</b></p> <p class="ql-block"><b>中国和印度之间隔着喜马拉雅山脉和喀喇昆仑山脉,高山深谷,荒无人烟。在两大山脉的两边,形成了藏文化圈。19世纪下半叶,后起的、扩张成性的俄国,沿陆路东进、南下,与先入为主、从海上扩张而来的英国,在中亚地区迎头相撞。俄国势力这时已经到达阿富汗和中国的新疆,逼近印度。英国为守住既得利益,独占印度,希望通过划定边界的方式,阻止俄国人南下。于是,提出了划定印度与西藏边界的构想,由此产生了边界问题。<span class="ql-cursor"></span></b></p> <p class="ql-block"><b>英国人认为俄国会吞并新疆,然后从新疆南下,威胁印度。所以英国要抢先一步,把阿克赛钦划为西藏的一部分,与俄国签订协议,双方都不进入西藏,意思就是不让俄国占领阿克赛钦地区。英国想把西藏当成防御俄国南下的天然屏障,这也是英国当时一直阴谋让该地独立的原因。阿克赛钦自古就是新疆通往西藏的商道,新中国第一条通藏公路,就是从这里经过的。</b></p> <p class="ql-block"><b>喀喇昆仑山和大喜马拉雅山脉的巨大弧形线,形成了世界上令人印象最深的天然边界线,这条线几个世纪以来一直为传统习惯所承认,它决定了双方行政管辖的界限。</b></p> <p class="ql-block"><b>在十九世纪末的英属印度测量局出版的印度地图中,显示英属印度的东北边界是大体沿着喜马拉雅山南麓延伸的。自从印度成为英国殖民地之后,英国人为了维护其利益,生硬炮制出了一条新的分界线,也就是把中印边界从喜马拉雅山麓往北推到了山脊线(山坡最高点的连线),这就是历史上的“麦克马洪线”。</b></p> <p class="ql-block"><b>英国在十九世纪中叶控制了整个印度之后,又步步紧逼,力图攫取青藏高原,进一步称霸世界。于1888、1903年两次发动了侵略西藏的战争。1904年攻陷拉萨,大肆烧杀抢掠,迫使清朝中央政府和拉萨地方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拉萨条约。拉萨条约第十条,实际上宣告西藏为英国的独占势力范围。</b></p> <p class="ql-block"><b>20世纪初,在中国新旧政权更替、局势动荡之际</b><b style="font-size: 18px;">,作为印度殖民统治者的英国策动西藏部分反动分子叛乱,企图搞所谓的“独立”,</b><b>并屡次阻挠中国政府组建西征军讨伐叛乱。当时的中国国力孱弱,</b><b style="font-size: 18px;">在英国的要挟下,1913年10月,北洋政府派代表到印度西姆拉参加由中、英、藏三方为解决西藏问题举行的“中英藏会议(西姆拉会议)”。</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英国印度殖民政府外务大臣亨利·麦克马洪</b><b style="font-size: 18px;">提出了一个中印边境的所谓解决方案,规定中国不得驻兵西藏,“西藏内政暂由印度政府监督”。对此,中国政府拒绝接受。麦克马洪</b><b>背着与会的中国政府代表,威胁利诱西藏地方政府(即噶厦)的代表夏扎,以秘密换文的方式,将英印单方面划定的所谓“印藏分界线”插入到换文地图中,私自签订了“西姆拉条约”,同时炮制了臭名昭著的“麦克马洪线”。</b></p> <p class="ql-block"><b>1914年7月2日,出席西姆拉会议的英国代表通告中国代表次日签约。英代表重复以前威胁:如不签约,中国将失去在西藏的一切权利,陈贻范奉命拒绝签字。3日,</b><b style="font-size: 18px;">英国代表麦克马洪同西藏地方政府代表伦兴夏托拉擅自签订了</b><b>《西姆拉条约》。</b></p> <p class="ql-block"><b>西藏宣抚使陈贻范声明:“凡英藏本日或他日所签之约,或类似之文件,中国政府一概不能承认。”6日,中国政府又向英驻华公使朱尔典,并通过中国驻英公使刘玉麟向英国政府声明:“中国政府不能擅让领土,致不能同意签押,并不能承认中国未经承诺之英藏所签之约或类似之文牍。”</b></p> <p class="ql-block"><b>西姆拉会议结束后的7月10日,英国外相格雷在议会演说时,再次要求中国签字,并威胁说:“只要中国不这样做,……后果对中国来说一定是灾难性的。”中国历届政府均不承认该条约,故其在国际法上无效。</b></p> <p class="ql-block"><b>“麦克马洪线”,把历史上长期属于中国的9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划归英属印度,依此线划定后的英属印度东北边界,从喜马拉雅山南麓山地平原交接处(即传统习惯线)向北推进到了喜马拉雅山山脊(甚至以北)的连接线作为界线,西起中国-不丹边界,东至独龙江流域的伊索拉希山口,长约1700公里,涉及门隅(现大体在错那县版图)、珞隅(现大体在墨脱县版图)和察隅。将中国西藏地方历来有效行使管理权的地区从印度阿萨姆平原边缘向北推移近100公里。</b></p> <p class="ql-block"><b>由于“麦线”的非法性,使得这个边界线的炮制者不敢公开承认它的合法存在。1929年英印政府出版的《艾奇逊条约集》,承认中国代表未在条约上正式签字。此后20年中,英国《泰晤士报》出版的地图集中也未标出“麦线”,中印边界仍然是在喜马拉雅山南麓一线,这同中国的主张完全一致。</b></p> <p class="ql-block"><b>1935年,英印政府在《艾奇逊条约集》中收入了《西姆拉条约》,并在《泰晤士世界地图集》上画出了“麦线”的具体位置。新版《艾奇逊条约集》第十四卷,实际出版于1937年,但为遮人耳目,他们弄虚作假,冒充是1929年版本,而将最初版本全部收回销毁。</b></p> <p class="ql-block"><b>幸运的是,初版《艾奇逊条约集》尚有一本存于哈佛大学图书馆,由此使英国政府作伪证的罪行,昭然于天下。</b></p> <p class="ql-block"><b>1938年,我国尚处在抗战时期,疲于应付日本侵略者的国民党政府无暇顾及西藏问题,英属印度政府便趁势控制了麦克马洪线以南的大部分领土。自此,这条非法的边界线便成为了印度政府所坚称的中印合法边界线,在实现独立建国后,便成为谋求中印边界争端问题的不合理依据。</b></p> <p class="ql-block"><b>“麦线”位置虽在地图上标出来了,但英印当局并不敢将其作为中印正式边界,而是注明“未经标界”。就连后来(1938年)印度测量局发行的西藏地图,也仍标明“麦线”以南的达旺属于西藏。即使是1946年出版的尼赫鲁《印度的发现》一书,仍然标明印度的边界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麦线”的炮制,成为中印边界争端的起因。</b></p> <p class="ql-block"><b>1948年刚独立的印度趁中国忙于内战无暇顾及边疆,派军队进入门隅地区加速向北推进,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印度趁着新中国无暇顾及中印边境问题,企图侵占“麦克马洪线”以南的地区。</b></p> <p class="ql-block"><b>1951年2月2日,印度军队占领门隅的中心城市达旺,武力将西藏当局派到当地的行政人员驱逐。1951年底,印度吞并了“麦克马洪线”以南的、本属于中国的九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并且还单方面宣布,将“麦克马洪线”视作不容更改的中印正式边界线。1953年,基本侵占了门隅、格瑜、下察隅各地。</b></p> <p class="ql-block"><b>1953年,我国结束了抗美援朝战争。中国将近12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上,都有印军在驻守。甚至印度政府还企图将这些领土划入印度版图。为了维持中印的和平,中国政府选择忍让,希望能用和平谈判的方式解决中印边境问题。</b></p> <p class="ql-block"><b>1954年4月29日,中印两国签订了《中印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虽促进了中印之间友好关系的发展,但却并未提及边界问题。印度政府在该地区建立印“东北边境特区”,并修政官方地图,将中国拒绝承认的“麦克马洪线”由原来的“未经标定边界”第一次改标为“已定界”。</b></p> <p class="ql-block"><b>为加强对边境地区的管辖,驻藏解放军开始逐渐向边境地区驻兵。1954年12月25日,西藏历史上第一条公路全线通车。随着中方对西藏管辖的日益增强,中印边界矛盾进一步被激化。1958年,印方得知中国在阿克赛钦地区修筑了新藏公路,遂以向中国政府提交备忘录的形式,企图申明对阿克赛钦地区的主权。</b></p> <p class="ql-block"><b>1959-1961年,我国遇上了三年自然灾害,政府不得不把主要精力放在国内经济建设上。也正是在这段我国无暇顾及的期间,印度军队于1959年8月15日,越过麦克马洪线,向我国西藏境内推进,之后武装袭击了我边防军,</b><b style="font-size: 18px;">这就是中印边境的朗久冲突事件。</b><b>从这之后,中印边境线上就再也没有了安宁的日子。</b></p> <p class="ql-block"><b>50年代末期,印度得到了苏联和美国的军事援助,开始不断的骚扰我国边境线,甚至将哨所设立在了我方领土上,公然袭击我方平民。</b></p> <p class="ql-block"><b>1959年11月7日,周恩来总理向印度总理尼赫鲁致信,主张妥善处理边境问题,并提出在边界问题未有定论的前提下,中印两军以实际控制线为起点,各自后撤20公里的和平主张。然而尼赫鲁却在11月16日给周总理的回信中拒绝了该提议,并提出将武装力量撤回到印方主张的边界,实际上就相当于要求中国单方面撤军,属于纯粹的无理要求。</b></p> <p class="ql-block"><b>为了和平解决争端避免战争,我国始终保持着最大的克制和忍耐。周总理亲赴印度谈判,可印度却咄咄逼人,狂言要中国将12.2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划给印度,印度才接受和谈。面对这一无理要求,中国政府坚定地拒绝了。</b></p> <p class="ql-block"><b>1959年3月22日,在西藏刚刚发生叛乱后,尼赫鲁给周恩来写信,称中印边界早已确定,并正式向中国</b><b style="font-size: 18px;">索要12.2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1959年8月,印度开始蠢蠢欲动,不断制造边界流血事件。</b></p> <p class="ql-block"><b>西藏地区的“亲印势力”在印方的挑唆和指使下,公然与中国政府展开了对抗。尼赫鲁更是赤裸裸地表示:“要使西藏停滞不前,不改革,作为‘缓冲国’,置于印度势力之下,成为印度的保护国。”尼赫鲁的这些话充分说明了印度的目的和野心。</b></p> <p class="ql-block"><b>西藏,中国西南的天然屏障,对印度有着巨大的震慑力,我们的军队在俯瞰着恒河平原。他们将喜马拉雅山以及西藏地区看作地理上的屏障,企图将西藏收入囊中,便可以居高临下、针对中国占据绝对的战略优势。</b></p> <p class="ql-block"><b>“觊觎西藏地区,借此打击中国”,就是印度侵略中国的动机。而中印边境因为历史因素遗留下来的问题,自然就成了印度侵略中国的借口和跳板。</b></p> 中印边境的历次冲突 <p class="ql-block"><b>第一次中印边界冲突:1959年8月和10月,印度军队在中印边界东段和西段制造了朗久、空喀山口事件,打死打伤中国边防部队官兵多人。在空喀山,中国军队先抓获了三名越境的印军侦察兵,然后印军又派出了60多人的队伍围攻中国一支13人的小队,结果印军9死3伤,我军一人牺牲。</b></p> <p class="ql-block"><b>1959年12月,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访问印度。此前,艾森豪威尔对不结盟运动持批评态度,但却在那次会面中对尼赫鲁保证,印度的不结盟政策不妨碍美印两国成为亲密朋友。此后4年,美国对印度提供了40多亿美元的援助。这笔钱用现在的眼光看不算太多,在当时是天文数字。整个抗日战争期间,美国对中国的援助也不到40亿美元。二战后美国帮助欧洲重建的马歇尔计划,也就是120亿美元。</b></p> <p class="ql-block"><b>1960年2月,赫鲁晓夫访问印度,向印度出售了此前一直不肯卖给中国的战斗机,同时还有适合于高山飞行的直升机和重型运输机,这些都是为了满足印度军队在中印边境的需要。1960年10月,印度国防部访问苏联,购买了两个中队的米格-21战斗机、8架安-12运输机,以及米-4直升机,解决了印度急缺的高原用运输机和制空型战斗机之难题。</b></p> <p class="ql-block"><b>1960年,印军完全控制了麦线以南属于中国西藏的门隅、珞隅、下察隅地区。</b></p> <p class="ql-block"><b>1961年4月,印度派军队从中印西段边界进入阿克赛钦地区,1961年10月,印度无视中国警告,向中国军队进行了炮击,挑起了一场大规模的武装冲突。印度错误地认为中国面对和美对抗、和苏联关系破裂,加上国内三年自然灾害严重无暇顾及,仅在1962年上半年就在东段建立了24个据点,有的甚至将哨所建在了中国边防军的后防。</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至1962年9月,</b><b>先后建立了43个侵略据点,侵占了我国4000平方公里的领土。这些据点大多建立在中国军事据点的对面或者背面,严重威胁到了我国军人的安全,并且极具挑衅意味。印军还多次主动挑起军事冲突,打死打伤我国解放军多人。</b></p> <p class="ql-block"><b>第二次中印边界冲突:1962年的印度,相当于得到美苏英政治、军事、经济方面的全方位援助。1962年10月2日,印度领导人尼赫鲁在新德里声称:印度政府要“以军事力量对付中国”。</b></p> <p class="ql-block"><b>1962年10月,印度国防部制定了进攻中国的“里窝那”计划,10月12日,尼赫鲁下令要将中国军队从印军非法侵占的中国领土上“清除掉”。10月17日,印军在东段和西段边境上,向中国边防部队进行了猛烈地炮击,正式挑起大规模的边界武装冲突。</b></p> <p class="ql-block"><b>1962年10月18日,毛主席在会议上表示:我们这么多年,试了许多办法,不想打仗,但印度现在这样就是欺人太甚。既然尼赫鲁非要打,我们也只有奉陪了!至此中国“对印自卫反击战”,在毛主席的指示下正式打响了!毛主席特别强调:中国打这场仗,不是像印度一样想要侵略。中国这场仗是为了和平而打,只有打赢了,印度才会坐下来好好跟中国谈判。</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20日印军开始全面进攻,</b><b>28日中国边防部队收复了曾被印军越过的实际控制线,并乘胜追击进入了“麦克马洪线”以南的中国领土境内。</b></p> <p class="ql-block"><b>1962年11月14日,印军又从东段边境的瓦弄方向发起进攻。11月16日,经过一天激战,中国军队重新夺取了被印军夺取的瓦弄敌军,并歼灭了印军1200余人。</b></p> <p class="ql-block"><b>在号称“世界屋脊”的喀剌昆仑山上和喜马拉雅山山脉南侧地区,地势险峻,气候恶劣,人烟稀少,交通不便。恶劣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对作战行动有严重的影响,作战的艰苦性也是罕见的。</b></p> <p class="ql-block"><b>虽然当时我国的国际处境不容乐观,但是我军英勇应战,不畏强敌,直接打得印度军队溃不成军,节节败退。中国边防军从边境一直攻打到距离印度首都新德里仅三百公里的查库后撤退,中印边界自卫反击作战从1962年10月20日开始,11月21日,我国在取得大胜之后宣布解放军全面停火,中印边境战争告一段落,历时32天。</b></p> <p class="ql-block"><b>面对侵略中国领土的印军,中国人民解放军始终都保持着压倒性的优势。最终我军阵亡722人</b><b style="font-size: 18px;">(其中军官82名、士兵640名)</b><b>、受伤697人</b><b style="font-size: 18px;">(其中军官173名、士兵524名)</b><b>,印军伤亡4885人,被俘3968人,缴获大量军事装备武器。同时,本着和平相处的原则,中方还通过以主动停战,释放战俘,归还武器等举动表达诚意。最后又主动撤退至原控制线以北的20公里处。</b></p> <p class="ql-block"><b>在取得重大胜利之后,秉持和平外交理念和不主动侵犯原则的中国政府于11月21日宣布在中印边境全线停火并后撤,单方面撤回中印实际控制线中方一侧的20公里以内。持续了一个月的中印战争最终以中国的主动撤军宣告结束。</b></p> <p class="ql-block"><b>此后几十年,很多人都在讨论中国当年为什么撤兵。原因之一,去喜马拉雅山另一侧打仗,补给线极为困难。进入11月,就要大雪封山,后勤断裂,孤军难以坚守。原因之二,我国当时的重心是防美苏两国,特别是北方的苏联。我们从未想真的去打印度,之所以选择反击,就是利用美苏古巴导弹危机的间隙,抽空给印度一巴掌。</b></p> <p class="ql-block"><b>印度得到了美苏两国的支持,这是印度敢于在中印边境冒犯中国的底气。我国抓住美苏陷入古巴导弹危机不能脱身的间隙,实施对印自卫反击战,</b><b style="font-size: 18px;">收复了传统习惯线以北的领土。我国领导人</b><b>把自己手中不多的牌,利用最恰当的时机,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打出了最好的效果,发挥出最大的效能。</b></p> <p class="ql-block"><b>1962年10月22日晚上7点,肯尼迪向美国和全世界发表广播讲话,宣布武装封锁古巴,要求苏联在联合国的监督下撤走已经部署在古巴的进攻性武器。10月23日,苏联发表声明,表示仍要按苏古协议继续使用武器“援助”古巴,对美国的威胁“将进行最激烈的回击”。10月24日,美国在68个空军中队和8艘航空母舰护卫下,由90艘军舰组成的美国庞大舰队,从佛罗里达到波多黎各布成一个弧形,封锁古巴海域。10月26日,赫鲁晓夫给肯尼迪写信,寻求和解。</b></p> <p class="ql-block"><b>战前印度还自称世界第三,有53个国家都明确表示支持印度。可随着印度战败,原本支持印度的53个国家只剩下了两个。此后印度彻底一蹶不振,不仅工业化的进程停滞多年,就连民族自信心也遭受了重创。如果没有这场战争,或许印度未来发展会好很多。可惜印度偏偏要不自量力地侵略中国,导致这一场战争让印度做了50多年的噩梦。</b></p> <p class="ql-block"><b>次年,印度总理尼赫鲁发表讲话说:“像中国这样完胜后不提任何要求就单方面停火、撤军,世界战争史上从未有过,对我来说不啻是奇耻大辱,还不如战死在疆场”。1964年,尼赫鲁去世。</b></p> <p class="ql-block"><b>在这次中印边境战争中,中国军队收复了包括达旺、邦迪拉、梅楚卡、瓦弄等重要城镇在内的藏南大部分区域。后来出于多种原因,中国军队又主动后撤至“麦克马洪线”以内。两年后,也就是1964年,印军又重新占领该地区,从而形成了在“麦克马洪线”附近与中国军队形成对峙。</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1962年的中印边境战争是一场规模、时间均十分有限的边界战争。此后,中印之间的国际关系陷入长期冷淡状态,中印边界谈判进展缓慢,且始终无法就边界问题达成共识。</b><b>印度一直对中国抱有敌视态度,并加快在国内的扩军步伐,组建7个师的兵力在边境地区防备监视中国军队的一举一动,修建工事,还曾多次进入中国境内进行侦查活动。印度的种种行为也为1967年的冲突埋下了伏笔。</b></p> <p class="ql-block"><b>仅1967年上半年,印军就在中锡接壤的乃堆拉山口和卓拉山口越境达数百次之多,开枪打伤我方和谈官兵,引发冲突。1967年8月13日起,中国军队开始在乃堆拉山口正常挖战壕,然而印度军队却认为其中一些战壕在边界锡金一侧,要求中国军队撤走。中国军队没有理会印军的无理要求。随后,印军决定越界沿乃堆拉山口山脊拉铁丝网,并从8月18日开始强行架设,以多占边境区域。这使中国军队官兵很愤怒。两天后,中国军队士兵带着武器严密监视正在架设铁丝网的印度士兵,但中国军人保持了克制,并没有开火。</b></p> <p class="ql-block"><b>第三次中印边界冲突:这次冲突发生在中锡边境地区,共分为两个阶段的作战,分别发生在1967年9月和10月。1967年9月11日清晨7时30分,印军山地步兵第112旅一个连110人在一名中校营长指挥下从103阵地沿公路进至山口马尼杆附近兵分两路,分别南北向逼近乃堆拉山口中国哨所,中国军队发出严重警告。印军8时零7分,首先开枪并投掷手榴弹,向印军喊话的中国连长李彦成当场中弹牺牲,6名战士负伤,解放军反击,7分钟战斗结束,击毙印军官兵67人,用四零火箭筒摧毁印军在中国境内设置的7处工事。</b></p> <p class="ql-block"><b>8时15分,印军败逃,解放军未出境追击。印军炮兵第十七旅随即大规模炮击。经中国中央军委批准,中国炮兵第叁0八团组织30余门八二迫击炮和一二0迫击炮还击。历时4天3夜,摧毁印军8个炮击阵地,两个指挥所、两个观察所和23处工事及两辆汽车。</b></p> <p class="ql-block"><b>在随后的三天时间里,中印双方部队动用了迫击炮、机关枪、大炮等军事武器进行作战,双方互有伤亡。至14日停火前,印方伤亡已达600余人,中方伤亡123人,军事实力对比明显。同时由于印度方面占据有利地形,中方的多个军事掩体也在这次冲突中被摧毁。16日印度方面率先打白旗请求进入中国境内,领走阵亡将士尸体和其它物资及武器,并在中方要求下,进行移交签字。至此,发生于乃堆拉山口的第一阶段中印冲突宣告结束。</b></p> <p class="ql-block"><b>在中国国庆节10月1日中午11时左右,印度由廓尔喀联队的1名营长带领7名士兵,进入中国境内的卓拉山口。中国解放军第一时间就发现了印度官兵的越境挑衅行为,按照传统惯例对印军进行警告驱离,但印度方面依旧一意孤行,甚至在交涉过程中还强行带走驻扎此地的1名解放军哨兵,试图将其拖出中国国境。附近中国解放军闻讯赶来,为了解救战友,将印方排长推出国境。但印度显然对这次挑衅早有准备,这名廓尔喀排长随即收起大刀,掏出准备好的手枪,对中方士兵进行射击,当场打死打伤中国官兵2人。</b></p> <p class="ql-block"><b>与此同时,山口附近备战已久的印度军队立即对中方阵地进行开炮,随后中方部队进行自卫还击,当即将跨入国境线内的8人全部击毙。在12时左右,中方支援部队到达卓拉山口,对印军炮火进行压制,很快就将印度方面开炮的两个连士兵毙伤过半,并摧毁印度位于边境处的前沿工事29个。截至当日晚20时,中方毙伤印军共计607人,缴获武器若干。</b></p> <p class="ql-block"><b>1967年中印冲突的影响持续了很多年,双方都保持着警醒的态度。对于印度方面,它的野心一直没有被彻底浇灭,此后的几年中也从未停止对中国边境地区的窥探。虽然在双方边界处偶有摩擦,但最终都没有演变成实际性质的武装冲突,双方都在尽量维持和平的边境形势。经过这次冲突的两场战役后,中印边境迎来了20多年的和平。</b></p> <p class="ql-block"><b>虽然在冲突中印军受到中方的严重打击,但真正受到深重影响的却是锡金。受印度政治军事影响,1975年4月经过全民公投,</b><b style="font-size: 18px;">结果以“压倒性支持”废除君主制并同印度合并,</b><b>锡金国最终被印度吞并成为印度的一个邦,第12代却嘉(国王)帕尔登·顿杜普·纳姆加尔流亡美国。</b></p> <p class="ql-block"><b>1962年中对印度自卫反击战之后,印军实力得到一定发展,尤其在印巴战争中取得胜利,使印军飘飘然起来。而上世纪80年代,我军刚刚进行百万大裁军。当时有很多国际舆论都认为,我军的实力会因裁军而受到很大的减弱,印军也同样持这一观点。</b></p> <p class="ql-block"><b>1972年,印度将该“东北边境特区”改为“阿鲁纳恰尔中央直辖区”。印度所谓的“阿鲁纳恰尔”就是我国藏南地区,在我国错那、隆子、朗县、米林、墨脱、察隅六县的管辖范围之内。</b></p> <p class="ql-block"><b>另一个因素是我军与越南的边境战争一直在持续,各大军区派了不少部队参加边境轮战。印军认为我军应该会极力避免在两个相隔遥远的边境上,和两个军事实力都不能小视的国家同时开战。所以,印军有恃无恐地认为,这是“天赐良机”,是对我边境进行新一轮挑衅的机会。印军加紧了蚕食步伐,计划向我边境地区增调10个陆军师、1个航空师的兵力。1986年,印方悍然宣布将“阿鲁纳恰尔直辖区”列为一个新的“邦”。</b></p> <p class="ql-block"><b>第四次中印边界冲突:1986年2月,印方开展了一项“棋盘计划”的军事演习,有5万印军被派往阿鲁纳恰尔邦(即中方拥有主权的藏南地区)。中国对此感到震惊,而后便立即将自己的军队派往边境线上与印军对峙。该事件虽未造成直接的军事冲突,但是两国之间紧张的形势已经使得中印再次走到了开战的边缘。</b></p> <p class="ql-block"><b>印度宣称建立所谓的“阿鲁纳恰尔邦”。中方多次严正声明,不承认非法的“麦线”和“阿邦”,并要求印度撤回所有越线设点的军事人员。结果是印度派军队不断越过实际控制线,进而双方进行了小规模的战争。</b></p> <p class="ql-block"><b>第五次中印边界冲突:著名的桑多洛河谷冲突事件。1987年3月,我军巡逻至达桑多洛河谷地段时,发现印军巡逻部队,并占领我方高地。我军随后派出官兵,前去交涉,被印军拒绝,并开枪袭击我方交涉人员,造成一名副团长牺牲,我军被迫还击,随后我军增援部队赶到,与印军发生交火,印军被击毙13人,我军阵亡4人。夺回高地。</b></p> <p class="ql-block"><b>印军随后调集大军,企图硬夺,但增援的解放军迅速到位,做好了战争准备,准备歼灭印军两个师,</b><b style="font-size: 18px;">此时印度国内的理智强烈反对政府的一意孤行,在没有胜算的前提下,印度接受了中国的和谈请求。</b></p> <p class="ql-block"><b>1987年5月,印度外交部长路过北京时与中方会谈,减轻了战争发生的几率。最终在1993年,两国签订了一项“以确保实际控制线两侧的和平”的协议,这场边境危机由此告终。</b></p> <p class="ql-block"><b>第六次中印边界冲突:2013年4月15日,中方一个排士兵在拉达克地区搭设5座帐篷。印军认为中方越过了“实际控制线”,是在印度领土上搭帐篷,随后,印度陆军搭起12座帐篷,两军之间相隔300米。该事件被称为“帐篷对峙”,并在西方舆论场引起强烈反响。中印军队对峙事件被形容为“1.5万英尺高空的对峙”。</b></p> <p class="ql-block"><b>“帐篷对峙”发生后,同样是在拉达克地区。2014年9月初,印度军方在边界地区建起一个观察屋,观察中国士兵的举动,这一行动激怒了中方,中国士兵之后开始铺设通往印度声索主权领土的公路,并要求印方拆除观察屋。印方拒绝了中国的要求,毁坏了中国建造的部分公路,并增加了在这一地区的驻兵。随后双方爆发了大规模对峙事件。双方对峙兵力最多时曾达到近3000人,其中中国方面近1000人,印度方面2000人。直到9月30日,双方军队回到9月1日对峙发生前所在的位置。</b></p> <p class="ql-block"><b>第七次中印边界冲突:2015年9月11日,在印控克什米尔拉达克北部,印军越界拆毁了中方哨所,双方发生对峙,持续三个星期。</b></p> <p class="ql-block"><b>第八次中印边界冲突:2017年6月18日,印度边防人员在中印边界锡金段越过边界线进入中方境内,阻挠中国边防部队在洞朗地区的正常活动。针对这一起损害中国领土主权、威胁中国安全利益的行为,中方保持高度克制并迅速表明态度且划出底线。</b></p> <p class="ql-block"><b>2017年6-8月,中印又在洞朗和班公湖发生对峙,那张著名的“解放军飞踹印度兵”动图,就发生在班公湖对峙期间的“斗殴”。</b></p> <p class="ql-block"><b>2017年8月28日14时30分许,印方将越界人员和设备全部撤回边界印方一侧,中方现场人员对此进行了确认。中国边防部队继续在洞朗地区巡逻驻守。</b></p> <p class="ql-block"><b>洞朗对峙之后,我国加紧了高原练兵和争议地区基础设施的修建,这两三年在高原地区的军事战斗力有了明显的提升,而基础设施的修建便于迅速调兵和布置。</b></p> <p class="ql-block"><b>长达80公里的加勒万河谷地势居高临下,而不远处就是印军建立在平缓的什约克河谷之中的一处兵站。可以说,扼守此处,进可攻,退可守。从军事上来讲,如果我军从加勒万河谷发起进攻,对方无险可守,可以顺着河谷直取印度首都新德里。所以,印军一直想占为己有。对领土极其贪婪的的印度,即使1962年中印之战惨败后,仍然不吸取教训,一直奉行北进战略,企图蚕食我方领土。这就是中印对峙,以及第三次军长级会谈的大背景。</b></p> <p class="ql-block"><b>第九次中印边界冲突:发生在2020年的加勒万河谷冲突。2020年4月以来,印军严重违反两国协议,在加勒万河谷地区抵边越线修建道路、桥梁等设施,蓄意挑起事端,试图单方面改变边境管控现状,甚至暴力攻击我前往现地交涉的官兵。</b></p> <p class="ql-block"><b>2020年6月,中印军长级会谈刚刚结束,印军违背双方达成的共识,越线搭设帐篷。100多人的印军在第16比哈尔军团指挥官桑托什·巴布上校带领下在加勒万河谷地区趁夜越线,企图把蚕食我方领土变成既成事实。</b></p> <p class="ql-block"><b>2020年6月15日,印军公然违背与我方达成的共识,悍然越线挑衅。按照处理边境事件的惯例和双方之前达成的约定,英雄团长祁发宝再一次习惯性地走在了最前面,他仅带几名官兵,蹚过齐腰深的河水上前交涉。当印军陆续从山崖后冒出来,黑压压挤满了河滩时,祁发宝依然张开双臂挡在外军面前,大声呵斥:“你们破坏共识,要承担一切后果!”同时组织官兵占据有利地形。</b></p> <p class="ql-block"><b>在前交涉过程中,冷兵器对峙,100多人的印军占尽优势。在战斗开始之后,印军将我军指挥员作为围攻的重点,印军以为只要拿下中方指挥官,那么失去上级监督的中国军队必将军心大乱,为其所击溃。</b></p> <p class="ql-block"><b>印军依仗自己人多势众,用钢管、棍棒、石块向力单势薄的解放军发起攻击。团长祁发宝身先士卒,顶在最前面成为印军重点攻击目标,头部遭到重创,身负重伤;营长陈红军看到形势危急,立即带人迎着“石头雨”、“棍棒阵”突入重围营救团长,战士陈祥榕作为盾牌手战斗在最前面。摄像取证的肖思远本来已经突出重围,见状立即反身、投入战斗。前来支援的战士王焯冉,在渡河途中,拼力救助被冲散的战友脱险,自己却牺牲在冰河里。</b></p> <p class="ql-block"><b>增援队伍及时赶到,官兵上下同欲、生死相依,无一人被俘,一举将来犯者击溃驱离。印军溃不成军,丢下大量越线和伤亡人员。我军用实际行动践行“我们就是祖国的界碑,脚下的每一寸土地,都是祖国的领土”的誓言。面对侵略者,唯有强大的拳头才能让敌人信服。在那个漆黑的高原之夜,巍巍喀喇昆仑山见证了令14亿国人动容的一幕。</b></p> <p class="ql-block"><b>那个高原之夜,人民子弟兵奋不顾身如猛虎下山般的漫山遍野追击印军。因为,牺牲的每一位烈士,印军都百死莫赎。最终印军溃不成军,丢下大量伤亡人员,任其在寒冷的高原暗夜里自生自灭。</b></p> <p class="ql-block"><b>祈发宝当营长期间曾40余次遭遇暴风雪和泥石流,12次与死神擦肩而过,和他一起出生入死的战友,16人掉入冰河和雪坑遇险,2人长眠雪山。2015年,时任营长的祈发宝成为“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军队系统获得者。</b></p> <p class="ql-block"><b>冲突发生后,印网上传出了照片,印军再度发表通告说印方死亡人数为20人,其中有3人在冲突中直接死亡,17人受伤后死亡,还有数十人失踪。</b></p> <p class="ql-block"><b>许多伤员的死亡有的是在被击溃之后四散逃跑摔死的,或是在负伤之后得不到及时救治,而在寒冷的夜晚被冻死的,因为他们被战友们抛弃了。印军阵亡的最高级别军官为桑托什·巴布上校,印度国大党议员扎基尔·侯赛因称“至少200到250名印度士兵死亡”,“印度士兵望风而逃”等。根据后来印军发表的战报,在6月份的冲突当中,印军共死亡20人,其中含一名上校指挥官,伤76人,被俘10人(后被中方释放)。</b></p> <p class="ql-block"><b>这一战之后,我军加速对西南边疆高原地区部署先进武器。从主战坦克到远程火炮,以及先进战机、无人机等。</b></p> <p class="ql-block"><b>我军也加快了更新一线官兵的装备。棉帽、头盔、护面罩,防弹背心、护甲、打狗棒、手套、口罩......</b></p> <p class="ql-block"><b>整个拉达克地区,印度日常维持的驻军不少于20000人。而在阿里高原,虽然解放军居高临下,但日常驻军仅仅是边防哨所、边防营和边防团,人数远少于印度军队。在极其险峻复杂,极度荒凉、极其广阔的西线方向,总的安全战略,就是维持战略防御。</b></p> <p class="ql-block"><b>原本已得到管控的中印加勒万河谷对峙因两军人员肢体接触事件而加剧,直接导致中印边境时隔45年后再次出现人员伤亡。人民子弟兵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保卫着共和国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这里是祖国的西部边陲,也是守卫和平安宁的一线。</b><b>虽然中印两军一线部队从班公湖南北岸撤军,边境一线局势有所缓和,但我们不能忘记来自天南海北的官兵,扎进茫茫群山,挺立冰峰雪谷,用热血和青春筑起巍峨界碑,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b></p> <p class="ql-block"><b>世界和平是时代主题,中国是热爱和平的国家,但也不是任其蹂躏的国家。中国人民解放军时刻担负着保卫祖国安定、保护国家主权完整而不受侵犯的使命,在这场冲突中牺牲的战士是值得祖国和人民永远铭记的伟大英雄。每个人努力为祖国的强大贡献力量,就是对他们最好的祭奠。</b></p> <p class="ql-block"><b>2021年2月19日,军报发表长篇通讯,首次披露喀喇昆仑高原,横亘西部边境冲突全过程。立春过后,大江南北暖意渐浓,高原深处的加勒万河谷依然严寒彻骨,大河冰封,群山耸立。正是有了这些英雄的边防官兵把青春、鲜血乃至生命留在喀喇昆仑高原,才筑起了巍峨界碑。祖国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巍巍昆仑作证,莽莽雪山作证!</b></p> <p class="ql-block"><b>2021年3月15日,印度国防部长 Rajnath Singh 宣称在中印边界修建完成59条具有战略意义的公路,长度达3205.16公里,此举旨在加强该国在边境的军事调集能力。从国际空间站俯瞰中印边境喜马拉雅山脉。</b></p> <p class="ql-block"><b>2021年6月15日,是中印在加勒万河谷地区爆发冲突的一周年,印度主流媒体密集刊文“纪念”在此次冲突中死伤的印度士兵,声称双方脱离接触谈判“进展有限”。印媒报道称,中方军队目前仍驻扎在对峙地区且没有撤退迹象。与此同时,印方也在不断加强边境地区军事基建,强化兵力装备部署。印军已在班公湖部署新的快艇,主要用于监控地区态势和运送兵员,未来数月内还将有29艘快艇交付给印度陆军,从以色列进口的无人机也会很快列装。</b></p> <p class="ql-block"><b>中国尊重所有邻国,我们从没有干过像印度那样灭掉锡金、控制不丹、胁迫尼泊尔的事情。印方想利用中美博弈,通过恶化同中国战略关系、加强同美国的战略合作向中方施压,逼迫中方软化边境立场对其做出让步。中国不会用放弃领土对印度做战略讨好,印度根本没资本与中国开展经贸消耗,它也从未在战略上支持过中国,它严重高估了自己手中的战略筹码。</b></p> 中印边境现状 <p class="ql-block"><b>地理上将中印边界区分为东、中、西三段,全长约2000公里。整个中印边界东、中、西三段,每一段都有争议领土。目前的中印边境线,是实际控制线。除去历史原因外,长期以来在印度看来,谁占领就是谁的。</b></p> <p class="ql-block"><b>东段指不丹以东至中国、印度、缅甸三国交界处的边界。东段边境的争议面积约为9万多平方公里,该区域被中国称作藏南地区(印称“阿鲁纳恰尔邦”),目前被印度实际占有,面积约相当于两个台湾。</b></p> <p class="ql-block"><b>“阿鲁纳恰尔邦”不仅设有地方议会、警察、法庭等机构,还开设了近百所中小学校,教育内容也以印度传统教育为主。</b><b style="font-size: 18px;">印度地图已经将其作为它的正式、合法边界,并向该地区大量移民,</b><b>这也是现今该地区的实际情况。</b></p> <p class="ql-block"><b>中段指从西段的东南端到中国、印度、尼泊尔三国交界处止的中国西藏阿里地区同印度喜马偕尔邦和北方接壤的边界。边界线全长约450公里,主要是双方对传统习惯线喜马拉雅山山脊认识分歧造成的。</b></p> <p class="ql-block"><b>实际控制线与传统习惯线大概一致,共4块争议地区:巨蛙、曲惹争议地区,什布奇山口争议地区,桑、葱莎、波林三多争议地区和香扎、拉不底争议地区,争议面积约2000平方公里,大小约为一个深圳市。</b></p> <p class="ql-block"><b>四块争议地区全部由印度实际控制。其中,除了桑和葱莎是1919年为英国殖民主义政府所占领、印度独立后继续侵占外,其余地方包括波林三多、巨哇、曲惹、什布奇山口、香扎、拉不底等,均在1954年至1958年间为印度所占领。</b></p> <p class="ql-block"><b>西段指中国的新疆和西藏同克什米尔印度占领区的拉达克接壤的边界。中印西段边界问题同样是基于历史未划定边界所引发的领土争端问题,主要是我国新疆、西藏和印度拉达克、喜玛捷尔接壤处约3.35万平方公里的阿克赛钦、巴里加斯以及克里清河谷等三个地区,</b><b style="font-size: 18px;">除了巴里加斯450平方公里由印度控制外,其他绝大部分一直在我国有效行政管辖之下。</b></p> <p class="ql-block"><b>目前中印双方的争议焦点,则是新疆阿克赛钦地区的主权归属问题。</b></p> <p class="ql-block"><b>在中印边界存在争议的12.5万平方公里土地中,从林芝地区的八一镇坐车到察隅县或墨脱县等地均可遥望被印军占领的这片中国领土。六世达赖喇嘛的故乡达旺地区,约有三分之二领土被印度实际占领。</b></p> <p class="ql-block"><b>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大幅增强,我国的兴边、强边政策不断落实,在包括西藏在内的地区加强边境建设,为边境地区居民提供更好的条件,并且这一措施已经实施很久了,可以说印度官方、印度军方都是已经掌握的。更何况中方在传统掌控的领土内修建设施,于情于理都不容置疑,根本不存在中国“越界建村庄”一说。</b></p> <p class="ql-block"><b>国与国之间,凡是接壤的基本都会有边界争议,有争议通常都会通过协商解决。关于领土的问题,印度有一个非常不符合逻辑的逻辑:领土问题,坚决不谈判。要谈判可以,前提是你得先承认有争议的领土属于印度,才能谈。尼泊尔、不丹成了印度的傀儡,锡金现在是印度的一个邦。中印冲突的历史根源是领土争端,以及由战争失败造成的国际地位下降和民族自尊心的创伤,直到现在都没有很好的改善。</b></p> 中印边境的战略意义 <p class="ql-block"><b>争议地区的战略利益是中印双方边境冲突的根本原因。</b></p> <p class="ql-block"><b>东线战略利益。无论从历史还是文化角度来看,藏南地区都应该属于中国,因为这里居民多为藏族,喇嘛教兴盛,而且这里还是十二世班禅的出生地,所以我国决不会承认这一块土地为印度所属。而从印度一方来看,藏南地区如果一旦归中国,则相当于将自己的胸膛展示给了中国,因为藏南再往西南地区就是印度大平原,中国军队可以轻而易举攻入印度本土,控制了藏南,印度就阻断了解放军南下的可能,保证了印度在印度洋地区的安全和霸主地位,而且利用藏南地区的独立势力还可以在政治上牵制我们。</b></p> <p class="ql-block"><b>西段战略利益。西段对我国战略利益更重要,因为这里有新藏公路,也是新疆西藏西面联系大通道。由于昆仑山脉的阻隔,新疆西藏虽然紧挨着,但是其联系通道其实很少,而西线段海拔相对较低,地势较缓和,是新疆西藏重要连接通道,无论是从经济角度还是军事战略角度来说都有重要意义,1958年就修建了新藏公路。对于印度来说,获得西段争议领土就意味着其真正将中国和巴基斯坦之间切入一个楔子,同时还满足其领土扩张欲望。</b></p> <p class="ql-block"><b>目前在东段、中段印度是占据绝对优势的,因此只要我国不进行强烈的利益诉求,基本能保证这两个争议段不会出现严重冲突。</b></p> <p class="ql-block"><b>东段当地势力的存在导致藏南地区不仅仅是一场战争就可以解决的。所以,我国在中印边境争端上一直不采取积极主动进攻策略。</b></p> <p class="ql-block"><b>而在西段,我国占据绝对优势,所以印度一直想挑起事端,中印边境冲突的责任完全在印度一方。我们的边防部队这些年一直在争议领土上,尤其是在西段,不断向前推进公路等基础建设,只不过新闻媒体不报到。</b></p> <p class="ql-block"><b>我国的战略首要方向在东海和南海而非南亚、中亚,我国目前无意介入中亚和南亚局势,也不愿意在东海、南海以及朝鲜半岛局势较为紧张的情况下去刺激印度,从而有可能让我国四面受敌。</b></p> <p class="ql-block"><b>印度虽然在综合国力上远不如我国,但它的块头足够大,人口世界第二,GDP世界第五,军力世界第四,拥有核武器,拥有能够覆盖我国大部分地区的远程导弹等等,可谓是我国的一个劲敌。印度的实力正是美、日、澳等反华势力牵制我们所需要的。近年来美国提出了印太战略来遏制我们,印度也在逐步摆脱了不结盟原则的约束向美靠拢,与美、日、澳等国家建立准军事同盟,幻想一旦与我国开战能够得到这些国家的援助。</b></p> <p class="ql-block"><b>在对付中国的问题上,美印之间可能已经达成了某种协议或默契,即美国支持印度在中印边界问题上的诉求,而印度则在中印边界闹事牵制中国以配合美国的反华战略,这次印度在加勒万河谷的挑衅就是印度配合美国反华的动作。加勒万河谷爆发冲突后,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在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就指责“中国采取了难以置信的侵略行动”。被侵略的中国反被美国诬为侵略者,美国的立场一目了然,美印的配合也暴露无遗。</b></p> <p class="ql-block"><b>印度和中国一样奉行的是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未与他国结成军事同盟。由于特殊的国情与地理位置,印度一直成为美国所拉拢的对象,美国正在着力构建印太战略,印度是其重要节点。近年来,印度和日本走得很近,两国心有灵犀,认为未来的亚洲不能让中国说了算,在战略导向上,印度处处与中国背道而驰,印度的动机是为了让自己也成为有话语权的大国,要限制中国影响力的发挥。中印因历史,地缘格局乃至意识形态形成的矛盾,并不是结构性矛盾,而两国走向零和博弈也是小概率事件。</b></p> <p class="ql-block"><b>随着中美实力差距逐渐缩小,美国的战略考虑主要是为了对付中国。无论是通过亚太再平衡,还是印太战略,其实都是战略资源的国际动员,怎样去拉帮结派给中国施压。</b></p> <p class="ql-block"><b>在中美脱钩的情况下,美国和印度的经济合作就越来越紧密,印度倒向美国或者美印之间的相互借力会越来越多,这对中国是不利的。中国军队用自己不断增长的实力和日益强大国力,提醒印度不要重蹈覆辙。和平来之不易,促进合作,共同发展才是对双方最有利的选择。</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