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孩子为什么也爱过“儿童节”

姚江之城

<p class="ql-block">  在校园中,学生常常会盼望着放假,如果没有什么节日,最好时间也能过得快一些,早一点到星期六、星期天,这可能也是人之常情吧。</p><p class="ql-block"> 今年的六一日童节,正好是星期二,按理说,这与高中生没有半点关系,顶多与他们的弟弟妹妹有一些关系。但他们似乎很兴奋,一问才知道,他们的班主任打算今天给他们过一下“儿童节”了!</p><p class="ql-block"> 我以为这只是个别班级突发奇想,想搞点班级创意,增进一下班级凝聚力。后来才知道,没有过“儿童节”的班级才是少数,这几乎都快颠覆我的认知了。</p><p class="ql-block"> 当我晚上开车回家时,听到“浙江交通之声FM93”里提到一个“八卦”趣事,说是杭州有一对恋人闹“别扭”,当男方看到旁边的一个家长正在给孩子买“竹蜻蜓”时,他马上仿效,买好一只“竹蜻蜓”,当面送给女方,还特别说了一句——“儿童节快乐!”这下把女方给逗乐了,她马上抿着嘴笑了起来,两人的“别扭”也烟消云散了。这个故事让我领略到“儿童节”的神奇之处。</p><p class="ql-block"> 回头仔细想想,现在的幼儿园、小学,他们对于儿童节,真的是特别重视,大体说来,他们的组织过程可以分为三部分:</p><p class="ql-block"> 1.&nbsp;仪式部分</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 对于仪式,有借这个时机发展少先队员的,有借这个时间组织文艺表演的,有借这个机会组织体育活动的,五花八门,各有创意。这个部分可以算是精神层面的。</p><p class="ql-block"> 2.&nbsp;美食部分</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 对于美食,常见的有蛋糕、果冻、膨化食品、果干肉干之类,饮料有旺仔牛奶、娃哈哈酸奶,也有发大杯奶茶的,这里拼得就是“谁更萌?”这一部分可以算是物质层面的。</p><p class="ql-block"> 3.&nbsp;宣传部分</p><p class="ql-block"> 所有的工作,都会有一些记录,特别是在自媒体时代,一位班主任要是不发几张活动照片,家长们可能会憋得慌,每个家长都盼着活动中能看见自己的孩子。这部分可以算是小结推广阶段。说句实话,除非家长们已对某位班主任达到高度信任的状态,不然,经常不和家长们互动的班主任是很容易被“比下去”的,这可能也算得上是隐形的“比心”了。</p><p class="ql-block">&nbsp; 事实上,同学们明明知道自己已不是儿童了,他们又为什么这么愿意过“儿童节”呢?笔者尝试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寻找解释。</p><p class="ql-block"> 首先“儿童节”满足了“生理需要”——“吃”,在校期间,平时是得不到这样特别的零食和饮料的,此时此刻,能一起品尝一些美食,喝一点饮料,顿时胃口大开,味觉得到了充分的满足。其次,这一批的美食是自己班独有的,这在无形中强化了班级集体意识,我们是同一个班级的,我们正在享受班主任对我们独特的关爱,这满足了同学们“归属与爱”的需求。在举办“庆六一”的班级活动中,同学们能感觉到老师对他们的理解和尊重,这也满足了“被尊重”的需求。</p><p class="ql-block"> 如果伴随“庆六一”的过程,给学生搭建一些展示自我的舞台,创造一些锻炼成长的机会,还能一定程度上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这样一来,小小“儿童节”也能满足大孩子的多层次需求。难怪高中生们,不论大小,都喜欢这个节日,它在实质上帮学生实现了“获得感”和“幸福感”的双丰收。</p><p class="ql-block">&nbsp; 再者,当前的中国教育,学段差异来得太明显,一些优质的幼儿园充分尊重和发展孩子的天性,通过各种方式,让孩子们快乐地玩耍,反倒是一些资质不是很过硬的幼儿园,出于对家长的吸引,一定程度上还渗透了文化课,当然,这背后的原因很多,这绝不是管理者不明智的表现。</p><p class="ql-block"> 到了小学,受到教育政策的宏观调控,孩子们活动和运动的时间依旧能被充分的保障,“六一儿童节”的幸福感被小学生们享用到了极致,这一天,他们都觉得自己是“王子”和“公主”。学校老师组织他们过快乐节日,家中的爸爸妈妈也会增加一场“庆六一”的家庭小仪式。</p><p class="ql-block"> 但到了初中,孩子并没大多少,节日对于他们的意义,似乎已变成了换个地方搞学习,换个时空参加学习培训,到了高中,这种迹象就更加突出了,短的假期有少量的作业,长的假期有大量的作业,只要一个孩子是愿意去学习的,作业几乎可以覆盖他的整个假期空间。而不爱学习的孩子,则必将承受一时“快乐”之后的“秋后算账”,被家长批评,被老师批评。笔者相信,家长们对于这些社会现状是深有同感的,因为我们当前还必须接受一个现实——读书对于未来的职业分层是明显存在的。每一个孩子都需要去把书读得更好一些。竞争的压力迫使孩子们在眼前幸福和长远幸福之间做出选择。</p><p class="ql-block"> 我们国家其实已经看到了这一点,而且正在积极地改进当中,当前大力整顿校外补习机构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高中生们也会有小学时代的幸福感,也会有张弛有度的学习和休息,也会有属于自己的“六一儿童节”。</p><p class="ql-block"> “六一”对于高中生来说,已不只是一个节日,而是代表他们对于美好童年生活的回味,对于美好校园生活的向往,对于人生未来的无限憧憬。</p><p class="ql-block"> 大孩子们,请记住这份美好,让童年梦想支撑自己勇敢前行……今天努力奋斗,未来才会更加美好!</p><p class="ql-block">&nbsp;</p><p class="ql-block">&nbsp;</p><p class="ql-block">&nbsp;</p> <p class="ql-block">以下图片转自朋友圈(网络),如有侵权,敬请申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