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塔尔寺,给心灵一次洗涤

祥子

<p class="ql-block">记得一位青海朋友说过一段耐人寻味的话: “你来青海,可以没有去过青海湖,但你不能不去塔尔寺。如果说去青海湖是给你的心灵卸下包袱放个假,那么去塔尔寺就是一次灵魂深处的洗涤。”</p><p class="ql-block">塔尔寺名声在外,自然成了我这次再上青藏高原第一个打卡地。</p> <p class="ql-block">从兰州到西宁再到塔尔寺,全程300多公里,走了四多个小时,下午五点大巴车停在离景区3公里的停车场。然后转乘景区电瓶车,10分钟后到达塔尔寺院前。</p> <p class="ql-block">塔尔寺位于西宁市湟中县鲁沙尔镇的莲花山坳中。寺院依山势垒砌,是由众多殿宇、经堂、佛塔、僧舍组成的一个汉藏艺术相结合的建筑群。布局严谨,殿宇金碧辉煌,<span style="font-size: 18px;">气势恢宏,从山下往上看,</span>群楼嵯峨重迭。酷似拉萨的布达拉宫,只是没那么高而已。所以,当地人把它叫作:“小布达拉宫。”</p> <p class="ql-block">这里还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诞生地。最早是他母亲与众信徒,依照宗喀巴的意愿,用石片砌成了一座“莲聚塔”,后来又在小砖塔的基础上扩建了银塔。明洪武年间,遂又建成了大金殿,并覆盖了塔身,而后,塔尔寺才逐步建成。故先有塔,而后有寺,塔尔寺由此而得名。是我国著名的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p> <p class="ql-block">与拉萨的布达拉宫一样,进门不能踏门槛,不得大声喧哗,不要用手去触摸文物,所有游客必须着装整洁,女人不可穿短裙,更不能穿得太暴露,不准拍照。</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如来八塔</b></p><p class="ql-block">通过检票口,跟着寺内讲解员进入塔尔寺院,首先看到是一组经典的白塔矗立在寺院前广场上,那就是有名的塔尔寺如来八塔,它建于清朝乾隆年间。如来八塔象征着佛主一生中的八大业绩,其造型大同小异,底座为青砖砌成,洁白如雪的塔身,点缀着色彩斑斓的彩绘,在阳光的映射下,显得格外耀眼夺目。</p> <p class="ql-block">如来八塔是塔尔寺标志性建筑。八座塔从东到西依次是:莲聚塔、菩提塔、四谛塔、神变塔、降凡塔、息诤塔、胜利塔和涅盘塔。在藏语中八座塔分别被称为:八邦、香趣、扎西果莽、穷处、拉潘、彦敦、南结和娘德。</p> <p class="ql-block">紧接着穿过一个带有转经筒的长廊,边走边用右手转动着经筒,嘴里一遍又一遍地念着嗡嘛呢叭咪吽,顿生一股幽静之感,连心里都寂静了下来,变得空明清澈,往日里的抑郁情怀,此刻,也似乎得到了舒缓,以致渐渐地平复。</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大经堂</b></p><p class="ql-block"><b>大经堂</b>是塔尔寺最大的藏式平顶建筑,面积1981平方米。这里是塔尔寺宗教组织最高权力机构。大经堂内矗立的108根大柱子,都由龙凤彩云的藏毯包裹着,整个经堂五彩缤纷,富丽堂皇.。</p><p class="ql-block">这里还珍藏了许多佛教典籍和历史,文学、哲学、医学、立法等方面的专著。塔尔寺有三圣,即:圣人——宗喀巴大师,尊称为塔尔寺老大。圣地——号称用四个亿打造的大金殿。圣物——菩提树。</p> <p class="ql-block">大经堂内墙壁上悬挂着各种堆绣佛像、佛教故事图、宗教生活图等。“堆绣”是塔尔寺三绝之一,这三绝别是:堆绣、酥油花和壁画。地上铺设了地毯式的蒲团上千个,可供3000多喇嘛集体诵经之用。数以百计的藏经存放在四壁的经架上;上千尊小巧精致的铜质馏金佛像置于四壁的神龛中。</p> <p class="ql-block">大经堂院子前种有菩提树,茂盛的树叶浓荫蔽日,伴随着朗朗的诵经声,菩提树叶在风中摇曳,如同浩荡的佛声,净化着人们的心灵。许多纯朴的信徒,虔诚地匍匐在大经堂的回廊上,不为今生,只为来世,为心中那份执着的佛念。</p> <p class="ql-block">导游告诉我们说,很多信徒都是从几百里外走来磕头的,他们几乎把全部积蓄捐给了寺院,自己却风餐露宿,一路艰辛,却毫无怨言。他们用身体丈量与佛的距离。传说菩提树上有1万片叶子,他们要在这里磕上一万个头,年轻的要磕上半年,岁数大的要磕上一年半。我被他们的行为震撼了,这是个缺氧而不缺信仰的民族,佛缘成了他们的精神寄托、生活的根本,那一心向佛的执念,令人敬佩,堪称伟大。</p> <p class="ql-block">走进大经堂,里面有高大的宗喀巴银像,边上是大酥油缸,半凝固的酥油细腻如羊脂,虔诚的火苗在酥油上升腾着,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传说。</p> <p class="ql-block">大经堂大院内也是热闹非凡,许许多多的年轻喇嘛在那里又说又跳,手舞足蹈。因为搞不懂他们在干什么?从回廊上走过的游客,一个个露出了诧异的眼神。向解说员一打听,才知道他们是在辩经,就是辩论的意思。让人感受到了浓浓的藏传佛教的氛围。</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小金瓦寺</b></p><p class="ql-block">小金瓦寺又叫护法殿。建于明崇祯四年,至今有300多年的历史。杏红衬绿的墙体,给人于稳重庄严的感觉。鎏金铜瓦的房顶,在强烈的紫外线照射下,更是金光灿烂,如聚千阳。</p> <p class="ql-block">大殿成“回”字形,典型的藏式建筑风格,但很像北京的四合院。东西两侧和南面是两层廊道,底层回廊墙壁上绘有醒目益志,内涵丰富的壁画,其寓意无非是告诉人们,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道理。</p> <p class="ql-block">上层的回廊墙壁,同样布满了精美的壁画,而且还摆放着,如白马、野牛、羚羊、狗熊、猴子等动物标本,有佛降妖魔之意。制作巧妙,栩栩如生。其中白马标本,传说是九世班禅从西藏来青海时曾骑的马,这是一匹千里马,一天内赶到塔尔寺。</p> <p class="ql-block">正北大殿上,正中供奉着一尊佛像,烛光恍惚,昏暗肃静,长明的酥油灯下,摆放着哈达等贡物。在这里讲解员还教我们学习黄教礼佛的规范动作;两手空掌并拢,拇指相靠,举过头顶,而后慢慢向下,大拇指触过脑门、划过鼻尖、嘴,再到胸前,两手随着两臂慢慢分开,手心向上,同时低头弓腰,当你心怀虔诚,面佛施礼时,佛也会回赐于你因虔诚而修来的善愿,心也会清净许多。</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祈寿殿</b></p><p class="ql-block">从如来八塔穿过一条巷子即可到达祁寿殿。相对于小金瓦殿祈寿殿更显得小巧精致,一般都叫它花寺,进门之前我先看了看前面墙上的两幅砖雕,左手的这一幅叫“鹿鹤同春”,右手的一幅是“葡萄刺猬”,据说它的寓意是吉祥的含义,塔尔寺的砖雕艺术历史悠久,而且以做工细腻而闻名,这两幅便可成为代表作。</p> <p class="ql-block">大殿中供奉的佛像,正中是佛祖释迦牟尼,稍前左右两位是佛祖的两位大弟子迦叶和阿雅。佛祖的胁侍菩萨照例是习惯上的文殊和普贤两位菩萨,骑青狮者为文殊,骑白象者为普贤。最前面的3尊小佛像是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佛,即燃灯佛、释迦牟尼佛和弥勒佛,左右两厢各具形态的是十六尊者像,俗称“十六罗汉”。</p> <p class="ql-block">回过头我们看到满院浓阴的旃檀树,也叫菩提树,据说这座祈寿殿是为给七世达赖喇嘛格桑嘉措祝寿而建。传说达赖喇嘛为该殿开光时撒了一把吉祥米,便化作满天的花雨落下。这也是该殿又名“花寺”的来历。据说一到夏天,满院的绿树开满了香气袭人的白花,浓荫蔽日、檀香氤氲,香烟缭绕,似有步入仙界之感。</p> <p class="ql-block">幽静的院落里有一块半人高的石头,非常珍贵,传说宗喀巴的妈妈生前背水途中常靠着它休息。现在成了信徒朝拜的圣物。石头上面贴着的钱币是信徒对佛虔诚的一种表示,实际上是对寺庙的布施。都是信徒和游人的一份心意。据说只有心中有佛的人才能够将布施贴在石头上,否则佛就不收你的。</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时轮塔</b></p><p class="ql-block">时轮塔,就在祈寿殿的旁边,是1942年为纪念九世班禅为塔尔寺众僧讲授时轮大灌顶法而建造的。塔高三层,造型别致,古雅秀丽。</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面网红打卡墙,看上去很普通,却引来四面八方的游客为它趋之若鹜。这就是它的神奇所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酥油花馆</b></p><p class="ql-block">酥油花是塔尔寺最精彩的艺术品,不仅远近闻名,还曾拍成过纪录片。它与壁画、堆绣统称为塔尔寺藏族艺术的三绝。酥油花,顾名思义,就是用酥油捏成的。其中包括佛像、人物、花卉、亭台楼阁、动物等等。</p> <p class="ql-block">传说黄教大师宗喀巴在西藏学佛成功后,想在佛前献花表示自己的敬意,但当时在西藏正逢严冬,没有鲜花宗喀巴便用酥油捏成一朵花,供在佛前。从此,弟子们纷纷效仿,渐成风气。很多黄教寺院都有在宗教节日时制作酥油花的习惯,但以塔尔寺的规模最大,也最出名。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寺庙都要展出一批制作精美,选题新颖的酥油花作品,评选出冠、亚、季军,冠军作品保存作展品,其他立刻销毁。届时参观,朝拜者络绎不绝,和我们内地一样称为“灯节”。</p> <p class="ql-block">酥油花固然绚丽多彩,但制作过程却非常艰辛。尤其是制作的季节必须要选在冬季,作坊内还不能够生火,以保持低温,由于酥油遇温稍高便会融化,僧人在制作时若手温升高,就要将双手浸入冰冷的水中去降温,其艰苦程度可想而知。被称为世界上最惨酷的艺术。</p><p class="ql-block">注:因禁止拍照,以下图片源于网络</p> <p class="ql-block">酥油是牛奶的提炼物,在藏区应用普遍,不仅用来食用,还用来作为寺庙中长明灯的燃料。以前“灯节”结束之后,酥油花均被重新用作燃料。自从建立了酥油花馆之后,当年的作品即可被保存在这种有空调的玻璃柜子中供人参观,一般可以保持一至两年。但因为每年都有推陈出新的酥油花出现,所以我们每年都可以观赏到新的艺术品。</p> <p class="ql-block">因塔而名的塔尔寺除了寺前广场排开的塔尔寺标志形象的如意八塔,此外,还有塔林之首的大银塔、四门塔、菩提塔以及一些高僧大德国的灵塔。大大小小,塔什如林,构成了一个塔的世界。下图为过门塔,又叫 “四门塔”,是用大银塔中清理出来的土、砖、石片等物品作为塔基,还有宗喀巴大师父母做饭用过的铜锅等物。塔身顶部设有的刹杆、覆盘、仰盘、日月装饰,融合了藏、汉和回族砖雕艺术特点。</p> <p class="ql-block">塔尔寺内设四大学院,分别为:显宗学院、密宗学院、医明学院、时轮学院。是供僧人或信徒学习深造,获取知识的殿堂。由于时间太晚,各个学院、印刷院等全都关门谢绝参观。</p> <p class="ql-block">由于时间太晚,塔尔寺很多景点都已经关门,讲解员最后带我们来到寺院膳房,里面存放的五口大铜锅吸引了众人的目光。据介绍,铜锅直径分别是1.65——2.6米。都是塔尔寺珍贵的文物,其中年代最久的一口铸于嘉庆15年。这些大锅是用于观经大法时,给大经堂的育经喇嘛烧“茫加”、“望巴”用的。据说这五口大锅可以同时煮出供3000多人吃的饭,够气派吧!</p> <p class="ql-block">铸造这五口特大铜锅的匠人是鲁沙尔的王守礼。王守礼,字德卿,人称王三。他父亲王珍,是甘肃河州人。因做生铜工艺,于清朝道光24年来鲁沙尔立业,娶青海女子为妻定居。</p> <p class="ql-block">从膳房出来已经是下午6:40,导游规定的回程时间是下午7:00。我们赶紧顺着来路往回走……</p> <p class="ql-block">短短一个半小时的参观,好多细节可能会记得没那么清楚,但堪称塔尔寺三绝的堆秀,壁画,酥油花,是世界上无与伦比的精湛艺术品,让人无不为之震撼。</p><p class="ql-block">还有<span style="font-size: 18px;">随处可见,</span>满怀虔诚,充满信仰的朝圣者,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在想,他们的信仰究竟达到什么境界?可以让他们从遥远的地方,匍匐朝圣,风餐露宿,不惧饥寒交迫,性命由天。坚定的信念,伟大的信仰,令人感叹,使人佩服。</p> <p class="ql-block">跟着讲解员边学边想,相比之前,对塔尔寺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这里无论是殿宇、馆堂、僧舍、学院、古塔等建筑,它们或分部合筑,或层层递接的建筑风格,都体现了藏式古建筑的独具匠心的特色,与布达拉宫一样,是藏式建筑的杰出代表。也是华夏民族的金华之作。</p> <p class="ql-block">参访塔尔寺,对于绝大多数游客来说,只是尘世间的过眼云烟,但却在我的灵魂深处划出了一道人生的光亮。</p><p class="ql-block">一路猎奇,一路畅怀,一路回望,伴随着西斜的阳光,走出塔尔寺。在塔尔寺旁清华园用完晚餐,继而,就像黄河里一叶落下风帆的小舟,飘进了安逸而舒适的港湾——贵德县黄河逸源大酒店。</p> <p class="ql-block">文字原创,部分图片源于网络,致谢原作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