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肺癌的筛查,如何选择性价比高的筛查工具呢?

WK

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中国吸烟危害健康报告2020》显示,我国吸烟人数超3亿,15岁及以上人群吸烟率为26.6%,我国50%的肺癌是由吸烟而引起。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了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显示:在中国,肺癌是第一大癌肿,无论是发病率还是死亡率都排在第一位。对于肺癌,早期的治疗效果都远比晚期好很多,虽然现代医学在对肺癌治疗方面取得很大的进步,但是比起早期肺癌超过90%的临床治愈,也是望尘莫及。 <div>  早发现,早治疗就显得格外重要,不仅能大幅度提高患者生存率及生存质量,而且能节省不少钱,减轻家庭经济负担,问题来了,对于我们老百姓应该最好选择什么样的筛查工具呢?<div><br></div></div> 一、肿瘤标志物。<div>  目前在临床上最常用的肺癌相关的肿瘤标志物有癌胚抗原CEA、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鳞状细胞癌抗原SCC。但仅靠标志物,还不能完全诊断是否为肺癌,有一部分患者标志物高,但不是肺癌,需要动态观察,因为标志物跟体内其他因素有着密切关系。<br></div> <p class="ql-block">二、胸片或透视检查。 </p><p class="ql-block">对于胸片和透视检查,我们大部分老百姓会比较熟悉,操作起来也比较方便,而且价格便宜,一般能看出10mm以上的肺部结节及肿块,但胸片和透视是个胸部组织的重叠影像,对于&lt;5mm小结节检出率很低,极易出现漏诊,并不适合肺癌早期筛查,特别是高危人群的筛查。</p> 三、PET-CT检查。<div>  PET全称为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PET),是反映病变的基因、分子、代谢及功能状态的显像设备,CT是我们相对比较熟悉医疗设备了,PET-CT顾名思义就是将PET和CT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能发现隐匿的微小病灶,自然早期的肺癌逃不过它的法眼,且能精准的评估是否有转移,对于临床医生的分期及是否手术治疗极其重要。但是PET-CT费用昂贵,动则几千甚至上万元,对于许多的老百姓来说会望而却步;二是、相对于胸片、CT检查来说,它的辐射剂量较大,韩国的Jin ChulPaeng博士2015年对73个医疗机构的105台PET-CT机进行了调查统计PET-CT总的辐射剂量范围为7.63-16.67mSv(我们日常生活中辐射剂量约为3mSv,mSv为辐射剂量单位),风险远大于收益;三是、PET-CT检查时间大概需要安静平卧20分钟左右,如幽闭恐惧症患者则不能完成检查。<br><div><br></div></div> <b>四、低剂量螺旋CT检查。</b><div> 顾名思义,就是剂量很低的CT检查,一次常规肺部CT检查辐射剂量约为5mSv,而低剂量CT检查则为1-2mSv,一个人什么都不干,接受大自然的辐射剂量大约是3mSv,可见,每年1-2次低剂量CT检查是非常安全的。</div><div> 美国的统计显示,低剂量CT查出的癌症中,早期肺癌占到了85%,很多人是完全没有症状的。同时,筛查出的肺癌患者总的10年生存率高达80%;若能及时手术,总10年生存率更是高达92%。<br> 2011年,美国国家肺癌筛查试验(National Lung Screening Trial,NLST)的随机对照研究结果显示,与拍X光胸片相比,采用低剂量CT对肺癌高危人群进行筛查可使肺癌死亡率下降20%。<br></div><div> 所以聪明的你一定知道怎么选择了,没错就是<b>用低剂量CT筛查早期肺癌,一年一次</b>;用低剂量筛查肺癌高危人群,能在高危人群中能发现更多的早期可切除肺癌,降低晚期肺癌死亡率。<br></div> 哪些人是高危人群呢?<div>肺癌高风险人群介于50-74岁,且至少符合以下条件之 一:<br>1,吸烟包年数≥30包年,包括曾经吸烟≥30包年,但戒烟不足15年;<br>2,与条件 1 共同生活或同室工作被动吸烟>20年;<br>3,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br>4,有职业暴露史≥1 年,包括暴露于石棉、氡、 铍、铬、镉、硅、煤烟和煤烟灰;<br>5,有一级亲属确诊肺癌。<br>注1:吸烟包年数 = 每天吸烟的包数(每包 20支)×吸烟年数注2:一级亲属指父母、子女及兄弟姐妹(同父母)<br></div> 特别指出有些不吸烟的同志,如果有长期吸二手烟的,也必须当做高危人群进行体检。 有些人会有疑问提出,如果不是高危人群,想要筛查呢?如果非高危人群非要筛查肺癌,权衡风险和受益,可以考虑降低频率,比如2~3年一次。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撰稿:王昆(放射科)</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图片:王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审稿:沈长青(放射科)</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