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案手记~临场处理与离世母亲十多年愧疚悲伤

盛静斋

<p class="ql-block">个案手记:临场处理与离世母亲十年多愧疚、自责、悲伤</p><p class="ql-block">(时间:5月22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通心沙龙常规环节聆听“正能量三首”时,有位学员(当事人G女士)忽然痛哭不止。盛老师抓住机会帮助这位学员,并在当事人要求下,现场给她做了“通心辅导”个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经过盛老师45分钟的熟练与深入的通心技术处理,这位学员解决了影响自己十来年的心理障碍,当场展现了灿烂的笑容。在场的学员也抓住机会,进行了真切的换位体验实操练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事人已经释怀,盛老师仍然继续帮助当事人清晰了自己状态和新的成长点,帮助当事人进一步明确成长方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引导她觉察重新面对妈妈,心情是否有变化时,当事人体验觉察后回应说,<b>原先的愧疚、自责、悲伤等负面情绪,“满分十分的话,现在只剩下零点几”。</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b>参加沙龙的几个小伙伴,看到当事人一下子就释怀了,都有点兴高采烈起来,马上有人预约了通心辅导个案,有的还推荐自己孩子、家人要来做个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原来,当事人“<b>因为工作的原因我没能陪伴母亲走完最后一程,内疚自责这块石头压在我心里将近十年了,以至于家人不敢在我面前提到母亲的种种话题</b>,怕我伤心。每年扫墓,家人都偷偷商量好了要看护好我。还偷偷带上急救用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个案后,当事人表示:<b>“这个个案在我接触通心后就犹豫好几年了,做还是不做?”</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这里涉及到一个“舒适区”的问题。</b>舒适区,有一种稳定、保护我们的作用,使我们的生活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可控性。问题在于,舒适区不会保持不变。<b>无数事实都证明了:“舒适区不去扩大,就会缩小。”简单讲,有问题不去处理解决,长久的回避、压抑、隔离,原先的烦恼就可能会泛化到生活的其它方面。</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通常情况,当事人个案后的一个阶段里,都还会沉淀、觉察并呈现许多新的发现、新的变化、新的惊喜。近日,盛老师收到了当事人可喜的回聩:</p><p class="ql-block"><b>“现在再想到母亲的时候,仍然思念但没有悲伤了”;</b></p><p class="ql-block"><b>“家人可以在我面前提到母亲了”;</b></p><p class="ql-block"><b>“很平静,今天与孩子谈到了母亲,不再泪如雨下,虽然还是想念她”。</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其它方面的收获:</b></p><p class="ql-block">“岀差回来也不觉得怎么累。虽然感冒了但还能挺过去,不象以前一出差回来一点劲都没有,精神状态比之前要好”。</p><p class="ql-block">“睡眠质量比之前好。以前睡眠特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里涉及到流行的“放下”“自在”的问题,流行的观点主要有“过去的事情不要再去多想”“时间会解决一切”“想点开心的事”等等,但就是“不能触碰伤口”。</p><p class="ql-block">心理的“伤口”如果不去打通、抚平、疗愈,迴避、压抑或隔离久了,一旦触动甚至会比原先更加难受。</p><p class="ql-block">“<b>真正的放下,在于“打通”之后回到原先和现实关系时,能不能真正做到通心。如果还不能够真正做到通心,就说明还不能够真正“放下”,也还没有做到真正“打通”。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自在——指在“放下”后,以新的状态投入生活,包括与原来不能够通心的人通心,在其中体验自己新的能量状态,并且能够举一反三,能够与更多的人通心。</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5, 25, 25);">我们与这个世界的关系就只有两种关系。简单说,一个是通心,一个是不通心。不通心,就很容易各种纠缠;稍微好一些的就是还能维持。维持的含义就是麻木。</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5, 25, 25);">通心是可以贯穿在一切行为里。不但包括了亲密关系、亲子关系、家庭关系等,也包括教育、研究、创造等人类的各种交往与独处。</span></p> <p class="ql-block"><b>“通心”由中国心理学家许金声教授独创。由于他对于心理服务“充分必要条件”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的发现(即通心黄金三要件),可以大道至简地去掉不必要的成分。</b>所以“通心”是一种心理服务新范式,具有“元理论、元方法、根本智”的性质。其效果的先进性已经被证明和概括为<b>“高效、治本、精准”</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由于其“元理论、元方法、根本智”的性质,所以“通心”不仅适合一般人,适合心理咨询服务从业人员,也适合各类高端人士以及希望潜能进一步发挥的人群(比如各类艺术修习者)等。</b>学习、掌握和运用“通心”,可以有极大收获,产生巨大作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