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韩张镇初级中学邓桂红首席工作室纪实活动

晓娣

<p class="ql-block">   读与习,品与行。</p> <p class="ql-block">  终身学习,是现代教师们极为奉承的宗旨,亦若是教师的宿命,是理解的转化,是经验的交汇,是知识的繁殖……孜孜不倦,方能始终。身为韩张镇初级中学首席工作室的我们更将永不驻足,潜心往之。</p> 博学篇 共读一本书 <p class="ql-block">  有意义的解读,有成效的沟通是读书的过程。深入读书,将思考,反馈,应用融于身心。我心有书,书中亦有我。量变到质变关乎的是读书的敏感,积累轻微的变幻,塑造更坚固的知识体系。每位老师的基本素养就在于此,源于此,也由此创生。</p> <p class="ql-block">  《教师,做反思的实践者》是2009年2月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肖川。《教师,做反思的实践者》为《名师工程》丛书中的一册。设置棘手学生、课堂切入、引导艺术、班主任的教导力、互动艺术、课堂效率、心灵教育等,这些鲜明的主题从教育的细节出发,从教育实际情况出发,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让教师在阅读中学有所指、读有所获。 丛书采用了通俗的创作方法,以案例为主,分析、评点为辅,把最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融入有趣的情境中。经典的案例,情境式的叙述,流畅的语言,充满感情的评述,发人深省的剖析,让教师更充分地领会先进、有效的教育方法。</p> 邓桂红老师 <p class="ql-block">  最近一直在读肖川老师主编的《教师,做反思的实践者》这本书,其内容从五方面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文章:反思我们的教育、我们的教学、理想的课堂,爱的教育、人本教育。一篇篇文章,叩击着我们的心扉,如何成为有思想的老师?如何做一名高效的教师?我们应该有怎样教材观?如何成为一名智慧型班主任……</p><p class="ql-block"> 这一个个问题,书本给予我们理论上的指导,思想上的引导,让我们反思自己的课堂,如何做才能更接近于教育的本质。</p><p class="ql-block"> 一个老师思想丰赡、深刻,学生的心灵才会丰厚、光明。这就要求我们唯有不断读书学习,丰厚自己的文化底蕴,才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才能给予学生源源不断的活水。</p><p class="ql-block">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今后我们把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养成习惯,将所思所得服务教学实践中去。但愿我们能够做好学生成长的摆渡人。</p> 李晓莲老师 <p class="ql-block">  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和课堂教学实践作为思考对象而进行全面、深入、冷静地思考和总结,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和课堂教学实践中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是一个优秀教师在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p> 杨占次老师 <p class="ql-block">  读了肖川老师的《教师,做反思的实践者》。让我明白,教师成长的必要条件是"广泛阅读,仔细咀嚼",现在大多数教师的阅读量太少,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比如工作量太大,心理压力太大,没有时间也没有心境去阅读。但缺乏阅读的习惯和阅读的需求是很重要的原因。"读书,读书,再读书,这是教师的教育素养这个品质要求的。苏霍姆林斯基在任帕夫雷什中学校长时就规定,教师必须读一些教育名著。读书的过程就是与世界进行交往的过程,一个从狭隘走向广阔的过程,它有利于提高人的精神品味,培养教师的读书人的气质。</p> 洪兰芬老师 <p class="ql-block">读《教师,做反思的实践者》一书收获:</p><p class="ql-block"> "吾日三省吾身",作为一名教师,需要及时反思:反思教学环节的设计,反思课堂实施过程,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反思会使我们成为一名善于思考的实践者,反思能使我们获得教育的智慧,反思能够有效的促进我们专业能力和专业品质的提升。在工作中,我们可以通过撰写源于教学实践的教学案例、总结自己的教学心得等方式,来做反思的实践者,以提高自己反思的水平及反思质量。看了书中的文章,我意识到反思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坚持不懈。</p> 郭晓娣老师 <p class="ql-block">  身为一线教师的我们,更应该努力做到同新课程共同成长的教师角色转换,这就需要我们成为反思的实践者。基于《教师,做反思的实践者》这本书为我们提供的丰厚的理论,我们不断的加深对学科的认识,融入对课堂的感知,渗入专业知识的理念,进而塑造更优质的教师本真,我们在内化理论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行动实践的转化,而支撑两者的桥梁则是自我的审视与省察。好的教育,应是培养终身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和优雅生活者,而我们将一直在路上。</p> 慎思篇 同观一课例 <p class="ql-block">  王君,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中语优秀教师,青春语文的倡导者她认为“青春之语文是恪守最不完美的创新也比最完美的守成伟大一百倍之信条!青春之语文是坚信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青春之语文,是矢志满头飞雪而童心不泯,是让生活永远荡漾着童真童趣的欢乐!青春之语文,是激情不灭的梦想,坎坷岁月里的干将莫邪,平凡人生里脚踏实地的浪漫。”她的信条是“以课堂的质量抵抗轻飘易逝的生命凭借课堂的高度走向生命的高度。”</p> 邓桂红老师 <p class="ql-block">  王君老师紧紧围绕"活命"这一关键词设计问题,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王老师引领学生采用从以下方式展开对文本的细读:</p><p class="ql-block"> 咬文嚼字</p><p class="ql-block"> 深情朗读</p><p class="ql-block"> 重现情境</p><p class="ql-block"> 发现空白</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王老师引领学生与文本、作者、老王对话,把无声的文字变成了有声的语言,让学生领悟字里行间蕴含的深情厚谊。同时文中的人物随着朗读也变得富有立体感,学生深切地感受到了老王、杨绛在"活命"状态下保持高贵的灵魂。卑微的生命,即使在尘埃中也依旧开放出花来。</p><p class="ql-block"> 王老师的课堂,看似随意一问,实则随意当中蕴藏着教学智慧、体现着教学思想、彰显着教学艺术。如果没有平时的"厚积"哪有课堂〃博发"的精彩?</p> 李晓莲老师 <p class="ql-block">  这节课让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王君老师对文本钻研之深,理解之透,设计之巧。有位老师说过,一篇文章的每一个字都是作者的一颗心,我们唯有静下来,沉进去,方能尊重每一个写作者,不亵渎神圣而高贵的心灵。王君老师教给学生细读文本的方法:深入研读、留存空白、咬文嚼字……这何尝不是王老师在给我们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呢。</p> 杨占次老师 <p class="ql-block">  读了王君老师的《"活"出高贵的生"命"》,我感受颇深。首先是王老师对整个课堂的把控能力,让人叹服。王老师每抛出一个问题,都会让学生细致,全面,深入的了解文本,能做到收放自如,张驰有度。教师能做到如此,源于对教材的熟练程度。作为一名教师就应该深度挖掘教材,熟悉教材,只有这样才能对文本进行深度的挖掘解读。让学生能更深刻的理解文本。其次,王老师的循循善诱。王老师每提出一个问题,都能让学生快速的进入角色。从而更深刻的理解文本。我认为王老师能做到如此,源于对学生的耐心和爱心,由此可见,作为老师,能够在课堂上做到游刃有余。只有以本为本,以生为本,方能带领学生遨游在知识的海洋。</p> 洪兰芬老师 <p class="ql-block">  观《老王》课例收获:</p><p class="ql-block"> 1.一线串珠,"活命"一词串起整篇文章,举重若轻。这篇文章的主题是:"活"出高贵的生"命",王君老师带领学生紧紧抓住老王和杨绛"活命"的状态,体会平淡文字背后深藏的情感。</p><p class="ql-block"> 2.润物无声,在文章理解中渗透细读文本的方法。在第一部分感受老王的"活命"状态时,老师在指导中渗透了阅读的方法,紧接着总结方法;再到第二部分感受杨绛的"活命"状态时,又让孩子运用细读方法,由感知到运用,逐步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p> 郭晓娣老师 <p class="ql-block">  王君老师所执教的《老王》,在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地挖掘文本,激活灵感,升华情感中师生共入佳境。我们觅得共情生命中的诉求,叩问心灵下的信仰,让生命高贵的并非他物,而在于你我奉为神圣的生命之道,识知全貌,仍敬而崇之。在对话中撞击心灵,在文本中探求活命,在时代中渗透生命。这便是高效的课堂,心之所向,终至所归。</p> 笃行篇 <p class="ql-block">  学习的佳境承载着有爱的行程,时空周转,将自己的心灵安放在教育的路上。大道行思,取则行远。践行大道,韩张镇初级中学邓桂红首席工作室将初心如磐,始终不二,如朝阳般喷薄,似苍松般劲挺!</p> <p class="ql-block">编辑:郭晓娣</p><p class="ql-block">审核:工作室</p>

反思

教师

老师

课堂

教学

王老师

实践者

文本

学生

王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