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发展有这样一种情形,一个小小的斗争火种,有时会引发一场熊熊燃烧的革命烈焰。这一情形高度契合了 1925 年的中国革命形势。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集中力量领导工人运动,积极推动同中国国民党的合作,逐渐加快了中国革命的步伐。1925 年 5 月,上海工人反对外国资本家的罢工,就如同火种被点燃,迅速形成燎原之势,迎来了以五卅运动为标志的大革命高潮的到来。<br><br><div style="text-align: right;">——学习时报 作者张东明</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1925年大事记</h1> 1月11日-22日,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br><br>出席代表20人,代表党员994人。大会的中心议题是:如何加强党对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的领导,以及在宣传工作、组织工作和群众工作方面如何准备迎接大革命的高潮。大会回顾了二大以来党的政策制定和实施的经过,肯定上年5月中央扩大会议对党的工作中右倾错误的批评,重新规定党同国民党合作和关于工人运动、农民运动等方面的一些方针。大会文件指出,国民党固然是中国民族运动中的一个重要工具,但不是这个运动的全部。共产党要在国民党内和党外坚持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在思想上组织上和民众宣传上扩大左派,反对右派、争取中派。既要在实际斗争中和发展组织方面帮助国民党,又要坚持同他们的妥协性作斗争。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中共四大通过的部分会议决案</h5> 大会研究了工人运动与民族运动相结合的关系,强调在民族运动中力争工人运动的独立及进展,以取得领导地位,并使民族运动充分地革命化。为此,工人阶级就必须有强固的群众性的工会组织,各种产业工人尤其要力求组织在共产党指导之下。对工人加入国民党的问题,大会区别情况规定了不同的办法,并指出要同工会运动中资产阶级的影响、同国民党右派的分裂阴谋作斗争。大会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在民族革命运动中的地位,指出了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工农联盟的重要性。<br><br>大会总结了国共合作一年来的经验教训,制定了开展群众运动的计划,并决定在全国建立和加强党的组织,以适应革命大发展的需要。这次大会的缺点是对民族资产阶级缺乏正确的分析,认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还未形成独立的阶级,这就把民族资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地位弄得模糊不清,其结果或者是把所有资产阶级当作革命的敌人,混淆了两个革命阶段的原则区别;或者是无视民族资产阶级在革命营垒中的活动,放弃无产阶级同它争夺领导权的任务。大会对于如何争取无产阶级的领导权,也缺乏正确的方针,只讲对群众运动的领导权,而完全忽视了对政权和武装力量的领导权。<br><br>大会修改了党章,选举了新的中央执行委员会。中央执行委员会选举陈独秀、张国焘、彭述之、蔡和森、瞿秋白组成中央局,陈独秀被推举为总书记。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中共四大部分参加人员</h5> 1月26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在上海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动员全体团员贯彻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积极发展青年学生运动,并决定把社会主义青年团改称为共产主义青年团。大会选出团中央执行委员会,张太雷被选为总书记(1926年任弼时为代理书记)。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会议旧址</h5> 2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的支持和帮助下,广东革命政府举行第一次东征。3月,东征军打垮了陈炯明的主力。<br><br>2月,中国共产党领导上海日资纱厂四万多工人举行大罢工。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工人罢工</h5> 3月1日,由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共同发起的国民会议促成会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开幕。4月16日,大会闭幕。大会宣传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政治主张,对国民会议运动的方针和组织大纲等作出了决议。<br><br>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国共两党组织各界民众进行哀悼活动,广泛传播孙中山的遗嘱和革命精神,形成一次全国规模的声势浩大的革命宣传活动。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孙中山先生遗体</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孙中山先生追悼会</h5> 4月,中国共产党领导青岛日资纱厂一万多工人举行大罢工。 5月1日-9日,全国第二次劳动大会和广东省第一次农民代表大会在广州同时举行。全国第二次劳动大会决定成立中华全国总工会,它代表166个工会,共拥有有组织的工人54万人。大会通过了工人阶级与政治斗争、工农联盟、经济斗争、组织问题及加入赤色职工国际等决议案。大会选举林伟民、刘少奇、苏兆征、邓中夏等25人为中华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同日,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会举行第一次会议,选举林伟民为委员长,刘少奇、邓培等为副委员长,并组织干事局,林伟民兼总干事。由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广东革命政府的支持,广东的工农运动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到5月初,在广东已有二十余县成立了农民协会,会员达二十多万。各地学生联合会和全国学生联合总会,这时也进一步活跃起来。这些有组织的群众已经比较普遍地具有反帝反封建的觉悟,从而为行将来临的大革命风暴作了组织上和思想上的准备。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h5> 5月15日,上海内外棉七厂日本大班(厂长)率领打手枪杀中国工人顾正红,打伤多人。为反抗这一暴行,上海工人纷纷举行罢工。上海学生为援助工人,遭到租界巡捕逮捕。租界当局还宣布要在上海增加码头捐、实行交易所注册等,损害中国工商业者的利益。这就进一步激起了工人、学生和民族资产阶级的愤怒。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学生组织活动</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现场惨状</h5> 5月21日,东征军奉命回师广州,镇压桂系军阀刘震寰、滇系军阀杨希闵叛乱。6月20日,回师部队在工农群众大力支持下平定了刘杨叛乱<br><br>5月28日,中共中央召开紧急会议,决定以反对帝国主义屠杀中国工人为中心口号,发动群众于30日在上海租界举行反帝示威。同时,中共中央还决定,为了加强工会的组织力量,由共产党人李立三、刘华等主持,成立上海总工会。随后刘少奇到达上海,也参加了上海总工会的领导。<br><br>5月30日,上海学生及其他群众代表举行反帝游行、讲演,租界巡捕开枪镇压,酿成“五卅惨案”,死13人,伤数十人。当晚中共中央再一次召开紧急会议,决定组织行动委员会,建立各阶级的统一战线,发动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商人罢市,抗议帝国主义者屠杀中国人民。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示威活动</h5> 6月1日,上海总工会公开成立,李立三任委员长,刘华任副委员长。同日,上海总工会发表宣言及告全体工友书,宣布为反对帝国主义屠杀中国人民举行总同盟罢工。接着,上海学生宣布举行罢课,商人宣布举行总罢市。帝国主义对上海人民群众的反抗继续进行疯狂的屠杀。但是压力愈大,反抗力愈强。五卅运动的狂飙迅速由上海席卷全国。北京、广州、青岛、武汉、天津、唐山、南京、九江、长沙、重庆、郑州等许多城市约有一千七百多万群众,不顾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残酷镇压,先后起来响应上海人民的反帝斗争。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示威活动</h5> 6月19日,广州沙面租界和香港的工人二十万人举行罢工。7月6日在广州成立省港罢工委员会,组织了有数千人的工人纠察队。罢工委员会行使了部分政权职能。委员会由香港罢工工人代表七人,沙面罢工工人代表四人,中华全国总工会代表一人组成,苏兆征任委员长。这次罢工使繁荣的香港变成“死港”,严重地打击了英帝国主义,数十万罢工工人成为当时广东革命根据地的有力支柱。省港大罢工在广东人民和革命政府的支持下坚持了将近两年。<br><br>7月1日,大元帅大本营改组,成立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仍驻广州,由汪精卫任政府主席,胡汉民任外交部长,许崇智任军事部长,廖仲恺任财政部长,聘请鲍罗廷为中华民国国民政府高等顾问。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广州国民政府</h5> 7月8日,广州国民政府决定将黄埔军校校军扩大成为国民革命军第一军,蒋介石任军长;其他所属各军也统一改称为国民革命军。湘军为第二军,谭延闿任军长;滇军为第三军,朱培德任军长;粤军为第四军,李济深任军长;第五军的军长为李福林。在各军中设立党代表和政治部。副党代表和政治部主任多由共产党员担任,周恩来、李富春、朱克靖、罗汉分别担任第一、二、三、四军的副党代表。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黄埔军校</h5> 7月23日,戴季陶出版《国民革命与中国国民党》一书,攻击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成为资产阶级右翼和国民党新老右派反共的思想武器。8月间,陈独秀、瞿秋白、恽代英等人先后发表文章,批判反动的戴季陶主义,明确指出:离开阶级斗争,便无法防止资产阶级的妥协,实现民族主义;便无法使工农奋起,使全国最大多数的人民得到民权;便无法使资产阶级承认节制资本,地主阶级承认平均地权,实现民生主义。<br><br>8月20日,国民党右派在广州暗杀了国民党左派领袖廖仲恺。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国民党左派领袖廖仲恺</h5> 10月,中央执行委员会扩大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总结了自五卅运动以来的斗争经验,确定了党在革命高潮中领导工农群众运动的方针,讨论了当前形势和党的任务、国共两党关系、党的组织和宣传工作、党的军事工作、农民土地等问题。<br><br>会议指出,在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中,中国资产阶级有严重的妥协倾向,无产阶级已明显地站在领导地位;最近的革命运动不仅是反对帝国主义,而且是“力争革命民众政权的实现”。会议总结了五卅运动中工人群众遭受军阀武力摧残的教训,提出要“有组织的去预备武装工人阶级中最勇敢最忠实的分子”,“中央委员会之下必须设立军事委员会”。这表明中共中央已开始注意军事问题。会议重申工农联盟的重要性,并提出制定农民问题的“政纲”,“其最终的目标应当没收大地主、军阀官僚、庙宇的田地交给农民”。<br><br>会议明确指出:“如果农民不得着他们最主要的要求——耕地农有,他们还不能成为革命的拥护者。”这是中共中央决议中第一次提出农民土地问题。这次扩大会议还讨论了国民党左右派的进一步分化和戴季陶主义出现的问题,明确指出戴季陶等人已“变成了新右派”。会议经过热烈讨论,决定继续同国民党实行党内合作,“竭力赞助他的左派”,“努力反对右派”。但是会议又决定“非必要时,我们的新同志不再加入国民党,不担任国民党的工作,尤其是高级干部”。这个决定导致在以后的实践中放弃争取对国民党的领导权的后果。<br><br>会议通过了《中国现时的政局与共产党的职任议决案》、《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关系议决案》等文件,发表了《告农民书》。<br><br>10月1日,国民革命军举行第二次东征。东征军由蒋介石任总指挥,周恩来任总政治部主任。这次东征,在省港罢工工人和东江农民的支持下,很快收复了陈炯明残部盘踞的潮、汕两地,11月初收复了东江,广东革命根据地基本上统一。这时,蒋介石已表露出要在军队中排斥共产党人的企图,他无理要求周恩来交出第一军和黄埔军校中的共产党员名单。周恩来自汕头回广州,同广东区委书记陈延年、苏联顾问鲍罗廷商量,认为应予蒋介石以回击,不再同蒋合作,另组国共合作的部队。但是,以陈独秀为首的党中央和共产国际代表反对这一计划。11月,在周恩来指导下,在广东肇庆,以原大元帅府铁甲车队为基础建立了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约二千人)。共产党员叶挺、周士第分别任团长和参谋长;团设党支部,连有党小组。独立团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支正规部队。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东征队伍</h5> 11月,国民党中央决定于次年1月召开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各地选举的代表中,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派占很大的优势。周恩来、陈延年主张利用这个有利条件,通过这次大会开除戴季陶、孙科等右派分子的国民党党籍,惩处当时正在北京西山召开反共会议的国民党右派分子;在选举中央执行委员时,共产党员应占三分之一,少选中派,多选左派,使左派占压倒优势。但是,这个计划遭到共产国际及其代表的反对。陈独秀、张国焘等根据共产国际的旨意,主张向国民党右派让步。他们同已被逐出广东的戴季陶、孙科等在苏联驻上海领事馆谈判,请右派分子回广东参加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会议现场</h5> 12月1日,毛泽东首次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在这以前,瞿秋白、陈独秀、邓中夏等人也陆续发表了论述中国革命和分析中国社会各阶级状况的文章。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以及这一时期发表的其他文章中,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辨明了中国革命的敌人和朋友,从而集中了当时党内的正确主张,初步提出关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无产阶级团结占全国人口多数的一切半无产阶级(主要是贫农)、小资产阶级(主要是中农)、争取中产阶级(主要是民族资产阶级)的左翼,以打倒帝国主义、军阀、官僚、地主、买办阶级以及中产阶级的右翼,建立各革命阶级的联合统治,反对在中国建立民族资产阶级一阶级统治的国家。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书</h5> 12月5日,毛泽东主编的《政治周报》在广州出版。这是在国共两党合作的情况下,由国民党宣传部主办的一个刊物,其目的是要“打破北方及长江的反革命宣传”。它在抨击和揭露以戴季陶为首的国民党右派的斗争起了积极的作用。<br><div style="text-align: right;">——人民网</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党史故事</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中共四大的“准备工作”</h3> 中共四大会场设在二楼,布置成学校教室的样子,有黑板、讲台、课桌,代表们每人都带着英文课本,以备如果有人闯进来查问时,就说这里是英文补习班。<br><div style="text-align: right;">——新华网</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会议还原图</h5>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热血日报》名字的由来</h3> 五卅惨案后,一些报纸强调宣传“公理”,瞿秋白指出:“哪有公理?只有热血!”报名即由此而来。这是中国共产党在五卅运动中创办的一份日报,也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份日报,对推动五卅运动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br><div style="text-align: right;">——学习时报</div> <h5>精彩链接:</h5><h5><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yZl5vzCibqawui6kpNfbww"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礼赞建党百年 矢志为党育人 ——紫薇苑小学师德师风演讲比赛</a></h5><h5><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ji4LY-etYcnalDuodZSNFg"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喜报】祝贺紫薇苑小学教师在经开区“忆党史 颂党恩 听党话 跟党走”主题演讲比赛中斩获佳绩</a></h5><h5><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N0U1jgCATjN99AYiUZYayA"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在这里,每间教室都是党史馆</a></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