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老抗美献青春•卫国疆场洒热血

由申甲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  2021年4月19日,由四川省广安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主办,邻水县108兵站赖昌学老兵应邀为广安市消防大队作首场报告,之后为邻水县各机关事业单位、中小学作了报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大家好!我叫赖昌学,来自四川邻水,今天我与大家分享的主题是“援老抗美献青春,卫国疆场洒热血”。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我学百年党史,忆峥嵘岁月,心潮澎湃,热血沸腾。在此,我要向大家讲述的是:自己在援老抗美,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和老山、者阴山三场战役中的亲身经历,使大家更加真实地了解当时血与火的战斗场景。</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援老抗美 勇敢战斗</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71年1月19日那是我一生中难以忘怀的日子,我和邻水县原城北区城北乡、延胜乡、长安乡,坛同区高滩乡、子中乡、华蓥乡的157名17、18岁的热血男儿光荣入伍,成为了向往已久的解放军战士。大家都知道,一名社会青年要成长为一名真正的战斗员,必须经历最少1年以上的训练。但是当时条件不允许,那时援老抗美战斗已经打响,前线战事紧张,我们还没有过完新兵三个月的基础训练,就被匆匆分配到位于中老边境的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昆字370部队(内部番号108兵站),担负起保卫祖国、保卫边疆和援助老挝人民抗击美帝国主义侵略的历史重任。从那时起,我和邻水县一起参军的157名战友开始了正义与邪恶的战斗,经历了一场血与火、生与死的严峻考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08兵站是一支光荣的部队,在1964年组建时期就经过了革命战争的考验。1968年1月7日,美帝国主义派出4架飞机,经过老挝飞抵中老边境的勐腊县苗寨进行轰炸,当时苗寨驻有我们108兵站的骡马运输1队、外事点和援老物资仓库以及边防1团一个前哨排,美敌机的狂轰滥炸致使兵站的总机班长曾英同志和骡马运输1队副队长周道恒牺牲。1968年1月新华社就此事件发表强烈抗议,谴责美帝国主义的侵略行为,全国各地军民都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抗议大游行。当时我还在二中读书,也参加了县上组织的抗议游行活动。此次事件后,毛泽东主席批准调高炮65师614团驻防云南尚勇和苗寨,全力确保勐腊这个担负起援老抗美前沿阵地的安全。参军后,能分配到我读二中时就深知并向往的英雄部队,深感荣幸。</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们摘掉红帽徽、红领章,脱掉入伍时刚穿上的新军装,换上老挝人民军军服,从磨憨进入老挝的纳堆、勐塞、南塔、勐夸、桑怒、勐梅等地执行特殊任务。我们在异国他乡的密林深处,既要和美国飞机的狂轰滥炸作斗争,又要和地面上老挝右派势力作斗争,还要和险恶的自然环境、毒蛇猛兽、旱蚂蝗作斗争。在艰难困苦的战斗环境中,我们风餐露宿,几块塑料布搭建的简易竹篱笆房就是我们的营地。密林深处似如“蛛蛛网”的天线,是我们与祖国指挥机关联络沟通的电台天线。人民币被军用代金劵替代,仅限于在援老部队的军人服务社购买生活日用品。来往的援老官兵凭餐券在沿途兵站设有的食宿加油站就餐,部队番号被201信箱替代,军邮局成为我们传达军事邮件和家书的鸿雁。我们除呼吸的空气、喝的山泉、烧火做饭的柴火是老挝的以外,一粒米、一两油、一勺盐、一盒火柴、一个罐头都由祖国送来。由于长年缺乏蔬菜,我们不得不用多种维生素片来补充维生素,避免造成夜盲症等维生素缺乏病证。密林深处,乡间小道是骡马运输、单车运输以及战友们用人工背架运送给养和战斗物资的秘密通道,各种物资源源不断地送到作战部队、筑路部队手中。战友们身着老挝军队服装,在陡峭的崇山峻岭和茫茫的原始森林中战斗了2000多个日日夜夜,把汗水、青春、鲜血,还有宝贵的生命献给了崇高的卫国戍边和援老抗美,献给了老挝人民反殖民、求解放、争取独立自由的革命战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72年4月13日,我所在的骡马运输1队的46名战友和36匹骡马在老挝顺利完成任务返回营地。快要到达南乌江边时,从远处传来美国飞机来袭的轰鸣声。队长唐兴文顿感情况不妙,立即命令全队人员牵着骡马躲进路边的原始大森林分散隐蔽,并派出邻水籍战友谭幺毛和云南大理籍战友熊文清担任警戒。由于老挝人民军军帽涂有反光层,怕被敌人发现。我们收回枪刺,反戴军帽,不许一人一马跑出大森林,以免暴露目标。部队刚刚隐蔽好,五架敌机就嗡嗡飞临,在我们头顶上空盘旋。由于没有找到目标,就胡乱地投下大量的炸弹和燃烧弹。轰隆隆一阵震耳欲聋的炸响,震得地皮颤抖。瞬间,我们藏身附近的森林燃烧起了熊熊大火。火借风势,风助火威,越燃越大,映红了半边天。我们躲在大森林里不敢声张,死死拉住军马缰绳,没让一匹受惊的战马跑出大森林。狡猾的敌人投弹后继续在空中绕圈侦查,足足绕飞了20多分钟才飞走。我们在焦虑和愤恨中躲过了这次空袭,劫后余生的战友们相互拥抱,脸上露出胜利的笑容,高呼“我们胜利了,我们胜利了!”唐队长马上集合队伍清点人员、武器装备和战马,无一人一马损伤及物资丢失。事后唐队长、谭幺毛和熊文清分别荣记三等功。因保密需要,1972年4月22日《解放军报》第二版以《万水千山只等闲》一文,报道了我们连队在西南边疆胜利完成任务的光荣事迹,使我们受到极大鼓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为了及时准确将仪器设备和给养物资运送到前线部队,1973年3月8日至5月26日,我随骡马1队的58名战友和42匹骡马到老挝南塔省执行新东线踏勘测设任务。在湿热的热带雨林深处,我们用塑料布搭建营地,用树叉做床垫和衣而眠。在热带雨林里,时而有毒蛇猛兽侵扰营地,更可恶的是旱蚂蝗和有毒蚊虫的叮咬让人防不胜防。有一天,和我隔床的战友小朱在执行任务回来准备洗澡时,发现有条旱蚂蝗钻进了尿道,只剩下一点尾巴露在外面,要是再往里钻,就会危及生命。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我顾不了那么多,急忙用手指去掐蚂蝗,由于蚂蝗只露了一点在外面,怎么也掐不出来。幸好卫生员张金敏赶来,用镊子才将蚂蝗夹出体外。像这样的事情在平常人看来简直不可思议,但却真真实实、活灵活现地发生在我们眼前,现在想起来还心有余悸。在当时恶劣的战斗环境下,像蚂蟥钻尿道这类事件真的是家常便饭,我们只要能活着就有希望、能活着就能看到黎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71年5月14日,高炮15师在老挝勐夸地区保卫修建南乌江大桥的阵地上,遭遇近10架美国飞机的狂轰滥炸,弹片横飞,当场牺牲了24名战友,受伤58名战友。我高炮部队奋起还击,击落敌机3架,击伤2架。当天战斗发生时,正值中央慰问团在该部队开展慰问活动,中央慰问团首长迅速赶到现场指挥抢救伤员,以身作则地鼓舞了士气,在部队传为佳话。事后,这些英烈全部安葬在老挝的纳莫烈士陵园。我所在部队也有一名年仅16岁的贵州籍烈士孙鸥葬于此陵园。我深深地祝愿烈士们一路走好。</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自卫反击 不惧生死</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78年初,越南开始驱赶华侨,时常派兵侵扰我国边境并开枪打死打伤边民,中越关系异常紧张。同年10月,我国开始了自卫还击作战准备。1978年11月底,我和其他三名邻水籍战友奉命调入昆后23分部114兵站1供应站,该供应站是对越自卫还击作战最前线的供应站。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12月,我们在昆河线的南溪火车站卸下大量的作战物资,时任昆明军区司令员杨德志上将在南溪视察部队备战情况时,对我们的备战工作作了充分肯定。1979年2月初,我们作为最前线的供应站推进到河口县的洞坪、坝洒。由于调运部队,红河公路戒严,给我站配属的支前民兵未及时到位,为保证作战物资能够及时准确运送到作战部队,我们从2月13日到16日连续奋战四天三夜不休息,抢时装卸坦克油料、弹药武器、给养物资共计260余车近1500余吨,废寝忘食地作好了战前物资储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79年2月17日,对越自卫还击战斗打响,为保证前线作战部队做到人有粮枪有弹,后勤供应部队必须为战斗的胜利作好充分准备。我负责的是运送给养到前线作战部队。记忆最深刻的是,2月23日我奉命运送8车给养到13军38师,卸完车正要离开时,该师后勤部的杨部长让我稍等一下离开,并说前线的伤员和烈士马上要运下来,要运回国救治和安葬,不一会从前线运回了五具捆在担架上并盖满树枝的烈士遗体,还有七八名伤员。我仔细核对伤票后,让伤员们坐进驾驶室,但伤员们不肯坐驾驶室,怕把驾驶室弄脏了,并对我说:“你是首长,你要指挥车辆,不能妨碍你的指挥。”我回答道:“既然你当我是首长,我就命令你们立刻坐进驾驶室回国救治。”然后,我们以最快的速度将这些伤员和烈士送达到指定的地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79年3月3日傍晚,我接到紧急命令,要将5车给养物资送到正在越南作战的149师447团。装车完毕后我带着4位战士晚上9点才从河口出发。一路颠簸,经过三个多小时到达指定地点。将物资清单交给447团后勤处长验收时,他却说,谁叫你送来的,我们不要,我们马上要上阵地了,没有时间来料理这些事,请你们马上离开。为避免贻误战机,防止战士们空着肚子打仗,我也坚持说:“你不签字我绝不走,绝不能让战士们饿着肚子打仗。”正在我们僵持不下时,有位四川战士问我:“老乡你喝井水了吗?”我说“没有”,他说“井水有毒,不能喝。”我问他这里有比你们处长更大的首长吗?他告诉我他们师首长正在灯亮的地方开会。我一听有办法了,就直接向有灯光的地方走去。在离灯光20米左右,哨兵问我口令,我说没有口令,我是给你们送给养的,哨兵听我说的是中国话后,放下心来,仔细问明我的来意后,立即去报告并带来一位首长。我把情况说明后,这位首长立即调来一个班,加上我们运送物资人员,很快将货物卸下车,顺利完成了任务。</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高风亮节 永不褪色</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对越自卫还击作战期间,我带领战士们几十次冒着枪林弹雨和生命危险,把作战物资准确无误地运送到前线作战部队、运送伤员回国救治、运回烈士遗体回国安葬、运回战俘到指定收容所。为战役取得胜利,付出了心血和汗水,立下了汗马功劳。战后评功时,部队首长和战士都要为我请功。本着干部让战士、党员让团员、活着的让烈士的要求,我主动将立功名额让给了战士战友,我本人荣获团通令嘉奖。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主动放弃荣誉是应该的。部队首长对我这种高风亮节的品质予以高度赞扬。</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援老抗美战斗于1978年5月结束,昆明军区为当年在部队服役的指战员颁发了援老抗美纪念章一枚以示褒奖。在援老抗美期间,每年都有中央及云南省各级慰问团来前线慰问指战员并颁发纪念品。为了传承光荣传统,我们邻水籍战友也将部分纪念品于2019年4月15日捐赠给了邻水县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84年1月,我与兵站的郑玉荣科长以及驾驶员李春文驾车到文山州的西畴、马关、麻粟坡等县实地考察,为老山、者阴山作战后勤物资保障供应设点,并与114兵站的战友一起配属的113兵站作好老山、者阴山作战后勤保障工作。我曾训练的1985年底入伍的云南通海籍战友王宝喜在两山作战期间,被成都军区云冫南前指授予“战地模范修理工”荣誉称号,为两山作战取得胜利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从1971年1月19日入伍,1987年2月转业,当兵16年,经历了祖国3次战役,大大小小战斗数十次,1978年5月,援老抗美胜利结束。期间,中国共出动了兵员近11万人,修筑七条沥青公路共882.4公里,桥梁131座,涵洞2677个。高炮部队作战95次,击落敌机35架,击伤24架。援老部队共阵亡269人,其中210人安葬在孟塞、班南舍和纳莫烈士陵园中,为了亲人和家人,为了祖国的和平安宁,他们将长眠在那片曾经战斗过的热土上。我虔诚地祈祷:我亲密的烈士战友们,在天堂过好每一天。我大声疾呼:让世界远离战争,和平永驻;处处繁花似锦,处处莺歌燕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87年2月,我转业回到邻水,组织把我安排到县畜牧食品局工作,我发扬军人特别能战斗的光荣传统,兢兢业业工作,直到2012年3月退休。现在党的政策越来越好,各项制度相对比较完善,我每个月都有退休金、生病也有医保,各项福利待遇也越来越好,过年过节各级领导亲切看望慰问我们参战老兵,我从内心感党恩,今天我能站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分享以前的参战往事,我感到无比庆幸,也有一些遗憾,庆幸的是我有幸看到现在富强文明和谐美丽的新中国,有幸生活在这个文明的社会,看到祖国越来越强大,人民越来越幸福。遗憾的是我那些牺牲的战友不能和我一起看到这美丽的中国,不能和我们一起享受这盛世荣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喜庆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日子里,我思绪万千,感慨万千,是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经过不屈不挠的革命斗争,使一个贫穷落后的中国站起来了!富起来了!强起来了!我们深感自豪和骄傲。革命征途路漫漫,我作为一个革命军人,站在新起点,开启新征程,决心永葆军人风范,做到退役不褪色,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精神,充分发挥余热,为传承革命光荣传统,为实现我党两个百年宏伟目标而生命不息,奋斗不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谢谢大家!</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老战友留言:昌学你好!</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0px;">  你为勐腊兵站再次增了光!添了彩!把我们部队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保卫祖国边疆安全的牺牲精神,不断发扬光大。真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  在建党100周年将要到之际,进一步弘扬援老抗美和援老筑路后勤保障精神、自卫反击战精神,充分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永往直前的英雄气质,表明了一个共产党员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讲得好啊!讲得真是太好了!我一定要向你学习!做到活到老,学到老,奋斗到老。永保一个共产党员的气质不老!(吴朝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附《邻水隆重举行全国参战老兵文物及丛书捐赠仪式》</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0px;">援老抗美走寮国 岁月如梭忆往昔</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0px;">勐腊兵站好战友 军旅生涯载史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2019年4月15日,四川省邻水县隆重举行全国参战老兵文物及丛书捐赠仪式,是参战老兵政治生活中一大喜事,是我们参战老兵的最高荣誉,感到无尚荣光和自豪。这次捐赠的文物有援老抗美时期的老挝人民军军装、军用铁锹、口缸、脸盆、军用水壶,军用券、通行证、战场日记本,有纪录邻水官兵援老和参加对越自卫还击战争事迹的《共和国不会忘记》丛书,有当时各级慰问团颁给部分官兵的纪念品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参加捐赠仪式的有县委、县政府相关部门,县委宣传部、党史办、县档案馆、县文化和旅游局、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县博物馆等部门负责人,有来自全县退役参战军人代表,及云南、贵州、重庆等地老兵代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邻水县1971年入伍参军参战老兵捐赠各类文物共36件(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四川省邻水县人杰地灵,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革命老区。有跟随毛泽东主席上井冈山的游雪程、熊寿祺、熊湘皋,参加南昌起义的叶荫昌,有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杨文生,有参加广州起义唐维烈士;有电影《在烈火中永生》许云峰原型许建业等著名革命英烈。他们的精神激励邻水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报效国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71年,邻水县原城北区城北乡、延胜乡、长安乡和坛同区高滩乡、子中乡、华蓥乡157名优秀青年应征入伍,光荣地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月19日,我们告别亲人及家乡父老乡亲,胸戴大红花,奔赴保卫祖国疆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经过长达八天的征程,我们终于到达中老边境的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昆字370部队(108兵站),担负起保卫边疆和援助老挝人民抗击美帝国侵略的历史重任。开始卫国戍边和援老抗美的军旅生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由于战斗的需要,一些战犮刚穿上新军装、脱下新军装,换上老挝人民军军服,从云南磨憨进入老挝前线,执行战斗任务。从云南勐腊县勐伦到老挝北部几百公里战线,在老挝的纳堆、勐塞、南塔、勐夸、琅勃拉邦、桑怒、勐梅等省(县)执行特殊任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异国他乡的密林深处,年轻的战士们面临美国飞机的狂轰滥炸,地面上敌对势力,险恶的自然环境、毒蛇猛兽、旱蚂蝗干扰抗争。艰难困苦的战斗环境中风餐露宿。几块塑料布搭建的简易的竹篱巴房就是营地。密林深处似如"蛛蛛网"的天线,是我们与祖国指挥机关联络沟通的电台天线。来往的援老官兵凭餐券在沿途设有的食宿加油站就餐,部队(番)代号被201信箱替代。军邮局(云南4支局)成为传情的鸿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由于长年缺乏蔬菜,战友不得不用多种维生素片来补充维生素的不足,造成夜盲症等维生素缺乏病。密林深处,担负援老后勤保障保障任务的骡马运输队、单车运输连的战友,用人工背架运送给养和战斗物资方式,保证了各种物资源源不断的送到作战部队、筑路部队手中。战友们在老挝崇山峻岭茫茫原始森林和湄公河流域地区战斗了2000多个日日夜夜,把汗水、青春、鲜血,甚至宝贵的生命献给了崇高的国际主义义务,献给了老挝人民反殖民、求解放、争取独立自由的革命战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们参加长达八年的援老抗美战斗中,我们数十名战友立功授奖。援老抗美可歌可泣的事迹被军内外报刊报道,1972年4月22日《解放军报》第二版以《万水千山只等闲》刊登昆字370部队(108兵站)骡马运输一队的事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从1971年新春佳节开始,每年都有中央和军区、省级慰问团赴老挝慰问援老抗美部队指战员。一九七八年五月援老抗美筑路任务胜利结束,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相关部门分别颁发纪念章以示褒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78年12月,邻水部分战友奉命调往对越自卫反击战前线,参加对越作战保障,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发扬我军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连续作战的战斗作风,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前线部队打到那里,后勤就保障到那里,在攻克老街、柑塘、封土、沙巴等著名战役中,战友们建立起拖不垮、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为自卫还击作战胜利立下了新功。谱写了军旅生涯又一历史新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84年4月,有邻水战友参加了老山、者阴山防御作战的后勤保障任务。1993年2月10日,中央军委批准解除老山地区防御作战任务。长达九年之久的防御作战结束。我们圆满的完成了中央军委及各级领导机关交给的各项战斗任务,为取得老山、者阴山的战斗胜利向党和祖国人民以及家乡父老乡亲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回顾历史,参加援老抗美,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和老山、者阴山作战,邻水战友感到无尚光荣。虽然退役了,但离军不离党,退役不褪色,永葆军人本色,一旦祖国需要,我们将立即重返疆场,为保家卫国再立新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作者:赖昌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编辑:@望天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制作:由申甲</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