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教法,探学法——樊城区小学数学教学研讨暨肖艳创新工作室活动剪影

筱珂

人间五月,雨绵绵,风正暖。樊城小数人相约樊城名校——人民路小学教育集团,共赴一场小学数学学习方法的实践研讨活动。<br><br> “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学习方法的实践探究——三、四年级区级研讨活动暨肖艳创新工作室活动”于5月14日上午8:30在人民路小学教育集团如期举行。来自樊城区百余名小学数学教师齐聚这里,在樊城区教研室小学数学教研员肖艳老师的引领下,共探提升学生学习力之良策。肖老师站位于专业的角度高屋建瓴,为老师们提供学习、提升的平台,使与会老师们都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师生共研 精彩纷呈</b></h1><div> 此次活动的两节研讨课分别由樊城区小学数学学习力教研组第三、四小组的成员尹冉和吴丹丹两位老师承担。<br><br>  樊城区王寨教育集团的吴丹丹老师执教的是四下《平均数》。本节课通过学校篮球比赛的情境引出新课,一下子就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吴老师都是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亲身参与到知识形成的过程中,通过动手操作直观形象地让学生利用“移多补少”找到求平均数的方法,并通过对平均数的深度挖掘,进一步感知平均数的意义,切身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学生通过寻找现实生活中平均数的实例,感受数学源于生活。本节课提炼出的观察——操作——对比分析——总结归纳的学习方法也帮助学生对平均数有了深刻感悟。<br><div><br></div></div> 二十中尹冉老师执教的《年、月、日》一课,从 “抗疫英雄回归”的视频导入、到“口罩是否够用”问题的探究、再到“口罩生产日期有误”的拓展延伸,一连串的问题情境创设,一方面让整堂课环环相扣,更具有连贯性;另一方面更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同时引导学生在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过程中,体会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课堂上由记忆、背诵口诀变为创编口诀,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学生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充分经历了知识由外到内、再由内到外的转化过程,真正突破了教学重难点。提炼出观察——记录——对比分析——总结归纳的学习方法,对我们今后的教学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生动的课堂:授人以渔的老师,如沐甘霖的孩子们 孩子们自主创编口诀。听!多么动听的声音。 两位老师别出心裁的设计,干脆利落,干练实用的课堂深深的吸引了与会人员,可谓专家有笑容,老师们有收获!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思维碰撞 共同成长</b></h1><div> 授课教师精心准备,精彩呈现,用心解读,听课教师沉醉其中—醉心思考。活动现场教研氛围浓厚,老师们畅所欲言,大胆展示自己的想法,让活动更具引领,更加走向深入。<br><br>  樊城区太平店实验小学的曾红娟老师:尹冉老师、吴丹丹两位老师的课有异曲同工之处,都秉承新课程理念,从实际生活中引出新课,都是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交给学生, 让学生动手操作、小组合作探究、老师进行方法引领、渗透学法,让每个学生学有所思、学有所得。二位老师提炼的学习方法对数学中的很多课型都有指导和借鉴意义。<br></div> 襄阳市晨光小学的张艳艳老师:吴老师的《平均数》一课,教师应及时抓住孩子的课堂生成,在学生说到“估算”“生活中见过的平均数”等观点时,相机而教,让课堂因生成而精彩。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专家讲座 高屋建瓴</b></h1><div> 每一次的精彩展示更离不开集体的智慧,瞧!最优秀的老师都有专属的最佳“撑腰人”!<br>  襄阳市人民路小学的周丛俊老师以《经历统计过程,学会用数据“说话”》为题展开讲座。讲座内容针对“让学生完整地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与判断的过程,是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观念的源头活水”这个话题,提出了以下观点:<br>  一是让学生经历数据收集活动,感知统计。<br>周老师从收集数据的过程和收集数据的方法两个板块阐述了培养小学生的统计观念,要落实在具体的、真实的、有趣的数学活动之中。学生有真切活动体验,才会对数据的收集产生兴趣,从而对数据的整理、分析、合情推理等产生向往。教师要帮助学生经历“有所体验”“有所经历”“有所从事”等数据收集的重要过程,让他们在活动中逐步感知统计观念,产生培养数据分析意识的需要。<br>  二是让学生经历数据整理活动,感悟统计。<br>整理收集的数据是学生感知统计策略、感悟统计思想的主要活动方式之一, 也是有效培育学生数据分析意识、数据分析观念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解读知识结构,科学谋划教学细节,引导学生在数据整理的系列学习活动中更好地体会数据的价值,感悟统计方法 ,进而接纳统计思想,提高统计意识。<br>  三是经历问题解决过程,构建统计。<br>教学中,教师既要重视让学生经历数据收集、整理等系列活动,又要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下学习数据分析以及数据信息的推断等,从而在问题思考、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构建统计知识,使统计观念得以强化,也使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获得发展。<br></div> 襄阳市第二十中学的罗静老师以《关注体验和思维,着力于计量单位教学》为题与我们分享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br>  一是《年、月、日》一课的学习方法:《年、月、日》一课以观察——记录——对比分析——总结归纳作为方法指导,通过观察、记录,小组合作等形式,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得出大月、小月、特殊月的月份及排列规律。<br>  二是探讨了导致学生“量感”缺失的原因:计量单位离学生虽近却又很远,学生对量感的体验活动停留于表面,教师的教学重心侧重单位换算,计量单位课的教具学具准备复杂繁琐,学生缺乏对量的实际测量和操作,这是导致学生“量感”缺失的重要原因。<br>  三是分享量与计量教法和学法的实践与思考:正确定位一一明晰教学侧重点;简化素材一让素材承载更多学习任务;选择参照一一在反复比较中清晰标准;多维体验一一促进观念建立‘’反思辨析一一在数学思考中强化认识。 樊城区教研室小学数学教研员肖艳老师对此次活动给予充分的肯定,首先对这次活动做出了纲领性总评,并对本次活动的主题《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学习方法的实践探究》做了更加深刻的解读,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基于学生深度学习、教师深度学习来探究教法和学法,让知识不再像散落的珍珠,而是要思考知识之间内在的联系,一节课前后的知识点、跨年级知识点的联系等教师都要心中有数,才能在教学中随机应变,让课堂生成更有效、更精彩。 满心希望,满载而归。此次教研活动促进了教师们之间的交流与学习,为老师们以后的教学工作更好地开展有着积极地推进作用。樊城小数人继续走在前进的道路上! 主办:樊城区教研室<br>承办:襄阳市人民路小学教育集团 <br>制作:胡晶晶<br>审核:周丛俊、肖艳

学生

老师

学习

小学

教学

樊城区

活动

数学

平均数

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