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藏地秘境之江孜往事-淘游心飞

李桦

江孜县地处日喀则市东部,年楚河谷土壤肥沃,盛产优质青稞。7月27日(周一)一觉醒来,县府驻地的江孜镇已日上竿头。 三面环山的“白居寺”(藏文意:吉祥轮大乐寺),始建于明永乐十六年(1418年),由江孜“法王”和班禅一世‘克珠杰’共同修建。那时的各教派分庭抗礼,基本上势均力敌,它的“扎仓”独特之处就在于分属‘格鲁’、‘萨迦’、‘夏鲁(出自“措普噶举”支系)’三个教派,共存一堂诵经直到今天,这在西藏寺院中是绝无仅有的。<br>  最有名的“吉祥多门塔”(菩提塔),又称“十万佛塔”。它高大靓丽,虽线条明快,却庄严稳重。五层的塔座由几十间佛殿依次叠加而成,就如同搭积木一样;内藏的各类佛像,总计十万余尊,形成寺中有塔,塔中藏殿,殿内存佛的奇特格局,更让寺院富有魅力。<br> 寺内的壁画近千幅,题材有“显宗”、“密宗”和历史人物。 背后的“拉孜寺”是个小小寺院,尼姑大都来自附近乡村。它的前身是建于五世达赖时期的“仁青岗寺”,现代移址重建。喇嘛是不参加农业劳动的,以前的她们同样侍奉佛祖,却必须田间耕作。 一位女大师曾留下诗歌:“我是一个女人,抵御危险之力甚小;不管我怎么干,我都不会幸福;因为我是个女人,所以要尊奉佛法很难,甚至难以为生。”尼姑们除了学经外,还会纺织卡垫等增加本寺的收入。创始的老尼姑圆寂前说:“出去看得多了,心就要变。” 她留下要求,不得随意离开寺庙,但植树活动一直到现在。<br>  “帕拉庄园”是西藏贵族‘帕拉’家族的庄园,原在江嘎村,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毁于“藏英冲突”战火,中华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重建于‘江热乡’班久伦布村,面积5358平方米。<br>  这家族的先祖是一名喇嘛,在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被“噶玛噶举”政权首领派往不丹管理寺院。达赖五世“格鲁派”政权建立后与不丹发生战争,他的后裔带领数百户归顺了新的地方政府。<br>  返藏有功,受封江孜的部分土地。十九世纪末,家族在周边甚至拉萨拥有数十个庄园和牧场,土地万余亩,牲畜上万只,家奴数千名。后代中历任地方的各种官职,多人直至“噶伦(藏文意:大臣)”,总办西藏行政事务。1959年,当时的三兄弟随十四世达赖出走。<br> “朗生(藏语意:家奴)院”只有拥挤低矮房间,对面则是极尽奢华。他们担任马夫,从事纺线等劳作,靠微薄薪水养活家人。 ‘金嘎溶洞’位于金嘎乡,距江孜镇约45公里。洞口周边的山岩尤如堆放的锋利兵器,因充满神奇的佛教传说而盖起了寺庙。 传说需要山羊指路,才可能喝到‘莲花生大师’等加持的圣水和寿酒,朝拜者不多。我没有进去,因为正在撒尿的它挡住了路。 回程的盘山中,最开心的是第一次拍到了雄性的小藏羚羊!是偶蹄目、牛科、藏羚属的哺乳动物,对比了官方图片,没错就是! 主要分布于以‘羌塘’为中心的青藏高原(青海、西藏、新疆),怎么这里会有?零落的几只。雄羊有直而细长的角,长60厘米左右。它们栖息于海拔3700-5500米的高山草原、草甸和高寒荒漠地带,善于奔跑,最高时速可达80公里,可惜寿命最长只有8年左右。 望着远处圣洁的雪山和绿油油的‘年楚河’谷,心情大好! 最后一站,是距离‘江孜镇’西北不远的一处山上遗址,相传最早是第七代藏王建的宫殿,好像考古与历史学家都还没有定论。 鸮(xiāo)形目鸟类,因面貌似猫而统称‘猫头鹰’,总数超过130余种,除南极外都有分布,绝大多数是夜行的肉食性动物。 白天亦不安寂寞的可能是其中的‘雕鸮’,展翅翱翔的它,也许在诉说着磨灭或丢失的往事。大约建于十四世纪的“紫金寺”出过高僧大德,宏伟之极的它在同样的战火中毁坏,只剩下破废红墙。 父母把自己孩子送来重建的寺庙出家是虔诚的,更希望以后为自己“超度”。几年下来的小喇嘛努力过,杂活过多却所学极少。 放马望去,今天去的“白居寺”和明天准备去的“宗山”尽收眼底。外面的世界是精彩和诱惑的,小喇嘛彷徨的同时酒肉穿肠过,也想去北京看看天安门。没有证件,很难出行;如果还俗,实属不易。伴随着管制和贪婪的各门各派,在往事中挣扎,在挣扎中前行!<br><br><br>  2021年1月5日 星期二 1点1分<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