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浙江江山市保安铺名气很大。这里有浙江群山之祖仙霞岭、海上丝绸之路陆路仙霞古道,历代过往骚客清秀隽永的诗文,仙霞关历代战火故事,中美联手抗日实物展览。最值得让人乐道的是这里有世界谍王戴笠的秘宅。这座江南常见的白墙灰瓦、红柱泥地的普通民宅,假如没有整修后设立的标识和当地人的指点,与众多民居相似、普通而又简朴的外观,实在让人难以同权势赫赫的戴笠联系在一起。就因其是国民党军统特务头目戴笠的故里,保安铺而成为一个旅游热门地。</p> <p class="ql-block">我们老人团结束了廿十八都和江郎山的旅游后,5月18日早7点30分发车,约40多分钟的路程,于8点20分来到保安铺。保安铺具有江南水乡特色,一条小河环绕小镇,一座小桥连接两岸。我们从题写“保安铺”标识的圆型拱门依次进入。老街保持着昔日风貌,青石铺路,商铺门面比邻,古香原味。戴笠故居牌楼横跨老街,院子里干净整洁,花草盆景青翠,各房间里陈列着戴笠的主要生平事迹的照片和资料。</p> <p class="ql-block">初进戴笠故居,即可见到一个大堂,通常人们习惯称作正厅。名曰“树德堂”,戴笠亲笔所题,字迹还算工整遒劲。正中悬挂着戴笠一张标准像,模样也算不俗,浓眉大眼,相貌周正。据说戴笠一生从事特务工作,为了保密和保命,他几乎不照相。这张正面遗像是在他死后,翻箱倒柜才找到的唯一一张。遗像两边有章士钊题的挽联:“生为国家,死为国家,平生具侠义风;功罪盖棺犹未定。誉满天下,谤满天下,乱世行春秋事;是非留待后人评。”章士钊乃民国元老,民国初年即任北洋政府教育总长。章士钊与毛泽东同属湖南老乡,毛泽东生前极其敬重章士钊的文章学问,解放后还常有往来。章士钊和国共两党均有深交,对戴笠的概括应属客观公允。</p> <p class="ql-block">在戴笠故居院子里,我们看见一株挺拔伟岸的高大金钱松。这是曾任中美技术合作所副所长的美军中校梅乐斯从美国带来的。梅乐斯到戴笠老家作客时,亲手种下一株,送给戴笠做礼物。当时梅乐斯送的是两株金钱松,想与戴笠各种一株,象征中美两国的友谊。不料,在后来的日子里,金钱松不知何故死了一株。</p> <p class="ql-block">主楼南侧附属房,前为厨房,后为佣工住所。下层设地下室,月形门,无窗,仅两个高宽不盈尺的透气孔。厨房中有一泉眼,水甘冽清澈,伸手可掬。</p> <p class="ql-block">凡参观过戴笠故居的人,都会有一个深刻印象。中国最大特务头子的住宅,暗藏太多机关。人在其中行走,如果没有熟人引路,极容易迷失方向。</p> <p class="ql-block">在二楼戴笠母亲住房里,有一面奇特的化妆镜。戴笠父亲死得早,对母亲非常孝顺。他特意从国外进口了这面昂贵的化妆镜,母亲在梳头打扮时,无论从什么角度照镜子,人都不会变形。同时还可利用其特殊的反光作用,对整个房间暗中观察。</p> <p class="ql-block">上二楼,如同进入迷魂阵。除了常人看得见的楼梯外,还秘密设有一个常人看不见的暗梯。这就是戴笠故居的逃亡秘道。暗梯隐藏非常巧妙,当年藏在壁柜、佛龛、布幔之后,呈螺旋形,仅容一人通过,直通地下暗室。平时戴笠在房中接待客人,保镖就隐藏在暗梯中悄悄观察,而客人却一点也不知情。一旦遇有险情,保镖即可掩护戴笠自楼循秘梯直下地下室,而逃出村外。</p> <p class="ql-block">另外,在一楼,窗户有意安装不多,便于隐蔽;在二楼,每个房间却安装了很多窗户,而且从窗户里可以四处张望,还可以直接观察到远处唯一一条通向保安的大道。大道一有异常,戴笠就会赢得时间,从容从小路逃跑。</p> <p class="ql-block">参观戴笠故居时,幸亏有团友来过,轻车熟路,特地带我们去了地下暗室,谍报员收发室,在西院的金钱松树下还照了张像。</p> <p class="ql-block">沿着老街过了小桥,就是中美合作抗战纪念馆,对面为保安铺小学。这是第一个由浙江民间筹建的中美合作抗战纪念馆。500多平方米的展馆,分为中美合作所、美国援华空军、中国远征军等三部分,史料丰富,搭配实物,全面展示了中国远征军、美国飞虎队等抗战历程及中美军民携手抗敌的感人故事。纪念馆所在的老宅,建于民国初年。</p> <p class="ql-block">1940年1月,日本侵略军偷渡钱塘江,占领了萧山县城,打开了浙东战场门户,该县政府南迁到凤坞村,领导全县人民坚持抗战。</p> <p class="ql-block">1945年,中美合作所的美军教官来到凤坞训练中国军队,主要是爆破技术,训练后的士兵参加了炸毁钱塘江大桥和浙赣铁路桥的行动。在《中美合作所志》中记载:“1945年2月5日,在美军帕尔金上校等人指导下,应子雄等2名爆破人员带领邱来兴等义桥船工,使用美军提供的1200磅TNT炸药,炸毁了日军修复的钱塘江大桥。”1945年3月,援华美军第14航空队巴姆队长曾在此养伤。</p> <p class="ql-block">在这场战争中,还有不少美军飞行员因为飞机失事,被当地百姓营救,护送到村里养伤。他们,有名的、无名的,和浴血苦战的无数人一起,共同在凤坞写下中美两国并肩抗战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回顾中美合作抗战的历程,无论是杜立特航空队、飞虎队、CBI战区,还是史迪威、陈纳德、魏德迈、梅乐思等将领,以及大批援华美军将士,为中国赢得抗战胜利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中国人民不能也不应忘记。</p> <p class="ql-block">仙霞古道从保安龙井村翠竹山庄横穿而过,上面铺着河卵石。仙霞关为古代霞关。古人称它为“两浙之锁钥,入闽之咽喉”,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仙霞关共有四道关门,五公里麻石垒砌的古道,为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唐末黄巢起义遗址。</p> <p class="ql-block">落马桥。</p> <p class="ql-block">关门雄伟,城堡是用条石建成,设有双重大门,门为拱卷顶。关隘依峡而建,基石整齐牢固,建筑方式颇富创意,中间是半圆顶的关门,城墙建有枪洞。站在关上向关外看,对古道情况一目了然,真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峻。</p> <p class="ql-block">从第一关口沿着石子路向上攀登,山腰处修竹蔽日,林深处修建有长廊,在岭间的松风亭里还可听听周边山上悦耳的松涛声。在山中建有“冲天大将军”黄巢石像和“冲天苑”。苑内百尺石墙杂植以蔓藤野花。冲天苑下方有两棵合抱的柳杉,称为“双宝树”,直插云天,根深叶茂,景色迷人。</p> <p class="ql-block">距第二关50米处的黄巢石像。</p> <p class="ql-block">豪情满怀的黄巢诗碑。</p> <p class="ql-block">因时间关系,加上古道陡峭,团友们只上到第一关至第二关中间。只有我爬上第二关,拍到黄巢图片。还好保存有上次登三四关图片,下面一并编发以求完整。</p> <p class="ql-block">仙霞关第二道关位于仙霞岭的最高处。穿过第二道关,便登上仙霞之巅。这里地势扼要险峻,虽然长不过5米,却真正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据说当年日本鬼子只攻打至仙霞岭笫二关,没有攻破第二关。</p> <p class="ql-block">仙霞嶺第三关、第四关位于仙霞岭向西北延伸至龙门岗余脉的鞍部。过第三关后,古道即盘绕向下,至第四关。第四关外有古亭,当地称十八亭。</p> <p class="ql-block">三关、四关倚建在南侧山脊,是陡峭的下坡路,直通往保安镇龙井村。整个古道都是用小石子和大石块铺设而成,雨天时有点滑,上山容易下山难。</p> <p class="ql-block">仙霞古道雄威,一直延续到全国抗日。抗战时期国民党四十九师将士凭雄关,设伏狙击企图由此入闽的日寇。在日军飞机钢炮轰鸣之下,激战三昼夜,日军伏尸千余败退,从此绝了经由仙霞古道直下福建的念头。</p> <p class="ql-block">不知不觉走完了仙霞古道,一天的镜头在返回途中反复回放。戴笠故居,中美联手抗日纪念馆,仙霞关,落马桥,……侵略,镇压,革命,反抗……时光如水,洗涤了曾经的血和泪,然后沃灌出一山的野花。那个叫做戴笠的男人已经沉寂了,只有眼前闽浙的界山浮盖山呈现出块块黑黝黝的大石,把一切浮华扫荡得干干净净。花开花落,时光穿梭,东方大国凤凰涅槃,14亿华夏子民完成了从站起来、富起来步入强起来的历史穿越。漫游秘宅和古道,当以史为鉴,切勿游戏山水而忘记肩上使命。开拓创新,砥砺前行,为实现伟大的民族复兴梦而奋斗吧,该是我今天出游的最大收获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