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最好的生活方式,是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奔跑在理想的路上, 回头有一路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五月春归浓,绿意蓬勃生。初夏的苏州,烟雨蒙蒙,绿树成荫,给人以“不出城郭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得林泉之趣”的感觉。<span style="font-size: 18px;">伴着绵绵江南烟雨,带着满腔学习热情,我们一行六位老师有幸</span>追寻专家足迹,走进了第31届“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语文教学观摩会的现场。一节节积极生长的好课堂,一场场引人深思的专家报告,无不彰显出他们内在的文化底蕴、语文素养、创新理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王崧舟《红楼春趣》 <p class="ql-block"> “惜红楼梦断,叹人间百态。”一曲《枉凝眉》又把我们带回了那缠绵悱恻的《红楼梦》。</p><p class="ql-block"> 王崧舟老师为我们上演了一节《红楼春趣》。他引导学生从单元“交流平台”梳理出古典名著阅读的基本方法:联系课文,猜测意思;难解语句,暂且放过;借助资料,扩大了解;结合影视,加深理解,并把这四种方法巧妙地融入到整堂课的教学活动中。在读选文片段突破字词难点的同时,适时点出课文的内容情节:掉风筝→拿风筝→放风筝。他不断创设情境和追问,让学生与文中的人物共情,<span style="font-size: 18px;">逐步引导学生疏通文句,梳理情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span></p> <p class="ql-block"> 在授课过程中王老师以亲切的笑容、细腻的情丝一层层拨开学生心中的迷雾,使学生逐渐打开心扉,使学生敢讲、敢答、敢问。当学生恰好全然融入课堂时,进入深层阅读、重点人物形象的分析,通过文本层层剖析理解“为女儿立传”之由与“叹知己无缘“之根,进而引导学生提出质疑,成功的为学生搭建了开启“红楼”之窗、亲近“红楼”之书的阶梯。</p> <p class="ql-block"> 工整的板书示范,深情的朗诵指导,唯美的诗词融入,用语言文字之美感染着学生。无处不彰显着语文的诗意,教育的诗意。立足课程,超越课堂,此乃大师风范也!</p> 诸向阳《“诺曼底号”遇难记》 <p class="ql-block"> 诸向阳老师为我们呈现了一节非常朴实而又接地气的精彩课堂。整堂课板块鲜明,结构清晰,教学环环相扣。</p><p class="ql-block"> 课前,从“听写词语”到“完成填空”再到“画思维导图”, 课文的主要内容就一目了然了。课中,以“对比阅读”的方法引导学生去感受“诺曼底号”遇难后现场混乱的场景,以及由“乱得不可开交”到“井然有序”的变化过程,让学生明白,体会人物形象是离不开特定的情境的;接着以哈威船长发出的“四道命令”为线索,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哈尔威船长镇定自若、舍己为人、忠于职守的高大形象。课终,以“如果哈尔威船长没有牺牲还是英雄吗”这一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教给学生正确的“英雄观”;再由哈尔威船长这个英雄人物,拓展到我们身边那些可亲可敬的英雄人物,最后学生书写自己对人生的感悟,此时的表达已经是水到渠成了。</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诸老师的长文短教,难文浅教的观点使我受益匪浅,为我们今后长篇课文教学中指明了方向。</span></p> 孙双金《芙蓉楼送辛渐》 <p class="ql-block"> 课始,孙老师邀请同学们找出《芙蓉楼送辛渐》中的“送”字,从实际体验出发,你经历过送别吗?印象深刻的是哪次送别?一下子拉近了诗文与学生的距离。课堂的重点放到了对诗文的解读。孙老师直接把“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呈现在学生眼前,用他一贯幽默的语言激发学生挑战难题。本首诗的“眼”就是“问”。从诗人的视角来思考,抓住了这个诗眼,才抓住了诗的灵魂,孙老师让学生感受到王昌龄就生活在今天,真正走进诗人的内心。</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伴随《阳关三叠》的配乐,孙老师吟唱《芙蓉楼送辛渐》,会场老师不禁为孙老师的才华鼓掌!最后的拓展环节,孙老师让学生们尝试填词,雨寒山孤景_ _ ,冰心玉壶志_ _。学生在经过本课学习后,填入了“寂寥、高洁”,“凄凉、存远”,精彩的回答将课堂再次推向高潮!</p> 许嫣娜《雷雨》 <p class="ql-block"> “糖果”老师甜美四溢的笑容,亲切趣味的话语,时而鼓励的眼神,时而俯下的身影,时而半跪在黑板前去板书……时时处处渗透学习方法,时时处处把孩子放在心里,这样的课堂连空气都是甜的!</p> <p class="ql-block"> 许老师采用随文识字的方式将识字教学完美地融入到课堂的每一个环节,使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认识生字、使用生字。除此之外,她充分研究统编教材的编写特点,从图片和象形字引发学生的兴趣,揭示“黑”背后的文化意义,引领学生不断回归文本,在想象中将自己沉浸于雨的情境中。</p><p class="ql-block"> 在课堂中,许老师给予学生充分思考的空间,满足他们各种天马行空的想象,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延长学生思维路径的细节,在一收一放间,既把训练目标融入其中,又能提升学生的逻辑感和思维力。<span style="font-size: 18px;">行云流水间,一个大孩子与一群小朋友在“雷雨”中玩乐、欣赏,引导孩子们向真、向善、向美!</span></p> 朱煜《颐和园》 <p class="ql-block"> “大道无痕,教无定法”。朱煜老师的课清新洒脱、潇洒幽默。朱老师在课堂上彻底敞开心扉,和学生情情相融、心心相印,能够打开自己的生命去体会课堂中的每一个当下,老师和学生一起欢笑、一起思考、一起震撼,人与课全然进入一种人课合一的境界。通过回顾课文,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明确游记习作任务:选取恰当过渡句、抓住景物主要特点,在不经意间邂逅习作的高峰体验。朱老师这节课深挖一个点“过渡句”,然后让孩子习得方法,利用过渡句串连景点,学以致用!一个分享你的收获,把学生由说带入到写,巧妙,精妙!整堂课朴实却扎实,扎实却新颖!</p> 薛瑞萍讲座 <p class="ql-block"> 薛老师对于部分人认为图画书是浅显的、幼稚的,表示不认同。在她看来,图画书,尤其是经典图画书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语言的精粹。最简单的故事,最简单的对话,有时甚至连情节都没有文章里往往不免拖出截教化的尾巴。这就给了读者极为开阔的思考与想象空间。现在很多的图画书中将传统故事再创作,配以可爱蠢萌的卡通形象,既保留原汁原味的文化,又不失幽默和诗意。不仅极大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也培养了想象力。图画书朗读的诱人之处即在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透过简单的情节,看见丰富的多层的意蕴。越简单越珍贵,越简单越神奇!</p> 何捷《刷子李》 <p class="ql-block"> 何老师以“刷子李是什么人”直奔主题,开启了《刷子李》的教学。学生的答案在何老师的引导下越来越概括、越来越有理有据。然后,他抓住刷子李的技艺高超,让学生通过具体语句感受人物的特点。通过师生的交流,让学生从不同层面感知体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对比描写、虚构(一身黑衣、曹小三、破洞)这四种写作手法,并在语言运用的体验中学习作者描写刷子李的高超技艺。精炼知识的提取,让本案教学价值远远大于一望而知的“侧面描写”标签化的概念获取。何老师幽默风趣的语言和驾轻就熟的掌控力让课堂自始至终极具吸引力。</p> 赵志祥《自相矛盾》 <p class="ql-block"> 赵老师通过风趣的谈话设计教学情境,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整堂课充实紧凑。他让学生联系生活,在生活和道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层层递进、揭示寓意,<span style="font-size: 18px;">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带大家走进韩非子。在教学中不仅强调了文言文教学诵读的重要性,让学生于不知不觉中不仅将文本读通、读顺、读懂读透,又不觉得单调枯燥,领会了文言文之美</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这节课立足语文,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细细品味的“场”,一个静静思索的“场”,一个书声朗朗的“场”,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语文素养。赵老师深厚的文学素养和语言文化功底真让人赞叹!</p> <p class="ql-block"> 在意犹未尽中学员们结束了为期三天的“求经”之旅。名师们的精彩演绎犹如春风化雨滋润着每一位学员,这几天大家学习着、思考着、践行着;这几天大家快乐着、收获着,成长着。这几天留给我们的是教育理念的改变,思想的提升,更是精神上的鼓舞。</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拈花有香,看山有色,听水有声!生活、学习都在风景的路上!</p> <p class="ql-block">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我们诗意一小人将在探索的路上继续前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