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察察之行———田姐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  去年走川西,有位北京驴友对我说:“你走过川西,这个牛可以吹半辈子,你再走一回丙察察,这个牛可以吹一辈子”。如果真如所言,那我这辈子啥都不干就一直吹牛逼就行了,当然这只是一句调侃。但就冲她这话,我对于丙察察的狂野一往情深,蠢蠢欲动整装待发,天昴底气十足。还听许多越野爱好者说:如果说公路界也有“网红”,这个荣誉称号一定要颁给丙察察。从2009年修通至今,它作为“最难进藏路”,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堪称一条圈内必走的“越野朝圣路”。这条凶猛的入藏之路连接着滇西与藏东南的简易道路,沙砾、坑洼、乱石、流沙、滚石路段散落全程,沿途的风景只属于有勇气闯入禁地的少数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  丙察察是指云南的丙中洛、西藏的察瓦龙和察隅的简称。全程305km,是西藏与云南之间自驾的最短路线。它是无数越野人心中的梦想和必须完成的一条道路,因为它是属于越野者英雄的诗篇,还因为它是勇者铭刻在记忆中永久的勋章。这条路从树木葱郁的高山峡谷到绝壁千仞的悬崖危岩,一路穿越原始森林,雪山草甸,几乎涵盖了所有的路况元素,可算是中国境内为数不多,综合地质条件丰富多样,风景指数、未知指数、危险指数都很高的极品穿越线路。沿线山高坡陡,地质构造错综复杂、地表岩体破碎,外营力风化剥蚀作用强烈。</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  你要你的年薪百万,我要我的背包十年。本次普拉多越野穿越丙察察为时11天,从云南省贡山县丙中洛乡开始,直至西藏的林芝结束。穿行在山岭、悬崖、江河和峡谷之中,几乎一半以上的路,是砂石路面的山地重丘乡土公路,一部分主体路基还是曾经茶马古道的主要通道,复杂的地理条件、变幻无常的天气,导致这条路的通行能力极差,每个时间段走,都可能遇到不同的问题:塌方、落石、水毁路、泥泞陷车、大雪封山 ...。走最烂的路,看最美的风景,丙察察之旅,让我亲身体验到了穿越于天堂和地狱之间的极致感受,就是那种所谓的“身处地狱,眼在天堂”的感觉,领略到了无数迷人的原始风景,真可谓是风景人事在路上,欢喜触动在心底……</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  丽江是集结地。重返丽江是如此熟悉亲切,光滑古朴的青石小路,窄窄的小巷,简朴的小桥,潺潺的流水,静美,浪漫,总有一种召唤,诉说古城的故事,那样迷人有韵味,那样让人知足而惬意。在各种各样绿植红花的簇拥下随意漫步,也是慵懒的让人着迷,这样的生活让人踏实。</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  沙溪古镇,这是一个让你来了就不想走的地方,据说是二十年前的“丽江”,但这里多了些岁月静好的味道,古戏台、古石桥、古街道依然诉说着昔日的繁荣。整个古镇充斥着优雅独特的美丽。我喜欢它的安静,喜欢它的淳朴,更喜欢它古老的历史。</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  诺邓,这个有着上千年历史的白族村寨,因盐业而发展,曾经是滇西地区的经济重镇,在明清时达到了鼎盛。现如今又因中央台《舌尖上的中国》关于诺邓火腿制作的传奇而闻名遐迩。诺邓村的民居依山而建,围绕盐井形成层层叠叠屋巷亭楼,错落有致。忽而出现的支巷叠映出陡峭的阶梯,忽而凸出的门坊仿佛又是时间的回响,所有的土墙、石壁、木雕在高原的阳光下流泻出苍黄。穿行在诺邓,竟静得出奇,村里随随便便一座房子就有几百年历史,处处都是古老的故事,茂密的植物和慵懒的狗,时光仿佛不再流逝。</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  人神共居的秘境丙中洛,处处都充满了怒族特色,碧罗雪山、草甸、松林、古树、木屋、梯田与溪水错落有致。描绘出了一幅宁静祥和的田园秘境,这里的一切都显得是那么地自然纯朴。高原上的世外桃源,怒江一水流碧,峡谷两岸,碧罗雪山和高黎贡山耸立,险峻绮丽。千回百转的怒江,舞动着柔美的长袖,是大自然最动人的旋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  有幸见到了即将消失的独龙族文化——神秘的纹面女,生活在独龙江畔的独龙族妇女当年为了不被外族人掠夺为妻,10岁左右便在脸上纹上图腾(毁容)。现在这一习俗早已消失,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据说目前在世的纹面女已不到20位,并且年龄最小的也有70多岁了,纹全脸的仅6人。未来我们也只能在影像中了解和认识独龙族纹面女文化。</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纹面是一件极痛苦的事,一般是用一根荆棘刺出图案,用西南桦制成的染料着色。脸要红肿、剧痛3-5天,所纹图案终生不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  合法的天体浴场——澡塘会,已延续了400多年,每年农历正月初二至初六,是怒江傈僳族人民最重要浪漫的日子,居住在周围山区的群众都带上行李,备好食物, 从四面八方聚集到到怒江边上的登埂温泉附近, 搭起帐篷或竹棚,举行一年一度的“澡塘会”,只为体验傈僳族同胞这种纯粹又原生态的狂欢,感受一种视角冲击的盛宴。洗浴的人们十分讲究文明礼貌,男女之间彼此尊重,他们用圣洁的温泉水洗去一年的污秽,迎来吉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  雾里村、秋那桶村雨雾升腾,宛如仙境。田园风光优美,有人说它是“ 从天上落入凡间的如画小寨”。背靠高山,前临碧绿,嫩绿如毯的禾田上,一个个木质高脚楼轻盈地错落着,雾气缭绕之时,如梦似幻。草木被雨水洗得苍翠油亮,山谷间也是云雾缭绕,空气格外的清新。走在雾里村茶马古道上,感受当地人出行的艰辛和危险,这里的人们因环境限制,生活也非常不易,更不要说与外面的世界比较了,我们看到的是风景,而他们却是实实在在的生活。更让人惊讶的是如此贫瘠的地方,竟然零星地散落着小村落,人类生命力之顽强尽显无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茶马古道~</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  怒江第一湾流经丙中洛镇日当村附近,形成了一个半圆形的大湾,湾中心有层层农田、房舍和桃树林,田园如画。</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远征军回国渡口。当年远征军第五军一部分就是从对面缅甸穿过野人山回到这里的。远征军官兵有好几万人没有走出充满了瘟疫,瘴气,蚂蝗,毒蛇猛兽和地质灾害的野人山,永远的留在了那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  离开秋那桶,传说中的丙察察线艰险开始了。丙中洛到察瓦龙段,路况以傍山绝壁险路为主,巨大垂直落差的峡谷绝壁和碎石路,全程最危险的路段大流沙就在这一段中,路上遍布大大小小的炮弹坑,而且期间要翻越三座海拔。受天气环境影响,老虎嘴等地的滚石、闻风而起的大流沙时有发生。过了滇藏界,进入西藏紧接着就是狭窄弯曲的沙石路,满天的尘土使得无法停车观景。大流沙路段由于在傍晚时随着气温下降,大风来临,很容易形成落石滑沙。司机师傅说必须要在三点半前穿过该地段,我们紧张地屏住呼吸不敢发声,在惊恐万分、忐忑不安中终于顺利过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  走最烂的路,觅最美的景,经老虎嘴,大流沙,翻过无数云海翻涌的高山杜鹃山,终于来到开满杏花的梅里西坡甲应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从察瓦龙乡到甲应村虽然只有50公里,而我们驾驶技术超强的师傅也足足开了三个多小时。在我经历过的行程中这堪称是最危险的山路,一路上紧张得手心出汗,手脚发软,但无论是翻越海拔4500米的垭口还是走进3700米的甲应村,绝对配得上“惊艳”二个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  梅里雪山脚下的甲应村,位于卡瓦格博主峰脚下,是一个几乎与世隔绝的地方,被人誉为神的后花园。原来仅有四户藏民居住在这里,他们每天独享着世人难以见识的美(目测现在也只有十户左右)。村里没有公路,没有网络信号,只有雪山日夜相伴,五彩经幡咧咧飘扬,小溪潺潺木桥横斜,村庄被四周群山环抱。这里有雪山森林,溪流草甸,还有悠闲的牛羊,放眼望去这里的一切都是那么温馨而恬静。</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  延续了丙察线的沙石路,途径怒江大桥,桥头的图案和色彩在这深山峡谷里也是一抹靓丽风景。一路翻越雄珠拉山、次旺拉山、益秀拉山3座海拔近5000米的雪山,虽然道路艰险,但沿途风景却无与伦比。</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  向往的墨脱在远方,一场视觉盛宴首先在眼前铺展,穿越在原始森林中,厚实的苔藓、笔直的苍天古树,可谓是一场绿野仙踪般的穿越之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因墨脱晚上8点后进不了,为赶行程,美丽的然乌湖,只能车上匆匆一眼。</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海拔4900米的德姆拉山口处,实拍藏民挖虫草。有虫草的地方一般是高海拔的无人区,去挖虫草的路上通常要走好几天,艰辛历程 ,匍匐在地一寸寸翻找。</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  墨脱,是中国最后一个通公路的县城,也是全国唯一要收门票的县(210/人)。墨脱县城建在雅鲁藏布江边的半山上,因地势隐蔽,又被称为“隐藏在云雾、雪山、密林中的人间绝域”。进入墨脱便可领略从高山寒带到热带雨林那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也让人体会到仿佛冬夏在瞬间就能转换。作为中国最大一块完整森林的主体部分,保存着极为完好的原始性和无与伦比的生物量。在雪山脚下云雾蒸腾的峡谷深处,散落着木寨村落(为门巴族),周围芭蕉摇曳,竹林婆娑,小片的农田点缀其间,使这里成为一个嵌入高寒雪域的热带世外桃源。经过了这么艰辛险恶的长途跋涉到达了这个与世隔绝的天堂,当经历和拥有时,我们更多的是需要去感受,去体悟,去享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  在中国最美高海拔森林——岗云杉林徒步,让身体和心灵得到放松、净化。相信有过脚印的地方,就是不亏磨灭的美丽,</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  山水米林,花谷药洲。有“藏地药王谷”之称的米林南伊沟,人口稀少的洛巴族人就生活在这片茂密的原始森林里。长达1050米的木栈道,穿越天边牧场周围的原始森林深处,在这里可以尽情享受绿苔如毯,古木参天的原始森林景观,在满含负离子的自然森林氧吧漫步,绝对是毕生难忘的体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  “小船长”司机师傅,年轻有为憨厚朴实勇敢,高超的驾驶技术为我们一路保驾护航,确保行程的圆满。在此,再次感谢您的辛勤付出,有缘再会。</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  走一次最后的丙察察,从此世间再无“丙察察”。自治区交通局立文工作报告:2021年7月,丙察线将全面进行施工修整铺装,预计5年后才能通车。这不仅代表着咱们国家崛起的速度,也代表着越野爱好者们需要另谋他路。大流沙、老虎嘴等等这些丙察察上响当当的名字也会像曾经318国道的通麦天险、排龙天险一般,被一条条桥梁取而代之,也会像雀儿山、米拉山一样被一条条隧道取代。凡想挑战丙察察越野性能的,如果你也想体验它最后的绝唱,请赶快收拾起行囊出发在路上吧……</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