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和顺

江海涛

作者:江长印 <p class="ql-block">我这辈子没有想到会在祖国大西南,云南省腾冲市辖区的一个边陲小镇渡过一段悠闲的时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个地方叫和顺古镇,来到这里,恍若到了江南水乡的感觉,心中不觉诧异,在这遥远的深山之中居然隐藏着一个风光秀丽,精致考究的村庄。</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走进和顺古镇,碧水环绕,古树葱郁,楼,匾额上面书有古雅的名字,两边镶嵌着字迹隽秀的对联,其内容承载着历经岁月的苍桑。</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原来,这 和顺并非等闲之地。这里曾是古“西南 丝绸之路 ”的必经之地,是马帮重镇。古镇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据今己有600多年历史。原住民大多是来自中原地区和 四川等地 戍边的军户和商人,他们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雄厚的物质基础。和顺人崇尚走夷方,祖辈多在泰国,缅甸及马来西亚等国经商,现在还有几万人旅居国外,是一个著名的侨乡。海外文化的精髓与中国传统文化交流整合,创造出了富有和顺特色的地域文化。各种建筑风格在这里水乳交融,和谐并存。明清时期的祠堂、牌坊、民居等遍布古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晨曦中,踏着火山石铺就的路面,在小巷中穿行,细细体味这小镇古朴清雅的韵味。走至一处坐下来,便想就这样静静地坐下去,看时光从指缝间流走……待至熙熙攘攘的集市,却又不由自主被这鲜活的市井生活吸引,去看鲜嫩的时令蔬菜、约伴品尝当地小吃,著名的大救驾、稀豆粉、毛豆腐特具地方特色。边吃边欣赏串行在窄巷中形形色色背着背篓或背着孩子的人们……</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每一个巷子的转角处都可能遭遇古典文化的印迹。具有百年历史的和顺图书馆是中国最大的乡村图书馆,藏书七万多册,古籍、珍本一万多册,至今惠泽当地民众,当年文化名流胡适先生撰写的"和顺图书馆”五个大字常常令人驻足品赏。寸、刘、李、尹、贾、张、钏、杨八大姓氏的宗祠散建在民居中,风格各异。寸氏宗祠是 和顺 的标志性建筑,融入了 南亚 和西方建筑设计的元素,透露出中西合璧的韵律之美。宗祠大门借鉴了 罗马 式拱门的建筑造型,门外两道月台和左右矗立的两个高大标杆则是 中国 传统的建筑风格。宗祠是离家漂泊的游子们回家寻根的血脉圣殿。贾氏百岁木牌坊中门门楣上“民国人瑞”四个字为云南省都督蔡锷所题。</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小河每隔一段水边都立有一个亭子,隅有村妇在里面捣衣洗菜。这是远走他乡的 和顺 男人为了让家中的女人在洗衣时不被风吹日晒而建的洗衣亭,这是怎样一种贴心的关爱,闪耀着人性的光辉,独一无二地出现在和顺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和顺古镇不仅山川秀美,而且文脉悠长。具文昌宫中科甲题名碑记载,明、清两朝取得功名的和顺人809名,其中举人8名,秀才600多名,在朝出任官职者180多位。清末武举人寸大进,任中营守备,曾率边地軍民击退英国侵略军,被光绪皇帝御封为世袭一等龙骑都尉。民国初期,李曰垓曾任护国军首领葵锷的秘书长,其文采过人,被章太炎称为“天南第一支笔”,孙中山誉为辛亥革命元老。其子李生萱是一位杰出的无产阶级的革命家、教育家,抗日战争时期曾在延安给毛主席,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讲过马列主义哲学课,解放后,中央把他调回北京,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其实就是中央党校的前身。所以当人们步入深街古巷中,随处可见到进士楼,举人阁,历史名人记念舘。</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600年来,和顺人一直崇尚耕读为本,道德传家,女子贤淑,男儿担当,为官清廉,经商诚信,许多动人的故事在爷爷奶奶的口中淬练成金,在爹妈打在手心的木板上留下悠长的记忆。世代相传的那种价值取向形成了和顺人亲和、包容、仁义、坚忍、温暖、礼让的良好风尚。这更是和顺古镇一道品读不尽的风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我们住在儿子经营的客栈里,这是一幢仿古建筑的三层小楼,门窗户扇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檐头下挂着大红牛皮灯笼,瓦陇上装点着华彩灯带,旁边紧俟的院子叫卢小小庭院是他前年才新建的客栈,完全是现代化建筑,木制架构,仿日特色,院子周围和阳台上摆满各种花卉,公共活动区撑着时氅的遮阳伞,三楼设有观景台,可以观赏到镇上美丽的风景。儿子说老院古典老年人喜欢,新院时尚适合年轻人的口味,我观察留宿的客人真得是各有所爱。两个客栈的取名他们是用了心思的,夫妻店嘛,前者海涛家是取丈夫的名,后者卢小小是用了妻子的姓。相邻的两个客栈区位很好,出门几十步就能走进繁华街巷。且在当地居民和游客中口碑很好,因为待客热情服务周到,回头客较多,成为携程网优选客栈,生意一向很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居住在这里远离喧嚣,让时光渐渐慢下来,可以静静地练练书法,有兴趣时画张画,在墨香中寻得一份感悟。在书房里沏一杯清茶,品一卷书香,吟一首小诗,轻吟浅唱,去回味光阴中的故事,傍晚趁着夕阳和老伴出去漫步,在野鸭湖边小坐,观赏池中的荷花,倾听堤岸的蛙鸣,晚上回来坐在公用区与来自远方的客人聊聊天,说一段岁月中的闲话,在这花丛绿荫之中,淡淡的花香散发在空气中,体味着生命的感动,让人感到沉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两个多月过去了,在这悠闲静谧的环境中生活,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人生不可复制,生命不能重启,余生不要过分地苛求自己,应该放弃太多的奢望,金钱,名利都是身外之物,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颗平常的心,珍惜现有的一切,享受当下时光。安然宁静,优雅前行,在快乐的心境中做自已喜欢的事情,这便是人生最佳的景况。</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