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自驾游(1) 五台山

祖方遒

<h1><b>五台山,是我们山西自驾之旅的第一站。</b></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等虽非正宗“香客”,五台山毕竟属中国“十大名山”的5A景区,感受其首屈一指的佛教文化和氛围,欣赏其独特的佛家建筑风格,决然不虚此行。</p><p class="ql-block"> 注:4人2家1部车,最小年龄65周岁</p> <p class="ql-block">  五台山为国家AAAAA级景区,位于山西五台县东北部,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称为“金五台”。又因由五座山峰环抱而成,山峰巍然矗立,峰顶平坦如台,故称“五台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佛教界,五台山为文殊菩萨道场,是中国唯一青庙和黄庙交相辉映的佛教道场。最鼎盛时期为唐代,全山寺院多达三百所,现存寺院共47处(目前,五台县境内寺院仍有400多处),作为佛教名山至尊,五台山实至名归!</p> 在五台山中心台怀镇看周围山峰,并不觉得山的高耸,但“五台”的东、西、中台(峰)海拔却有2800米上下,最高峰北台3059米(华北地区最高峰),最低峰南台也有2474米,而台怀镇平均海拔已有1700米。因高海拔,五台山气温低(年平均气温4.5℃,年最低气温-37℃,年极端最高气温27℃,北台顶年极端最低气温-44.5℃,据说是华北最冷处),因此,五台山又称“清凉山”,是避暑纳凉的好地方。我们4月下旬到五台山,山顶及山沟背阴处仍积有大量的冰雪。有趣的是,五台山气候却相当湿润,年降水700-800毫米,难怪如此高海拔却是植被茂密(据称,山上植被覆盖率达90%)。 一路蜿蜒盘旋上山十几公里,向五台山景区进发 <p class="ql-block">2021.4.21中午13:50由太原方向来到<b>五台山西入口处</b></p><p class="ql-block">图片右下角为此轮自驾用租车——英菲尼迪QX50,车牌: 晋A 5RG23,“去哪儿网“预定的(其实是“一嗨“平台的车)。4月下旬(五一前)太原租车真的很便宜(7天优惠后总价¥1298,保险560另付的),懂英菲尼迪车的肯定不相信,是的,因商家“免费升级”省了其原价近2倍。</p> 进景区入口前留个影吧(下午2点零5分) <p class="ql-block">同行卢友法、沈希敏夫妇</p> 广场左侧(迎入口方向),“国家地质公园”的巨大石碑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20px;">眺望景区中心及台怀镇</span></p><p class="ql-block"> 进入西入口后,离台怀镇还有十几公里山路,好在五台山可以自由驱车,这对自驾游十分便利,必须给五台山旅游管理赞一个!</p> <h1><b>菩萨顶</b></h1><h3> 菩萨顶为五台山规模最大的黄教寺院。据传是文殊居住之处,故又名大文殊寺。</h3><h3> 菩萨顶寺院参照皇制式营造,殿宇上覆盖黄绿蓝三色琉璃瓦,金碧辉煌,雄冠五台。全寺占地9100多平方米,有殿堂楼房110多间,布局结构紧凑而有变化,且均为清朝康熙年间的建筑。</h3><div><br></div>(下午入住五台山五佑大酒店,稍事休整后便驱车出门游玩,最先达到菩萨顶。注:图片为菩萨顶的正前方山门,我们开车是上到菩萨顶后面的停车场) 此寺创建于北魏年间(471—499),历代曾多次重修,明永乐年后,成为五台山黄庙之首。清康熙、乾隆皇帝曾数次朝拜五台山,住宿于菩萨顶,赐菩萨顶大喇嘛提督印。 康熙御笔“<b>五䑓聖境</b>”及<b>大文殊殿</b> <p class="ql-block">菩萨顶山门,康熙所提云峰胜境繁体,峯字刻意少写一横,意味深长——顺治皇帝(清朝第3代帝皇)曾隐秘来此地闭关数日,史上一大“缺憾”。</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菩萨顶及其下面的五台山中心寺庙群</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菩萨顶地势高,是五台山寺院群制高点,可俯瞰台怀镇及大多寺庙。下面诸照片,是从菩萨顶不同角度俯瞰拍摄的</p> 照片中弯弯曲曲之迳,为上黛螺顶的一条登山路,相比需攀登1080台阶上黛螺顶的路径有些绕远路,但比较平缓。<div><br></div><div>(黛螺顶,也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小朝台”。五台山的五座台,各有一尊文殊菩萨法像,人们将转遍五座台顶,朝拜五尊文殊菩萨像成为“大朝台”。但要做到“大朝台”,需要较强的体力和充足的时间。黛螺顶把五座文殊菩萨像复制塑造后,集中在一起,来到这里朝拜了五座文殊菩萨像,等于转遍了五座台,所以叫“小朝台”。时间关系以及节省体力计,我们没有上黛螺顶)</div> <p class="ql-block">菩萨顶山门前的攀登台阶(108阶),非自驾的游客通常由此上至菩萨顶。我们是从山顶往下走的。</p> 很虔诚 <p class="ql-block">顺治皇帝(康熙皇帝父亲,曾剃度意欲出家)“<b>归山词</b>”</p><p class="ql-block">点开放大可品读其原文,意味深长!</p> <h1><b>罗睺寺</b></h1>罗睺寺是五台山保存完好的十大黄庙之一和五大禅寺之一,寺内两幢木构小楼以接待十方客人而闻名。罗睺寺创建于唐代,明弘治五年(公元1492年)重建,清代曾多次重修。2013年公布为第七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罗睺寺现存有天王殿、文殊殿、大佛殿、藏经阁、禅房等118间。寺的后殿有一个著名的"<b>开花见佛</b>"活动机关装置,是用寺院内的一棵"圣树"做成的,成为五台山十分有名的景点——殿中置有1座莲花台,为一转盘机构,有水波形状的雕刻。转盘内侧安装了四方佛,二十四诸天和十八罗汉画,中央有木质瓣。当花瓣开放时,背对背、面朝外的四尊佛像便会显现出来。"开花见佛"之名,便由此得来。(重要佛事才会启用) 傍晚临近闭馆时分,罗睺寺内已罕见人迹。非香客的我(游客),落单一人在幽深寺院内参观了一会便出来了。 <p class="ql-block"><b>震悟大千</b>钟楼:穿过“震悟大千”拱门向西,可到达“显通寺”入口。可惜,未到5点半显通寺已闭馆。</p> <p class="ql-block">罗睺寺出来,东侧的笑佛</p> <p class="ql-block">罗睺寺东面的“千方堂”,此时也已经闭馆</p> <p class="ql-block">晚餐后,驱车来到“<b style="font-size: 20px;">广化寺</b>”——五台山唯一晚间开放的寺院。</p><p class="ql-block">广化寺的夜景真的很美!庆幸在五台山住一晚的安排😁</p> <p class="ql-block">灯光下,更能欣赏到五台山寺庙建筑艺术的精妙与辉宏!</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第二天上午,继续游览五台山。</b></p> <h1><b>塔院寺</b></h1>  塔院寺位于五台山台怀镇显通寺南则,是五台山著名的五大禅处之一。这里原来是显通寺的塔院,明代重修舍利塔后独成一寺,因院内有大白塔,故名塔院寺。耸入云天的大白塔,是寺内的主要标志。塔全称为<b>释迦牟尼舍利塔</b>,俗称<b>大白塔</b>。<div><br></div><div>大白塔凌空高耸,在五台山群寺簇拥之下颇为壮观,被视为五台山的标志,也是游人拍照的最佳兴趣点。此塔通高七十五点三米,环周八十三点三米。塔基为正塔院寺方形,塔身状如藻瓶,粗细相间,方圆搭配,造型优美。</div> 塔院寺内可眺望菩萨顶 <h1><b>显通寺</b></h1><br>  显通寺是五台山寺庙群中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一座寺庙(与洛阳白马寺同为中国最早寺庙),世称"中国第二古寺",也是五台山五大禅处之一,全山寺院之首。<div> 全寺占地面积43700平方米,现有大小房屋400多间,且大多为明、清时期的建筑。殿堂、厢房布局严整,中轴线分明,配殿左右对称。布列于中轴线上的主要殿宇七座,从南到北,依次为观音殿、大文殊殿、大雄宝殿、无量殿、千钵文殊殿、铜殿、藏经楼。此外,还有钟楼、僧舍和各种配殿。<br></div><div> 该寺始建于东汉永平年间(公元69年),北魏孝文帝时扩建,唐代重修,并更名"大华严寺"。明初重建,太祖赐额 "大显通寺"。1982年,国务院将显通寺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r></div> 入住酒店西侧的“灵峰胜镜”,一大早人们就进入拜佛<div>(2021.4.22清晨7:12摄)</div> <p class="ql-block">五台山最大的草坪广场,位于塔院寺及五爷庙南边。这里,是游人休闲和拍照的绝佳之处。</p> <b>回望台怀镇</b><div>2021.4.22上午11点许,经由“东台”西侧驶离五台山。</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