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居所见所闻的安徽(岑来明)

岑来明

网络上常有一个关于安徽的梗。无意无趣地讲滥了,自然蒙羞;无知无识地说多了,必然受辱。对于天地和先辈,胸存敬畏之心才能长久!在北方人眼里安徽是南方省份,在南方人眼里安徽是北方省份,中部人以为安徽属于长三角,江浙沪人以为安徽属于中西部。<br> 安徽,是一个存在感很微弱的省份。知道黄山的人,不一定晓得属于哪省;常问合肥在哪儿的国人,难以成为新闻——毕竟不是“人咬狗”。北上广令人羡慕,可是,我们并非其中一分子啊。管它呢,从容、有情即可。<br> 厚重的安徽<br> 天柱山亦称皖山,那是七国争霸时代的古皖国,所以,安徽简称皖。春秋战国出了管仲、伍子胥、庄子,三国争雄时期出了曹操、华佗、周瑜,宋朝有包拯、朱熹,明代出现朱元璋,清末皖系和淮军,近代陈独秀、胡适之。黄山脚下的民居、祠堂和牌坊,灰墙黛瓦配上蓝天和绿植,美妙的仿若让人看到了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尤其可以让人追寻到历史。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的慢生活,在这片土地下得以完美呈现。<br> 提起安徽,也许最先想到徽州。虽然古徽州是安徽特别的名片,但绝不能代表安徽的全部。庐州逍遥津古战场变成了休闲公园,寿县古城墙可拍《我的兄弟叫顺溜》,灵璧石可供人们赏玩,红色绘成了怀远的石榴、紫色绘成了萧县的葡萄、白色绘成了砀山的万亩梨花、蓝色绘成了巢湖的碧波万顷、黄色绘成了婺源(民国时期由皖入赣)的油菜花田.......每一种颜色都能在安徽找到很好的归宿,每一种爱好都能在安徽找到切身的体验——遗憾没有大海和沙漠。<br> 祖国的水脉长江贯穿安徽,淮河秦岭是中国南北气候的分界线。<br> 安徽的厚重可能不比北京、陕西、河南等,但是,其深厚底蕴相当丰富。除了前述的人物、风景、建筑和特产外,中国八大菜系、十大名酒和多种茗茶都有安徽的身影。既有底蕴,又有时尚,还有特色。不必骄傲,然何必自谦呢?经济大省不一定厚重,厚重的省市不一定富裕,鱼和熊掌兼得的省份少之又少!自诩“十全老人”的弘历,国力停滞、反腐不力、尸骨被军阀孙殿英所毁,是否有点残缺呢?<br> 兼容的安徽<br> 安徽的微妙体现在,安徽可以说是综合了南北两种气质的省份。长江与淮河将安徽分成了三部分,皖北、皖中、皖南,三地地形为平原、丘陵和山地,文化差异也很大,让安徽像极了一个浓缩版的中国,构成了一个兼容的世界。<br> 皖北,可以说是不折不扣的北方了。地处平原,百姓以农耕为主,春天有成片雪白的砀山花海,夏天有皖北麦收的一片金黄。在这片水土下生长的人,操一口中原官话,喜吃面食,性格直迈豪爽,与河南、河北、山东人几乎无异。<br> 皖南,与皖北两极相反,十足的江南气质,诗意凝重,闲适静雅。既有水田里飘来的阵阵稻花香,又有岸边盛开的灿烂的油菜花,还有青山逶迤、绿水蜿蜒,真正是天然的山居和庄园。在这片风土下生活的人,喜吃米食,气质上既含蓄内敛,又聪颖灵活,创造了在中国历史上辉煌了三百年的长江水运和徽风皖韵的徽商。<br> 皖中之地,则南北兼容,气质温和。这里以讲中原官话、江淮官话和赣语为主。包括《孔雀东南飞》里庐江府及周边地区,毛主席选择合肥作为新省会主要考虑到其南北居中的地理位置。<br> 安徽在经济上不惹人注目,但提起文化,它在国内绝对占有一席之地。<br> 安徽最被人熟知的是它的文房四宝,汪笔、徽墨、宣纸、歙砚。古往今来,一直被喜爱笔墨之人所追捧。但其实,文房四宝于安徽的文化来说,仅仅只是冰山一角。<br> 安徽文化遗存丰富而别具特色,老庄哲学、建安文学、新安理学、风靡全国的黄梅戏、历史悠久的包公文化、芜湖铁画、大别山红色文化、小岗村改革文化、徽派园林建筑、徽菜、黄山茶、亳州药材、灵璧奇石...... 也正是因为200多年前的乾隆时期徽班进京,才造就了今天的国粹京剧。这比一般省市来说,已属十分幸运。 <br><br> 泽及四周的徽文化<br><br> 安徽的文化,多指徽州文化,历史悠久、人才荟萃。当然,绝不限于此。康熙六年(1667),江南省被一分为二安徽和江苏。那时安徽因江北有安庆,江南有徽州,故取二地之首字而称安徽。可见,安徽的文化绝非徽州文化可以完全代表。<br><br> 安徽的文化,古代以黄淮地区为甚,明清以后经济文化中心南移,则多集中在皖南的旧安庆和古徽州。宋朝有了程朱理学,五百多年前有了徽商,徽商亦被称为儒商。徽商的昌盛,极大地推动了徽文化的发展。走出徽州的略通文墨,徽商又助力了家乡的文明,堪称良性互动。之前,黄淮地区也有灿烂的文明,如道家的庄子、建安文学的曹操、神医华佗;清代安庆出现过桐城派、皖东出现过《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著述、成名在南京)等等。<br><br> 自明朝时期起,徽商便用通过垄断盐业所获得的巨大财富来建设家乡,资助书院、建造数以百计的学堂、家塾等。致使明清两朝,天下书院最盛者,无过东林、徽州、关中、江右。 今天江浙廋西湖的白塔、杭州药堂胡庆余堂等也都是徽商的贡献。清朝及民国时期的省会安庆,还出现过徐锡麟、陈独秀、刘文典、郁达夫(不是安徽人却在安徽大学工作过)等风云际会的人物。当代的中国科技大学的量子卫星系统则影响全球。<br> 文化是多方面的,除了传统文化和历史人物,还有科技、旅游、美食等:黄山的自然景观和徽州的人文景观,永远是人们的心之所向,游览参观者络绎不绝。地以人名,徐霞客的游记、张大千和刘海粟的绘画等,促使黄山胜景名扬四海。其实,佛教圣地九华山也吸引了周边无数朝拜者。“地狱未空誓不成佛 众生度尽方证菩提 ”的名联,气度非凡。有人驱使和惦记的地方,就是具有存在价值的所在,人亦如此。两淮煤矿、马鞍山(李白客死于此留下了美丽的传说)铁矿也为国家发展作出了贡献。 <br> 各具风趣的徽味<br> 南北文化的交汇贯通,为安徽送来了丰富独特的美食。只有长期驻足,才能领略它的风味。匆匆路过,仅知符离集烧鸡等。<br> <br> 皖北的饮食风味主要是咸鲜微辣、酥脆醇厚,擅长烧、炸、焖、熘,善用香菜、辣椒、香料配色佐味增香,牛肉、羊肉火锅必为主菜,炸知了、烤牛蛋等都能上桌,有点北方人的粗犷。<br> 皖中属于江淮地区,基本上是淮扬菜或者淮扬菜的变体。讲究刀工,做法精细,讲究火功,注重原料鲜活,口味平和,清鲜偏甜。既有莲子开口汤,又有红烧牛肉和猪大肠,还有各类小炒和诸多类似淮南的豆腐宴。<br> 皖南,吃的是传统徽菜,擅长烧、炖、蒸,浓油赤酱,重油重色重火功,应对梅雨等潮湿天气。招牌菜有臭鳜鱼、火腿炖甲鱼、雪冬烧山鸡、蜂窝豆腐等。安庆的山竹笋、山蕨菜,徽州的臭鳜鱼、毛豆腐等,令人神往。<br> 徜徉在江淮大地,各种名菜和小吃,极其丰富,饭桌品酒、饭后茗茶,会让你流连忘返。<br>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北京的驴烧、天津的包子、陕西的肉夹馍、甘肃的拉面、广东的鱼丸等,离开那地后味道就不再那么纯正了,仅存回味了。<br> 默默前行的安徽<br> 安徽和江苏本来就是一个省分离出来的亲兄弟,离得很近。1958年省会由安庆迁往合肥前,曾经借驻南京。常常听到安徽人说:安徽的现实省会是合肥——上学、开会多来这里,但精神省会则是南京——交通、购物和就医常去那里。反正,高速铁路和发达网络等提供了出行和联系的便利。<br> 安徽的经济,素来不太发达,安庆、芜湖、徽商有过短暂的繁荣。但实际上我们对安徽这块土地的不富裕有了一层忽略。安徽常年旱涝频繁,黄河又多次夺淮入海,造成严重水患。白居易说:“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静想,经济在全国位于中游,奋斗之中安心过日子,没有什么不好。“群居不倚,独立不惧”(苏轼语)才是自由人的标志。天时地利人和系大自然的恩赐,也是先辈和我们自身奋斗的结果。常常抱怨的人,或者容易走上邪路,或者身心容易出现问题,还是守正努力的好:健康长寿、衣食无忧、略有成就,如同童话般的北欧!<br> 安徽各地区文化差异很大,它却毫无疑问是所有江淮儿女独一无二的家乡,也是值得我们自豪、耕耘和留恋的地方。 <br><br><br> (230031合肥市环湖东路168号安徽省监狱工作研究所副编审、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客座教授)<br><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