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江阴因处在长江南岸而得名。江阴长江边的黄山_鹅山向江心伸出200米长的岬角,像天鹅的脖子,自古称这岬角为鹅鼻嘴。1997年建成鹅鼻嘴公园的时候,曾令文人墨客陶醉的鹅鼻嘴,已被历史浊浪淘尽。只留下一通令人浮想联翩的“鹅鼻嘴”碑石。</p> <p class="ql-block">由于黄山鹅山等直抵江边,江面突然收缩,鹅鼻嘴又突向江心,江水更为湍急,紊流不断,巨大漩涡使临岸江水倒流。船行至此,险象环生。所以昔日有“船到黄田港(江阴的港口),性命交给海龙王”之说。</p> <p class="ql-block">1962年开始,当地农民为生计,在此大举炸石开山。这些石头是形成于2.62亿年至4.09亿年前的泥盆纪砂岩,是很好的建筑材料。1964年,时任解放军参谋总长的罗瑞卿说:黄山是军事要塞,应该保护好,不能继续炸山取石。停止取石时,鹅鼻嘴已不复存在,同时著名景点“鹅鼻积雪”“大江西流”也随之消失。但船行至此,船员也不再担心“龙王有请”。这也算是祸兮福所倚吧。不过这座“看云听涛"亭,也足以让人发思古之幽情。</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江阴的老朋友陪同下游4A景区鹅鼻嘴公园,没有进公园大门,而是经过大门径直到公园核心景区先看了“看云听涛”亭。</p> <p class="ql-block">过看云听涛亭沿栈桥顺江而行,左边是浩荡长江,右侧是嵯峨陡崖。800米栈桥行约至半,为一大平台,台中叠石柱上刻有苏轼手迹的“江尾海头"四字。清代诗人也有“暨阳(江阴古称之一)城北皆洪流,尚是江尾已海头”的诗句。这是“江尾海头“景点。因为春秋时期,长江就在江阴入海。晋代还设有“暨阳盐署”, 负责海盐加工解运,可见那时江阴还临海。说江阴处在江尾海头也没夸张。这平台还是看江阴长江大桥的绝佳位置。</p> <p class="ql-block">在江尾海头平台上北望,对岸靖江市造船厂、农田等尽收眼底。向东看去,江流浩渺,水天一色。桥塔直冲霄汉,悬索和桥身如蛟龙戏水般轻盈地越过江面。桥上车流滚滚,桥下巨轮穿梭。一派欣欣向荣景象。</p> <p class="ql-block">“江尾海头”柱前面不远,一座飞檐高翘的六角凉亭呈现眼前。它以柳宗元“独钓寒江雪”诗句命名,实为纪念姜子牙而建。身为“东海上人”的姜尚,不愿为腐败的商纣王效力,归隐垂钓于东海之滨,即现在的江阴。江阴人肯定要纪念上古时代的这位伟人。(不过史书上说姜子牙是在陕西渭河北岸钓鱼)现在亭下垂钓的人,其钓技与姜太公比谁高呢?</p> <p class="ql-block">复前行,有子胥亭,为纪念伍子胥在此渡江成功而建。当年楚平王将伍子胥父兄杀害,又追杀伍子胥。伍子胥得江边渔民帮助渡江逃到吴国,帮助吴国崛起。后来处在江尾的吴国子孙感念伍子胥的功绩,纪念他是天经地义的。</p> <p class="ql-block">过子胥亭,路一分为二,一路穿鹅山隧道(民国在抗日战争初期建的一处江防工事)到公园大门,这一路平坦距离也短,老伴与老同事走这路。另一路上山,我与儿子走山路。才上几步见一段巨大铁柱平放在支架上,原来是江阴长江大桥悬索的一段。它粗0.87米,由169根索股构成,共用钢丝21463根。大桥主缆重达16800吨!是江阴制造的!</p> <p class="ql-block">江阴长江大桥是1999年建成通车的。当时是我国第一、世界第四大的钢箱梁悬索桥。桥上有双向六车道,桥下可行5万吨级船舶。难以想象,上万吨整体的钢缆是怎么挂上190米高的桥塔的。要完成这一巨大工程绝不是一句“咱们工人有力量”那么简单!大桥获得鲁班奖和国际桥梁协会的金奖也就不足为奇了。</p> <p class="ql-block">鹅山是天目山余脉末端,形成于1.5亿年前,目前海拔不到百米。在山顶俯瞰这南京以东长江最窄处,宽度不足1500米,素有“锁航要道”之称。山顶的鹅山炮台,初建于明末,历来是扼守长江咽喉的“第一要塞”。抗战初期配置两门大炮。我们所见炮台是1947年重新改建加固的,为江阴要塞的组成部分。图下为没有大炮的一个炮阵地。</p> <p class="ql-block">这是炮阵地下面与阵地有地道相连的弹药库。被国民党称作固若金汤的江阴要塞,在1949年解放军打响渡江战役第一枪时,驻守要塞的7000余官兵在共产党领导下起义,成为解放军的突前阵地,炮弹倾向顽抗的国民党军。蒋介石、李宗仁做梦也没有想到,苦心经营坚如磐石的要塞会变成插进自己心脏的尖刀。</p> <p class="ql-block">我们沿山脊向下西行,山上林木葱茏,阴翳蔽日,涛声阵阵,游人寥寥。景点“碑廊咏情”竖着十块自唐以来的诗人吟咏鹅鼻嘴的诗碑。江边有传说中商周以来的遗迹,山上又有唐代以来的华章,鹅鼻嘴公园的文化内涵,由此可见一斑。</p> <p class="ql-block">诗廊前不远的一通显得有些苍桑的石碑,细看碑文是徐霞客的“江源考"。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是江阴人。他怀疑《禹贡》“岷山导江”的说法,为求真知,主要靠徒步“北历三秦,南极五岭,西出石门金沙”,从而判定金沙江是长江源头,纠正了岷江是长江之源的错误。同时指出大渡河是岷江正源(即岷江应该是大渡河的支流)。</p> <p class="ql-block">江源考碑旁的西流亭里有徐霞客生平事迹展。介绍这位千古奇人徐霞客在地理学、地质学和文学等方面的成就。徐霞客是江阴的又一骄傲。</p> <p class="ql-block">临近江边还有一小亭,如果要看西流长江水,这里倒是最好的位置。但鹅鼻嘴早已消失,曾经的巨大漩涡,已不存在,现在还能看见江水西流吗?</p> <p class="ql-block">下山的路把我们引回到“看云听潮”亭。亭内对联:“吴天低岸嘴,看云去云来,幻成古今;东海叩亭阶,听潮生潮落,变尽沧桑。”是我们看过的几座亭廊,唯一的一副对联。对联概括了公园风景特色,厚重的历史,明丽的当今,更突出了看云听潮亭的特点,难怪人们认为这里是公园最绝的风景所在。但其他亭、廊怎么没有对联呢?</p> <p class="ql-block">与老朋友汇合后,谈到鹅鼻嘴公园的风景,他们认为江阴不是旅游城市,没有什么好看的,只有这里还好点。我是第一次到江阴,特别感谢老友带我们到文化底蕴深厚的鹅鼻嘴公园,领略了自古以“忠义之邦”著称的江阴刚强坚韧的文化个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