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理角度读《长征》

中炯

<p class="ql-block">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挥毫而就这首七律长征。纵观全诗,气势磅礴,气魄宏伟,格调高昂,笔力雄健。</p><p class="ql-block">人说“苦不苦,想想红军长征二万五”。每每自己遇到些困难和挫折,很喜欢写写这首《长征》而获得力量。仰望星空,回眸历史,我们个人所面对的一点困难,真算不了什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言归正传,这首长征七律,不仅仅是气势磅礴,大气恢宏,振奋人心。这首诗简直就是一幅地图,把长征的路线说得一清二楚:</p><p class="ql-block">瑞金和井冈山都在五岭(大庚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五岭,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南岭,把湖南,江西,和两广隔断。中原大军历史以来就是因为五岭缘故没有进入南粤之地)边缘上,红军从这里出发,一路翻山越岭,来到了贵州;在贵州遵义开了个重要重要重要的会(历史转折点);确定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然后向西,过了乌蒙山,就到了金沙江;金沙江是长江的上游,过了金沙江就从云贵高原进入了横断山脉;穿过横断山脉,翻过大雪山,眼前就是大渡河;大渡河就在四川盆地入藏的康定地区,穿过大渡河又是连绵不绝的雪山:夹金山、邛崃山、岷山,这里常年积雪,非常寒冷;岷山是岷江的发源地,青藏高原的东端;岷山的西边是一片沼泽地,或者叫草地(松潘草地);过了草地上千辛万苦到了陇西;陇西和陕北之间还隔着一座陇山,也叫六盘山;过了六盘山,就是陕北根据地,延安已经遥遥在望!这时毛泽东写下</p><p class="ql-block">了一首词《清平乐·六盘山》</p><p class="ql-block"><b>天高云淡,</b></p><p class="ql-block"><b>望断南飞雁。</b></p><p class="ql-block"><b>不到长城非好汉</b></p><p class="ql-block"><b>屈指行程二万。</b></p><p class="ql-block"><b>六盘山上高峰</b></p><p class="ql-block"><b>红旗漫卷西风。</b></p><p class="ql-block"><b>今日长缨在手,</b></p><p class="ql-block"><b>何时缚住苍龙?</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长征走过的路,都是人迹罕至的地方。特别是翻过青藏高原这一段,一不留神,就会全军覆没。在此之前,只有蒙古人攻打云南时走过,但那也是从北往南,而且是骑兵,还有足够的后勤保障(那个时候吐蕃已经归顺蒙古,所以提供后勤保障),真不可同日而语。清朝时太平天国的石达开走过,结果全军覆没于大渡河。(想取道大渡河去成都的石达开此时已经没有粮草供应,即便过了大渡河长途奔袭也会被清军堵截而亡;宋希濂也是在大渡河被我红军生擒)。</p><p class="ql-block">红军到了贵州后,原本打算回湘西与红二、红六军团会合,在毛泽东建议下没有回去,继续向西。当时国民党判断红军可能要回湘西会合,已经调集重兵准备将红军在湘西一网打尽。结果毛泽东高瞻远瞩不按套路出牌虚晃一枪,折东西进,把老蒋整懵了,避免了我红军的灭亡。后来遵义会议确定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接着是毛泽东的神来之笔四渡赤水,彻底瓦解了国民党的围追堵截。才有了伟大的长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通常情况下,普通的人,过大渡河,翻大雪山,几乎等同于死路一条。大雪山上,国民党的飞机都飞不过去。即便是当年蒙古铁骑,也是损失惨重,死伤四分之三。秦始皇征战百越时,就是想翻越南岭去打的,结果跨越不了,失败了,后来修了灵渠水路取江而下才获成功。所以,要翻越南岭(五岭)绝非易事。可在毛泽东的眼里,五岭绵延千里就是细浪,磅礴乌蒙山也不过是像个小泥丸!这种霸气,非同一般!但伟大的红军,在毛泽东的的引领下,居然走出一条血路,一举奔袭至陕北,完成了人类军事史上的长征壮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