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有这样一个地方,在一张竹纸上,写最美的诗;在一盅琥珀色的茗香中填最美的词,她的名字叫铅山——一个至今隽永于唐宋山水、明清画廊里的诗意家园。</p><p class="ql-block"> 晚唐诗人王驾的诗《社日》:“鹅湖山下稻梁肥,豚柵鸡栖半掩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说的是铅山的风土人情;南宋大词人辛弃疾夜行黄沙道中,有感而发:“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唱的是铅山的田园牧歌;清代铅山本土诗人蒋士铨:“舟车驰百货,茶楮走群商。扰扰三更梦,嘻嘻一市狂....”道的是铅山的河红茶和连四纸两大特产,道的是铅山古时的繁荣与富庶。</p><p class="ql-block"> 铅山,南枕武夷,北临信江,汉有葛玄传道,唐有大义参禅,宋有朱熹与陆九渊陆九龄相辩鹅湖、有辛弃疾卜居瓢泉吟诵诗词250余首。铅山,唐宋以铜名天下,明清以茶纸扬四海。茗香、纸辉、丽景、美食,物华天宝,人杰地灵。</p> <p class="ql-block"> 古人云: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今天,在铅山,在鹅湖这方朱子与陆九渊陆九龄相会、辛弃疾与陈亮相聚的大地,在古老的田园牧歌中,迎来了正心谷资本一行尊贵客人。正心谷投资荣获2021年白马奖,进入“中国最受LP认可私募股权投资机构”榜单。群贤毕至,群英荟萃。</p><p class="ql-block"> 这一天,2021年5月27日,铅山日暖风轻,鸟语花香,柴门有庆,蓬荜生辉。</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流连玉锦堂,体验连四纸</b></p><p class="ql-block"> 客人们首先来到连四纸研学基地参观,现场体验连四纸生产和连四纸文化。为这张神奇的纸惊叹,在纸韵茶香中流连。</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张文化底蕴深厚的纸。连四纸,又称连史纸,江西省铅山县特产,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国家文化部于2006年5月将“铅山连史纸制作技艺”公布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6年12月,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铅山连四纸”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p><p class="ql-block"> 铅山南屏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地武夷山,造纸必须的毛竹、水、各种植物纸药资源丰富。后汉,连四纸始创,宋元时已颇具名声。明代,高濂《遵生八笺》把“铅山纸”列为元代“妍妙辉光,皆世称也”的精品。《天工开物》也数处赞誉铅山纸。翦伯赞主编的《中国通史纲要》指出:明朝中叶,铅山是江南地区五大手工业区之一。铅山的手工造纸与松江的棉纺织业、苏杭的丝织业、芜湖的浆染业、景德镇的制瓷业齐名。</p><p class="ql-block"> 明万历《铅书》载:“铅山唯纸利天下”。同治《铅山县志》则云:“铅山土物,纸为第一”。‘</p> 这是一张最好的手工竹纸。铅山纸品甚多,连四纸最为精绝。其质地洁白莹辉,细腻绵密,匀净柔韧,防虫耐热,永不变色,素有“寿纸千年”的称誉。旧时贵重书籍、碑帖、契文、书画多用之。书画润色鲜明;钤印碑拓纤毫毕现;印刷清晰悦目。我国许多鸿篇巨著如《明史》、《四库全书》等即用此纸印制,现为北京图书馆、西冷印社等古藉善本修复、印谱等专用纸品,并出口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地。 这是一张技艺精湛的纸。铅山连四纸之所以能称誉于世,其原因主要是造纸原料考究,生产工艺复杂精细,纸质精良。铅山连四纸采用深山当年生长的嫩竹,历经浸、沤、洗、蒸、漂、槌、晒、碓以及抄纸、榨纸、焙纸等数十道工序制成,有“片纸非容易,措手七十二”之谈。其中最明显的特色是,从竹丝到浆料要经过四次蒸煮,要有两次放在漂山上天然漂白,每次的时间是四个月左右。所以,连四纸的生产周期,约需一年的时间,工序十分复杂。古法造纸的工艺流程在连四纸的技艺中基本得到体现。铅山连四纸因此又被誉为现存中国古法手工造纸的“活化石”。<br> 其制作之精细复杂,清代诗人程鸿益曾有诗描绘:<br><br> 未成荫竹取为丝,三伐还须九洗之。<br> 煮罢锽锅春野碓,方才盼到下槽时。<br><br> 双竿入水搅纷纭,渣滓清虚两不分。<br> 掬水捞云云在手,一帘波荡一层云。 2018年12月,秉承保护、传承、发展好连四纸这一非遗产品宗旨,铅山连四纸发展有限公司成立。公司聘请连四纸制作技艺国家级传承人章仕康任总造纸师,聘请连四纸制作技艺县级非遗传承人傅冬林任抄纸师,其他各工序技术工人数十名。严格按照古法造纸要求,使用原生态的纸药、木制纸槽、环保优先的焙纸房,严格沤、蒸、漂、舂、抄、焙等七十二道工序,精细化生产、标准化制作。目前已经在天柱山乡、太源畲族乡新建了连四纸制浆基地,在鹅湖镇工业园区建立了连四纸生产线,已成功生产出高品质的连四纸,并得到了市场认可。<br> 公司同时注重连四纸古法技艺展示、传习、体验、研发及文化传播,积极打造文创产品。将连四纸元素融入现代生活。在风景秀丽的鹅湖山麓建设了连四纸研学基地——玉锦堂;开展非遗文化读物及研学基地进校园。并向旅游产品包装、旅游景点产品打造、古籍修复等方面拓展,推动连四纸的文化建设与传播。<br> 铅山连四,纸连春秋,共岁月芳华。<br>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b></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品茗小茅屋,听琴醉月湖</b></div> "百草逢春未敢花,御花葆蕾拾琼芽。武夷真是神仙境,已产灵芝又产茶。"在玉锦堂体验过连四纸,客人们在玉锦堂边的人工湖畔徜徉,去茅草山房喝茶。在筝韵兰香中,品河红香茗,听高山流水,一洗旅途疲惫。 <p class="ql-block"> 河红茶为我县另一大特产,是中国传统名茶,由武夷山茶农创制于明代。</p><p class="ql-block"> 千里武夷横跨中国东南,至铅山而结秀,群峰耸翠,万涧千泉。武夷主峰华东六省一市最高峰黄冈山就雄峙铅山境内。烟云供养,是茶生长的乐园。汉代,葛玄在铅山施茶施药,唐代大义禅师在鹅湖峰顶焙制罗汉禅茶,宋代信州刺史张宪教武夷山桐木关的百姓种茶,铅山茶一直是朝廷的供茶。河红茶一经问世,就以花果之香,琥珀之汤获得了世人的青睐,全国各地商人纷纷前来订购,外国商人也不远万里,飘洋过海前来购买。河红茶成了中国境内最著名的红茶,被西方人奉为至尊名茶,誉之为"茶中皇后"。在我国历史上,明万历版《信州府志》对该茶赞誉有加,声称:“河红茶乃为国内最著名之红茶,且为华夏首次问世之华茶。”</p><p class="ql-block"> 明清,由于朝廷实行海禁,武夷山脉福建、江西两省十六个县所产的茶叶都要汇集铅山河口镇,由河口的茶师精制精选,所以世人称:河红茶。</p><p class="ql-block"> 河红茶通过信江到达鄱阳湖。一路进入赣江过梅岭到广州由十三行漂洋过海。一路经长江,进汉口,北上越太行山、过黄河,进陕西入蒙古,经恰克图到俄罗斯,全程一万三千多公里,世称“万里茶道”。铅山河口镇是河红茶启航的地方,被誉为“万里茶道第一镇”。</p> <p class="ql-block"> 所以,铅山有俗语:河红茶叶通四海,河帮茶师遍天下。</p><p class="ql-block"> 纵观历史,不少名人对河红茶赞不绝口。例如,19世纪英国著名诗人拜伦喝过此茶后在他的长诗《唐璜》中写道:"我觉得我的心变得那么富有文学浪漫色彩,我一定要去求助于武夷山中的红茶"。清代诗人周其熊在他的<采茶曲>一诗中给我们描绘了一幅采茶的生动景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三月春深雨又晴,一天云气绕人轻。</p><p class="ql-block"> 纸钱烧罢山神祷,始揭筠筐树底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莲心带涩红梅酸,拣得新条细细看。</p><p class="ql-block"> 色在抖清香在手,采茶辛苦做茶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焙宿薰笼莫过焦,宜添宜减火须调。</p><p class="ql-block"> 大家努力加餐饭,准备明朝又摘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高山峻岭荡层云,亭角墙头日又曛。</p><p class="ql-block"> 近日铅州茶亦好,不须远拜武夷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另一位清代诗人程鸿益在他的《茶市》中让我们看到了当年做茶的热闹与辛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狮江妇女趁新茶,鬓影衣香笑语哗。</p><p class="ql-block"> 齐向庄客分小票,春葱纤剔冻雷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千盘茶绕代香薰,一日青蚨二百文。</p><p class="ql-block"> 抛却女红入尘市,桑鸠啼遍不曾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河红茶经过冲泡之后,茶芽朵朵,叶底红而开展,色泽乌润,泛着琥珀之光,茶质浓厚,颗颗叶片卧底后,饮之唇齿留香,回味无穷。品着美味的河红茶,感受浓烈的河红茶情,耳边响起美妙的古筝声,平心静气可谓心旷神怡。‘</p> <p class="ql-block"> 走八方,观万物,方知天地宽广,抚和风,听天籁,相忘似水流年。不知不觉,又到依依道别时。前程远阔,山河浪漫,唯愿岁月长安,友谊地久天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