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Born(阿波)是我的闺蜜之一,也是风格独特的“摄影爱好者”。说她“独特”,首先表现在她用的相机上,其次是她的拍摄視角、地点和对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说到相机的型号、种类、品牌之类,我是外行。不过没见过老虎,还能没见过猫吗?照相机的基本部件我还是能分辨的。可是</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阿Born</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所用的相机不光是我,十之八九的人都没见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说“大片”,是相比较而言的。因为这些照片都是超广角的作品。反正我的傻瓜相机是拍不出这样的景深。 算不算“大”,行家里手能判断出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一. 阿Born用的ALPA相机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 阿Born使用的相机是瑞士生产的阿尔帕(ALPA)。让我描述,那就是个安有木质把手的、带一个大眼睛取景器的金属框。它没有任何自动设置和自动操作,既没有测光,也没有测距,还没有说明书。就连视差的矫正也完全依靠摄影者手动。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 现在外出旅游时,能随时随地掏出长“枪”短“炮”的摄影发烧友越来越多,像她拿出来的相机还真是少知又少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 然而,这种相机却是</span><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世界上含金量最高的品牌之一。</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 </span></p> <p class="ql-block"> 阿Born的相机是<span style="font-size: 18px;">ALPA 12系列中的顶级产品12 MAX。相机的结构很简单。摘下镜头、拿掉后背,中间夹着的那个有手柄的钛合金框子就是机身,框子上的大眼睛是取景器。机身重约1200g,如果加上后背和镜头等,一台装备好的相机重量可要翻倍了。想想阿Born背着这沉家伙长途跋涉、翻山越岭,我的腿就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目前很难能找到比它更简单的照相机。这种极简也正说明阿尔帕绝对不是给初学者用的。只有具备深厚的摄影功底并且对摄影有一定主见的人,才能驾驭它。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ALPA 12 MAX 是一款中画幅可拼接广角相机。它可以同时提供水平和垂直方向的移轴(透视控制)。固定住镜头位置,后期拼接时就不会受到立体效果的干扰。它还可以通过不同的 ALPA俯仰/摇摆接板,或是纯软件手段实现更多不同的摄影方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瑞士人用他们对待钟表的加工精度来制作阿尔帕相机:机身的加工精度是以“微米”计量的;制作是用精密数控机床加工的,数据和参数是经过科学计算、且完全统一的。这保证了机身不仅精度极高、适配性超好,而且坚固耐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下图是这款12MAX相机的背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span></p> <p class="ql-block"> 阿尔帕相机的结构很独特。它的机身非常精巧,可以很容易地装上或拆下不同的镜头、后背和取景器。这就是阿尔帕相机引以为傲的设计概念——平台技术。 </p><p class="ql-block"> 由此设计概念而产生的阿尔帕相机系统的所有主要组件都是可以通用的。这也就意味着使用者可以将不同时代的镜头、机身、后背(无论是胶片或者数码)和取景器搭配使用,以满足他们独特的摄影需求(通常,我们见过的相机都不是这样。佳能只能使用它自己卡口的镜头、哈苏的机身只能用它自己的后背……)。</p><p class="ql-block"> 当然了,这种方式需要生产厂家具有相当的前瞻性以及精密的产品加工能力。阿尔帕公司做到了:机身是特殊的合金,很轻且强度极高;机身上有精确的加工定位、精密顺畅的附件接口、牢固的握持手感、操作移轴的调整系统(<span style="font-size: 18px;">其全部移轴行程完全建构于滚动轴承上)。</span>阿Born的 ALPA 可以同时提供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大量移轴(透视控制):纵向43mm(+25mm,-18mm);横向36mm(左右各18mm)。结合相应接板,可实现最大5度的俯仰或摇摆。</p><p class="ql-block"> 固定住镜头位置,后期拼接时就不会受到立体效果的干扰,更多摄影方式可以通过不同的ALPA俯仰/摇摆接板,亦或是纯软件手段实现。</p><p class="ql-block"> 稳定性、实用性、理想的重量、适宜的大小、极致的精度——正是这些因素的相辅相成,才有了ALPA 12 MAX无可匹敌的多功能特性。</p><p class="ql-block"> 有摄友说 ALPA 12 MAX 真正诠释了什么叫做“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市场上有太多和12MAX相似度甚高的相机。不过仅外表相似,精度和阿尔帕相比,根本就提不上了。</p><p class="ql-block"> 无论什么景致、人物,只要摄入到阿尔帕的相框中万物就像魔笔描画一般纯洁、通透、干净、锐利,这就是它的风格。</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阿尔帕相机丰富的标准附件可以完美地配合相机所需要的一切。能安到阿尔帕机身上的镜头和后背都是世界著名的大公司生产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话说到此我明白了,阿尔帕公司提供的是从事摄影活动的一种介质,而不是各种复杂的拍摄模式。</span></p><p class="ql-block"> 1996年9月,ALPA 12原型机问世时曾引起轰动。这是当时公司对阿尔帕相机平台系统的图解。</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ALPA 12 的产品思路是只做机身。相机镜头和后背则找世界顶级生产商提供。他们的战略眼光放得很长远,为了应对挑战,阿尔帕采用了模块化设计——通过转接附件,兼容市面上绝大多数的胶片后背和数码后背。这样一来,阿尔帕就可以专心地把精力全部放在机身的研发上,打造出了这样一个玩法非常丰富的系统。</p><p class="ql-block"> 为了适应世界上最广的中幅超广角镜头,他们将机身做到足够薄!薄到舍弃了光学对焦系统,同时还要适应多种后背接口规格。这种设计的代价是为镜头提供极高精度的调焦筒和对焦距离刻度,相应地机身加工要达到近乎为0的公差。ALPA后背接口精度也做到了一样的极致。</p><p class="ql-block"> Things are simple at the top!</p><p class="ql-block"> 中文直译:“万物在极至处终将归于简单”。老道点的翻译:“最尖端的往往是最简单的”。文艺范的翻译:“大道至简”。与中文成语意境相应的:“至精至简”</p><p class="ql-block"> 我还是抓紧学英语去吧!</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相机是工具,是最上乘的精密工具。它由技艺纯熟的工匠热情锻造,为的仅是少数行家里手。</p><p class="ql-block"> 如同乐器之于演奏者,能驾驭这种相机的摄影师必然有着高超的技术。他们不依靠自动,亦不追随款型的不断更迭。 ALPA相机落入能者之手,必然缔造出超乎一般的画质。</p><p class="ql-block"> 很多专家视ALPA为同类相机的最佳之选,也是最灵活自如的相机。在很多摄影师眼中,它们是最美丽最值得拥有的“机器”。</p><p class="ql-block"> 目前,ALPA 相机还有了机身里内置一个电子控制高达1/4000s释放速度的焦平面帘幕快门。样一来,不管是上市的新镜头,还是传世的老镜头,不论品牌,不论构造,阿尔帕相机统统都能接联。不难看出ALPA的使命就是——</p><p class="ql-block"> 掏空用户的钱包!</p><p class="ql-block"> 其实,只要“玩”的高兴,掏空钱包又如何?李白不就这样洒脱地高吟:“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吗。</p> <p class="ql-block"> 摄影是一种记录方式,其实更是一门语言、一种表达体系,用来表达想法、传递信息。</p><p class="ql-block"> 不同的拍摄方法是表达思想、传递信息的不同手段。</p><p class="ql-block"> 用低速快门营造动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造型手段。用较慢的快门速度将飘落的雨滴虚化,使其以线条化的态势呈现在画面中,不但雨势本身会更加简洁,且作为画面的主体也会得到更好的表现。</p><p class="ql-block"> 这是用105mm镜头下的昆虫。</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以下是阿Born用ALPA 12 MAX相机拍出的雅丹地貌独特景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为了将景物拍摄的更细腻,阿Born用慢门拍出了雅丹景色周边的空灵感(曝光时间4min)。</span></p> <p class="ql-block">二、阿Born的拍摄视角、地点和对象 </p><p class="ql-block"> Born是个很低调的人。她的拍摄视角多注重“记录”。在人文摄影中注重事件的街拍;在纯风景摄影中,她注重构图和局部细节的表达,偏重发现别人容易忽略了的美;在拍动物时她擅长抓住动物的形体语言,使画里画外充满了故事情节。</p><p class="ql-block"> 她认为纪实摄影可以是唯美的,也可以是深刻的;街拍除了记录现实,也可以表达观念;风光摄影不仅是风景,同样也是一种历史的记录…… </p><p class="ql-block"> 在她看来,摄影的视角是千变万化的,因为摄影人内心的领悟是多层次的。领悟了才能发现,发现了,才能拍得到。正因为如此,她能执着地四赴南极、六去北极、七到非洲、两<span style="font-size: 18px;">去以色列、十</span>入西藏、十六次到新疆腹地……</p><p class="ql-block"> 国内有一些摄影爱好者已经从传统的中画幅单反相机转到了可玩性更高的阿尔帕技术相机上,这种相机拍摄的趣味性远高于自动曝光自动对焦的设备。</p><p class="ql-block"> 阿Born虽然也有ALPA,可她不是在玩相机,她是在用这个机器<span style="font-size: 18px;">做着记录。为了更好地挖掘这款相机的功能,阿Born能者为师,多方求教。就在前不久的五一假期里,她还到北京访问用ALPA相机的高手,切磋技艺,交流心得。</span></p> <p class="ql-block"> 1) 阿Born眼中的雅丹地貌</p><p class="ql-block"> 阿Born四月下旬专程自驾到新疆拍摄雅丹风貌。在看阿Born发我的图片时,我凭少得可怜的地理知识将大西北—张掖—丹霞地貌几个字穿了起来,可她在通话中一直在说“雅丹地貌”。</p><p class="ql-block"> 雅丹地貌和丹霞地貌的区别是什么?为了弥补我的孤陋寡闻,我赶紧网搜并归纳了以下信息。</p><p class="ql-block"> 1)成因不同 雅丹地貌主要为强风吹蚀和磨蚀;丹霞地貌主要为地表流水的冲蚀、磨蚀。 </p><p class="ql-block"> 2)景观不同 雅丹地貌多垄岗状、流线形、覆舟形、断柜状; 丹霞地貌多绝壁断崖和柱状、宫殿状、巷谷式。 </p><p class="ql-block"> 3)颜色不同 雅丹地貌无特定颜色,它取决于原始沉积物的颜色; 丹霞地貌主要为红色岩层。 </p><p class="ql-block"> 4)分布不同 雅丹地貌多分布于古代河床、湖底抬升后形成的荒漠区;丹霞地貌多形成于现代河水或雨水流经的坡地。 </p> <p class="ql-block"> 阿Born告诉我,中国的雅丹地貌面积约2万多平方公里,主要分布于青海柴达木盆地西北部,疏勒河中下游和新疆罗布泊周围。 Born此次的拍摄就围绕在罗布泊周围。</p><p class="ql-block"> 新疆的雅丹地貌仅3000~4000平方公里,规模较小。但恰恰是这样的区域很少有摄影者进入,所以鲜见具有新疆雅丹地貌特点的照片。在罗布泊区域,典型的雅丹仅高4~5m,10~20米高的雅丹被称为mesa(麦萨),即方台地。她拍这些,也是在记录历史。</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这三张照片是在新疆的小雅丹拍的哦。从照片里岩石上显示的细密纹理可以想像出这里的风沙一起,那就是扬起了千万把雕刻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顺便说一句,她4月份以自驾的方式到新疆沙漠腹地专门去拍那些即将要风化殆尽的雅丹(风蚀)地貌,对于一位快70岁的女士来说实在是太不易了。</span></p> <p class="ql-block"> 观赏并拍摄新疆雅丹地貌的最好时间是在清晨或傍晚。天气晴朗的时候,在晨光或夕阳的作用下,雅丹地貌及其周边会有更加奇幻的效果,此时也是拍摄出最佳作品的时刻。从视频中看到,他们不仅需要提前找到机位、确定好拍摄参数,那美妙的瞬间还需要灵感进行捕捉。面对昙花一现的最佳时刻,每一次快门按下,都会有所变化,也都记录着她的辛苦和付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景以特为佳”,雅丹地貌只能是出现在人迹罕至的地方。缺少了人类的干预,它们才显示出那种“浑然天成”。</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个中空型的雅丹地貌。风蚀的作用如何造就了它?它虽然很美,却让人充满了疑问。</p> <p class="ql-block"> 罗布泊无人区位于中国最大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在新疆塔里木盆地东部,多年前这里还是鲜有人通过的死亡之地。<span style="font-size: 18px;">这些照片是阿Born分别拍自分散在罗布泊无人区不同地点的</span>雅丹地貌:如大海道、龙城雅丹、哈密小雅丹等,其中还有位于青海、新疆、甘肃三省(区)交界的青海海西内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俄博梁。</p> <p class="ql-block"> 这个雅丹地貌很特别,尾部有一很整齐的缺口,这是如何形成的?若干年后它还能存在吗?</p> <p class="ql-block">这是龙城雅丹地貌区域的地标。</p> <p class="ql-block"> 这里的景致既不恢宏也不引人入胜,但是它们诉说着巨大的岩石是如何被风蚀殆尽,变成为随风飞舞的砂砾、戈壁和移动的沙丘。</p> <p class="ql-block">这是俄博梁雅丹地貌</p> <p class="ql-block"> 阿Born也算是在记录历史。因为若干年后,这些雅丹地貌的典型地标会在大自然锲而不舍的磨砺中消亡殆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