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徽州快乐行(一)

lmh

<p class="ql-block">  约上好友一起爬黄山看奇松异石,去徽州了解徽州文化,想法由来已久,而且是心心念念。5月中旬,我们独立团12人乘着高铁,奔向皖南。</p> <h3>  为我们的旅行快乐干杯!好助兴、爱喝酒的老哥们,逮着机会就干上了。</h3> <h3>这是一支“能吃、能喝、会玩、会嗨”,更能工作的团队。</h3> <p class="ql-block">她们更是秀外慧中,懂时尚会生活的漂亮妈妈团。</p> <h3>  屯溪老街座落在黄山屯溪区中心地段,北面依山,南面傍水,由新安江、横江、率水河汇流之地的一个水埠码头发展起来的,已有1800多年,在明清时期县志记载中写道“东西长三十公里,南北宽三、四公里”,可见那时屯溪已有相当大的规模了。</h3> <h3>古老石板路上记录着历代徽商的脚步。</h3> <h3>屯溪老街上,一个有200多年的老药店</h3> <h3>  歙砚为历代文人所称道,南唐后主李煜说“歙砚甲天下”,苏东坡评其“涩不留笔,滑不拒墨”。歙砚的价格以老坑石和新坑石的区别而价格相差甚远。</h3> <h3>跟这个超大的歙砚王合个影</h3> <h3>老街上随处可见的毛豆腐招牌格外诱人,吃起来味道怎样?</h3> <h3>屯溪老街的酱菜香味扑鼻,挑逗着你的味蕾。</h3> <h3>到了屯溪,也必须找一家徽菜馆品尝品尝徽菜。</h3> <h3>  地方特色徽菜毛豆腐、臭鳜鱼、火脚香肠蒸糯米饭是这顿饭的当家菜。还有干笋、新安江的鱼也是不错的搭档。</h3> <p class="ql-block"> 网红打卡地,婺源篁岭。 </p> <p class="ql-block">  篁岭位于婺源县的东北部,是一座距今近600百年历史的徽州古村。当我们乘坐揽车到达村口,一眼望去,粉墙黛瓦、错落有致的古村落云雾缭绕,被千棵古树环抱,似仙境、如瑶池。</p> <h3>  在婺源的篁岭还有几处特别的景观,那就是婺源祖辈自创的文字,下面两个门头横匾的分别是四个字“靝∽埊∽”,三个字“金∽∽”,我无法写全了,哈哈,亲们,你如果写全这两幅横匾,我就告诉你分别是代表什么意思。  因为导游已告诉我们了。</h3> <h3>  在一些窄窄的巷子口,为方便行人和牲畜行走都有这样的“转弯抹角”。这是“转弯抹角”这个成语是最初的出自吗?而后才引延申用于含贬义了吗?</h3> <p class="ql-block">  篁岭作为旅游开发乡村,年收入达6亿元,原住民已全部搬到山下。在毛毛细雨中,我们脚踩着发亮的青石板,行走在天街古巷,一路欣赏着两旁粉墙黛瓦、飞檐翘角的老民居、祠堂,还有林立的徽式商铺。</p> <h3>手推石磨车,感受“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的古训!</h3> <h3>  怡心楼始建于光绪三十四年,是茶商许云薪的客馆,在篁岭像这样的老宅有好几十栋。</h3> <h3>  在篁岭有栋“怪屋”吸引了我们,一楼是“斜屋”,地面、壁柱、门窗都是斜的;二楼叫“倒屋”,地面与天花板颠倒,桌椅等物件都颠倒放置。</h3> <h3>哈哈,走进怪屋,大王你也有怕的时候了。小妹,你是救人还是做秀?</h3> <h3>在一楼“斜屋”,你是无法站直的,只有这样斜着走才不会头晕目眩</h3> <h3>小鱼儿,你啥时候练成有倒立的功夫了?</h3> <h3>  在云雾缭绕、如仙境般的篁岭,恩爱小夫妻也少不了要秀秀恩爱。</h3> <h3>  虽然不是婺源篁岭的晒秋季,我们在淋不到雨的屋沿下,也找到一块小小晒秋场景。</h3> <h3>  篁岭的下水街是近几年的修建的,非常优美静谧,很有仙气。</h3> <p class="ql-block">  美丽的篁岭是一个四季都可游玩的古村落,而细雨蒙蒙的篁岭更是迷人、更加意犹未尽。此时此景,我们的宋老师赋诗一首,烟雨篁岭:春花秋晒人说美,初夏篁岭出浴妃,雾飘古树蓬莱境,烟雨水街客忘归。</p> <h3>第三天的行程我们开启新安江山水画廊游</h3> <h3> 新安江山水画廊的起点在南源口,离歙县县城15公里。新安江是古徽商的黄金通道,是徽州连接苏州、杭州、杨州这些“天堂”之地的纽带。 船未开动,一幅美丽的山水画映入眼帘。</h3> <h3>  船开动了,风景就动了起来,雨中的新安江烟笼锁雾,缓缓的江水像一匹碧绿的巨幅丝绸在江面上飘动,放眼望去两岸翠岗重叠,郁郁葱葱,与掩映其间的粉墙黛瓦的古村落交相辉映。 船行于新安江之上,朵朵浪花轻呤,好像与我们一路欢歌,弯转之间,峰回山走,山在江的两边依水而生,挺拔俊秀,山腰间的灰墙乌瓦点点就山势而上,点缀于一片翠绿之中……</h3> <h3>  从古到今,许多文人墨客对新安江留下了赞美的诗句,唐朝尹云卿《新安江上寄处士》描绘道:深潭与浅滩,万转出新安。人远禽鱼静,山空水木寒。啸起青苹末,何必挂儒冠。唐代章八元《新安江行》中写到:江源南永去,野渡暂维梢。古戍悬鱼网,空林露鸟巢。</h3> <h3>  在这幅美丽山水画廊里,漂亮姐妹们的靓影完美的融入其中。</h3> <h3>漫山遍野的枇杷树被黄橙橙的果子压弯了腰。</h3> <h3>  当我们上岸去到漳潭村游览时,发现一面墙上刻有2020年7月7日洪水的最高水位线。</h3> <h3>  充满喜庆色彩的红妆馆,琳琅满目的陈列着众多古代女子婚庆嫁妆用品。</h3> <h3>  这个天下第一床,充分展示了徽州木雕繁缛复杂且又精湛的雕刻技术。</h3> <h3>  天下第一轿,轿身四周有窗,绢画为幕,所有立柱、隔板精雕细刻,花鸟、龙凤皆有典故,数以千计的人物雕刻个个栩栩如生,设计巧夺天工,已美轮美奂,其整体俨然似一座移动的豪华宫殿。叹为观止!</h3> <h3>  在新安江上“九姓捕鱼”,是必看的水上表演项目。九姓捕鱼源自于北宋徽宗二年,朝廷之人韩世忠释放陈、钱、林、李、袁、孙、叶、何、许九个姓氏的老幼妇儒106人。因九姓人不能与岸上人通婚,必须在船上定居,从此九姓人以自己不同的捕鱼方式捕鱼而维计生存,形成了九姓人捕鱼的民风民俗,以至“打不完的绵潭鱼”的民谣流传至令。为了感谢韩世忠恩德,每次捕鱼前都会祭奠他。</h3> <h3>  瀹潭村大多中壮年已外出打工,能挑168斤的大力士,村上正缺你这样的壮劳力,留下吧,去做“上门女婿。”</h3> <h3>  宋老师沉迷于这美丽的景色里,是在构思七律诗还是打油诗嘞?</h3> <h3>  美好的时光总是那么快的在我们身边溜走,身后恬静、旖旎的山水田园风光也成了远景……</h3> <h3>  新安江沿途的风景在我们王团的眼里一定不会错过。</h3> <h3>  3个小时的游览很快就结束了,我们恋恋不舍的回到码头,回望新安江,洋洋洒洒,缓缓流淌,一直奔向远处的千岛湖。</h3> <h3>  棠樾牌坊群,如今也成了了解皖南历史文化的打卡地。七座有近400的牌坊,为明清时期古徽州建筑艺术代表作,以“歙县青”石料为主,高大挺拔,即不用钉又不用铆,石与石之间巧妙结合,可千百年不倒不败。这七座牌坊各自讲述了春秋时期齐国文臣鲍叔牙的后裔的“忠、孝、节、义”的动人故事。</h3> <h3>  要了解古徽派园林,鲍家花园是首选。鲍家花园总占面积360多田,是典型的古徽派园林与徽派盆景相结合的中国私家园林,原为清乾隆、嘉庆年间著名商人鲍启运的私家花园。毁于清未太平天国,现已重修建。</h3> <h3>  鲍家花园,步步是景,处处是画。景中景的圆门却是姐妹们最喜欢的景处。</h3> <h3>第四天的行程:游览徽州古城,走进徽州人家,了解徽州文化。 徽州古城又名歙县古城。秦始皇二十六(前221年)建歙县。自唐代以来,一直是徽郡、州、府所在地,是我国保存最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然而微州文化有着更深的底蕴有“东南邹鲁、礼仪之邦”之美誉。</h3> <h3>  老天爷一改早几天的阴雨脸,露出了笑脸,阳光明媚,蓝天白云。</h3> <h3>  徽州府衙建于元末明初,后明清两个朝代又重健重修。2009年又重新修复。</h3> <h3> 衙门公堂是供游人的参观点,蓝底金字的“明镜高悬”巨大横匾,把公堂烘托地更加的威严。游人也可在这扮一回衙门官差。</h3> <h3> 徽派戏曲是古老的地方戏曲剧种之,京剧是在它的基础上演变而成的。来徽州了解徽州戏曲是不能错过的行程。</h3> <h3>  二百年前的“徽班进京”,曾使国人为之心旗摇曳,独领梨园风骚一代之风,从而揭开了200多年波澜壮阔的中国京剧史的序幕。</h3> <h3>  矗立在歙县古城和街入口处的大学士牌坊“八脚牌坊”是中华大地独一无二的“国宝”。该牌坊是罕见的明代汉族石坊建筑,雕刻细腻,古朴豪放,为徽州石雕工艺的杰作。</h3> <h3>  徽州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这了解到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徽墨的手工制作过程。</h3> <h3>  倚靠着城墙,彷佛岁月的年轮把我们带向远古,听见了将士的呐喊声、战马的嘶吼声。</h3> <h3>  走下城墙,一晃一千年,感概万千,我们每个人在时光机里是如此的渺小。</h3> <h3>  由翁城进入古城,狭长幽静巷子,古老的房子,流连其中恍若梦中,有似曾相识之感。</h3> <h3>  徽派建筑的特点其横梁中部略微拱起,故民间俗称为“冬瓜梁”,两端雕出扁圆形(明代)花纹,中段雕刻的精湛图案华丽、壮美,尽显徽商的富足显赫。</h3> <h3>  在徽州人家,我们还看到门窗的设计不仅通风采光,每个框格里雕刻着人物、动物都会表示一个完整的故事。</h3> <h3>  徽园里的亭台楼阁、假山异石豪不逊色苏州园林,温婉而雅,相得益彰。</h3> <h3>  徽州故事馆里:知天下事喜怒哀乐事,知古今悲欢离合情。</h3> <h3>  这次徽州行,有幸认识了这位不施粉黛、淳朴自然的“千年村姑”——呈坎。 呈坎原名龙溪,始建于东汉三国时期,距今已有1700余年的历史,村中现保存自宋朝以来的古建筑共140余处。 </h3> <h3>  呈坎村形似一幅天然八卦图,是人间罕见的的风水宝地,“枕山、环水、面屏”</h3> <h3>  历经坎坷人生,更享受和珍惜今天的顺意,愿余生相濡以沫,携手谐老。</h3> <h3>“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呈坎”</h3> <h3>  神钟敲响,呈坎过坎,神兽保佑,保你一身无坎。</h3> <h3>  仙女般姐妹们走在青山翠绿之中的永兴湖栈桥上,愿时光不那么匆忙……</h3> <h3>斜门,风水学的做法。</h3> <h3>  在村里我们还看到“文革时期”留下的语录,瞬间把我们带回那个年代。</h3> <h3>  长春社:宋建明修,是徽州仅存的古代祭祀土地神、五谷神的公共建筑。在呈坎还保留大量的古匾,林则徐题赠“观察河东””累世簪缨”高悬在祠内。</h3> <h3>在呈坎的房屋建造上,弯弯的“冬瓜梁”,无处不在。</h3> <h3>  在呈坎,这些旧高墙、旧门窗充满了怀旧和清寂的气息,穿行其中让人迷失又无法忘怀。</h3> <p class="ql-block">  呈坎村内有九十九条巷,最窄的只能两人并行。</p> <h3>  钟英街,也称官道,是村里最宽的巷子,村子九十九条小道都能到达这里。</h3> <h3>  当我们路过一个老当铺,引起了同行徐老板的注意,他看到当铺的柜台太高,商量着把当铺改造改造。</h3> <h3>传说已结婚的女人,送丈夫出外学艺经商,只能送到这个灵秀门。</h3> <h3>呈坎人送给每个游人的祝福:游呈坎一生无坎。</h3> <h3>  如今的呈坎也成了网红打卡地,已有好几家电视台曾在这拍摄节目。</h3> <h3> 此时此景用李白的两句诗应景: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h3> <p class="ql-block">  转眼间就要跟呈坎说再见了,这个没有过度开发、没有商业气息的淳朴、自然的古村落,值得你再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