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今天是2021年4月23日,<span style="font-size: 20px;">起床后跟小飞哥到外面溜达一圈,这已经是我们的老习惯了。这次除了我俩,小林同学也舍去了清晨的美梦,加入到我们的行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延安是陕西的一个直辖市,虽说总面积有37000多平方公里,但感觉延安市区却很小,我们三人不一会儿功夫,就到了昨晚曾来过的地方。站在这里,抬头可见“巍巍宝塔山”,低头可见“滔滔延河水,”转头可见“万众瞩目清凉山”,巴掌大的地方,已是面面俱到,左右逢源。白天看宝塔就更清楚了,它九层楼,44米高,像一根破土而出的小竹笋,本身并不显高,可它站在海拔1135米的“巨人”的肩膀上,那就不一样了,雄伟挺拔,霸气十足,威震四方,整个延安市区,都被它一览无遗,尽收眼底。看见清凉山了吗?在1937年1月—1947年3月,中央印刷厂,印刷车间就设在这里,它的东侧是延安时期的新华广播电台、新华通讯总社、解放日报社,因此清凉山被称为红色延安的“新闻山”,为中国革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那条延河呢,它一会儿来到“宝塔山”前瞅一瞅,一会儿又跑到“清凉山”旁看一看,当发现它们都各自安好时,便放心的流向远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看见延河对面那座清凉山了吗?它高100多米,方圆4公里,像一座铜墙铁壁,坚不可摧的堡垒,牢牢屹立在延河之畔。在清凉山的峭壁上写着“万众瞩目清凉山”八个大字,那是陈毅的手笔,远远望去,格外引人瞩目。它告诉我们,清凉山也是革命圣地延安的象征之一,在那腥风血雨,艰苦卓绝的岁月,它就是我们中共中央对外发声的窗口。一封封电文从这里发出,揭露蒋介石真内战,假和平的虚伪面目,让世人看清其丑恶嘴脸;一条条公告从这是发出,宣示中国人民不畏强暴,奋起抗日的决心,以赢得世界人民的理解和支持;一道道命令从这里发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指挥中国人民解放军,从胜利走向胜利。感觉用陈毅的一首诗,来描述清凉山的历史功绩最确切不过了。那就是:百年积弱叹华厦,八载干戈仗延安。试问九州谁做主,万众瞩目清凉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早上在酒店用餐,然后上车出发,下一个景点是枣园。枣园距延安市城区8公里,坐上大巴一会儿就到了,心想到了枣园,一定要亲口尝尝这延安的特产。这里原来是地主的庄园,枣园里并没有枣树,“枣园”只是这里的名称,中共中央1938年~1947年开始进驻枣园,毛主席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就曾在这里生活和工作。在1947年2月,经叶剑英介绍,刘少奇和王光美就是在枣园喜结良缘。走进枣园,感觉里面就像个公园,茂盛的树木,绿茵的草地,房屋稀疏,视野空旷,但对中共中央来说,这已经是相对优良的办公场所了。1947年中共中央撤离延安后,国民党军队对延安进行了毁灭性破坏,枣园也遭到严重损坏。1953年后,人民政府开始陆续依照原貌维修,枣园现在已成为全国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43年,中共中央书记处和毛泽东迁往枣园办公后,中共中央军委在枣园开设作战值班室,负责人是王政柱。作战室不大,总共也就那么几个房间,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里面值班室、桌子、椅子、作战地图等一应俱全。枣园作战室的功能,说得简单一点就是收集情报,然后提供给领导们去决策。毛主席和中央书记处的领导,经常挤在这个小屋里,根据从各个战场收集到的情报,他们讨论战局,分析形势,研究对策,最后大家权衡利弊,审时度势,形成决议,再由作战室将决议内容交到机要局,向全国各条战线发布命令,指挥中共军队去打胜仗。由此可见,枣园的作战室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离开了作战室,又来到了机要局。前面是作战“室”,这里是机要“局”,“局”比“室”要大,这是否体现了机要部门的重要性?机要局讲得通俗一点,就是收发电报的地方,是一条“看不见的战线”。在延安那段艰苦的岁月里,机要工作发扬党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机密、及时、准确地将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决策、指示和命令,传达至各个抗日战场、抗日根据地和地下党组织。同样也将对方反馈的信息,及时汇报给党中央和中央军委,保证了双方联络畅通,及时准确,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我想,如果我方的机要人员出了叛徒,或者敌特潜入了我方机要局,再或者敌方破译了我方的密码,那我方的损失将不可估量。但如果我们做的正相反,那我们的对敌斗争,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战果。怪不得毛主席对机要工作那么重视,还亲自为机要局表现出色的工作人员提词,勉励他们取得更大的成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继续往枣园的深处走,边走边看。我看到了周恩来和张闻天的旧居,原来他俩是邻居。特别是周恩来的房间里,除了极其简陋的几件家具,就数挂在墙上的那张照片最引人注目了。照片里恩来和小超笑得那么甜蜜,一点也看不出,他们正处于生活条件极为艰苦的战争年代,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由此可见一斑。我看到了王稼祥和朱德的旧居,原来他俩又凑到了一起。特别是朱德的房间里,除了几样简单的生活必需品外,引人注目的,便是挂在墙上的那张军用地图了。朱德军人出身,戎马一生,出生入死,这张随身携带的地图,就是他的宝贝疙瘩,也最符合他的身份。我还看到了刘少奇的旧居,他的旧居应该也是他的新房吧?因为他和王光美就是在枣园结的婚,虽说条件非常艰苦,当时还处在战争状态,但爱情的力量势不可挡,正好两人可以同心协力,共同为中国的解放事业而奋斗,做一对革命的夫妻,做到革命爱情两不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一路走来,我还看到了任弼时的旧居,彭德怀的旧居,最后终于来到了毛泽东旧居。毛泽东住所在枣园东北的半山坡上,是一座幽静的独院,院内有一排面向西南的石窑洞,右起第一孔窑洞是会客室,第二孔是办公室,第三孔是寝室,其余两孔是工作人员的住室。毛泽东在枣园居住期间,就在这个窑洞里,为了中国的前途和命运,他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忘我工作。他用哲学思维,深刻分析总结了中国革命战争的特点、战略战术、根据地的建立、中日双方的国情以及国共两党军史等重大问题,撰写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战争和战略问题》等著作,像地道战、地雷战等,都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生动体现,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指明了方向。毛泽东窑洞里的那盞油灯,总是长亮不熄,通宵达旦,它照亮了枣园的窑洞,照亮了延安,也照亮了整个中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最后在一块宽阔的场地中间,一组雕像赫然在目,这便是枣园中共“五大书记”的集体雕像了。1945年6月19日,中共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延安杨家岭召开,全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为书记处书记。凝视着雕像上的每个人物,他们神情自若,气宇轩昂,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想当年他们都是风华正茂,意气风发的热血青年,在国家生死存亡之际,挺身而出,舍身取义,共同的理想,让他们在枣园走到了一起,成为志同道合,风雨同舟的战友,共同投身到国家统一,民族解放的洪流之中。在这里,中共中央书记处在毛泽东的领导下,开展了整风运动,解放区军民大生产运动,领导全国军民,赶走了日子鬼了,打败了蒋介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上午参观了延安的枣园,下午又来到了延安的甘泉县下寺湾镇雨岔沟,这里虽说地处偏僻,人烟稀少,但“甘泉大峡谷”景区就座落于此,正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嘛! 甘泉大峡谷的土质为红砂岩地质,历经千百万年的风沙切割和流水溶蚀、冲刷而成,在陕北黄土高原大体量群落分布,国内罕见,有黄土高原自然地缝奇观之美称。甘泉大峡谷由大小120条峡谷组成,而我们今天要参观的就两条,一条是桦树沟峡谷,另一条是巴龙沟峡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当我们来到桦树沟峡,第一感觉那是相当的震惊,就像当年看《西游记》的电视剧,孙悟空为了救唐僧,钻进了妖怪的老巢。峡谷里水、阳光、青苔相互交织、光影变幻、色彩斑斓,让人眼花缭乱,晕头转向,仿佛进入了一个神密莫测,扑朔迷离的世界;两边岩壁上布满了纹理,就像我们绘图时精心勾勒出的等高线,纹路平顺,清晰可见,它就是峡谷的年轮,见证了千百万年峡谷被水溶蚀,冲刷而形成的过程;再看峡谷两壁的走势,它们忽左忽右,忽上忽下,随心所欲,变幻无常,像一面随风飘舞的稠带,给人捉摸不定,无章可循的感觉,这就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妙,让你永远搞不清,下一秒它会伸向何方。如果有人问我,走完这条峡谷有何感想?我想说,进入峡谷就像进入了一条时光隧道,当我们走出这条峡谷时,希望迎接我们的是千百万年前的世界,不管这个世界是什么样的,我都能接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从桦树沟峡谷出来,又一头扎进了巴龙沟峡谷,感觉刚进桦树沟峡谷时那种震惊和兴奋,现在已经荡然无存,甚至还感觉这个峡谷还没有刚才那个峡谷好看,其实它们是大同小异,各有千秋。参观这个峡谷,我终于可以不再兴奋,耐下性子,注意起它的细节。据说由于红砂岩在不同季节的含水量不同,对光的吸收和折射率也不一样, 因此峡谷一年四季会显示不同的色彩。这就有点意思了,今天峡谷里岩壁是暗红色,如果下次再来这里,就说不定是什么颜色了,没准吓你一跳。特别是峡谷内部的岩壁,会随季节的变化而出现动态的色彩,仿佛心脏在跳动,肺部在呼吸,面容在色变,这不等于赋予了峡谷生命吗?所以,甘泉大峡谷被誉为“世界活丹霞,中国梦之谷”,也就顺理成章,不足为奇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下午5点大巴在服务区停留,下车前牛牛说了一句这里的肉夹馍好吃。当我们来到老潼关肉夹馍的小店,这里竟然排起了长队。在一个服务区,大家趋之若鹜,争先抢购一种食品,还是非常少见。提起老潼关,人们自然会想起肉夹馍,就像提起金华,人们就会想起金华火脚一样,在我记忆中,老潼关肉夹馍早已远近闻名,享誉全国,是名符其实的一道美食,对我这个吃货来说,我惦记它很久了,今日偶遇,又岂能放过,这就是品牌的力量。果然,咬一口,掉渣烫嘴,口感极佳;里面的五花肉也是肥而不腻,瘦而不柴;整个吃起来,咸香适口,回味悠长。如果再能配上一碗鸭片汤,那就更好了,因为在陕西吃老潼关肉夹馍,一定是要配上鸭片汤才是正宗的吃法。</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20px;">吃完老潼关肉夹馍,正准备上车出发,发现我们的大巴后轮被切个口子,司机师傅正在换胎,由于是后轮靠里面那个胎损坏,所以换起来还是有点费事。大巴的轮胎可不比小车轮胎,非常沉重,司机师傅一个人干活有点吃力。这时我们的吴师傅站出来了,他撸起袖子,和司机师傅一起,齐心协力,密切配合,在旁边干过汽修的游客的指导下,很快将备胎换上,我们又可以安全的出发了。吴师傅60开外,身材魁梧,肌肉发达,天天挂个单反在胸前,喜欢摄影和运动,一副乐天派的样子。我虽然没有及时拍下吴师傅换胎时的照片,但他关键时刻该出手时就出手,这种可贵的品质赢得了大家的尊重,值得我们为他点赞。旅游结束后我才知道,原来吴师傅是我们高中班一位女同学的哥哥,这位女同学可是我们兰一中的铅球冠军,还是个常胜将军,兄妹俩都有一副好身板,巧了。一个不起眼的服务区里,就发生了两件值得回忆的事,也算是有点缘分,它就是在陕西省境内的“安塞服务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晚上到达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晚饭的时间到了,享用美食的时刻又将来临。照样跟着叶子,照样叶子点菜,照样让叶子把大家照顾得妥妥帖帖。晚上在“王虎林排骨馆”吃饭,既然是排骨馆,那排骨一定是这里的特色菜了。点了几道菜放在餐桌中央,又点了四份排骨,分别放在餐桌的四个角,方便大家不用起身就能够得着。这一回排骨当家,让大家吃过瘾,叶子总能玩出一些新的花样,带给大家的是惊喜连连,好运源源。菜上齐了,酒斟满了,大家大眼瞪小眼,还等啥呢?开席吧!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幸福的时光总是姗姗而来,又匆匆离去。感觉每次和幸福只要能不期而遇即可,即便又转身离去也没啥可遗憾的,因为我们可以在回忆中重温幸福的那一幕,让它永远保存在我们的心里,这也正是我写下这篇游记的目的所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今晚下榻靖边县锦江之星饭店715房。就写到这里吧,再见同志们。(待续)</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