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的傍晚,有凉风伴着细雨,暮色已渐浓,伙伴们在火车站相遇。期待的笑容如期绽放,没有因风雨来临而停下匆匆的脚步,因为我们正踏上了去金城兰州的路,赴一场教育梦。肃州区小语学科团队在首席闫校长的带领下,共同参加“精研语文要素,推动学习变革”——全国小学语文名师课堂教学观摩活动。 公元2021年5月.22日注定是个难忘的日子。巅跛的火车在轨道上走走停停,地震也在深夜突袭青海,列车不得不减速慢行。与清晨一同到来的是列车至少晚点两个小时的通知,以及云南、青海地震后满屏的祝福。晚点意味着我们将无法在活动开始时准时到达,焦急的等待与遗憾之中只能请先到的伙伴们将现场课录下来。 到达之后,同行的伙伴们火速打车赶往会场,周末的民主西路小学宁静而美丽,无暇欣赏风景,匆匆忙奔向教室,已是座无虚席。我们在会场的过道里找小凳子就座,开始了学习观摩。 来现场授课的都是教育界的大咖,只看着他们的介绍,就让我产生了不虚此行的感受。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李竹平老师,一节别出心裁的《故事听读》,将学生的听、读、写、思结合起来,张弛有度中落实了语文综合素养——在听读、思辩、预测、联结、判断的不断推进中将悬念、衬托、伏笔、结尾如何展开于学生的听读故事中,师生、文本与学生展开了深入对话,激活了思维,创造了精彩。 教育学博士林志芳老师的《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正如江南的杏花微雨一般,从诗人开始,在诗中结束,带领学生用古诗词重述的手法创作诗歌,完成了一次有理解、有体会、有比较、有创作的古诗词学习。原来,古诗词真得可以与现代诗完美切换!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张敏华老师,执教一年级《古诗二首》,通过两位诗人 PK形式开展游戏式学习活动,通读两首古诗,了解了大意。她教学独具一格的识字教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原来识字可以如此有趣,同时也让我明确了今后的识字教学要尽量避免过度的分析。 年青的刘恋老师执教《月迹》一课,知性的老师、甜美的声音、优美的课件,将在场的师生带进了那个寻月的境界。脉络清晰,读中完成了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的学习,体会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完成了学生情感的升华:月迹就是心迹。她将那皎洁的白月光带入每个人的心田。 最期待的小语界大咖王崧舟教授执教了五年级的《红楼春趣》一课。虽然这只是第二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王老师却用了近两课时来讲。因为这里还有他和红楼不解的情缘,他用这一课带领孩子们初识红楼,期待红楼。在教学中他立足课程,扎实践履语文要素——结合单元交流平台渗透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又超越课程,积极启动名著阅读之旅——《红楼春趣》是《红楼梦》进入小学语文课程的第一课,同时承载着开启“红楼”之窗、亲近“红楼”之书的重要使命。他在设计时将这份责任与担当都融入进来,读红楼诗词、听红楼金曲、看红楼片段、比红楼版本、识红楼知己。将他对红楼的情与思呈现在大众面前,为学生今后读书红楼奠定了基石。他的诗意语文、他的诗意让我叹为观止,原来,古典名著这样教!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李祖文导师,给我们带来了《芦花鞋》一课的教学与《统编教材环境的备课新思路》讲座。以一首渗透学习方法的童诗入手,引导学生发表看法,直到学生认同这个观点,才开始在课堂中应用。学生在字、词、句、疑问、想法处停下来,学习就此展开,读中完成了内容、人物形象、写作手法、作者情怀的学习,到引导阅读整本《青铜葵花》,水到渠成。 尽管学习观摩的时间是周末,日程也安排的满满当当,但是做在课堂里的那份幸福与学习成长的满足让我们精神头十足。因为我知道,寻梦的路,就在前方,寻梦脚步,也不能停下。梦在远方,路在脚下,行才能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