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那曾经的汗味

武汉拍客

“汗味”到底是什么样的味道?那是一种久违的沉香味。它既不同于江浙一带汤包的甜,也不同于上海小笼包的清淡,而是一种只有武汉人才能明白的鲜。汉味汤包的性格爱恨分明,好坏一口即见分晓。 注:招牌是五彩汤包,色泽诱人,口感偏清淡型,适合老人儿童食用。 武汉的汤包现在形成了自己的特点。蒸熟的汤包像小灯笼,雪白晶莹,皮薄如纸,几近透明,稍一动弹,便可看见里面的汤汁在轻轻晃动,馅子呈球状,浮在汤中,使人感到一种吹弹即破的柔嫩。据说,做得好的汤包吹口气馅芯能在包子中转动。 特色:他们家主要有原味汤包(白色),碧绿汤包(绿色),木瓜汤包(黄色),西红柿汤包(红色),还有香菜的,香菇的,虾仁的等等。要想吃多种口味的就点一屉招牌五彩汤包,色泽诱人,皮薄馅嫩,汤多汁,口感偏清淡型,适合老人儿童食用。比较独特的还有可以吸的汤包。 汤包的吃法: 传说当年乾隆皇帝微服私访品尝汤包,汤包一上桌,抓起一只张嘴就咬,结果一股汤汁直射出来,烫得他手足无措,一股汤汁溅到衣袖上,烫了他的嘴,由于味道太鲜美,手中的汤包又不愿意丢,急忙用嘴吮袖子上的汤,这时手已到了肩膀结果汤包中的汤甩到半背,可是他并未发火因为汤包味道实在太鲜美了,所以给后人留下了“乾隆吃汤包甩到半背”的佳话。 所以正确吃汤包是一定要学会的,也是一门学问。 1.品尝汤包不能心急,当一笼热气腾腾的汤包端到你的面前时一定要注意烫口。 2.用筷子夹住汤包的颈部,左右扒动,不能倒置,轻轻的夹到醋碟中。 3.用勺子浇点香醋到汤包中,达到降低汤包温度的作用。 4.将汤包夹到勺子上,在汤包上咬个小口,再把里面的汤和香醋一起小心翼翼地喝了,这样既不烫还可以解腻。 5.最后伴着2-3根姜丝,用勺子将整个汤包放入口中,大口吃肉。 总结一下就是“轻轻提、慢慢移、先开窗、后吸汤” “轻轻提,慢慢移“,是因为汤包皮薄肉厚,不小心很容易弄破。汤包对皮馅要求极高,做皮的面粉8克,肉馅要23克,包子上褶皱要达18-22个,如此比例,才能保证肉馅完全被包进去,不漏油,且出炉时,汤包立如一口钟,面皮可见肉馅和汤,轻轻提起,柔软不掉底。 “先开窗、后吸汤“指内行人先轻轻咬破皮吸尽汤汁,然后再吃包子,吃时佐以细姜丝、酱油、陈醋吃。 汤包讲究的是 皮薄 汤多 肉嫩 味鲜 所以我们吃的都是现包现蒸 酱肉包子 最讲究的就是一下口要见肉 哈哈 肉要肥瘦搭配 肥肉炸掉20%的猪油 让酱肉看起来金莹剔透 我最爱的虾仁汤包每个汤包里一个虾仁 异常鲜美 最后我们特地多叫了3笼 吃得让人意犹未尽啊。 今天唯一的遗憾是没有吃到蟹黄汤包。希望下次有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