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绿树浓荫夏日长,满架蔷薇一院香。清晨的章江校区空气怡人,花香弥漫,一个清丽的身影,早早来到办公室,开始她一天的工作。</h3> <h3> 她就是大余县东门小学的杨小花老师。杨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已经18年了,现任东门小学五年级语文备课组长,也是五(10)班的语文老师。 </h3> <h3> 自2003年参加工作以来,她已连续担任十五年班主任。工作上顾全大局,始终以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态度对待自己的本职工作;以师德规范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以爱心、耐心、细心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努力成为深受家长、孩子喜爱的教师。</h3> 爱生如子 视如己出 <h3> 杨老师爱学生是众所周知的,在杨老师的眼里,每一个孩子都是一道美丽的风景。杨老师关爱每一个孩子,不论其成绩好差、相貌美丑、家庭贫富,她都用博大的胸襟、真诚的交流去宽容、理解、鼓励学生在积极行动中获得成长。</h3> <h3> 记得2016年,杨老师担任五(11)班班主任兼语文老师。她班上有一个特殊学生——小宇。他来自一个离异家庭,家里有年迈的爷爷奶奶,爸爸为了生计每天早出晚归。小宇与家人之间缺少沟通,加上学习成绩不太理想,常常被父亲责罚。在缺少关爱的环境中成长,小宇内心孤独且叛逆。为了引起大家的关注,小宇总是做一些违纪的事情。在排路队回家的路上,他用钢钉扎路边车辆的轮胎;在课间偷藏清洁阿姨的劳动工具;上课时,同学无意地触碰也能激起他异常的愤怒、尖叫,甚至想动手打人。</h3> <h3> 凭着杨老师多年的带班经验,她知道只有走进孩子的内心,关心孩子的需求才能改变孩子违纪的现状。杨老师开始在每天课间,上下学的路上观察小宇的行为。老师发现他很喜欢玩陀螺。杨老师还从身边的同学口中了解到,他喜欢和大家聊陀螺。可是,因为他成绩不理想,又常捣乱,大家都不爱听他说。</h3> <h3> 一天中午,杨老师很早到了学校,发现小宇在教室里摆出一堆陀螺正玩得起劲。看到老师,他马上收起陀螺,杨老师笑脸相迎并主动向他请教玩陀螺的妙招。他听后顿时眼前一亮,兴奋地讲了起来,师生俩度过愉快的中午时光。慢慢地,老师发现小宇开始主动与老师打招呼了。</h3> <h3> 有一天,他脸色发白,额头渗出点点汗珠,双手紧紧捂着肚子,颤颤巍巍地走进教室。杨老师见状后,马上搀扶着他到办公室休息,在询问之后才知道,原来他空腹喝了牛奶。杨老师倒了一杯热水给他,一边给他擦额头上的汗珠,一边轻声细语地说:“以后一定要吃早餐。”小宇眼圈有点湿润了,杨老师分明看到了小宇眼眶里的泪光,她知道转化这个孩子的契机终于来了。从那天起,杨老师总会在办公室抽屉里放各种小面包,只要小宇没吃早餐,她便会把他叫去办公室吃点面包垫垫肚子。课间,杨老师常常带着小宇和其他同学一起在学校紫藤长廊里聊天、做游戏。慢慢地,同学们也愿意和小宇交朋友。紫藤架下,洒下了他们多少欢声笑语啊!从那以后,小宇脸上的笑容逐渐多了起来,良好的行为习惯也在慢慢形成。在期末考试中,他的学习成绩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h3> <h3> 杨老师正是用她母亲般的言行影响了一个又一个孩子,一批又一批学生。</h3> <h3> 从站在三尺讲台上那一天起,杨老师便将满腔热血奉献给教育事业,既然选择了方向,便只顾风雨兼程。她教过的孩子总是跟她特别亲。在街上,常常有学生亲昵地叫她,与她畅聊自己的近期学习生活;不少家长也时常发信息分享孩子们的近况;十几年前在上犹教过的孩子们在升入中学,高中后,时常在学习之余给她写信,分享学习生活中的趣事,这些孩子直到现在参加工作了依然在各个节日里发来问侯;还有的学生毕业之后不仅成了她的同事,也成了她最亲密的朋友……这些都让杨老师觉得特别温暖。 </h3> 润物无声,用爱浇灌 <h3> 2020年春季,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学校延迟开学。三个多月的线上学习,杨老师为孩子们操碎了心。学生在家上网课,老师在家里按进度认真备课,和孩子们一起上网课,根据每天的教学内容布置作业。每天下午认真批改学生提交到班级小管家的作业。对身处山区老家的个别孩子,每天打电话布置相应的作业,了解他的学习状态。她和学生每天晚上6点准时在语文微信群里相约,针对当天的网课进行复习和答疑,讨论课外知识。同时,她积极组织备课组成员进行线上教研。</h3> <h3> 在此期间,部分学生沉迷于电子产品而不能自拔。杨老师了解到这一情况后,马上与家长们沟通,希望他们能为孩子尽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并控制孩子们使用电子产品玩游戏、上网等。然后,她在微信群里布置了一些有意义的家庭作业,比如制作送给抗疫英雄的贺卡、写一封信给身边的抗疫志愿者、完成一份与新冠病毒有关的手抄报……她常在班级群里转发正能量文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英雄观、生命观,该崇拜什么样的人,该成为什么样的人。</h3> <h3> 没有一个寒冬不会过去。当草长莺飞,花开满城时,终于迎来了开学季。不管是早上还是中午,她总是和班主任钟老师早早地站在教室门口为学生测量体温。开学后第一件事情,杨老师上了一堂收心课,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每天的晨读、午练和作业,她都认真督促。班上的学习氛围越来越浓,纪律越来越好,班风越来越正,孩子们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老师的付出和汗水最终迎来了如蜜般的甜美收获。</h3> 一路汗水,一路芬芳 <h3>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无止境,教育是常新的。为了进一步提升素质和提高教学水平,杨老师积极参加省市县等各级组织的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不断充电,紧跟时代步伐,潜心钻研新教材,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工作之余,她还从各类书籍报刊中吸收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班级管理理论以弥补自身的不足,近几年也看了许多教育专著,在巨人的肩膀上继续学习,快速地成长起来。</h3> <h3> 今年是杨老师在东门小学工作的第8个年头,东小的花草树木见证了她的青春容颜,同事领导们见证了她教育教学的成长历程,而东小孩子的童年里,更是留下了她描绘的一幅幅色彩斑斓的画卷。</h3> <h3> 在领导和同事们的帮助下,她也取得了一些小小的成绩。</h3> <h3> 先后获得市“小学综合实践教学展示比赛一等奖”;市“小学语文双师课堂教学比赛二等奖”;市“小学语文综合素养大赛二等奖 ;县“信息化大赛一等奖”;县“小学语文教师综合素养大赛一等奖”;县“小学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 ”;县“小学语文教师下水文现场写作比赛二等奖”。获得“市小学语文骨干老师”“县小学语文骨干教师 ”荣誉称号,连续多年被学校评为“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指导学生(刘晴,王梓帆)参加县作文比赛获一等奖;指导学生(黄智涵)征文比赛获一等奖,并在《小作家选刊》中发表 ;指导学生(曾钰婷、林雨轩等)参加征文、电脑制作,“艺德杯”比赛,讲红色故事比赛在省市县获奖。多篇论文、教学设计、课例、课件获省市一、二等奖;积极参加县“送教下乡”活动。一张张证书的背后,是她对教育教学的不懈追求。她说,只有不断地提高业务水平,提升学科素养,才能更好地传道授业解惑,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求知欲,而这,是一名教师对学生最基本的爱。</h3> <h3> 芳华渐逝,一批又一批孩子带给杨老师快乐、感动、幸福、骄傲……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追梦人,相信杨老师这朵小花会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继续一路欢歌,一路芬芳!</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