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红河住八年,红河在我心中驻一生(下)

随缘

云南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 独立    一营三连 十六团十三营三连 大事记 <p class="ql-block"> 一九七三年 三月十八日 晴</p><p class="ql-block"> 傍晚,连队发生了一次打群架事件。这次打架不同的是,参与的人不多,但受伤的较重。一个腰部受了刀伤,一个左手筋骨被砍断,有可能致残。好在双方都没有扣响火药枪,不然情况更严重。不知那来的这么大的火,这么大的仇,下手这么重。</p><p class="ql-block"> 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这朋友就似如兄弟手足情,连队里兄弟伙的圈子,有好几个。脾气相投的、兴趣相近,气场相吸的就自然聚到一起。结交的兄弟是什么:一是亲,共进共退,情同手足,亲人一般;二是义,扶助弱小,伸张正义,道义为先;三是同,相互认同,相助相扶,不论性别,不论学历,不分贵贱。兄弟不仅是酒桌上的推杯换盏,还是出门时的两胁插刀。为了兄弟情义,出头、动手、动粗的事情,难免不发生。帮你解困,助你排难。“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p><p class="ql-block"> 一九七三年&nbsp;&nbsp;&nbsp;&nbsp;四月二十二日 晴</p><p class="ql-block"> 经受了长期高强度的、疲惫的劳动,有时任务稍轻一点都觉得是一种享受。我们三连是啃硬骨头的,除了垦荒,还是垦荒。时常是顶着毒日头去,累得天黑才归。很是羡慕隔壁的五营五连,他们种植水稻有农忙、有农闲。即使农忙时节,田里栽秧也象锈花一样,不必使蛮力。联想到哈尼人在元阳梯田里栽秧的情景:“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身心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你能说这是在劳作吗?分明是一幅画,一首诗,是人在其间修行。</p><p class="ql-block"> 生活,本是一场无师自通的修行。等你熬过所有的苦,就会遇见所有的好。 </p><p class="ql-block"> 一九七三年六月十一日 雨</p><p class="ql-block"> 连队自从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以来,生产任务更重了,劳动强度更大了。虽然进入了雨季,但时常是风雨无阻照常出工。政治学习也从末放松,一般是利用晚上时间。遇到政治运动时,晚上还要学习到十点钟。</p><p class="ql-block"> 一九七三年 六月十五日 雨</p><p class="ql-block"> &nbsp;连续下雨的雨季,使树林间的瘴气更重。人被汗水和雨水长时间浸泡着,最容易生病。这几天,不少的人患上急性流感,头痛、流涕、发烧。出勤率大幅下降,如今天出工的只有三十多个。这严重影响了连队的正常生产,这月的生产任务肯定是完不成了。</p><p class="ql-block"> 由于透支的体力劳动,又严重缺乏营养,连队患急性肝炎的人,也在增加。</p><p class="ql-block"> 一九七三年 六月十六日 阴雨</p><p class="ql-block"> &nbsp;&nbsp;今天,连队抽了四十几个男劳力,到一连驻地的山上伐木。我们先要走五六公里的公路,然后爬一个多小时的山,才进入密林深处。天下过阵雨,路滑难行。一路上还被蚊虫、蚂蝗的叮咬。有的手臂胳膊被蚊子叮肿了,有的腿脚被蚂蝗咬出血了。到了伐木地方,大家已累得不行。但还不能歇歇,要尽快找料砍伐,晚了路更不好走。返程时每个人还得扛上三四十公斤的树木,忍着疲劳和饥饿把树料弄到公路上。任务完成了,人也累散架了。</p><p class="ql-block"> 不论你怎么劳累,那雷也打不动的政治学习,你还得必须参加。各种形式的政治学习、政治运动,大大小小的劳动竞赛、生产会战,让人在批评与自我批评中,在自我和自觉的改造中,形成自责、自省、救赎的心态,不怕累、不怕干,只想怎么干能比别人干得更好。</p><p class="ql-block"> 一九七三年 六月二十二日 晴</p><p class="ql-block"> 傍晚,连队文艺青年胡S峰正面对红河,用他浑厚的中音唱着“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却被一群冲过来的人,按在地一阵乱打。头部、胸部都受了伤,整个人被打瘫在地上。事后得知,说是这几个人中在重庆探亲时,被S峰他哥带的兄弟伙少了皮。就遭来今天的厄运,可怜的人。对一个无还手之力的人,用群殴手段,有失武德。人啊,有时太顾及面子,而冲动地干出丢面子的事情。</p><p class="ql-block"> S峰这人,唱歌有天赋,他的中音特别好听。在八十年代,全国性的青歌比赛中,他获得过优秀歌手奖,也是重庆早期歌舞厅的驻唱歌手之一。可惜,他是较早离我们而去的人。</p><p class="ql-block"> 一九七三年 六月二十五日 晴</p><p class="ql-block"> 全营进行了半年工作检查评比,从连队的政治思想工作、生产任务完成情况、生活基础建设等方面,进行考评。从检查评比的结果来看,我们三连落后于其他连队。主要是生活基础建设工作没做好,影响了战士们的情绪、影响了连队的战斗力,影响了生产任务的完成。连队领导也非常重视,制订措施,努力在下半年的工作里赶上来。</p><p class="ql-block"> 一九七三年 六月二十七日 雨</p><p class="ql-block"> &nbsp;在天天学会上,连长传达了关于党中央决定召开党的第十次代表大会的喜讯。</p><p class="ql-block"> 一九七三年 六月三十日 晴</p><p class="ql-block"> 下午政治学习时,连长宣读了“关于全国各大专院校招生通知”,大家都认真听通知中的招生条件和标准,并暗自对照自己,渺茫。今年云南省就有八所大专院校招生,全国的加起来还真不少。事情到是大好事,第一关要组织推荐,要又红又专、根红苗正、过了劳动关的;第二关要文化考试,重庆知青严格说都是未毕业的初中生,特别是68级的小学只读初小、中小,高小就停课了。文化底子太薄,过考试关很难。最悲观的是家庭成分不好的,他拿什么去给别人比呀,他拿什么去给别人拼呢,只有比别人拼命,这样行吗?</p> <p class="ql-block">仰望蓝天下的高等学府,我们像当年高玉宝一样,渴望《我要读书》。</p> <p class="ql-block">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p><p class="ql-block">身心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p> <p class="ql-block">连队的营房,朝向河对岸的越南。</p> <p class="ql-block"> 一九七三年 七月二日 晴</p><p class="ql-block"> 我们住的茅草房大多是面朝红河,开门就见红河流水,就见河对岸越南的土地、村落。我们刚来时,还喜欢到红河里去游泳、击浪,可去上两回就兴趣全无。由于,河水太浑浊,从河里上岸,仍然是一身泥浆,还要到小溪去清洗,太麻烦。</p><p class="ql-block"> 我们与越南人相处很融洽,小船上的越南人时常爱唱那首歌《越南一一中国》,“越南、中国,山连山,江连江,共临东海,我们友谊向朝阳;共饮一江水,朝相见,晚相望,清晨共听,雄鸡高唱”,而且是用中文唱。如象“学习雷锋好榜样”,这类歌他们也会唱。高兴了双方还会,扯开嗓子吼两声,算相互打个招呼。</p><p class="ql-block"> 越南人的劳作,比我们辛苦多了。由于青壮年上前线去了,时常见到是烈日下一个人要挖好大一坡地。我们呢是一大群人在坡上干活,而且都是青春体健的年青人。比较而言,我们生活在和平、安宁的环境里,从事着生产劳动,这不就是幸福吗?</p> <p class="ql-block"> 一九七三年 七月五日 晴 </p><p class="ql-block"> 营部的干事来连队传达了中央21号文件精神,内容是毛主席给福建某小学教员李庆霖的回信批示:“寄上三百元,聊济无米之炊。全国此事甚多,应当统筹解决。”毛主席的回信批示,表现了领袖为人民服务的情怀,对百姓疾苦的关心。</p><p class="ql-block"> 一九七三年 七月八日 阴</p><p class="ql-block"> 今天星期天,连队没有放假。这段时间生产任务很重,要完成大面积的橡胶定植。这是橡胶栽种全套工序中重要一项,关系今后橡胶的产量。在雨季里给橡胶树定植,成活率高。</p><p class="ql-block"> 一九七三年 七月二十一日 晴</p><p class="ql-block"> 十六团召开了贯彻落实中央21号文件精神动员大会,各营、连派了代表参加。我们三连有五位代表前去参会,有连领导、老工人、知青。</p><p class="ql-block"> 全国开展贯彻中央21号文件的政治运动,成了当前的主要工作。团部成立了专门的办公室,各营设立了检举箱,由团部派专人开箱。连队安排这一个星期的晚上,都不集中学习,都自行安排学习写材料,有什么意见都可向上级反映。</p><p class="ql-block"> 在今年上半年中央就派工作组,到云南建设兵团进行调查。</p><p class="ql-block"> 作为我们连队,还从末发生过捆绑知青的事情。虽然,我们是连长、排长们手下的兵,但他们时常把我们当孩子待。</p><p class="ql-block"> 一九七三年 七月二十三日 阴</p><p class="ql-block"> 团部放映队,来我营放映了电影:《工业战线的凯歌》、《红色娘子军》。 </p><p class="ql-block"> 一九七三年 七月二十五日 阴</p><p class="ql-block"> 团部的放映队,今天又来我们营放映电影《卖花姑娘》,这样的频率是从来没有过的,让人感到意外。</p><p class="ql-block"> 还有意外的事,如以前供应的肥皂、白糖、红糖等,都是隔很长一段时间分配供应一次。这个月每人分得白糖四两,红糖分了两次七两,及肥皂等物品。每人还难得地分得腊肉一斤,盐肉四两。看来,兵团的各级领导都在积极主动地贯彻落实中央21号文件精神,让我们的劳动生活环境都在逐渐变化,在往良好的方向发展。这得感谢党中央,感谢毛主席!</p><p class="ql-block"> 一九七三年 七月二十七日 阴</p><p class="ql-block"> 今天,河口的商业部门运来了水果,有梨子、石榴等。这是我们到边疆来第一次遇上的事。而且随便你要多少斤,不限量。不是事务长大声喊:“现在不给钱,发工资时再扣啦。”我们还以为共产主义的按需分配要实现了呢。</p><p class="ql-block"> 一九七三年 七月二十八日 阴</p><p class="ql-block"> 上午收工时,连队通知:河口新华书店送书到连队来了,大家可去购买。这也是原来没有过的事,展示的书有人物传记类、历史类、工具类等,如《中国通史》、《马克思传》、毛主席著作(单行本)、学习用的字典、词典等书籍。去晚了,有的书还没有了。 </p><p class="ql-block"> 最近连队里,私底下传阅着《说话术》、《雄辩术》这两本书,让人读后,耳目一新、豁然开朗。这泛黄的、毛边纸版的书,很有年代感了,应属于当下“破四旧”之例。尚能保存到现在,实属不易,难得。 </p><p class="ql-block"> 一九七三年 八月一日 阴</p><p class="ql-block"> 今天,是八一建军节,连队照例杀猪、添菜,庆祝节日。今年是牙祭照常,却不放假。</p><p class="ql-block"> 据说,这是我们过最后一个建军节。建设兵团将改制,交由地方管理,改为国营农场。这消息大家也早有耳闻,就是一直没有明确的时间。管它明年啥情况,今年我们还是沾了建军节的喜气,喝酒、吃肉。</p><p class="ql-block"> 一九七三年 八月七日 晴</p><p class="ql-block"> 边疆的精神、物质生活都是极其匮乏的。想看的书又没有,所以连队流行口头文学。总有人书读得多点,听得多点。通过口才好的人来讲故事,大家也乐意听。这段时间流传广的是《一双绣花鞋》,《雪里花恩仇记》。</p><p class="ql-block"> 讲故事的人最用心,听故事的人总动情。讲故事的眉飞色舞,一说人间,再说江山;听故事的聚精会神,逍遥自在,沉醉其间。会讲故事的人,是很有魅力的。他给我们沉闷、惆怅的生活,带来清新,带来温暖,带来欢乐。</p><p class="ql-block"> 一九七三年八月十五日 晴</p><p class="ql-block"> 今天下午,我们顶着烈日来到营部参加“贯彻中央21号文件精神落实情况通报”大会。会上,营长宣读了四师党委工作组王副政委的讲话,对十六团存在的问题进行批评。十六团120多个连队,有70%存在打骂知青的情况。这些做法,背离了毛主席的革命路线。特别点了十六团警通排的名,另有五个连级以上的干部,上报师党委撤职查办。我们十三营也有类式捆绑知青的情况,营长在会上也作了自我检讨,并向曾经用拐杖打过的四名知青道歉。</p><p class="ql-block"> 一九七三年 八月十七日 阴</p><p class="ql-block"> 今天起,新的一轮会战开始了。连队提出口号是:苦战十天,完成任务60亩。据测算挖24个橡胶穴位有一亩,平均每人每天要挖三个穴位,才能完成任务。号召大家, 以实际行动搞好生产,来感谢党中央、毛主席对知青的关怀和爱护。</p><p class="ql-block"> 一九七三年 八月二十九日 晴</p><p class="ql-block"> 事先得到通知,今晚九点正,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有重要消息广播,要大家注意收听。原来是发布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新闻公报,及大会主席团人员名单。党的十大会议,是于九月二十七日召开。“十大”,这是党的一次重要的历史会议。</p> <p class="ql-block">  自娱自乐,不少的人学会了打川牌,俗称掺叶子。认识了什么是财神、听用、拐子;知道了啥子叫斧头、猫猫、梅子。学会了吃、碰、滑、偷等手法,天、地、人、和,玩法千变万化。据说,川牌是三国诸葛亮发明的,至今二千多年历史,比扑克牌早多了。</p> <p class="ql-block">《马克思传》上、下册,定价1.75元。</p><p class="ql-block">购于十三营营部驻地,1973年8月5日。</p> <p class="ql-block"> 一九七三年 八月三十日 晴</p><p class="ql-block"> 全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次知青工作专题会是全国性的第一次。会后,毛主席已圈阅批示,中发(1973)30号文件,中共中央转发国务院《关于全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会议的报告》。报告中指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是党中央和毛主席制定和批准的,知识青年到边疆、到农村、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是反修防修的百年大计,是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保卫社会主义祖国的需要”。报告要求,各省市、县革命委员会、各建设兵团,要坚决认真贯彻落实,确保知识青年上山下运动的顺利进行。</p><p class="ql-block"> 加之毛主席给李庆霖的回信,促成了党中央、国务院对知青政策的顶层设计,党中央、国务院重新审视了全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问题。国家财政也加大了资金投入,提高了下乡知青安置费、生活费补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一九七三年 九月二日 晴</p><p class="ql-block"> 今天上午,一连的牵了一匹马到我们连队搬运东西。出于闹热好耍,不少人争着骑上这匹马在公路上奔跑。这时,驶来一辆货车鸣笛,让马受惊。骑在马背上的人,瞬间就从马上摔了下来。由于司机刹车及时,才避免了一场车锅事故。但被摔下来的这位同学,小肚腹被马后蹄踩伤了,脚也受伤流血。</p><p class="ql-block"> 连长当时在旁见了整个事情的发生,对其进行严厉批评:“星期天不好好休息,这匹马是花了八百元钱买来的,如果人和马今天都出了事,损失就大了。”还好,只出了点小事。</p><p class="ql-block"> 我们三连在元阳时,地处山上喂养了马,现到河口是一连住在山上也喂养了马,都是使唤这苦命的马来作为运载重物的交通工具。我们与马一样的命,即使这样,我们仍然艰难地前行。</p> <p class="ql-block"> 一九七三年 九月五日 阴</p><p class="ql-block"> 在艰苦的环境中,如何自我调节、自我减压,烟、酒成了我们的好伙伴。俗话说烟酒不分家,皆于二者都具有成瘾性,能使人的精神压力得到缓解、释放,精神状态得到调整、升华。连队男同学中无论是否有瘾,大都抽烟、喝酒。一般发工资的上半月会买四角钱一包的春城,下半月就买两角钱一包的钢花、一角多钱的劲松来抽。自嘲曰:“劲松、劲松,越抽越松劲。”有节俭会过日子的,将抽完的烟头,不是随手扔掉,而是有意扔到床头边、蚊帐顶。熬到月底,断炊的时候,就去寻那留得长点烟头。美其曰:“三个烟屁股,当个肥鸡母”。</p><p class="ql-block"> 回家探亲时,我们会买上几条春城烟,招待亲朋好友;假期结束返程时,绝对会捎带几条重庆牌香烟,那才真是抽的是牵挂,抽的是乡愁。</p><p class="ql-block"> 喝酒,就不像抽烟那样各抽各。酒是喝的气氛,人越多越好,闹热。我们喝的都是云南本地酒,常喝的是那杨林肥酒,这酒牌子上的“肥”字,令人见了横顺都舒服,解馋。这酒是曲香型白酒,1.80元一瓶。另一个,是云南杂果酒,1.40元一瓶。</p><p class="ql-block"> 酒本无形,置于壶中即为壶形,置于杯中即为杯形,置于胃中即为人形。酒这饮品,只要两、三杯下肚,不爱说话的人,也会屎少屁多地打开话匣子。能说会道的,会喝出感慨、喝出诗兴:“不怨无来不怨有,但愿红河化为酒”,“闲来无事沙滩走,涌一浪来喝一口”。一旦喝得迷迷糊糊,糊涂到不分你我,没得顾忌,那就没得啥子事情掰扯不清的。</p><p class="ql-block"> 人啊,有时喝酒喝的不是酒,喝的是无法对别人诉说的心事,喝的是郁闷,喝的是闲愁,喝醉了才不会感到难过。因为喝酒是为了把自己的心事,一点一点的倒入杯中,将心事融入到酒中,这一醉万千愁绪就无影踪,快哉!酒引愁心去,醉衔好运来。</p><p class="ql-block"> 如果世间没有的酒陪伴,拿什么慰藉寂寞无聊的人生,用什么来散发人生成就的喜悦。试问上天,醉多少回,醒多少回,才能耗尽这难熬的岁月。</p> <p class="ql-block"> 一九七三年 九月九日 阴</p><p class="ql-block"> 支边的知青与下乡的知青相比,谁也说不上好与不好,谁也不是那个时代的幸运儿。只不过兵团的知青每月有工资、吃商品粮、有食堂不用自己动手煮饭,忙时吃45斤、闲时38斤(按百分之十四配杂粮);农村的知青是按四季分粮,产什么就分什么,如稻谷、麦子、包谷、红苕、土豆等,忙时吃干,闲时吃稀,头痛的是自己生火煮饭。兵团的有探亲假可报销路费,一年一次;农村的探亲是自费,但可随时回家。兵团的是军事化管理,有纪律约束,有定额任务,谁也偷不了懒;农村的是谁也管不了,出工或不出工都由自已做主。日上三竿犹可眠,不是神仙,谁是神仙?这点任性,兵团知青特别羡慕。兵团知青 最无望的事,不能被招工回城。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担当,一代人也有一代人的时代局限。有些沉重是无人可分担的,只能自己左肩换右肩。支边的与下乡的,其实都是共同走在接受再教育的圣途上,各自都有无法言说的艰辛和心酸,心被泪泡着,岁月蹉跎。</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们五十年前喝过的酒,</p><p class="ql-block">我的同学、我的战友:</p><p class="ql-block">愿十年后我们再来饮这“杨林肥酒”哟!</p><p class="ql-block">水、水、水,喝、喝、喝!</p> <p class="ql-block">超脱淡然,气韵天成。</p> <p class="ql-block">出水佳色显,花开也悠然。</p><p class="ql-block">俗香岂能比,只因质不凡。</p> <p class="ql-block">清风吹拂,暗香浮动,甚是恰好。</p> <p class="ql-block">风走云飞,你能把握这摇曳多姿的季节。</p> <p class="ql-block">高洁独立,香远益清。</p> <p class="ql-block">离别四十载,重回故地与老同志合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