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建党百年】——— 老区新貌看“天景”

张泽泉

<p class="ql-block">本篇作者:张泽泉</p> <p class="ql-block">  大别山,对所有具有红色记忆的人来说,绝对如雷贯耳。大别山区是中国红军红四方面军的摇篮,长征会师后的8万红四方面军主力为共和国的诞生立下了不可磨灭的汗马功劳!四月中旬,我第一次踏上这片神奇的土地。</p><p class="ql-block"> 本来此行的目的地是安徽六安的天堂寨景区,但在景区脚下的民宿“天景山庄”小住两晚却得到了意外的收获。在这里,我亲眼目睹了革命老区由贫穷到富裕的巨大变化,深深感受到党和国家“以民为本“政策的伟大,亲身体验到了精准扶贫”的力度和成效。从“穷乡僻壤”到“天景山庄”,贫穷的帽子已甩进山谷,“天景”的光芒已普照大地!</p><p class="ql-block"> 2021年5月26日</p> <p class="ql-block">  安徽六安市金寨县的天堂寨是大别山中最著名的景区之一。我们早上乘缆车到达顶峰,然后拾级而下,峡谷、栈道、瀑布,大半天意犹未尽。</p> <p class="ql-block"> 景区大门旁的“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指挥部纪念馆”。可以说,我们这个年纪的人,对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故事基本上都有记忆。</p> <p class="ql-block">纪念馆古色古香,游客络绎不绝。</p> <p class="ql-block">怀念先驱,英魂永存。</p> <p class="ql-block">  在景区停车场对面的小河边,一幢幢酒店式的民宿排排簇立。近些年,随着精准扶贫的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延伸、旅游热的升温,农民的腰包越来越鼓,不断有农民加入到旅游服务的行列之中。</p> <p class="ql-block">  我们在网上预订的“天景山庄”是一个有18个房间的五层楼,从里到外装修美观、整洁漂亮,我们从六安市租来自驾的车停在门前,是不是很般配?</p> <p class="ql-block">  民宿主人黄守谦、周艳兰夫妇,一年前民宿盖好后才搬到这里。从一见面开始,我就感受到他们的朴实无华,并被他们的热情和真诚所感染。晚饭后,我给他们拍了一张照片,女主人说,这是他们第一次拍合影。这一晚,我和老黄谈了很多,听到我羡慕他现在的生活,他提出明早带我们去他家的老宅,看看他原来的家是什么样子。</p> <p class="ql-block">  清晨,开车几分钟到了他的老宅。老黄说,这个宅子建于明清时期,已有300百余年的历史,原来他们黄氏的大家族100余口祖祖辈辈住在一起。近些年国家不断加大古建筑保护力度,明确要求人若搬出、原貌保存,并每户发放两万元用于维修保护,使这类古宅得以原汁原味的呈现在世人面前。</p> <p class="ql-block">  老黄实际不老,今年51岁。年轻时因腿伤落疾不适农活,家庭收入收到很大影响,后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去年才算正式脱贫。说起儿时的记忆,贫困的辛酸,古宅的变迁,老黄不禁感慨万千。</p> <p class="ql-block">  曾经居室的陈设原封未动。老黄说,每次走进这里,再看看新盖的楼房,有时想起来,就像在梦中一样,变化实在是太大了!</p> <p class="ql-block">  老黄给我们介绍他的家庭成员。面对父母的遗像,老黄说,他们累了一辈子,苦了一辈子,没能让他们住上现在明亮宽敞的大楼房,真的很遗憾啊!</p> <p class="ql-block">  一年前还在用的老灶台,看了会让人产生无限的联想……</p> <p class="ql-block">  老宅中还有几户留住的人家,炊烟中透出的生活气息也让人深刻的感受到新旧生活条件和方式之间的强烈对比与反差。</p> <p class="ql-block">人不住了,但鸡还在这里养。</p> <p class="ql-block">  晨曦中,古塘边,看黄望着欢快的大公鸡嘴角泛起微笑。此情此景,让我一下子想到了一首歌的名字:《在希望的田野上》……</p> <p class="ql-block">  回到民宿,我和女主人唠起我今早的所见所闻,她手上剥着春笋,脸上的笑容始终绽开。我知道,这是发自心灵深处的笑,这是天下最美、最动人的笑容!</p> <p class="ql-block">  告别祖辈留下的灶台,老黄在现代化的“明厨亮灶”上为我们做早餐。他此时此刻的心情完全可以想象,“天壤之别”毫不夸张!</p> <p class="ql-block">  有客人进住,老黄担任吧台接待。问起“天景山庄”名字的由来,他很自豪:名字是我起的,“天景”多美啊!听说他们从未拍过合影,我就想给他们再拍几张。两人开始不太适应,慢慢的有了感觉。眼神之间,传递着浓浓的谢意、爱意和情意……一切尽在不言中!</p> <p class="ql-block">来一张琴瑟和鸣,步步登高!</p> <p class="ql-block">  女主人又喊来外甥女的两个孩子,与她们一起分享幸福时刻。</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一栋600平方米的楼房,共耗资180万,对老黄来说,实属不易。除了国家土地、贷款政策的扶持,村里每月公益岗位500元和家里几亩茶园的收入,都要靠这个民宿的经营进账来还贷,可见压力山大。但在两夫妻的身上,我没有感受到这种压力,看到的都是坚定、自信、充满希望,满满的正能量!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我想,这不正是习总书记所说“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最好的诠释和体现吗?!</p> <p class="ql-block">  新楼映衬的杜鹃花耀眼夺目。在此祝愿所有的老黄们都能在这个伟大的时代中抓住机遇、拼搏奋进,用自己辛勤劳动的汗水浇灌四季不败、鲜艳靓丽的幸福之花!</p> <p class="ql-block">  乘车离开天堂寨,在不远处的一个广场,看到一个雕塑,让人感受到一种勇于奋进的气势。特别是红色牌匾上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示范基地”更让人感受到盛世中华的希望和老区人民的信念。摇窗沉思,“国”与“家”的辩析萦绕于心。正如歌中所唱:“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国与家连在一起,创造地球的奇迹”!在此真诚祝福在革命老区这片土地上不断演绎新时代的精彩故事,旧貌翻新,“天景”永存!</p> <p class="ql-block">  在此篇结束之前,我还想用一张“天景山庄”的名片与天堂寨“泻玉瀑布”景观相配的照片来为老黄作个广告,也算是一次“直播带货”,为大别山的灿烂“天景”越来越美尽一份绵薄之力!</p> <p class="ql-block">  回到家快一个月了,美篇完成初稿首先征求老黄的意见。沟通中他正在田里,给我发来夫妇俩的自拍照,笑容依旧,感觉很棒!决定放在最后,为美篇压轴!谢谢老黄夫妇的认可和鼓励,有缘“天景”再见!</p><p class="ql-block">2021年5月26日于辽宁沈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