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风吹过罗碧

琇琇若莹

<p class="ql-block">  五月天,一团团温热点燃清冷的春。现代诗人钟玲说:连我心中那口幽深的古井都溅到火星。</p> <p class="ql-block">  我们也燃烧起来,再次如约来到这个五月风吹过的温暖美丽之地——罗碧,属于澄江海口镇。</p> <p class="ql-block">  上次来是去年六月中旬,从朋友圈看见一群红男绿女在山谷间,河床上,怪石嶙峋间游走、跳跃,野泳,很美好的样子。没有文字介绍,只隐约听说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罗碧”。好在度娘很大方,有问必答,一了解居然还有意外发现,那就是这条河不是河,是大名鼎鼎的南盘江,澄江境内也有南盘江估计不止是我,也是很多人的不知,你说是孤陋寡闻也罢,反正当群活动公告发出去的时候,很多友友质疑地语气说你们搞错没有,澄江也有南盘江?!</p> <p class="ql-block">  是的,澄江也有南盘江,一江之隔的是宜良。五月的风吹过,降了几场细雨的在当地村民眼里普普通通的小山村绿了又绿。</p> <p class="ql-block">去年来的洪水奔涌:</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像上次来一样,这个小山村像五月中旬的天气一样,“热”度正好 ,还是一样的遇到省城来的四辆大巴,其他十多辆越野、轿车一百多号人。不同的是,上次来之前一夜电闪雷鸣,暴风骤雨,上方离村子不远的罗碧电站水满泄洪,洪水奔涌而出,气势磅礴,震撼人心。这次来,山野清脆,江水清澈,一派岁月静好的模样。</span></p> <p class="ql-block">  不想和那些大部队撞个满怀,也不想看江边石头旁人头攒动,我们先去村旁龙潭逛逛抗浪鱼(䆲䆡鱼)养殖基地。</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60, 60, 60);">  抗浪鱼是抚仙湖里独有的鱼种,它个头不大,只有四五寸长。据说,全世界所有的海洋湖泊里,除抚仙湖外,没有哪里再有抗浪鱼。这人间绝无仅有的珍贵鱼种,还有一个神话传说,传说她来自天宫王母娘娘的瑶池:八仙中的何仙姑巡游抚仙湖,见那么清澈的湖水里连一个鱼虾也没有,一打听才知是被抚仙湖东岸老妖洞中的水怪把鱼虾吃尽了。她找到水怪,用斩妖剑将水怪杀死,然后来到瑶池向王母娘娘禀奏,请求赐些鱼儿放到抚仙湖里去。王母娘娘就从瑶池里捧了些小鱼,又从瑶池里摘了个藕叶包了交与何仙姑。何仙姑把这些小鱼带来放在抚仙湖里,于是抚仙湖里就有了抗浪鱼。</span></p> <p class="ql-block">  母亲是澄江海口人,她说小时候每年春夏之间,生活在深水区的抗浪鱼们成群结伴,疯狂游上湖岸边,在礁石沙滩上追浪抢水产卵。他们便跟随大人,上山砍扎香把(香芝麻草),趁黑扔到岸边,第二天起个大早,背着背篓去海边,提着香把抖抖,银亮的鱼儿些就纷纷从叶子里抖落到背篓里,运气好的那天可以收获满满一背篓。</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由于过量捕捞和外来物种的引入,野生抗浪鱼几乎绝迹。从最开始的几毛钱一对,到几十、几百,上千元一斤,到最后一鱼难求,拿着钱也买不到。多少年来,人们试图对抗浪鱼进行人工繁殖饲养,但都难以成功。现在海口镇永和村及附近罗碧、甸垛等几个村子利用纯净优质的龙潭水资源,发展抗浪鱼养殖业,咕咕流淌的龙潭水流过一台台砌好的水池,养殖出肉质细腻,味道鲜美的抗浪鱼。</span></p> <p class="ql-block">甸垛村丰富的龙潭水资源:</p> <p class="ql-block">  罗碧乃至整个永和村委会,田间地头满山遍野种植的还有韭菜,根据季节和市场需求不同,卖韭菜、韭菜苔或者韭菜花,成为村民的一项主要经济来源。</p> <p class="ql-block">  “村口”有棵树龄120年的“铁橡栎”,没有垂暮之年的衰老,像个青年一样枝繁叶茂,充满勃勃生机。这棵古树像个手心朝上张开的大手掌,“大拇指”粗壮向上,再开枝散叶;其他四指向外生长再向上四散,露出掌心像张茶桌一样刚好可以泡茶喝。</p><p class="ql-block"> 自然天成又妙趣横生!</p> <p class="ql-block">  村口打上引号,是因为那是原来的村口,因为有落石的隐患,罗碧四年前实现了搬迁。新旧村址相距百米,确是翻天覆地的变化,家家户户住上了小洋楼,还有文化小广场,停车场,客事房,公共卫生间等。</p> <p class="ql-block">  这次我们没有再去电站大坝,因为上次来“侦查”好打下的基础,我们已经锁定此行的目标所在。</p> <p class="ql-block">  那就是这一江碧绿,让罗碧名不虚传的南盘江风光。这就是其中一段,不知是哪个户外友友取得一个非常好听的名字——镜石湾。</p> <p class="ql-block">  镜石湾标志性的风景便是这个矗立江中的残桥墩。据罗碧村认识的施大哥介绍,这个古桥墩建于清朝。他说原来桥墩旁有石碑记载相关情况,桥是铁索桥,三公斤一扣的大铁链,大炼钢铁的时候被拆除拿去不知哪里炼了,桥上的木板自然不能幸免,还有石桥旁铺路的大石条好多也消失不见。</p> <p class="ql-block">  江的对岸是大名鼎鼎的百年米轨。</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浸入江中的大石头像个大乌龟稳稳当当地驮着桥墩,历经百年风雨而不倒。施大哥说建这座桥是为了方便路南县令到澄江来开会,我们听了哈哈大笑,可能只是个玩笑,却说明一段历史:路南,石林彝族自治县旧称,元朝时属于澄江路,明因元制,设路南州,隶属于澄江府,清代仍袭明制。桥附近是个渡口,往来民众和商贩马队众多,热闹非凡。可见桥被拆除以前,一江之隔的两地民众因为这座桥联系有多紧密,往来有多方便。</span></p> <p class="ql-block">  江里江边的石头虽没有如“干巴水井”一样的怪石嶙峋,空灵通透,大小不一的身影在阳光的阴影里显得有点灰暗,表面棱角分明坑洼不平,倒也显出沧桑,像那断桥残垣印刻时光变迁,似水流年。此刻的风光透着意境,在午后时光里随手一拍都是一幅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五月的风吹起裙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赋予生命诗情画意。生命的旅程中,有些路用脚走,有些路却要用心走,你才能感受万水千山给予我们的太多。</p> <p class="ql-block">  户外友友用专业相机拍下的古桥墩另一角度的美:</p> <p class="ql-block">  树欲静而风不止,镜石湾没有如镜的水面,却有随风泛起的涟漪。某处打转的流水稍显深沉便哗哗奔腾着向前,跌宕起伏里,万翔的小船浮浮沉沉飘向了远方。</p> <p class="ql-block">  “甩”抗浪鱼,是玩货加吃货的我们这次来其中之一目的。晚餐和第二天的中餐在罗碧村里的施大哥家弄吃喝,五个人三百元一公斤的抗浪鱼来两公斤,一顿一只原生态土鸡,不到晚上关不着的那种,黄焖清汤换着花样的整,还有自家养的土猪腌肉,土鸡蛋,瓜豆菜......得得超标了。</p> <p class="ql-block">  比起很多年前禄充明星鱼洞“车”鱼吃鱼的盛景,抗浪鱼确实远离我们太久了。除了放香把,早先的<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渔民还发明了一种特有的捕鱼方法——车水捕鱼法。用水车把水抽向引水渠,抗浪鱼便自动游入渔民特制的头大嘴小的大鱼篓中。那时岸上、树下最经典的吃法就是村民们拿铜锅煮鱼,简直是分分钟出篓,秒秒钟新鲜,再配上香辣的蘸水,那叫一个鲜香过瘾。</span></p> <p class="ql-block">  思念太久,今天我们终于得饱这一口腹之欲。只可惜忙着在南盘江里戏水,忘记跟施大哥家沟通做法,没有铜锅清汤煮鱼配沾水,由施大哥家大儿子主厨,第一顿炸了一盘外焦里嫩的抗浪鱼,第二天午餐用澄江特有的方式烹饪——酱“渎”(du)鱼给我们吃,虽然有点浪费了食材的原汁原味,但是非常具有本地风味,非常好吃。</p> <p class="ql-block">  说起吃抗浪鱼,记忆里就数我爹最厉害,吹口琴一般,一嘴下去,含住头部下方往下一吸溜,一半鱼身子就进嘴了,再一翻身,再来滋溜一下,鱼儿就只剩头尾和一架骨刺了。</p> <p class="ql-block">  去年来时泄洪而出的罗碧电站江水汹涌彭拜。这个罗碧电站的特别之处是坝梗就是一条宽宽的路,两边的人们可以从大坝上互通,成为古桥被破坏残缺后的一座便利桥。</p> <p class="ql-block">  罗碧小村的独特除了美丽的南盘江风光和美味抗浪鱼,就是顺江而下的这条铁路——百年米轨,1903——1910由法国人修建的轨距为一米的滇越铁路。从昆明出发,蜿蜒至中越边境口岸河口,全长468公里。</p> <p class="ql-block">  百年米轨——滇越铁路是世界上仅存不多的铁路之一,沿途经过平坦的坝子城市,更有河谷山川,沿途拥有很多法国风情的建筑,最出名的当数因电影《芳华》而出名的蒙自碧色寨。罗碧小村没有那些大站的芳华绝代,却也在这山清水秀里独自演绎精彩。</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听施大哥说星期天徐家渡赶集,我们决定前去逛逛。从罗碧出发顺南盘江南下四五公里,过了竹山镇就到徐家渡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51, 51, 51);">  徐家渡来罗碧之前就听说过,关于徐家渡的名字由来是这样的:古时候有一户姓徐的人家在这里摆渡,迎来送往,方便过客,以此为生。那个年代,由于火车客运还在,这里成为交通要道,久而久之,人们就把这个渡口称为徐家渡,直至今日。</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车站建于1910年,</span>空空如也的站牌,字迹已被岁月无情抹去。石缝杂草丛生,三层、两层或是低矮的平房随铁路而建,颓废没有生机。偶见一个大妈开着一个平房的门,低头侍弄着零星栽种的小菜和花草,还有铁路边唯一的小饭馆成了徒步米轨的户外人爱关顾的店还显出一点烟火气。看不出当年的繁盛,唯有那些厚重斑驳的枕木,有点锈迹斑斑但仍在阳光下发着刺眼光亮的铁轨,会让你试着去倾听车来车往的咣当声,去感受那曾经的摩肩擦踵熙来攘往。</p> <p class="ql-block">  回程没有走重复路,顺江而下穿越华宁青龙部分地界,到达澄华公路,经澄江海口镇,过江川路基回到玉溪。兜兜转转未知的一段路,走得没有来时的轻车熟路,却用轱辘丈量世界,看一程一程不同的山水,品一路一路不同的心情。</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玉溪万翔户外</p><p class="ql-block"> 2021年5月15——16日</p><p class="ql-block"> 澄江罗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