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名臣陈宏谋故里:桂林临桂横山村

华姐

<p class="ql-block">5月22日,我们一行12人相约到临桂郊游。近期桂林天气阴雨绵绵,特别是周六早上天气预报有大雨,我们就来到横山村参观。横山村位于临桂区四塘乡,为中国传统村落,是清代名臣陈宏谋故里,居住村民有陈、龚、刘、阳等姓氏,其中陈姓最多。</p> <p class="ql-block">陈宏谋(公元1696-1771年)字汝咨,号榕门,原名弘谋,晚年因避乾隆(弘历)讳,改为宏谋。他是清代广西及桂林籍官员中,官位最高(宰相)者,任官时间最长(48年)者,任官历经省份最多(12个省)者,政绩卓著而在民间影响最大的一位清官、名臣。他于清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中进士,入选翰林庶吉士。之后历任翰林院检讨、支部郎中、浙江道御史、扬州知府、江南驿盐道、云南布政司、直隶天津道、江苏按察使、江苏江宁(今南京)布政司等职,后又历任甘肃、江西、陕西、湖北、河南、福建、湖南、江苏等省巡抚和陕甘、两广、两江、湖广等地总督。乾隆二十八年(公元1763年),他奉调进京,历任吏部尚书、工部尚书、协办大学士、东阁大学士等职。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他因病书请回乡。陈宏谋一生著书150多种,近300万字,主要有《重订正史约》、《湖南通志》、《大学衍义辑要》、《培远堂全集》和《五种遗规》等,其中《五种遗规》影响很大,为清代社会教育和蒙童教育教材,清末中学堂修身科教材。</p> <p class="ql-block">村里保存比较完好的古建筑就是陈氏宗祠,为清光绪十七年(公元1891年)时任广西巡抚马丕瑶奏建。该祠坐北朝南,大门朝东开,祠堂分三进,第一进是头门,第二进是中堂,第三进是后堂,各进之间有天井。后堂正堂上有陈宏谋画像。两边墙壁上有陈宏谋的介绍以及刘墉等人对他的评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宗祠内最难得的是乾隆皇帝赐陈宏谋诗刻石碑,碑高约1.5米,宽0.6米,行楷书法,圆润流畅,字迹可辨。当时陈宏谋61岁调任江苏巡抚,乾隆皇帝赠诗送行,对其寄予厚望。</p> <p class="ql-block">我们运气比较好,去参观陈宏谋故居时正巧遇到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传传承人--陈宏谋第九世孙陈富息,他热心为我们作讲解,介绍陈宏谋和故居的基本情况。</p><p class="ql-block"> 宗祠的左前方有一个能容纳500多人的礼堂,为1943年李宗仁、白崇禧、黄旭初、李济深等人发起,在横山村旁创办的纪念陈宏谋的“榕门中学”旧址的一部分,现为村民集会休息的地方。 村里还保存了一些古民居,不过比较分散。走进那纵横交错的巷道,石板路两旁不时有古老的石拱门、石墙等。</p><p class="ql-block">横山胜景,造化天成。文星熠熠,地灵人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