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语2021.5.23

榆次十中

<p class="ql-block">  这两天,人们都在为袁隆平、吴孟超两位院士的离世而表达怀念、敬仰之情。</p><p class="ql-block"> 袁隆平先生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国之脊梁,一生追逐在“禾下乘凉梦”“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里躬耕不辍,离世前两个月还在田野里奔波。袁先生用毕生追求对美国经济学家“谁来养活中国”的疑问给出了中国人的答案,将饭碗牢牢地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上。将理想信念书写在了祖国的大地上。</p><p class="ql-block"> 吴孟超先生是我国肝脏外科的开拓者和主要创始人,从医70余年,他先后完成16000多台手术,成功救治了近20000多名患者,96岁才离开门诊一线,97岁还站在手术台上。吴先生说:“这世界不缺乏专家,不缺乏权威,缺乏的是一个“人”,一个肯把自己给出去的人。”他用自己一生的践行,让自己成为了“那样的人”,把理想信念定格在拯救生命的手术台上。</p><p class="ql-block"> 我一遍遍地读着关于他们的文字,为他们平凡里伟大的理想信念所敬仰,我也在这一个个文字的背后被他们伟大里平凡的家国情怀所感染。</p><p class="ql-block"> 我似乎觉得他们就如我们身边的父辈,那般亲切、柔和。</p><p class="ql-block"> 袁先生朴素、风趣。坐在田间端一碗白米饭吃的津津有味;“90后梗王”的幽默里和年轻人打成了一片。兴奋时也会飙英语;闲暇时和老伴在钢琴、小提琴里琴瑟和鸣。90岁和记者“脱口秀”谈笑自若,称自己上班不打卡,下田最快乐,喜好自由,专长散漫。那封 “稻子熟了,妈妈,我来看您了”的信柔软了所有人的心。</p><p class="ql-block"> 吴先生仁心、慈悲。每次给病人做检查前,总会先把手搓热,为病人检查完,他都帮他们把衣服拉好、把腰带系好。查房时,他最常做的一件事是弯下腰把病人的鞋子放到最容易穿的地方。他这样解释:“一个好医生,应该眼里看的是病,心里想的是病人,我就想当这样的好医生。”</p><p class="ql-block"> 我们一直在讲理想信念,我们一直在说责任担当,我们一直在述家国情怀,今天,我想我们应该更加懂得和明白。</p><p class="ql-block">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