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西藏6: 骷髅墙前问天葬

南北极客

<p class="ql-block">你敢直面死亡吗? 2021.4.12这天, 我必须回答这个问题! </p><p class="ql-block">早晨离开不久前刚发生过4.7级地震的比如县, 沿海拔4000多米的558和317国道前往当雄。经过"怒江第一弯, 便到了以"骷髅墙"和天葬台而闻名的达姆寺。</p><p class="ql-block">两年前, 我从上海自驾到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的色达, 曾远眺了天葬的全过程, 虽不能直接目睹, 但数百上千只秃鹫从空中直扑天葬台的情景, 令人震惊! 此次若能亲临天葬台和其独有的"骷髅墙", 想必更能震撼心灵</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四年前环边境自驾时, 我曾在丙中洛见过"怒江第一弯", 不过那是下游云南的, 上游这个西藏的, 应该算"怒江第一弯"大哥! [小贴士: 怒江</span>发源于唐古拉山南麓, 是仅次于雅鲁藏布江的西藏第二大河, <span style="font-size:18px;">全长3240公里, </span>流经西藏、云南, 从缅甸汇入印度洋]</p> <p class="ql-block">大哥"怒江第一弯"就在西藏比如县<span style="font-size: 18px;">茶曲乡肥塘村; 怒江又在离它8公里的多硕村, 拐了个曼妙的S形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平坦的</span>江滩上, 有一片帐篷营地, 据说是模拟当年文成公主进藏途经这里时的行营, 营地隔江对面, 是著名的达姆寺及骷髅墙</p> <p class="ql-block">达姆寺又称达蒙寺/达摩寺/达木寺, 1380年前(公元641年), 文成公主进藏途中曾于此扎营, 见这里山水甚好, 便委托高僧在此建寺, 并赠宝器若干, 达姆寺甚至早于拉萨大昭寺, 是藏北历史最悠久的寺庙</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属于藏传佛教格鲁派的达姆寺, 主体建筑由经堂、佛塔、僧舍、天葬台等构成, 每天都有无数藏民翻山越岭而来, 围着寺庙转经</span></p> <p class="ql-block">为了不影响藏民专心转经, 我的长城越野车与达姆寺大玛尼堆同框了一下下, 便立马驶离</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5, 25, 25);">寺庙山坡上有许多“修行体验屋”, 可容一人进去打坐, 暂时体会一下单冥想的感觉。</span></p> <p class="ql-block">经堂门楣上, 仍挂着"隆重纪念西藏百万农奴解放62周年"横幅, 其实2021年5.23应该是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寺内不让拍照! 寺中供奉着创始人的鎏金塑像, 护法神像和近代班禅画像, 以及文成公主赠送的青铜爵(不让看)、法螺(不让看)和四根用黄绫裹着的檀香木柱(仅让看一根的一小部分)</span></p> <p class="ql-block">凑近似能闻到淡淡的木香; 捐了10元后, 经老喇嘛同意, 我用手机拍了檀香木局部</p> <p class="ql-block">经堂与天葬院之间, 仍保留着土石墙的旧僧舍, 屋顶多已坍塌, 与新僧舍形成强烈反差</p> <p class="ql-block">因坐落在多硕卡村, 达姆寺旁的这个天葬台就叫"多硕卡天葬台", 也叫"达蒙骷髅墙天葬院", 并被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列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西藏一直保留着传统的天藏文化: 人过世后将身体饲鹰(秃鹫), 灵魂随之升天并重新转世, 既无焚烧污染环境, 也不建墓占用土地, 是一种非常环保的丧葬方式</span></p> <p class="ql-block">天葬院依山坡而建, 正门下方有25级台阶, 此时大门紧闭; 奇怪的是: 周围竟看不见一只与天葬相伴的秃鹫, 这个迷后面才被解开</p> <p class="ql-block">大家拿着皮队买的门票, 由年轻的藏族讲解员从西面的小门带入天葬院, 瞬间, 我们开始直面死亡! 达蒙天葬院比四川色达天葬院小得多。据解说员称: 正门用于驮入逝者, 进来就出不去了; 西边的小门为活人而设, 天葬师, 做法事的喇嘛, 逝者家人及参观者由西门进出</p> <p class="ql-block">院内东南西三面, 是放置头骨的墙, 这在西藏是非常罕见, 因为其它天葬院不会保留逝者任何部分! 如此近距离地看到这么多头骨, 我还是头一次! 生死咫尺间啊! 我从最初不愿直视墙上的骷髅, 慢慢开始仔细凝视这些头骨, 从嘴型看, 有的平静, 有的忧伤, 有的微笑或冷笑, 似乎对我说: "瞅啥? 你死后还没我酷呢"! </p><p class="ql-block">"好吧, 我死了要烧成灰, 哪能跟你比"? 于是问解说员: 我死后也能也来此天葬么? 解说员一愣, 或许没有游客问过他这个问题! 不过他机智地说: 没有规定非藏传佛教信徒不能天葬, 但民航是不运遗体的, 除非你提前过来等着! 看我挺认真, 于是说: 能否让你天葬, 还得天葬师同意才行! 唉, 这么麻烦, 还是算了吧</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解说员告诉我们, 在正门旁右上角这组骷髅中, 左下方那个很小的, 是个三岁孩子的头骨! 而三岁以下因肉身太小, 不够那么多秃鹫吃, 便施水葬! 我恍然大悟: 难怪藏民不吃鱼, 托词是鱼在水中太冷很可怜, 其实原因在此</span></p> <p class="ql-block">天葬院正门内用粗木杠顶着, 院正中有上下两级放置遗体的天葬台: 高处光滑石面的, 供自然死亡(如年老或病逝)的人用, 下方普通石面的, 给非自然死亡(如凶杀、车祸等)用</p> <p class="ql-block">西藏天葬文化的核心是: 人源于自然归于自然, 与其让肉身污染环境, 不如饲奉天鸟(秃鹫)让灵魂升天; 其它天葬台不接受罪犯, 坏人只能土葬(下地狱), 而达蒙天葬台则无此规定</p> <p class="ql-block">我们注意到许多头骨上有个圆孔, 讲解员说是为了制成佛珠; 还有一种说法是让灵魂出窍: 人的灵魂离开肉体后, 数日内仍在熟人之间徘徊, 然后才慢慢远去; 肉身则转世为新的生命, 轮回到新时代, 经历新生活, 因此, 死亡并非生命的终结, 还意味着新生命的开始! 人有了轮回信念, 当然无惧死亡</p> <p class="ql-block">原本达蒙天葬院骷髅墙有三千多个头骨, 大多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末被毁, 现仅存一千多个! 至于为何保留这么多逝者头骨, 就是为了警示和教化人们看淡生死! 当然, 客观上也为人类学研究提供了绝佳素材 </p> <p class="ql-block">天葬院东墙有一条斜坡, 讲解员说, 这是供吃饱的秃鹫助跑起飞用的! 我立刻联想起航母的起飞滑道</p> <p class="ql-block">讲解员告诉我们: 送来这里天葬的人不分阶层, 不分贵贱, 不记姓名, 只分自然死亡与非自然死亡……人活着要做好人, 不要贪财, 因为人死后什么也带不走!</p> <p class="ql-block">参观天葬院, 让人直面死亡这个问题: 人无论地位高低富贵贫穷, 最终都无法逃避死亡! 财富再多带不走, 官位再高也不能永据, 为什么辣么多人贪得无厌, 不就是没看透这一点么? 曹雪芹的《红楼梦》中"好了歌"早已点破人生: </p><p class="ql-block">世人都晓神仙好, 惟有功名忘不了</p><p class="ql-block">古今将相在何方, 荒冢一堆草没了</p><p class="ql-block">世人都晓神仙好, 只有金银忘不了</p><p class="ql-block">终朝只恨聚无多, 及到多时眼闭了</p><p class="ql-block">世人都晓神仙好, 只有姣妻忘不了</p><p class="ql-block">君生日日说恩情, 君死又随人去了</p><p class="ql-block">世人都晓神仙好, 只有儿孙忘不了</p><p class="ql-block">痴心父母古来多, 孝顺儿孙谁见了?</p><p class="ql-block">试问: 我们有多少人每年祭拜自己的曾祖辈、曾曾祖辈? 抑或爷爷奶奶? 那你怎么指望自己的孙辈、孙孙辈每年为你上坟烧纸? 且不说火葬污染环境, 墓地占用土地, 花钱买墓地其实也很不靠谱, 因为, 你根本无法指望后代为一块石头续几次费! 所以, 我倒真的能接受天藏文化的这一点: 人本来就是从无到有, 再从有到无! 将生死看淡些, 积极活好当下! 至于轮不轮回, 就不操那心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说到这里, 我对身后事的安排已然明晰: 死后即便无法天葬, 那就将骨灰撒到西藏, 滋养一下高原的这些植被吧</p> <p class="ql-block">离开达姆寺不久, 头车队友传来消息: 前方发现大群秃鹫! 莫非天葬台的秃鹫都在这儿?</p> <p class="ql-block">果然, 前行不远我也发现: 许多秃鹫或飞或跳地越过公路, 纷纷聚往河谷</p> <p class="ql-block">谜底揭开: 在天葬台无食可觅的它们, 正在这里分食一头可能病死的牦牛呢</p> <p class="ql-block">停车走下公路, 平生第一次近距离与象征死亡的秃鹫面对面!</p> <p class="ql-block">这一幕让人想到: 西藏之所以是最后一片净土, 极少发生瘟疫和传染病, 应该归功于这些看起来凶神恶煞的食腐"天使"</p> <p class="ql-block">"天使"向我们展翅, 我们应向这些高原环境卫士致敬!</p> <p class="ql-block">继续上路! 机灵的队友, 还在山坡上拍到一头稀有的麝(香獐), 这可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哦</p> <p class="ql-block">傍晚时分, 暮色朦胧, 近处的高原草甸上, 牦牛们在悠闲地吃着草; 远处连绵起伏的, 是冰雪覆盖的念青唐古拉山脉</p> <p class="ql-block">国道旁, 我们看到许多救灾帐篷, 那是为四月初发生地震的当雄藏区百姓搭建的, 政府的救灾行动相当迅速</p> <p class="ql-block">沿317国道, 我们中国科学探险协会二期进藏车队, 先后翻越海拔4700米的乔巴拉和4900米的江古拉山口, 于傍晚抵达当雄康玛温泉酒店</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这个海拔4300米的温泉, 装璜藏韵浓郁, 水质丝滑温暖, 矿物质丰富, 泡了有助于增强免疫力, 难怪我回来之后, 健康状况惊人改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茫茫转经路》书中说: “到了达姆寺, 最大的感受便是生命和死亡相隔得如此之近, 甚至感觉到藏族人的文化里有一种死亡准备, 在活着的过程中, 时刻准备着死亡! 人要是死都不怕了, 还怕活吗?”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因为有了信仰, 年轻的刘胡兰能大义凛然问刽子手"咋个死法?" 因为有了信仰, 藏文化中才有视死为轮回的超然! 看过"骷髅墙"后, 对于死亡, 我不再恐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两天前的5月22日, 云南漾濞和青海玛多又发生强烈地震导致多人死伤, 同日, 大连5个正在过斑马线的行人被一辆疯狂的汽车撞毙; 次日在甘肃白银, 21个国内长跑高手在越野赛中因"失温"遇难! 生与死, 就在转瞬之间!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这让人想到: 即便排除战争,饥饿和疾病, 地球和人类或许早晚都要毁灭于自然灾难或外星撞击, 与其整天担忧这些不可控的自然因素, 不如想想藏文化关于生死的启示: 无惧死亡, 努力、积极、快乐地活好每一天!</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