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著名古寺一一杭州圣果寺

Laoli

<p class="ql-block">  在杭州,有一座已消失的寺院,现在只剩遗址,那就是位于临安皇城遗址凤凰山麓历史上著名的圣果寺,曾是一座皇家寺院。</p> <p class="ql-block"> 圣果寺,又名胜果寺,原称崇圣寺。隋文帝开皇二年始建,唐昭宗乾宁间(894-898)由无着文喜禅师重建。吴越时期,钱王在石壁上镌刻“西方三圣”及十六罗汉。北宋初期改名为胜果寺。</p><p class="ql-block"> 宋室南渡,这里被划作为南宋殿司衙,也被作为皇家御花园的组成部分,寺曾徙迁包家山,元代还迁故址,至正年间彻底被毁。明洪武年间(1368-1398)重建。明嘉靖倭寇入侵被焚,后由僧正因重建。旧有巨钟,钟声可达数十里。天启年间(1621~1627)又毁圮。清初寺院逐渐恢复,並扩大成为杭城名寺,乾隆三十二年(1767)高宗弘历题“江湖广览”、“澄观堂”两匾额。该寺整体建筑毁于清咸丰年间。至抗战时期,几乎彻底被毁。</p><p class="ql-block"> 此寺此地虽迭经变幻,但仍是凤凰山历史文物古迹最集中的地方。 </p><p class="ql-block"> 在圣果寺遗址周围,有当时杭州最高大的“西方三圣”浮雕像、十八罗汉造像,宋高宗赵构手书“忠实”两字题刻,还有凤凰池、放光岩、以及赏月佳景“月岩”等名胜古迹。</p><p class="ql-block"> 圣果寺遗址保护范围:西北至凤凰山140米等高线处,总面积为36169平方米。(见南宋临安图,其皇城西边一带即为圣果寺。见图示)。</p> <p class="ql-block">  圣果寺遗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将台山与凤凰山之间、笤帚湾西面的山坞中,海拔高度138米。</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张清代的凤凰山与钱塘江地图。(来源:释超乾《凤凰山圣果寺志》,清光绪七年,钱塘丁氏刊本)。其图中在右上角一座寺院即是圣果寺,阅者可仔细校对欣赏。</p><p class="ql-block"> 历代多有描写赞扬圣果寺的诗句:</p><p class="ql-block">唐代,诗僧处默在宝历年间(825-827)所写的《圣果寺》五言律诗:</p><p class="ql-block">路自中峰上,盘回出薜萝。  </p><p class="ql-block">到江吴地尽,隔岸越山多。  </p><p class="ql-block">古木丛青霭,遥天浸白波。  </p><p class="ql-block">下方城郭近,钟磬杂笙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宋代,有僧圆净赞圣果诗:</p><p class="ql-block">深林容鸟道,古洞隐春萝,</p><p class="ql-block">天迥闻潮早,江空得月多,</p><p class="ql-block">冰霜从草木,舟楫玩风波,</p><p class="ql-block">岩下幽栖处,时闻白石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宋代,王安石 有诗赞颂圣果寺:</p><p class="ql-block">登高见山水,身在水中央。</p><p class="ql-block">下视楼台处,空多树木苍。</p><p class="ql-block">浮云连海气,落日动湖光。</p><p class="ql-block">偶坐吹横笛,残声入富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明代王守仁题西湖圣果寺:</p><p class="ql-block">庭前修竹春啼鸟,</p><p class="ql-block">屋畔长松昼宿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清乾隆皇帝题西湖圣果寺:</p><p class="ql-block">花含春意洽,</p><p class="ql-block">石戴古皱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清,屠倬诗《圣果寺》:</p><p class="ql-block">秋气一山老,乱松摇夕阳。</p><p class="ql-block">江云到门黑,沙碛抱城黄。</p><p class="ql-block">霸业销吴越,琳宫压凤凰。</p><p class="ql-block">旧时歌舞地,一半卧牛羊。</p> <p class="ql-block">  辛丑年春夏之交一个晴朗的日子,与时称“杭州活地图”的老陶同游杭州圣果寺遗址。沿山道而上,但见<span style="font-size:18px;">圣果寺周边绿树翠郁,峭山幽林,寒泉涓滴,环境优美,实为佛教驻锡之胜地。</span></p> <p class="ql-block">  登山途中,一座建在山涧溪沟上的新桥,属圣果寺遗址维护的一部分。其桥造型不够古朴、精致,如称其美,则不敢恭唯。</p> <p class="ql-block">  圣果圣遗址上的石碑。现圣果寺已荡然无存。</p><p class="ql-block"> 杭州圣果寺,始建于唐代,系江南名刹,兴于两宋,虽有毁损,但屡次重建,名扬钱塘。元初遭毁,至明代又重建,清代也曾维修,成为杭州名刹。官员、文人、帝王多有与此寺有往来。</p><p class="ql-block"> 历史记载中,有王安石游历圣果寺的记述,他被寺院景色迷住,写诗云:“登高见山水,身在水中央。下视楼台处,空多树木苍。浮云连海气,落日动湖光。偶坐吹横笛,残声入富阳。”可以说是历史上描述圣果寺最佳的诗句。</p><p class="ql-block"> 还有明代著名思想家、心学集大成者王守仁(即王阳明)于正德年间(1506-1521)曾在此避灾养病讲学,并留下《移居胜果寺》二首的记录,其一诗云:“江上但知山色好,峰回始见寺门开。半空虚阁有云住,六月深松无暑来。病肺正思移枕簟,洗心兼得远尘埃。富春只尺烟涛外,时倚层霞望钓台。”一座古寺,因为王守仁的到来,成为了一方求学圣地,美好山色之外,又添了一阵书香气。</p><p class="ql-block"> 清代乾隆皇帝(弘历)六次游江南,更是多次游览圣果寺,並有诗歌多首,现录摘一首《圣果寺》:</p><p class="ql-block">大觉旧名刹,胜果其别室。</p><p class="ql-block">为境既僻幽,构宇亦古质。</p><p class="ql-block">禅侣结夏宜,万虑归静一。</p><p class="ql-block">每从遥望得,栖迟偶兹日。</p><p class="ql-block">始披翠雨入,忽凌白云出。</p><p class="ql-block">三间草堂閒,坐以点吟笔。</p> <p class="ql-block">  这处房子現系山林管理处房子,据考证,此处是历史上圣果寺大佛殿遗址所在。</p> <p class="ql-block">  圣果寺遗址上有一只香炉,是近年信佛教的一些人摆放上去的。</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遗址大殿旁边有一水池,据说是古放生地遗址。</span></p> <p class="ql-block">圣果寺遗址右边,沿石阶上行,有一石洞,石崖上刻“通明洞”三字,又刻有“石门”两字,内供奉佛像。应为僧侣修练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再往右行,山崖下为一观音亭,现供奉观音菩萨,有信徒在供奉香火。</p> <p class="ql-block">这是观音亭边的“凤凰池”。</p> <p class="ql-block">  往右边山道行,一山崖下,有宋高宗赵构在凤凰山的一块石碑上书写的“忠实”两字,据说是南宋皇帝赵构40岁生日写的。现在这块石碑在凤凰山南宋皇宫遗址的边缘。“忠实”楷书,平列,高92厘米,宽182厘米,字径85厘米。因为南宋时的地面比现在的地面高出1.5米左右,所以这块碑被半埋在土里。</p><p class="ql-block"> 20岁正式坐上皇帝之位、35岁杀死岳飞、40岁写下忠实二字,短短5年,不知宋高宗那时的心境。我们通过这块摩崖跟宋高宗“默默对话”,也无法搞请他当时的心理。</p><p class="ql-block"> 另有一种说法,说“忠实”两字是宋高宗给守卫他的御林军题的,希望他们“忠实”于他。忠实于朝庭的岳飞被杀了,还要别人忠实于他?不去猜想了,不过是一块石刻历史遗物吧。</p><p class="ql-block"> 据载,“忠实”的石崖上以前也有一座“忠实亭”用来保护。所以,今天我们才能看到较完整的碑文。</p> <p class="ql-block">山道石崖边上又一石洞</p> <p class="ql-block">右侧山道上,有一显目的摩崖石刻,上刻“凤山”两个大字,字体大约有一米见方。两边石上有宋孝宗淳熙十四年春(丁未年,1187年),洛王大通书刻字。</p> <p class="ql-block">“凤山”刻石,字旁有“淳熙丁末春”(丁未年,1187年),“洛王大通书”。</p> <p class="ql-block">山崖上的一个石刻字,龙飞凤舞连成一体。知道是什么字吗?答曰:飞龙。</p> <p class="ql-block">圣果寺遗址现存有多处古迹。 “三佛石”即西方三圣,高约10米,当时为杭州最高大的佛像。中间是弥陀佛,两旁是观音菩萨与大势至菩萨。</p> <p class="ql-block"> 吴越时期,吴越王钱鏐信崇佛教,在石壁上雕刻“西方三圣”佛像,在杭州诸处造像中,最大的应该就是圣果寺西方三圣了。遗憾的是,现在我们看到的是残像,破损严重,佛像上半部基本毁坏己尽,石壁上只留轮廓影子;下半部坐基尚能感觉是佛像组合。大抵是因为这里曾经作为南宋的宫城,屡次经受兵祸,再加年岁久远,千年风摧雨残,故毁坏严重。</p><p class="ql-block">(据最新信息:杭州有关部门正在对“西方三圣“石雕像进行重新雕塑,预计2025年香客与游人可以观赏到修饰一新的佛雕像。)</p> <p class="ql-block">十八罗汉摩岩石雕组像,原来是裸露的,现在刚在山崖上造了一组边檐亭,用以保护石像。</p> <p class="ql-block">十八罗汉造像,应该是残像了。大概由于年代久远,风化严重,雕像边缘线已不清,雕像面部呆滞无神,但曾涂上过金漆。有些资料上讲的是十六罗汉,细细数去,应该是十八个。有一个罗汉像在上部,须抬头从亭顶一洞口看去,方得一见。据记罗汉石刻缘起后晋开运元年(944年),南山僧人弥洪寻圣像有六尊。后来吴越王又镌天台罗汉成十八像。</p> <p class="ql-block">十八罗汉塑像(局部)</p> <p class="ql-block">  圣果寺遗址周边有凤凰池、通明洞、郭公泉、白玉宫墙、隐岩、香象、潜龙潭、月岩等有名景点遗址。据说宋代山顶上还建有一座“崇圣塔”,宋仁宗赐名的,可惜现在已不影踪。这些景点与遗址现为杭州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現重点介绍南宋皇家花苑“月岩”。</p> <p class="ql-block">  这就是圣果寺边上、凤凰山上的南宋皇家院林一一月岩景区遗址。山岩前有一池,名叫“桂月池”。宋式八卦图案栏杆围着的小池子,池内长年有一汪清泉。附近数堆奇石、多处石刻、古树等,组成的一圈园林美景。相传此处是宫中禁苑中秋赏月的地方,不论是南宋皇帝还是文人雅士都爱到此处赏月,特别是每年八月十五中秋之夜八时至十时许来此处,月亮刚好穿过崖上的圆洞,清輝的一束会投至岩下之池水上,美妙横生。此景就成了南宋禁苑“月岩望月”奇景。</p> <p class="ql-block">  这是水潭旁边一奇特山石,山石上有一孔,月光可以透过石孔照到池水上,池水上会映现一轮明月。南宋的皇室、嫔妃、官员可在此御花园山岩上欣赏月亮,确是一奇妙风景。</p> <p class="ql-block">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月岩”。</p> <p class="ql-block">  月岩旁边“正大光明”石刻岩</p> <p class="ql-block">“本来”石刻,</p> <p class="ql-block">石崖上刻有:“光影中天”四字</p> <p class="ql-block">山崖上刻有“无影相”三字</p> <p class="ql-block">  “本来”岩旁有登顶石阶,可以由此上去攀摸“月岩”。</p> <p class="ql-block">在杭州,我们能够想到的赏月胜地无非都是与西湖有关,而与岩石联系在一起赏月的,在杭州乃至全国恐怕就只有凤凰山上的“月岩”了。这里曾是南宋皇城的御花园,月岩便是当时皇帝与嫔妃们赏月的好去处。“月岩望月”是与“平湖秋月”、“三潭印月”齐名的杭州三大赏月佳地。</p> <p class="ql-block">  圣果圣月岩在南宋临安皇城西侧,为殿前司营御敕场(见图)。</p> <p class="ql-block"> 现在插叙一段白居易与“胜果寺”的关系。</p><p class="ql-block"> 唐朝白居易曾任杭州大守。他有一首诗《九日思杭州旧游,寄周判官及诸客》说:“忽忆郡南山顶上,昔时同醉是今辰。笙歌委曲声延耳,金翠动摇光照身。风景不随宫相去,欢娱应逐使君新。江山宾客皆如旧,唯是当筵换主人。”唐穆宗长庆二年至四年(822-824),白居易在杭州任太守,这首诗是他后来写的,怀念在杭州为官时过重阳节的情景,这郡南山顶上,指的就是凤凰山上。</p><p class="ql-block"> 他著名的《江南忆》(其二)则说:“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当时杭州州治官衙就在凤凰山下,州治内的“郡亭”毗邻钱塘江畔,所以“枕上看潮头”是完全有可能的。而诗中讲到的“山寺”相距州治“郡亭”应当不会太远,很有可能指的就是圣果寺(当时还叫胜果寺)。凤凰山“月岩”就是传统的赏月佳地(南宋时月岩建有“延桂亭”),而圣果寺正殿左侧古时有“将军池”,池上石壁间有石刻“桂岩”二字,因池边长有一株大过群木的超大桂树,故名。因而白居易在中秋时节来圣果寺月下寻桂赏景,与“郡亭”看潮头一样,都是杭州的赏秋之景,都在情理之中。</p><p class="ql-block">(注:此白居易诗句描述系摘录于一资料)</p> <p class="ql-block">  2018年起,杭州市组织人员对圣果寺遗址进考古。圣果寺遗址位于杭州上城区凤凰山景区、南宋皇城遗址范围内,至今仍在考古发掘中,神秘面纱仍待揭晓。</p><p class="ql-block"> 根据文献推算,圣果寺原有的寺院面积,大约有300多万平方米。这么比较一下吧,凤凰山脚下就是南宋皇宫,而圣果寺的寺产比皇宫面积大五至六倍。</p> <p class="ql-block">  圣果寺主体建筑遗址挖掘航拍图。</p><p class="ql-block"> 现发掘已发现了五代至北宋的夯土台基及台基包边、砖砌铺地、排水沟等遗迹,明晰了圣果寺主体建筑区的建筑朝向、整体格局及建筑布局,并发现了五代至北宋圣果寺入寺道路的痕迹。圣果寺主体建筑区由至少三级台基组成,自上而下,层层递进,台基间总落差达7米,规模宏大,营造考究。</p> <p class="ql-block">  圣果寺遗址挖掘处一场景。</p> <p class="ql-block">  2019年一2022年,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圣果寺遗址的千佛阁区域进行了考古发掘,发掘面积近500平方米,发现了五代至宋的铺地、柱础和散水的墙基、道路等遗迹,基本明晰了千佛阁遗址的整体布局与建筑形制,该区域共有三层台基,以千佛阁为主体建筑,前有庭院,千佛阁面阔三间,进深两间半,后与西方三圣像所在崖壁相接,构成窟前建筑。</p> <p class="ql-block">  据告,这是圣果寺遗址上挖掘出来的破残石雕件,上部为宋代迦陵频伽雕像残件,下部为刻石残片。</p> <p class="ql-block">  这是发掘出来的圣果寺遗址上的五代至宋代瓦当。</p> <p class="ql-block">  圣果寺遗址的一处考古发掘地,目前围着,不能进入。</p> <p class="ql-block">编后记:</p><p class="ql-block"> 游览过程中,我与老陶一路讨论两个问题:</p><p class="ql-block">一.历史上哪个时期对杭州经济文化(包括寺院)毁损最严重?</p><p class="ql-block"> 南北朝以来,杭州的经济文化得到很大发展,由于连年战争几乎都发生在北方地区,南朝末代皇帝陈后主似乎是不战而降,“雕栏玉砌应犹在,”在“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叹息声中,就被隋炀帝收伏,南朝未遭大的战争破坏,以至唐杜牧歌咏“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隋唐时期,苏、杭成为天下最富足之地。五代十国时期,赵匡胤统一中原后,杭州的钱镠接受“招安”,被封为吴越王,避免了杭州一场战争风险,为两宋时期杭州经济发展赢得时间空间;特别是赵宋南渡,临安成为南宋的首都后,近一百五十年的相对和平的发展时期,让杭州进入“西湖歌舞几时休,直把杭城作汴州”的莺歌燕舞时代,于是,杭州成为富饶之地,杭州的佛寺也得以空前发展,如杭州的昭庆寺、净寺、灵隐寺、圣果寺、梵天寺、天竺三寺等等,都在那段时间得以发展扩大。延至明、清两代,虽历年曾有火灾等毁损,但仍得以历史上佛教最好的发展阶段。</p><p class="ql-block"> 杭州城市经济发展受挫,一是北宋南渡时,金兵铁骑残踏江南,追杀南逃的赵皇室,金陵、杭州、宁波等浙江东部一带,惨遭金兵掠夺、抢刧,好多寺院被焚毁。明州(宁波)地区史载当时有一百多个寺院,几乎被催毁殆尽。二就是南宋末年,元兵残杀与统治,杭州基本上全城被毁。由于元统治者当时是信奉本教,对汉佛教是采取排斥态度,故汉寺院大都被毁。(不过,后来元统治者接受汉文化,也信奉佛教,在南北各地大造佛像、也建了许多元式佛塔。)</p><p class="ql-block"> 杭州经济文化受挫另一时期,是鸦片战争以后。当然,明代中期,倭寇入侵东南沿海,杭州也曾遭掠烧,圣果寺就被倭寇抢掠焚毁一次。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腐败,社会经济发展严重受挫,各地寺院也纷纷没落败毁,至清未民国初年,直至文革,寺院道观更是以垂直落体速度毁坏、消失。直至文革结束后才再重现生机。</p><p class="ql-block">二.南宋给中国留下什么?</p><p class="ql-block"> 在中国的历史里,两宋的名声很不好听,史评一直说那是个积贫积弱的朝代。但客观地分析,宋朝其实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顶峰时期,经济发展,战争较少,社会相对安定,科技文化相当发展,统治阶段采取相对人性化的管理。而从宋朝以后,中国就再也没有在世界的舞台上扮演过领先的地位。</p><p class="ql-block"> 简单归纳一下,应该有这么几点是南宋留给后代的正能量:</p><p class="ql-block">一.首先,宋朝的经济表现出了超前的繁荣,百姓欣欣向荣。即使每年为求太平向金、辽等国交银纳贡,但宋朝的经济仍然发达,并且宋朝的特点在于藏富于民,让民间经济有发展的空间。史载宋当时的GDP排行是世界第一,整个宋朝时期平均财政收入大约是明朝的10倍。</p><p class="ql-block">二.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与爱国主义文化上,北、南宋也是有贡献的。特别是南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植根性的巩固发展。岳飞的“精忠报国”精神,于谦的“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诗句与壮举,陆游、辛弃疾等民族英雄主义的豪迈精神,永远是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与爱国主义精神的宝贵的财富。</p><p class="ql-block">三.宋朝在文化上也呈现出了开放的状态,宋朝不杀文官是史上有名的,就是因为这样宽容的态度。宋朝在文化上也十分繁荣,著名理学家朱熹与“程朱理学”;王阳明的“格物致知”与“心学”;继唐诗兴盛以后,宋词、宋诗、曲艺的产生与发展,著名诗人苏轼、黄庭坚,王安石、陆游、辛弃疾、秦观、晏殊、柳永、欧阳修等一大批历史文化名人的涌现,这一切都离不开宋朝对于文化的开明。那都是宋朝文化政策的成功与对中国历史文化发展的重大贡献。</p><p class="ql-block">四.在两宋历史上,几乎没有内乱,国内也相对稳定,即便宋江、方腊等起义也发生在局部地区,且时间较短。相比内部战乱频频,民不聊生的之前很多朝代,宋代的老百姓是相对幸福的。求和谐、安定、安居乐业、重文化、重商贸,对后世都是一个启示。</p><p class="ql-block">五.科技上的巨大成就及对后世的影响。在宋代,各种制造技术在当时发展到了顶峰。 在科技上,中国四大发明中有三个都是宋朝的(指南针、活板印刷、火药),除此之外,如宋应星“天工开物”等描述的各种制造业也是从宋朝开始传承光大并得到极大发展的。</p><p class="ql-block">六.两宋的对外贸易得到空前的发展。由于两宋经济发展,所以有更多的商品可供用于交易。唐代商品交易繁荣,长安、洛阳等大都市成为交易中心,是以陆上通过西域一带商路发展而成的;而两宋,除了继续长安、洛阳、开封等大域市商贸发展之外,则开始了历史上空前的海上交易之路,海外贸易非常发达,航海路线拓展到日本、高丽、新马、直至抵达印度、东非沿岸,出口的商品有丝绸、茶叶、陶瓷、漆器等,而进口的商品有香料、珠宝、木料、杂货等,当时的番禺(广州)、泉州、潮州、明州(宁波)等成为主要的海上贸易口岸,而广州、泉州、宁波当时也是两宋最大的造船港口。</p><p class="ql-block">七.两宋的城市经济得到空前的发展。中国的商品经济萌芽于南宋,市民的契约精神,商品经济交换意识得到大大发展。北宋的“清明上河图”代表了北宋首都开封都市经济高度的繁荣,使之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都市。南宋的首都在临安(今日杭州)。湖光秀美,市井繁华,店铺林立,热闹非凡。市内有早市、夜市、瓦肆。在茶肆里高挂名人字画吸引来人消遣。西湖游船画舫,湖岸戏蓬满坐,秦楼楚馆,勾栏瓦舍,箫声燕歌,商客往来,络绎不绝。整个临安充满了大都市的气息,人称为东南第一州。就连南宋灭亡后,马可·波罗依然称杭州为“天城”。</p><p class="ql-block"> 陈寅恪先生曾这样评价:“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p><p class="ql-block"> 就这样试着评价南宋对后世的影响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Laoli(锋)</p><p class="ql-block">2021.05.23.于甬(初稿)</p><p class="ql-block">2024年12月20日修改后发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