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乡红菱梦一一遥忆故土之十七

水彩

<p class="ql-block">  秋渐深,余杭直街的葫芦桥头,见一担水红菱刚刚歇落,淡黄色的竹筐中艳艳红菱只只鲜嫩。村女摘下青绿色的斗笠扇着风,站在筐后面脆声叫着"现摘的水红菱"!一条蓝印花布裤子衬出两筐红菱格外鲜亮。她一面弯腰把一叠作包装材料的干荷叶打开放在一只筐面上,一面把另一只筐中的红菱用手在中间堆出一个高出筐口的尖包来,以便招徕顾客。离故乡几十年,这夺目的红菱瞬间翻起了我心中的涟漪,忙上前想买上一荷叶包⋯⋯</p><p class="ql-block"> 突然一股人潮不知从何方汹涌而至,将我冲得老远。我虽奋力向前挤,终归无力破人潮,急切中只得大叫"水红菱!"妻将我推醒说"你又在用家乡话喊嘛呢?"迷糊中的我方才明白这原来是一场美梦。不禁在暗夜中感叹,有许多人间事连在梦中都是难以实现的。</p> <p class="ql-block">  我小时候大概五六岁时,姐姐带我去北门外的石凉亭采过菱。亲戚家的叔叔把一根扁担放进菱桶里,把圆形的大菱桶倒扣到头上,上半身都看不见了。他在里面跟挑担似的肩担着扁担把好重的木头菱桶送到河港边,放进水里。姐姐就爬进菱桶,这时菱桶在水中晃得厉害,我又不敢进去了,姐姐就把我一把抱进了菱桶。进去后,姐姐回过头来对我说"坐好别乱动就没事的",果然,乖乖坐下后,菱桶不晃了。</p><p class="ql-block"> 我们采的是一种野生的四角刺菱,个儿不大,比枣还小些。可别看它个儿小,脾气却不小,常常会霸道地扎疼我的手。把它煮熟,剥壳也是十分困难,壳硬不说,四根长长的尖刺张牙舞爪,抓都不好抓,咬也没处咬,为了吃它那可怜巴巴的一口菱肉,指头被扎得好疼,我就对它提不起兴趣来。但是采菱倒是新奇好玩,所以我就闹着一定要跟姐姐去。采刺菱倒反而不易被扎,因为摘的时候,一手提起菱秧来,另一只手只要揪住它屁股上那根松软的尾巴,掐断就行。</p><p class="ql-block"> 从水中捞起一支菱秧,摘过了一只,在菱盘对面的位置必定还有一只,它们是成对生长的,就如邓丽君在《采红菱》中唱的"好像两角菱,也是同日生,我俩一条心"。我坐在姐姐身后,伸手从菱桶外面摘过几只刺菱后,很好奇它为啥不沉下去,我用手把它摁进水里,一松手它就跟着我的手快快地逃出水面来,好像它也怕淹死呢。我问姐姐这是为啥,姐姐一边忙着摘菱,一边说,"你看它每片叶子下面的梗子上都有一个气囊,你弄断看看。"我真弄断一个叶片下的那个粗粗软软的小泡泡,发现里面有好多小洞洞,自言自语道"噢,有小洞洞就不会沉呀"。</p><p class="ql-block"> 野菱不像家菱那么长得密,稀稀拉拉地,姐姐总要经常用两只手当桨划水去找,看起来很费劲,摘了小半天,小竹篮还没装满。我们在另一处上了岸,互相一看,两人身上都弄湿了一大片,哈哈笑着往回走,去叫叔叔来背菱桶。</p> <p class="ql-block">  人们种菱的历史悠久,浙江河姆渡考古发掘出距今七千年前的菱角。几千年的培育进化,目前家菱的品种不少,从颜色分,有青菱、红菱、紫菱、黑菱;从形态分,有两角、三角、四角及无角;从大小分,一只大的两角菱可抵五六只小刺菱。</p> <p class="ql-block">  菱角是一年生草本植物,逐水而生,所以从温暖的江南水乡直至华南的广大地区都有分布。江南地区有一种"水八仙"的说法,菱角就是其中之一。("水八仙"是指八种可食用的水生植物:慈菇、荸荠、莲藕、菱角、鸡头米、水芹菜、茭白、莼菜)</p><p class="ql-block"> 在夏热未尽的江南,水红菱的上市,标示着它一头承载着夏的热烈奉献,一头向往着秋的柔情缠绵。</p> <p class="ql-block">  秋风起,菱上市,街市上忽然间就出现了红红绿绿的菱角,一筐筐一堆堆,给街市增添了一抹别样的亮色。先上市的是嫩的水红菱,脆嫩多汁,微甜爽口,多作水果食用。但嫩菱角也可以炒菜,其风味与老菱角的菜很不同。随后老菱角上市,老菱的淀粉含量大增,适宜煮食,吃起来面中带有一丝丝的脆,类似栗子,因此也有人称它为水栗,只是它有一股栗子所没有的别样清香。</p><p class="ql-block"> 老菱既可以直接食用,也可以做成多种菜式:菱角炖咸肉、菱角烧排骨、菱角炖汤,白米粥中加入切成小块的菱肉,再来点蜜糖桂花,那是一款香糯的甜品。老菱还可以制成菱粉,用来做菱粉糕,或者用菱粉勾芡用。菱的菜谱花样不少,不必是大厨师,稍作研究,你也可以做出一款新的菱角菜品来,今年秋天你不妨一试身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你可能会问,菱角既然淀粉含量高,那也可以代粮食充饥啦?不错不错,能问出这句话来,说明你的年龄恐怕不小了。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国大饥荒中菱角确实救过不少人的性命哩。1960年,那个十分不寻常的秋天,虽名为鱼米之乡的故乡,也曾是饥馁四起,渐渐地池塘里再也找不出菱角来,农民们只好进城买菱角、豆腐渣。再后来,就有人开始吃菱秧⋯⋯菱秧在水乡本来也是一种特别的菜,农家一时断菜,就到池塘里捞两根菱秧炒个菜救急,但当年却用来充饥。菱这种植物,在上年纪人的记忆中,它曾扮演过特殊的角色。</p> <p class="ql-block">  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一个秋天,从新疆探亲回家,沉沉的夜色里,背着行囊正在急于赶回家的我,忽听得马路上远远地传来一声"现石(煮)热老菱"的悠长叫卖声,在行人不多的空旷马路上久久地回荡。亲切的乡音刹那间撞翻了我心中的五味瓶,顿时心中一股酸酸又甜甜的味道如潮涌来⋯⋯故乡啊,我回来了!</p> <p class="ql-block">  (图片来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