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向西——在山西,参观中国煤炭博物馆

永婯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中国煤炭博物馆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级煤炭行业博物馆。它立足于煤炭主题,辅以现代化的表现手段,在有限的空间里,浓缩了中国悠久的煤炭历史。“煤海探秘游”也是一个大型的科普展览,由精品馆、煤的生成馆、煤炭与人类馆、煤炭艺术馆、四维动感影厅,以及模拟矿井等组成,内容丰富,规模宏大,是永久性的基本陈列。</span></p> <p class="ql-block">  煤炭在世界能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世界一次能源消耗的30%来自煤炭,中国一次能源消耗的70%来自煤炭。中国的煤炭产量约占世界煤炭产量的40%,山西的煤炭产量约占全国煤炭产量的1/4。</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中国煤炭的种类——世界各国煤炭的分类和命名各不相同。我国根据煤化度和工业利用特点将所有煤分为:褐煤一号、褐煤二号、贫煤、贫瘦煤、瘦煤、焦煤、肥煤、1/3焦煤、气肥煤、气煤、1/2中黏煤、弱黏煤、不黏煤、长焰煤、无烟煤一号、无烟煤二号、无烟煤三号等十七类。其中除褐煤、无烟煤外,其余的十二类统称为烟煤。</span></p> <p class="ql-block">  煤的分类展示</p> <p class="ql-block">  简单的说,咱们最早的生活用煤,就是无烟煤,其余的都是工业用煤。烟煤的主要用途如下图所示。</p> <p class="ql-block">  煤炭是怎样形成的呢?远古时期,地球上气候温暖潮湿,日照充足,生长着茂密的植物,这些植物经过不断地生长、倒伏、腐烂,形成了厚厚的腐殖物—泥炭。泥炭层随着地壳不断变化被深埋地下,在温度、压力的作用下,经过亿万年的漫长岁月,分别变成了褐煤、烟煤和无烟煤。</p> <p class="ql-block">  悠悠万古,沧海桑田。经过亿万年的演变,太阳的热能被植物吸收,植物又转变成了煤炭。奇妙而又恒定的能量转换、物质不灭定律,使人类社会拥有了一种金子般珍贵的能源--煤炭。</p> <p class="ql-block">  早在六、七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发现了煤炭。至少两千年前,我国就开始冶铁。</p> <p class="ql-block">  明代竖井模型</p> <p class="ql-block">  煤炭从它被发现的那一刻起,就成了人类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煤炭用于冶铁,铁器大规模使用,促进了农耕社会的繁荣;煤炭自身所蕴藏的巨大热能,使蒸汽机的发明所孕育的近代工业革命成为现实;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人类进入电器时代,煤炭仍然是该时代的原动力。</p> <p class="ql-block">  古代煤炭科学技术</p> <p class="ql-block">  从古至今,煤炭有着广泛的用途。</p> <p class="ql-block">  勘探和采取煤炭,目的就是要利用它。我国古代时期除了早已认识到煤可以燃烧外,还发现:</p><p class="ql-block"> 1、燃烧时加水、放盐,可使火更旺;此外,把碎屑的煤加上粘合剂做成煤饼,能提高煤的块度,便于通风,以利烧用;</p><p class="ql-block"> 2、在对烟煤的粘结性认识的基础上发明了炼焦技术,这是古代科技史上的重大成果;</p><p class="ql-block"> 3、对煤中普遍含硫现象有所认识,可以更加合理地利用煤炭;</p><p class="ql-block"> 4、对煤的风化和自燃以及煤气中毒和井下瓦斯都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煤炭的利用日益广泛,几乎渗透到所有使用燃料的行业和部门。比如烧制陶瓷、印朱、烧砖、烧石灰、煮盐、冶炼、煤炭成型加工、医药、建筑,以及提炼其它有益物质。</p> <p class="ql-block">  下面这组人们日常的生活用品,包括尼龙制品、橡胶制品、纺织品染料、塑料制品、胶片增感剂、油漆,等等,都是通过煤化工产业链制作出来的,就是对煤炭的最好利用。</p> <p class="ql-block">  悠久的历史,辉煌的成就,预示着更大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煤炭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将依然发挥更大的无可替代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  中国是煤炭大国,煤炭的蕴藏非常丰富,煤炭的产量和消费量也居世界各国前列。</p><p class="ql-block"> 根据中国煤田地质总局对全国煤炭资源远景调查,在距地表以下2000米以浅的地壳范围内,我国煤炭资源总量达55697亿吨。已探明矿区5300余处,探明储量10176亿吨。与世界探明储量相比,中国煤炭储量位于俄罗斯、美国之后,居世界第三。</p><p class="ql-block"> 从资源总量上看,以新疆、内蒙古、山西、陕西等省(区)居前,贵州、云南、宁夏、安徽、山东、河南、河北次之,台湾也有煤炭赋存。</p><p class="ql-block"> 从探明储量上看。则以内蒙古、山西、陕西为最,新疆、贵州次之。</p><p class="ql-block"> 就品种来说,探明储量中,烟煤占75%,无烟煤占12%,褐煤占13%。</p><p class="ql-block"> 在空间上,包括台湾在内的32个省、市、自治区,除上海市外都有储量。</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下面通过图例,从成煤地史、煤炭种类、资源分布等方面,展示全国煤炭的赋存开采情况及煤炭工业科学发展的前景。</span></p> <p class="ql-block">  新疆:煤炭资源总量22000亿吨,预测储量居全国省市自治区之首。主要煤层层数多,厚度大,储存稳定,埋藏浅,易开采。为我国煤炭资源的重要战略后备基地。</p><p class="ql-block"> 内蒙古:煤炭资源总量10246亿吨,全国排名第二,其中探明储量全国第一。2017年煤炭产量全国第二,同比增幅全国第一达35%。正成为我国煤炭开发的热点地区。</p> <p class="ql-block">  山东:煤炭资源分布广,储量大,煤类多样,煤质优良,赋存条件好,预测煤炭储量2680亿吨。是中国东部沿海的重要煤产地。 </p><p class="ql-block"> 河南:煤炭储量较为丰富,煤种主要以焦煤、无烟煤为主,是我国重要的产煤省份。煤炭保有量为617.78亿吨,产地多在铁路沿线。 </p> <p class="ql-block">  山西:煤炭资源总量6500亿吨,全国排名第三,煤炭产量和商品煤调出量一直雄居全国之首,按保有量2600多亿吨,年产量9亿吨计算,仍可持续开采200年以上。</p><p class="ql-block"> 陕西:煤炭资源总量3585.67亿吨。探明煤炭储量仅次于内蒙古和山西省,占全国50%的优质煤炭资源。在国家规划的13个大型煤炭基地中,有3个在陕西。</p> <p class="ql-block">  贵州:煤炭资源总量2404.93亿吨,位居江南之首,素有“高原煤海”之称。所产煤炭不但自给,还部分调给邻省。</p><p class="ql-block">云南:<span style="font-size: 18px;">煤炭资源总量678.8亿吨,资源丰富,是我国南方主要富煤省份。长期以来一直是我国西南重要的煤炭基地。</span></p> <p class="ql-block">  宁夏:煤炭资源总量2030.42亿吨,居全国第六位。宁夏人均占有探明储量相当于全国人均量的8.4倍。出省和出口煤炭占到宁夏总产量的80%。</p> <p class="ql-block">  黑龙江:煤炭资源总量376.89亿吨,占东北三省的70%,煤炭产量居东北三省之首,有部分调出外省和出口。</p><p class="ql-block"> 辽宁:煤炭资源总量129.89亿吨。开采历史久,开发强度大,资源利用率高。作为老工业基地排头兵为全国培养了大批露天开采人才。</p><p class="ql-block"> 吉林:煤炭资源总量53.12亿吨,吉林是东北三省中煤炭资源量与产量最少的省份。半数以上用煤需从外省调入。</p> <p class="ql-block">  安徽:煤炭资源总量885.19亿吨,为华东之首。煤种齐全,煤质优良,炼焦煤占全省探明储量92.37%。2017年产量居全国第七位,且同比增幅32%,是我国目前重要产煤省份之一。</p> <p class="ql-block">  四川:煤炭资源总量396.81亿吨,西南地区产煤大省,煤系地层中1.3米以下薄煤层占探明储量的70%,倾斜煤层占40%,制约开采规模,中小型煤矿居多。</p><p class="ql-block"> 重庆:煤炭资源总量45.2亿吨,资源分布广而又相对集中。2017年产量1172万吨,相当于四川省产量的一半。</p> <p class="ql-block">  北京:煤炭资源总量115.81亿吨,煤炭开发历史悠久,目前年产量仍在500万吨。</p><p class="ql-block"> 天津:煤炭资源总量54.37亿吨,赋藏在地下1000米—2000米以浅范围,开发难度大。目前天津的煤炭资源还没有被开发。</p><p class="ql-block"> 河北:煤炭资源丰富,煤的变质程度较高,煤种从气煤到无烟煤,煤种齐全,是我国炼焦煤主要产地之一。全省累计探明总储量202.40亿吨。</p> <p class="ql-block">  江西:煤炭资源总量54.89亿吨,煤炭开发历史悠久,萍乡、安源煤矿在我国近现代采煤史上占有重要地位。</p><p class="ql-block"> 湖北:煤炭资源总量7.04亿吨。井田面积不大,只宜建小井,形不成开采规模。属全国耗能较多有严重缺煤地区。</p><p class="ql-block"> 湖南:煤炭资源总量78.41亿吨,资源分布广,在96个县市中有煤分布的达83个。煤炭产量基本能自给,少量品种需调入调剂。</p> <p class="ql-block">  江苏:煤炭资源总量87.54亿吨。全省煤炭自给率不到三分之一,因而江苏长期成为全国主要缺煤省份之一。</p><p class="ql-block"> 浙江:煤炭资源总量0.5亿吨,资源贫乏,开发难度大。现该省煤矿已全部停产,成为全国继广东之后第二个煤炭纯调入省份。</p><p class="ql-block"> 上海:没有煤炭资源分布,但上海是中国最大的煤炭消费城市,上海港是长三角经济区最大的煤炭集散中转地。</p> <p class="ql-block">  海南:煤炭资源总量0.9亿吨。煤种单一,资源贫乏,煤炭工业未形成规模。</p><p class="ql-block"> 台湾:煤炭资源总量6.6亿吨。历经130多年开采,资源近于枯竭,2000年台湾最后一个煤矿停产,现今用煤主要从印度尼西亚等国进口。</p> <p class="ql-block">  甘肃:煤炭资源总量1521.97亿吨,储量多,分布广,煤层厚,煤种多,煤质好,具有开发潜力。</p><p class="ql-block"> 青海:煤炭资源总量422.72亿吨,95%以上资源赋藏在海拔3200米以上高寒区,开发难度大。</p><p class="ql-block"> 西藏:煤炭资源总量9.02亿吨,资源量少而不均衡。煤系地层构造复杂,可采范围小,仅有几处小型矿井。</p> <p class="ql-block">  福建:煤炭资源总量36.18亿吨。煤层薄,稳定性差,煤种单一,是我国缺煤省份之一。</p><p class="ql-block"> 广西:煤炭资源总量39.48亿吨,属缺煤省区。由于资源逐渐枯竭,原煤产量逐年下降。目前是我国第二大煤炭进口省份。</p><p class="ql-block"> 广东:煤炭资源总量14.92亿吨,经过多年过度开发,现全省境内已全部停产煤炭,成为我国第一个纯调入煤炭省份。</p><p class="ql-block"> 香港、澳门:根据国家煤田地质总局提供的地质资料,未见港、澳地区有煤炭资源的信息。</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我国煤炭业的发展与进步,凝聚了数千年无数代煤炭人的辛勤汗水和聪明才智,既有领先世界的辉煌,也经历过血与火炼狱般的考验。值得骄傲的是,在我国所有的工业门类中,煤炭工业与世界先进水平最接近。目前,煤炭正以清洁能源、高效能源的崭新面貌跨入新世纪,创造人类社会更加美好的未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通过这个展览,让我们普通百姓对国家的煤炭家底有了直观的了解,也增强了对能源储备的信心。</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