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穿过雅鲁藏布江,我们向着拉萨进发,拉萨,我梦想的城市,离我越来越近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半路上遇见藏民,看着慈祥和蔼的笑容,满满的幸福感写满脸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一路上,具有民族特色的装饰比比皆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蓝天下,远处的藏式民居吸引了我们。</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远处有一位小男孩,骑着滑板车在那儿玩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看见陌生人,他以警惕的目光打量着我们。</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我们与他随便聊着天,他慢慢的放松下来了,得知我们是摄影团的,他很热情的带我们去见他的爷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他爷爷热情的开门请我们进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房子很新,看样子刚建好不久。</p> <p class="ql-block"> 小男孩则坐在门槛上静静的看着我们。</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老奶奶很慈祥,她不停的忙进忙出的,热情的招呼着我们。</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一家三口其乐融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屋子里收拾的很干净。家用电器一应俱全,看着他们脸上洋溢着的笑容,就知道,他们的生活有多么的幸福和安定。</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小男孩知道我们要走了,依依不舍的与我们告别。</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拉萨,终于到了,拉萨,曾经听过无数次的名字,如今,她就在我的眼面前,心中有一股小小的激动。这是我们入住的广东会馆酒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这家酒店的楼顶能够看到神秘的布达拉宫,我们放下行李直奔楼顶,只见阳光下的布达拉宫,壮观、宏伟、富丽堂皇,布达拉宫旁边的一座山就是药王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拉近距离再看看,这座令人向往的神秘宫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放下行李以后,我们顾不上吃饭,拿着相机直奔布达拉宫,这是布达拉宫门前的一座小公园,从这个角度可以看见布达拉宫水中的倒影,于是,岸边挤满了等待日落的人,我挤进人群匆匆拍了一张。</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布达拉宫广场上人不多,我们在这里等待日落。<span style="color: rgb(63, 63, 63); font-size: 18px;">布达拉宫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市区西北的玛布日山上,是一座宫堡式建筑群,最初是吐蕃王朝赞普松赞干布为迎娶文成公主而兴建。于17世纪重建后,成为历代达赖喇嘛的冬宫居所,为西藏政教合一的统治中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63, 63, 63); font-size: 18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 西藏和平解放纪念碑,于2001年5月22日建成,坐落在布达拉宫广场。碑名由时任总书记的江泽民于2001年10月1日亲笔题写,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胡锦涛同志于2001年7月18日亲自参加了奠基仪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夜幕渐渐的降临,我们在布达拉宫广场前等待着。</p> <p class="ql-block"> 天色越来越暗,而布达拉宫则越来越亮。</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小公园布达拉宫倒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地上小小一滩水,竟然能让布达拉宫倒影成双。</p> <p class="ql-block"> 夜幕下的西藏和平解放纪念碑,庄严肃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晚上闲逛拉萨街头,赋予传统特色的建筑装饰深深的吸引着我的目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一大早,我们就出门去八廓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转过几个街口,看到这里排起了长队,人们在等待着安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非常时期,人们都很自觉的佩戴口罩,有序的排队等候。</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随着人流走进八廓街,来到大昭寺广场,可惜,因为,开门太晚,没能拍到日出大昭寺的美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年轻人在大昭寺广场拍摄婚纱照,他们身穿藏袍,雍容华贵。</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吃过早餐,我们出发去羊卓雍措,羊卓雍措,有的人简称羊湖(并非藏北的羊湖),藏语意为“碧玉湖”,是西藏三大圣湖之一,像珊瑚枝一般,因此它在藏语中又被称为“上面的珊瑚湖。</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羊卓雍措主要位于西藏山南市浪卡子县,中段在浪卡子县与贡嘎县之间,拉萨西南约70公里处,与纳木错、玛旁雍错并称西藏三大圣湖,是喜马拉雅山北麓最大的内陆湖泊,湖光山色之美,冠绝藏南。羊卓雍措面积675km2,湖面海拔4,441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 羊湖是高原堰塞湖,大约亿年前因冰川泥石流堵塞河道而形成,它的形状很不规则,分叉多,湖岸曲折蜿蜒,并附有空姆错、沉错和纠错等3小湖。历史上曾为外流湖,上述湖连为一体,湖水流入雅鲁藏布江,但后来由于湖水退缩成为内流湖,并分为若干小湖,其湖面高度相差不过6.5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羊卓雍措湖面平静,一片翠蓝,仿佛如</span>一颗璀璨的蓝宝石,镶嵌在青藏高原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羊卓雍措之所以被称为“圣湖”、据说主要原因是它能帮助人们寻找达赖喇嘛的转世灵童。达赖圆寂后,由西藏上层僧俗组成负责寻找灵童的班子,先要请大活佛打挂、巫师降神,指出灵童所在的大方位;然后到羊卓雍错颂经祈祷,向湖中投哈达,宝瓶,药料等;最后,主持仪式的人会从湖中看出显影,指示灵童所在的更加具体的方位。如果上述3种仪式所示方位一致,便可派出人马,循所示方位寻找灵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在返回拉萨的途中,路过一个服务区,藏区特色的山水,饰物都能引起我的关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下午回到拉萨,在八廓街上闲逛,虽然,已经是傍晚时分,然而,来八廓街转经的人,依然是络绎不绝。</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到拉萨的人没有不知道八角街的。但提到"八廓街",知道的人就少多了。其实,八廓街是八角街的正确称呼,我也是看到街上店铺的标牌写着“八廓街”,感觉好奇,问了导游才知道的。八廓街又称八角街,据说,由于在拉萨四川人占很大比例,在四川话中,“廓”与“角”的发音相近,所以,就把八廓街误读成“八角街”了。后来,望文生义,以讹传讹,甚至以为八角街是因为环形街道有八个角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在藏语中,“八廓”是“中转经道”的意思。八廓街又名八角街,位于拉萨市旧城区,是拉萨著名的转经道和商业中心,较完整地保存了古城的传统面貌和居住方式。八廓街原街道只是单一围绕大昭寺的转经道,藏族人称为“圣路”。现逐渐扩展为围绕大昭寺周围的大片旧式老街区。八廓街是由八廓东街、八廓西街、八廓南街和八廓北街组成多边形街道环,周长约1000余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这个小男孩自己推着小车,随着大人一起转经,可爱的小脸严肃,认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里也是青年人拍照打卡的网红点,她们穿着藏袍,拿着转经筒,祈祷着未来的运势。</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51, 51, 51);"> 藏传佛教认为,以大昭寺为中心顺时针绕行为“转经”,表示对供奉在大昭寺内释迦牟尼佛像的朝拜,八廓街成为拉萨三大转经道(大转、中转、小传)之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51, 51, 51);"><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转好经道,在这里休息一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这两位藏族帅小伙很快就吸引了我的镜头,取得他们的同意,我跟拍了他们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去八廓街,有一个地方一定要去看一看:玛吉阿米酒馆。八廓街的建筑大都是白色的,只有八廓街东南角有一栋涂满黄色颜料的两层小楼。这里就是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的密宫。“玛吉阿米”是流传在藏区的一个美丽的传说,意为圣洁母亲、纯洁少女,或可引申为美丽的梦。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他不仅是西藏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宗教精神领袖,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浪漫主义诗人。相传仓央嘉措为了寻找至尊救世度母、跋山涉水走遍了藏区。有一天在拉萨八角街一个小酒馆休息、门外一个月亮般娇美的少女掀帘窥望,“在那东方山顶,升起娇洁月亮,未嫁娇娘的面容,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未嫁娇娘”在藏语中便是“玛吉阿米”——仓央嘉措写给玛吉阿米的诗篇流传至今。拉萨“玛吉阿米”酒吧所在的那所黄色的小楼,相传就是当年仓央嘉措与玛吉阿米相遇的地方,他曾在此地写下著名的《在那东方的山顶上》。玛吉阿米酒馆是一个非常具有艺术品位的艺术酒吧,它的墙壁四周贴满了绘画、摄影、手工艺品,书架上有卡夫卡、艾略特等人的原版图书。</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小店里这些藏族特色物品,均为传统手工艺制作,具有浓厚的地方风格和民族特色,让人目不暇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在八廓街,除了转经人之外,还有就是摄影人,他们用手里的长枪短炮,记录下八廓街上浓郁的藏区风情和特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这里是清朝政府派驻西藏的大臣衙门,<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51, 51, 51);">清朝向西藏派遣驻藏大臣,始于雍正年间。从那时起,到辛亥革命爆发的一百八十三年间,清朝政府共派遣了八十四任驻藏大臣。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51, 51, 51);"><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 布达拉宫,我终于来探访你的秘密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布达拉宫依山垒砌,群楼重迭,殿宇嵯峨,气势雄伟,坚实墩厚的花岗石墙体,松茸平展的白玛草墙领,金碧辉煌的金顶,具有强烈装饰效果的巨大鎏金宝瓶、幢和红幡,交相映辉,红、白、黄3种色彩的鲜明对比,分部合筑、层层套接的建筑型体,都体现了藏族古建筑迷人的特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font-size: 18px;"> 布达拉宫海拔3700米,占地总面积36万平方米,建筑总面积13万平方米,主楼高117米,共13层,其中宫殿、灵塔殿、佛殿、经堂、僧舍、庭院等一应俱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font-size: 18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 公元七世纪三十年代,吐蕃第三十三代赞普松赞干布迁都拉萨,始建布达拉宫为王宫。据史料记载,红山内外围城三重,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宫殿之间有一道银铜合制的桥相连。布达拉宫东门外有松赞干布的跑马场。当由松赞干布建立的吐蕃王朝毁灭之时,布达拉宫的大部分毁于战火。1645年(藏历木鸡年),五世达赖喇嘛为巩固政教合一的甘丹颇章地方政权,由第司索朗绕登主持,重建布达拉“白宫”及宫墙城门角楼等,并把政权机构由哲蚌寺迁来。1690年(藏历铁马年),第司桑杰嘉措为五世达赖喇嘛修建灵塔,扩建了“红宫”。1693年(藏历水鸡年)工程竣工。以后,历世达赖喇嘛增建了5个金顶和一些附属建筑。特别是1936年(藏历火鼠年)十三世达赖喇嘛的灵塔殿建成后,形成了布达拉宫今日的规模。独特的布达拉宫同时又是神圣的。因为在今天的中国,每当提及它时都会很自然地联想起西藏。俨然在人们心中,这座凝结藏族劳动人民智慧又目睹汉藏文化交流的古建筑群,已经以其辉煌的雄姿和藏传佛教圣地的地位绝对地成为了藏民族的象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上山之路从这座无字碑开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布达拉宫依山而建,我们沿着山道拾级而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我沿着石阶慢慢的往上走,看着眼前高大雄伟的建筑,心里为那些修建这座神秘宫殿的古代藏民感到骄傲和敬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font-size: 18px;"> 布达拉宫的基本面貌,主要是公元17世纪五世达赖喇嘛时期重建的白宫及其圆寂后修建的红宫。</span>白宫,是达赖喇嘛的冬宫,也曾是原西藏地方政府的办事机构所在地,高七层。白宫因外墙为白色而得名,现存布达拉宫最古的建筑是法王洞。9世纪时,布达拉宫因吐蕃内乱遭到破坏,仅存法王洞。洞内供着据传为松赞干布生前所造的他自己和文成公主、尼泊尔尺尊公主等人并列的塑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51, 51, 51);"> 布达拉宫主体建筑的东西两侧分别向下延伸,与高大的宫墙相接。宫墙高6米,底宽4.4米,顶宽2.8米,用夯土砌筑,外包砖石。墙的东、南、西侧各有一座三层的门楼,在东南和西北角还各有一座角楼。宫墙所包围的范围全都属于布达拉宫。宫墙内的山前部分叫作“雪城”,分布着原西藏政府噶厦的办事机构,如法院、印经院、藏军司令部等。此外还有作坊、马厩、供水处、仓库、监狱等宫廷辅助设施也都设在这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51, 51, 51);"><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 远处山头,就是布达拉宫对面的药王山,山上有17世纪建造的一座藏医学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这里是宫殿的东大门,走过这里算是真正进入了布达拉宫的内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布达拉宫整体为石木结构宫殿外墙厚达2~5米,基础直接埋入岩层。墙身全部用花岗岩砌筑,高达数十米,每隔一段距离,中间灌注铁汁,进行加固,提高了墙体抗震能力,坚固稳定。屋顶和窗檐用木制结构,飞檐外挑,屋角翘起,铜瓦鎏金,用鎏金经幢,宝瓶,摩蝎鱼和金翅乌做,脊饰。闪亮的屋顶采用歇山式和攒尖式,具有汉代建筑风格。屋檐下的墙面装饰有鎏金铜饰,形象都是佛教法器式八宝,有浓重的藏传佛教色彩。柱身和粱仿上布满了鲜艳的彩画和华丽的雕饰。内部廊道交错,殿堂杂陈,空间曲折莫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是这里的传统工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红宫位于布达拉宫的中央位置,外墙为红色。宫殿采用了曼陀罗布局,围绕着历代达赖的灵塔殿建造了许多经堂、佛殿,从而与白宫连为一体。红宫最主要的建筑是历代达赖喇嘛的灵塔殿,共有五座,分别是五世、七世、八世、九世和十三世。各殿形制相同,但规模不等。其中最大五世达赖灵塔殿(藏林静吉)殿高三层,由十六根大方柱支撑,中央安放五世达赖灵塔,两侧分别是十世和十二世达赖的灵塔。五世达赖灵塔殿的享堂西大殿(措钦鲁,亦名司西平措)是红宫中最大的殿堂,高6米多,面积达725.7平方米。殿内悬挂乾隆帝亲书的“涌莲初地”匾额,下置达赖宝座。整个殿堂雕梁画栋,有壁画698幅,内容多与五世达赖的生平有关。在红宫的西部是十三世达赖灵塔殿(格来顿觉),建于1936年,是布达拉宫最晚的建筑。其规模之大也可与五世达赖灵塔殿相媲美,殿内除了灵塔,还供奉着一尊银造的十三世达赖像和一座用20万颗珍珠、珊瑚珠编成的法物“曼扎”。</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沿着石阶慢慢走出宫院,心中有一种如卸重负的感觉,这一刻我真的能够体会宫门深似海,入宫门如入牢笼的那些哀怨女子的心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font-size: 18px;"> 布达拉宫沿着山势重重叠叠,迂回曲折,同山体融合在一起,高高耸立,壮观巍峨。宫墙红白相间,宫顶金碧辉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它是拉萨城的标志,也是西藏人民巨大创造力的象征,是西藏建筑艺术的珍贵财富,也是独一无二的雪城高原上的人类文化遗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font-size: 18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 宫墙外一排转经筒被人摸得发亮。</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墙上的这些佛龛,每一位走过的藏民都会虔诚的祈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63, 63, 63);"> 大昭寺(Jokhang Temple),又名“祖拉康”、“觉康”(藏语意为佛殿),位于拉萨老城区中心,是一座藏传佛教寺院,是藏王松赞干布建造,拉萨之所以有“圣地”之誉,就与这座寺庙有关。寺庙最初称“惹萨”,后来惹萨又成为这座城市的名称,并演化成当下的“拉萨”。大昭寺建成后,经过元、明、清历朝屡加修改扩建,才形成了现今的规模。大昭寺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在藏传佛教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大昭寺是西藏现存最辉煌的吐蕃时期的建筑,也是西藏最早的土木结构建筑,并且开创了藏式平川式的寺庙市局规式。环大昭寺内中心的释迦牟尼佛殿一圈称为“囊廓”,环大昭寺外墙一圈称为“八廓”,大昭寺外辐射出的街道叫“八廓街”即八角街。以大昭寺为中心,将布达拉宫、药王山、小昭寺包括进来的一大圈称为“林廓”。这从内到外的三个环型,便是藏民们行转经仪式的路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63, 63, 63);"><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 进入大昭寺前面的小广场,可以看到大昭寺的全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被围墙围起的两块石碑。南边一块便是著名的唐蕃会盟碑,高3.42米,宽0.82米,厚0.35米,唐长庆三年(公元823年)用藏汉两种文字刻写。公元九世纪,唐朝与吐蕃王朝达成和好,以求“彼此不为寇敌,不举兵革”、“务令百姓安泰,所思如一”和“永崇甥舅之好”之目的。当时的赞普赤德祖赞为表示两国人民世代友好之诚心,立此碑于大昭寺前,碑文朴实无华,言辞恳切,现碑身已有风化,至今大多数碑文仍清晰可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大昭寺建造时曾以山羊驮土,因而最初的佛殿曾被命名为“羊土神变寺”。1409年,格鲁教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为歌颂释迦牟尼的功德,召集藏传佛教各派僧众,在寺院举行了传昭大法会,后寺院改名为大昭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大昭寺是为供奉文成公主从大唐长安带去的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而修建的。大昭寺不仅仅是一座供奉众多佛像、圣物以使信徒们膜拜的殿堂,它还是佛教中关于宇宙的理想模式――坛城(曼陀罗)这一密宗义理立体而真实的再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从大昭寺正门而进是天井式院落是藏传佛教中“格西”(藏传佛教中的高级学位,相当于博士)的产生地。公元1409年,黄教开山鼻祖宗喀巴在大昭寺创立传昭大法会,并将之确立为藏传佛教界最大的法事活动,从此黄教声名鹊起.法会期间各大寺庙的僧人云集此院,观看被寺庙推选出的杰出僧人进行激烈的答辩。院落东侧有数排酥油灯,白天也总是长明不灭。由这里各个家庭的人负责加酥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酥油灯后是大昭寺主殿正门,大昭寺最早的建筑都从正门开始;外院是后来修建、扩充的,而主殿是1400多年前的建筑。由于多年信徒的摩擦,门口的石头地板光亮如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绕大殿一周共有380个转经筒,一个紧挨一个。边走边推动转经筒是很多虔诚的信徒必做的功课。</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大昭寺殿高4层,整个建筑金顶、斗拱为典型的汉族风格。碉楼、雕梁则是西藏样式,主殿二、三层檐下排列成行的103个木雕伏兽和人面狮身,寺内有长近千米的藏式壁画《文成公主进藏图》和《大昭寺修建图》。</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这个平台原本可以向外远眺,布达拉宫的建筑在耀眼的阳光中光芒四射。俯视可以看到大昭寺广场人流潺动,可尽览充满藏族生活气息的八廓街。可是,现在通向外面的通道都被贴上了禁止通行的纸条,看不见外面的美景有点可惜。我们只能在平台上尽情的浏览大昭寺精美的金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从大昭寺出来,我们坐上24路直奔色拉寺,因为 ,<span style="font-size: 18px;">色拉寺每天下午都有一个辩经活动,我们要赶往那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63, 63, 63); font-size: 18px;"> 色拉寺全称“色拉大乘寺”,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主寺之一。哲蚌寺与、甘丹寺合称拉萨三大寺,是三大寺中建成最晚的一座。 色拉寺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拉萨北郊3千米处的色拉乌孜山麓,周围柳林处处,自古就是高僧活佛讲经说法之地,明永乐十七年(1419),宗喀巴弟子绛钦却杰兴建,成于明宣德九年(1434)。</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63, 63, 63); font-size: 18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 这里就是色拉寺的辩经场,辩经,是一种佛学知识的讨论,也可以说是喇嘛们的一种学习方式。色拉寺的僧人们每天有一次辨经活动。这是一种富于挑战性的辩论,辩论者往往借助于各种手势来增强辩论的力度,他们或击掌催促对方尽快回答问题,或拉动佛珠表示借助佛的力量来战胜对方。作为拉萨三大寺庙之一,色拉寺可能不如哲蚌寺宏大多彩,但这里的辩经活动绝对是非常有特色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走进辩经场,僧人激烈的辩经活动很感染人,他们有的挥舞着手臂,做出各种手势,有的盘膝而坐,不慌不忙的解答着疑问。</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出来的时候在附近的藏民小店,品尝当地的美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从色拉寺出来到药王山,这里可以看布达拉宫全景图,站在药王山观景平台,布达拉宫全景一览无余。<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font-size: 18px;">布达拉宫外观13层,高110米,自山脚向上,直至山顶。由东部的白宫(达赖喇嘛居住的地方 ),中部的红宫(佛殿及历代达赖喇嘛灵塔殿)组成。红宫前面有一白色高耸的墙面为晒佛台,在佛教的节日用来悬挂大幅佛像挂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font-size: 18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 红山是西藏首府拉萨市西北部的一座小山,在当地信仰藏传佛教的人们心中,它犹如观音菩萨居住的普陀山,因而藏语称之为布达拉(普陀之意)。举世闻名的布达拉宫就依据此山山势蜿蜒修建,直至山顶。整座布达拉宫堪称是一座建筑艺术与佛教艺术的博物馆,也是中华各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铁证。重大的历史和宗教意义 。布达拉宫过去曾是政教合一的统治中心,与西藏历史上的重要人物松赞干布、文成公主、赤尊公主和历代达赖喇嘛等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因而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和宗教意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我在药王山观景平台与布达拉宫合影,手中五十元人民币背面图案,就是在这里拍摄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这天要准备回上海了,出发前再次来到八廓街,最后再看一眼美丽的八廓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大清早,在大昭寺入口处,给大昭寺敬献酥油的藏民排起了长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我随着转经的藏民,围绕八廓街走着,眼前闪过一幕幕壮观的转经图,人们口中默念着经文,心里祈祷着佛祖的保佑,为天下苍生祈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午饭以后我们坐车离开了拉萨,离开了这座美丽,神秘,壮阔的古城。滇藏之行在这里结束了,心中别有一番滋味,我们带着探秘的好奇心而来,带着心满意足的好心情返回森林城市。这一趟开了眼,见识了美丽的西藏,走访了神秘的拉萨,探秘了神圣的布达拉宫,有收获也有遗憾,收获了满满的回忆和影像资料,遗憾的是走马观花般的游历,没能好好的静下心来欣赏这座神秘而美丽的城市,留待遗憾等有机会再来西藏,探访更多的秘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登机飞到西宁,然后转机回沪,想不到,回家的路居然不是一帆风顺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到达西宁以后,西宁下大雪了,因此,我们回沪的飞机延误了,结果,在西宁酒店多待了一晚,第二天又因为上海大雾,原本上午的航班又延误到下午,总算下午顺利的登机回家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终于又看到了这座既熟悉又亲切的足球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回家的感觉真好!拉萨,我去过了,以后不知道是否还有机会再去看看?</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