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古风(2021.5.22)

竹林

<p class="ql-block">徐州,简称“徐”,古称彭城,是江苏省地级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徐州历史上为华夏九州之一,自古便是北国锁钥、南国门户、兵家必争之地和商贾云集中心,也是淮海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徐州有超过6000年的文明史和2600年的建城史,是著名的帝王之乡,有“九朝帝王徐州籍”之说。徐州是两汉文化的发源地,有“彭祖故国、刘邦故里、项羽故都”之称,因其拥有大量文化遗产、名胜古迹和深厚的历史底蕴,也被称作“东方雅典。</p> <p class="ql-block">图片为徐州龟山汉墓风景区大门。2021.5.22.乘火车车来到了徐州,当地国旅派了一导游和车,来火车站接我和其它五位游客,开始了徐州一日游。上午行程从游龟山汉墓开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图为是确认龟山汉墓主人刘注印章。龟山汉墓,为西汉第六代楚王襄王刘注(即位于公元前128年--前116年)的夫妻合葬墓。</p> <p class="ql-block">图为进入刘注墓地下墓道,右进左出。墓葬东西长83米,南北最宽处达33米,总面积达700余平方米,几乎将整个山体掏空。共有15间大小配套、主次分明的墓室,卧室、客厅、马厩、厨房一应俱全,井然有序,是一座地下宫殿。南北两条平行的甬道各长56米,沿中线开凿最大偏差仅有5毫米,精度达到1/10000,南北甬道之间相距19米,夹角为20秒,误差仅为1/16000,每条甬道有26块重达6-7吨的塞石封堵。龟山汉墓有许多不解之谜,因此被称为“东方金字塔”。[</p> <p class="ql-block">图片为龟山汉墓墓道。墓道高1.78米,进入不用低头,我推测古人身高与今人没有多大变化。墓中有南北二甬道,甬道沿中心线开凿误差仅5mm; 二甬道水平误差仅8mm,夹角仅20″,专家推测,二个甬道平行而行,延长到西安才汇交,这是不是设计者有意为之。因为汉代刘帮定都在西安,图片上墓道有一道红线,那是人工设置的激光射线,紧贴墓道上方墙角延伸,说明当时开凿墓道设计精准。</p> <p class="ql-block">图片为进入墓道第一房外间为马厩饮水间。汉墓工程精度之谜。汉墓的两条甬道长56米,沿中线开凿,最大偏差仅为5毫米,精度达1/10000,两条甬道相距19米,夹角为20秒,误差为1/16000,且墓道两壁都磨平如镜。按当时的技术水平,人们质疑修建这样的墓道的方法</p> <p class="ql-block">图为马厩里间马与车摆放处。龟山汉墓壸门之谜,据专家考证,楚王夫人下葬应该是在楚王下葬三、四年之后,但楚王和夫人墓都是同时开凿完成的。当时,两个墓宫之间留有一道门,却未开通,直到楚王夫人下葬后,才由工匠们“开门寻夫”。能够建造此墓的能工巧匠,把两座墓宫勘测设计技术打造得天衣无缝,但在这里却留下一个让人无法理解的问题。这里是5个墓室中唯一一个开凿不规划的过道,楚王这边门小,夫人那边门大,使整个通道成为一曲尺形。有人说,这是在开门寻夫时找错了位置,凿到一半时才修正的。但是,在整个的15间墓室中,除了这一个过道外,没有一处发生误凿,让人质疑的是发生在这道只有两米厚的墙壁处。</p> <p class="ql-block">图片为龟山汉墓内水井。在刘注墓道内,不仅有排水设施,还利用山体浸泉设置一个水井。</p> <p class="ql-block">图片为刘注墓主室,墙上有一人影。这就崖壁画之谜,楚王棺室北面墙上清楚地显示着一位真人大小的影子,它身着汉服,峨冠博带,作拱手迎宾状,被称为“楚王迎宾”。这一形象是在墓室正式开放后逐渐形成的。有人认为它是长期渗水所致,但影子外却没有任何渗水痕迹,这也成为龟山汉墓的最大一谜。</p> <p class="ql-block">图片为楚王迎宾画。墓地打开后,刘注放棺处墙上逐渐形一个人像,墓地管理处根据墙上人像形态,画上一幅楚王迎宾图,张贴于此。</p> <p class="ql-block">图片为堆放在外面的墓道塞石。塞石在龟山墓外堆放着大量长方形巨石,它们是用来填充两条甬道,防止盗墓的。这些巨石每块就大约七吨重,很难移动。在两千多年前,生产力极其低下,对于工匠是怎样把重达几吨的“巨无霸”送到甬道里的以及还要分两层紧密叠放的问题,一直引起人们的质疑。1992年,工作人员准备把南部甬道塞石拉出墓外时惊讶地发现,甬道内的上下两层塞石接缝非常严密,两层巨石之间甚至连一枚五分硬币都塞不进去。气势恢宏的刘注夫妇墓就是由这些塞石封堵于墓室之中,这些巨石不仅体积庞大,数量还达到了26块。如此大的采石量,小小的龟山是否能够提供丰富的石材,地下宫殿是否会受到影响,也引起了争议,但是,根据考古人员的分析,这些巨石似乎不应出自龟山。</p> <p class="ql-block">图片为堆放在外面的墓道塞石,大家注意一下,为什么塞石头端有个凿眼,出现这种情况,就是说明墓地被盗过,这个塞石眼是盗墓贼开凿,用于穿绳子将塞石拉出来用的。</p> <p class="ql-block">介绍龟山汉墓视频</p> <p class="ql-block">徐州圣旨博物馆,坐落在风景秀丽的九里山两汉文化旅游区,在龟山汉墓边上。由主陈列楼和点石园两个展区组成,园内陈列有全国各地征集的石雕、木雕、砖雕等大型文物及各类碑碣2000余件。</p> <p class="ql-block">陈列明清二朝圣旨,真实圣旨大都是长卷,不象电视剧展示幅度小,</p> <p class="ql-block">这是清朝圣旨,特点是有满汉二种文字。</p> <p class="ql-block">图片为徐州云龙湖景区。云龙湖位于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是徐州云龙湖风景区主要景点, 原名“石狗湖”,最早形成于北宋。云龙湖东靠云龙山,西依韩山、天齐山。南偎泉山、珠山。三面环山,一面临城。为国家5A风景区,</p> <p class="ql-block">图片为云龙湖音乐厅建筑。苏轼任徐州知州时,时从宾佐僚吏游览云龙山、云龙湖。站在山上或湖边,放眼眺望,一片洼地,犹如一条大沟,其沟三面环山,一面临城。苏轼《答王定民》诗中曰:“笔中好在留台寺,遥知旗队到石沟。”台寺即台头寺,石沟指云龙湖。故以形而名“石沟湖”。后讹传为“石狗湖”。“石沟湖”之名已有近千年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图片为云龙湖景观,《宋史》记载苏轼任徐州知州时曾“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为缅怀苏轼当年的治水之功,故云龙湖又有“苏伯湖”之雅称。《重修云龙湖碑记》载:“云龙湖向以石狗湖之名,上承玉带河,溯源拔剑泉,下与奎河相通,雅称苏伯湖,以缅东坡治水之功也。”《新千年整理版徐州府志》载:“城西南三里,有石狗湖(古曰簸箕洼。明潘季驯挑奎河,起苏伯湖,盖新此湖也。)”又载:“河臣潘季驯挑魁山支河,起苏伯湖入小河即此。</p> <p class="ql-block">图片为徐州民俗博物馆入口,民俗博物馆,是在原户部山古民居余、翟两家大院的基础上修建而成,占地6000余平方米, 有明清古民居160余间。现馆内陈列有徐州地区生活、生产用品及历史民俗文物千余件,并设有节令婚俗、民间艺术、地方戏曲厅等展室,并举办地方戏曲表演、民间工艺制作等活动。</p> <p class="ql-block">徐州民俗博物馆,是由翟家,余家,郑家三个大院组成,对外开放。户部山古民居始建于明代,经清至民国,历建不衰,故民间传有“穷北关,富南关,有钱都住户部山”的民谣。民居依山造势,错落有致,布局巧妙,极具地方特色。 现馆内陈列有徐州地区生活和生产用品及历史民俗文物千余件,并设有婚俗、民间艺术、地方戏曲厅等,还有地方戏曲表演、民间工艺制作等。 走进徐州民俗博物馆,能了解到古老徐州地区淳朴的民风习俗,风土人情,感悟岁月流逝,历史演进的浓缩景象。</p> <p class="ql-block">图片为徐州民俗博物馆郑家大院,</p> <p class="ql-block">图为民俗博物馆内五六百年的古树,</p> <p class="ql-block">图为民俗博物馆内伴云亭,清代始建后经修复。据史料记载,乾隆皇帝南巡路过徐州,也在翟家的亭中小住,清晨起后,忽见四周云雾缭绕,兴致挥笔题写了“伴云亭”三字。现收藏于徐州民俗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图片为徐州戏马台景区大门。戏马台是徐州现存最早的古迹之一,公元前206年,盖世英雄项羽灭秦后,自立为西楚霸王,定都彭城,于城南里许的南山上,构筑崇台,以观戏马,故名戏马台。历代在台上营建了不少建筑物,诸如台头寺、三义庙、名宦祠、聚奎书院、耸翠山房、碑亭等。随着岁月的流逝,时移世变,昔日的建筑物已湮没殆尽。现经整修,戏马台以巍巍壮观,重光溢彩的面貌,迎接海内外游客。</p> <p class="ql-block">徐州戏马台景区项羽雕像。项羽与刘帮比,他不是政治家,巨鹿之战,项羽完成了自己的宿愿,满足于目前的胜利,没有长远打算,就解甲放马,筑起戏马台。最经被以前他收留的刘帮打败,</p> <p class="ql-block">戏马台台名碑石树于台顶重檐六角亭的风云阁内,碑石高2米多。“戏马台”三字为明代徐州兵备道右参政柳城莫与齐所书, 笔峰苍劲遒劲,为明代原物。 崇台位于戏马台顶、风云阁后。由于地势较高,登台四眺, 古城尽入眼帘。 戏马台北侧有曲廊、追胜轩、集萃亭和系马桩、乌骓槽等景点。</p> <p class="ql-block">图片为徐州楚王陵大门,狮子山楚王陵位于江苏省徐州市云龙区兵马俑路,是西汉早期分封在彭城的某位楚王的陵墓。经徐州考古专家考证,其墓主为第二代楚王刘郢或第三代楚王刘戊,此说法已得到南京博物院专家的肯定。狮子山汉墓为汉代早期竖穴墓向横穴墓演变的时期,时间较早。从随葬物品看,其中有薛郡的文阳之印和东海郡的兰陵之印,第二代楚王刘郢或第三代楚王刘戊。</p> <p class="ql-block">图片为楚王陵室内景色。汉代诸侯王继位第二年便开始修建其墓葬,该墓修建尚未完工是因为墓主死得突然。且该墓规模宏大与刘郢客在楚王位四年薨相背。而刘戊在位二十年。1984年发现的四千余件汉兵马俑是楚王的重要陪葬品,1994年发掘了狮子山楚王陵曾被评为“九五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首”,墓中出土的金缕玉衣为中国出土的玉衣中玉质最好、玉片数量最多、工艺最精的一件。楚王陵凿石为室,穿山为藏,规模宏大,结构独特,出土陪葬品丰富,其中有数百件玉器及近300件印章、封泥,国内罕见。,</p> <p class="ql-block">图片为徐州楚王陵进入墓道,楚王陵,有人经考证就是兵马俑主人楚王刘郢或刘戊之墓(尚不能定论)。该墓位于兵马俑馆东400米的狮子山主峰南坡,凿石成墓,早年被盗,有3间耳室和1座陪葬墓未被盗墓者发现,保存下来一些重要文物。该墓由墓道、天井、内墓道、甬道、耳室、侧室、棺室及陪葬墓等部分组成,总长117米,宽13.2米,面积850多平方,凿石量达5100多立方米。是历年来在徐州所发现的规模最大出土文物最丰实的墓。但该墓尚未按原设计要求建成,室内有许多地方遗留下诸多待完成的痕迹。</p> <p class="ql-block">图片为徐州楚王陵墓内复厚棺椁。一座未完成的陵墓,一次仓促的葬礼,楚王陵因此把诸多的迷留给了千年之后的人们。楚王陵主人的死因颇有悬念,而楚王陵地形制也出人意料。它坐北朝南,“依山为陵,凿山为葬”,陵墓直接开凿于山体之中。南北总长 117 米,宽 13.2 米,深入山下 20 余米,总面积 851 平方米,开凿石方量 5100 余立方米。宏大的地下玄宫几乎把山体掏空,工程浩大,气势磅礴,全国罕见,它应该是徐州地区所有汉代陵墓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好、出土文物最多、内涵最丰富、历史及文物考古价值最高的一处特大型西汉楚王陵墓。</p> <p class="ql-block">图片为徐州楚王陵雕像,这是根据墓主人的遗骨而复原容貌雕像,墓主室曾遭盗掘,但墓中依然出土各类随葬器物二千多件(套),约万件。比如国内最精美的金缕玉衣,它所用玉片多达 4000 多片,而通常的玉衣用玉片约在 2100 片左右,而且这件玉衣所用玉片均为质量上乘的和田白玉,晶莹剔透,温和润泽,堪称绝品。另外,显示王者风范的赤金带扣、“月如水,声如磬,万里无云”的玉耳杯、“沧海月明珠有泪”的走盘珠;以及数百件青铜和铁制兵器……这批随葬品工艺精绝,</p> <p class="ql-block">图片为楚王陵兵马甬展厅,狮子山汉兵马俑(简称汉兵马俑、汉俑)是汉朝西汉第三代楚王刘戊的陵墓,位于今中国江苏省徐州市云龙区狮子山楚王陵,其西侧300米远的汉兵马俑是它的一个组成部分,象征着卫戍楚王陵的部队。两处遗址距今已有2100余年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图片为楚王陵兵马甬。狮子山兵马俑,不仅数量众多,而且种类繁多,显示出丰富的内容:有拂袖长袍的官员俑、冠帻握兵器的卫士俑、执长器械的发辫俑、足蹬战靴和抱弩负弓的甲士俑等十余种。狮子山兵马俑既是汉代的艺术珍品,又是徐州作为军事重镇的历史见证,不仅对研究汉代雕塑艺术有极高的价值,对于研究汉代社会生活、丧葬制度、军制战阵都有着同样的价值。</p> <p class="ql-block">图片为楚王陵兵马甬水中展厅。已发掘两条步兵俑坑和警卫俑坑,两条步兵俑坑东端皆遭不同程度的破坏,现存陶俑2393件,其中一号坑1016件,二号坑1377件。俑皆陶土烧制,青灰色,计有马 4匹,官吏俑1件,余为甲胄俑、跪坐俑、盔甲俑、发辫俑、发髻俑、弓弩手俑及持长械俑等。俑身涂粉,局部绘朱。从形制、质地、服饰等特点分析,为公元前1世纪作品,约当汉朝西汉时期景、武之际。</p> <p class="ql-block">图片为汉画像石长廊,位于狮子潭水面东侧,全长约300米,是以“汉画像石文化体验”为主旨的博物馆。汉文化展厅分为三个区域:动漫展示与休闲区、汉画像石及拓片模拟制作互动区、汉画像石精品展区。</p> <p class="ql-block">图片为当时汉代石雕图画。</p> <p class="ql-block">图片为徐州市淮塔。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位于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解放南路2号,位于凤凰山东麓。</p><p class="ql-block">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塔体由回廊、角亭环抱。塔基左右各为解放军和人民支前的浮雕;塔四周为围廊,刻有刘少奇、江泽民等领导人的题词和3万余名烈士的名录,镶嵌着反映淮海战役的大型陶瓷壁画</p> <p class="ql-block">图片为徐州市淮塔雕像群。坐落在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的五位人雕分别是淮海战役的5位总委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和谭震林.</p> <p class="ql-block">一天的徐州之行在淮塔景区结束,这时己是16点许,为此准备转场台儿庄,离徐州只有一百多公里路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1.5.23编辑台儿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