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党的历史,讲好东兰故事

绿城秋雨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重温党的历史,讲好东兰故事</b></p><p class="ql-block"> <b>一一在广西广播电视台</b></p><p class="ql-block"><b> 大型党课活动上的中心发言</b> </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张 频</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作为一名老党员,今天受邀参加台里多部门、多支部联合举办的这么一个大型党课活动,我感到非常荣幸。</span></p><p class="ql-block">我退休离开工作岗位已经四年了。四年多来,受中共东兰县委、县人民政府的信任与委托,我前后作为主编,已为东兰组织、编纂、出版了《东兰,有理想的土地》《东兰县革命老区发展史》《风云东兰》《奋进东兰》《见证东兰》等5本、共200万字的系列文化丛书,全面系统地<span style="font-size: 18px;">介绍了革命老区东兰县的人文历史、风土人情、物产资源、建设成就,</span>在编写这套丛书的过程中,我对东兰的革命历史有所了解、有所研究。 </p><p class="ql-block">今天就与大家分享一下我在主编丶编纂这套文化丛书的过程中所了解的部分东兰历史、东兰故事。因为活动安排给我的时间只有十来分钟,我今天的发言,只讲两个问题。</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2px;">第一个问题,说说东兰老区为何名扬全国?即东兰的历史地位</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东兰有以下几个历史定位——</p><p class="ql-block">1.东兰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p><p class="ql-block">2.是广西农民革命运动的发祥地;</p><p class="ql-block">3.是百色起义的策源地;</p><p class="ql-block">4.是右江革命根据地的腹心地(核心地);</p><p class="ql-block">5.是我国三大农民运动领袖韦拔群和红七军的故乡;</p><p class="ql-block">6.是中国少数民族将军之乡</p><p class="ql-block">上世纪上半叶,中华大地出现了以湖南湘区、广东海丰陆丰、广西东兰为代表的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而领导这三个地区农民运动的领袖,就是中国现代史上赫赫有名的毛泽东、彭湃、韦拔群,他们所领导和发动农民运动,成为了中国新民主主革命的先声和发源地。</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东兰老区名扬全国丶名冠广西,缘于他有9个“历史之最”“(或全国首创”,或全区“第一”)这几个“历史之最”,决定了东兰在全国、全区的历史地位——</b></p><p class="ql-block"> ①1921年10月,韦拔群领导成立了“改造东兰同志会”和国民自卫军,在东凤一带开展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广西最早的革命团体由此产生。</p><p class="ql-block">②1922年3 月,韦拔群在北帝岩组织发起“三三同盟”,讨论并发表了气壮山河的《敬告同胞》,成为广西农民运动史上最早的纲领性文件;是广西最早的新民主主革命纲领。</p><p class="ql-block">③1923年韦拔群创建了广西最早的现代农民革命武装——东兰农民自卫军。同年年7月韦拔群发动和领导了中国现代农民革命运动史上最早的一次武装斗争——东兰农民武装起义(即攻打东兰城)、建立革命政权,东兰由此成为全国农村最早的革命根据地之一。</p><p class="ql-block">④“三打东兰城”武装起义,开启了中国新民主主义时期农民武装斗争的先例,也开创了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农民革命武装斗争的先河;</p><p class="ql-block">⑤1923年“三打东兰城”取得胜利后,韦拔群组织召开了2000多人的群众大会,宣布成立东兰县革命委员会——这是中国农民运动最早成立的县级革命政权。它对右江农民运动和右江苏维埃政权的建立具有重要的探索引导作用;</p><p class="ql-block">⑥1925年,韦拔群在列宁岩创办的第一届农民运动讲习所(之后又在武篆小学开办了第二、三届讲习所,为右江地区11个县培养农民骨干596人)——广西农讲所成了广西最早传播马列主义的红色学校。</p><p class="ql-block">⑦1925年9月,韦拔群在东兰成立了广西最早的县级农民协会一一东兰县农民协会,至1927年3月,东兰有13个区150多个乡都成立了农民协会。农民协会会员达8.7万。</p><p class="ql-block">⑧1929年12月,在韦拔群组织下,东兰县召开第一届工农代表大会,宣布成立东兰县苏维埃红色政府,同年底全县所有的区、乡相继成立了苏维埃红色政权,东兰由此成为广西最早建立县、区、村苏维埃政权的地方。</p><p class="ql-block">⑨1930年韦拔群与邓小平一道在东兰武篆领导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其创办的“东里共耕社”,是广西乃至全国最早、具有初级农业合作社性质的生产组织。</p><p class="ql-block">如果再扩展开来,我觉得东兰还有一个历史之最,那就是作为中央代表的邓小平当年在广西指导工作,驻扎时间最长、进出次数最多、留下的历史功业最为伟大的地方就是东兰。他四进东兰县,五渡红水河,前后三个多月在东兰运筹帷幄、谋划和指挥右江革命的历史故事在东兰妇孺皆知,耳熟能详。</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东兰对中国革命的贡献,有几组数据也足以说明——</span></p><p class="ql-block">在残酷的革命斗争中,东兰县受到反动当局的残酷蹂躏和镇压,全县人口曾一度从1927年的11万人锐减为1934年5万多人;</p><p class="ql-block">为了新中国的建立,东兰共县有9000多名壮家儿女参加红军、赤卫队和地方游击队;有1600多人随红七军远征北上,参加了红七军七千里远征;到达中央苏区后,他们又随中央红军开始了两万五千里长征的漫漫征程;有6300多人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献出宝贵生命;有2266名记录在册的革命烈士。烈士之多,名列广西各县之首,是全国各县烈士平均数的4倍。</p><p class="ql-block">因为革命,东兰锻造出了韦国清、韦杰、覃健、韦祖珍、覃士冕5位共和国开国将军。东兰由此成为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将军之乡。</p><p class="ql-block">东兰的历史地位,从《我的父亲邓小平》一书,有一段邓小平的自述也很能说明。邓小平说:“东兰、凤山地区是韦拔群同志长期工作的地区,是很好的革命根据地,这给红七军的建立与活动以极大的便利。没有东兰,我难以在很短时间内打开广西工作的新局面。”</p><p class="ql-block">东兰现有50多处红色景点。被誉为“是一座没有围墙的革命博物馆”。东兰由此成为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广西干部培训基地。2009年东兰县隆重举行韦拔群诞辰115周年纪念活动,活动中全国有146位将军、36位中央国家机关省部级首长分别为韦拔群题词。东兰,在全国人民心目中的地位可见一斑。</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176, 79, 187);">第二个问题,谈谈韦拔群精神为何长盛不衰?即韦拔群有哪些历史贡献。</b></p><p class="ql-block">壮族人民的优秀儿子韦拔群,是中国著名的农民革命运动领袖,是百色起义和右江革命根据地的发起人和创建者之一,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是早期为国捐躯的人民军队杰出将领,是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他对中国革命的历史贡献,从历代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他的评价中可见一斑:</p><p class="ql-block">新中国成立以后,每次见到广西来的同志,毛泽东主席都会满怀深情地谈起一位烈士,毛主席称赞这位烈士“读了半本马列主义,红了半个中国。”“我过去搞农运,有些东西还是从他那里学来的。”</p><p class="ql-block">而他的亲密战友邓小平则为他作了长达205个字的长篇题词。以“三个不愧是”作为他一生的评价,即:他不愧是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英雄;他不愧是名符其实的人民群众的领袖;他不愧是一个模范的共产党员。</p><p class="ql-block">——这位让党和国家领导人念念不忘的革命先烈,就是我们东兰人民的优秀儿子——韦拔群。</p><p class="ql-block">韦拔群比毛泽东小一岁,比彭拜大两岁。是中国农民运动三大领袖之一。党和国家对韦拔群的评价近百年来始终如一,从不褪色——</p><p class="ql-block">1934年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次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毛泽东主席会前提议全体与会代表,向韦拔群等同志的牺牲致哀!</p><p class="ql-block">1955年覃应机、张云逸、谢扶民在广州见到毛泽东,毛主席深情地对他们说:“韦拔群是广州农讲所最好的学生”。</p><p class="ql-block">1957年8月,周恩来总理在青岛对广西籍历史学家、中央民族大学黄现璠教授说:“壮族出了韦拔群,他是人民英雄,中华民族的好儿女,你应该好好地写写他。”</p><p class="ql-block">1964年清明节,红七军老军长张云逸到广西视察工作,邓小平即委托他专程赴东兰,为韦拔群扫墓,寄托了他对老战友的一片哀思。</p><p class="ql-block">2009年10月1日,在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纪念大会上,党中央正式公布:韦拔群是“早期为国捐躯的人民军队杰出将领”,是“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p><p class="ql-block">韦拔群的历史贡献,还可以从以下一组数据中说明他的伟大:在1955年授衔的18位广西籍开国将军中,其中有9位将军出自韦拔群领导的农军和红军队伍;当年曾在韦拔群领导下参加革命运动和武装斗争的同志,新中国成立后成长为省部高级级领导干部的有11位。</p> <p class="ql-block">那拔群精神是什么?</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对党忠诚,一心为民,追求真理,百折不挠,顾全大局,无私奉献。</span></p><p class="ql-block">韦拔群精神之所以长盛不衰,作为东兰革命老区新一代文化工作者,依我的理解,我觉得韦拔哥身上最值得称道、最令人佩服的优秀品质,可归纳为下3个方面:</p><p class="ql-block"><b>(一)坚定信念、追求真理,是拔哥精神的灵魂所在。</b> </p><p class="ql-block"> 我用几个小故事来作为例证——</p><p class="ql-block">①1916年韦拔群召集了东凤两县100多名热血青年赴贵州,加入讨伐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护国军,之后又赴广东寻找孙中山,参加了马君武领导的“改造广西同志会”,马君武任广西省省长后,邀请韦拔群出任那地(南丹县)知县和东兰县知县,韦均予谢绝,而执意回东兰开展农民运动,以铲除不平等的社会制度。动机之纯粹,令人敬佩。</p><p class="ql-block">②三打东兰城受挫之后,韦发现自己的革命经验不足、没有太多革命理论指导,于是1925年初他毅然赴广州参加了第三届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马列主义。回到广西后,他再次变卖家产,在列宁岩创办了广西第一届农民运动讲习所,为右江地区培养农民革命运动骨干。为百色起义的胜利举行及红七军的建立和右江革命根据地的创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p><p class="ql-block">③韦拔群是1926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他的入党申请书只有38个字——</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吾拔群,愿把五尺之躯交给党,跟党铲除天下不平,建立一个平等的新社会,热烈而生,热烈而死。</span></p><p class="ql-block">拔哥就是这样,他用38年的光辉人生,忠实地践行了这掷地有声的38个字的入党誓言。足见拔哥信念之坚定。</p><p class="ql-block"><b>(二)对党忠诚、顾全大局,是拔哥精神的闪光之处。</b> </p><p class="ql-block">1930年11 月7日,红七军召开党代会,作出了“整编红七军为3个师”的决议。整编后的部队将红七军的4个纵队和红八军的部分余部整编为3个师。</p><p class="ql-block">11月8日,整编后的红七军在在河池镇举行盛大的整编授旗誓师大会和阅兵式。</p><p class="ql-block">第二天,当6000多名红七军将士奉命浩浩荡荡踏上北上征程,而根据革命需要,红七军前委决定留下韦拔群继续坚守右江根据地,韦拔群毅然服从中央决定,毫不犹豫地把自己辛辛苦苦发展壮大起来的2000多名壮家儿女、精兵强将、优良武器交给了主力部队,而他自己则只带着部队留给他的21师这个番号和一面旗帜,与主力部队挥泪告别,他自己和参谋长黄晖、政治部主任陆浩仁仅带下80多名警卫人员和体弱多病的战士,返回东兰、凤山,重新组织扩建红21师,坚持革命斗争。充分体现了一位共产党员对党忠诚、顾全大局、服从指挥、以革命全局利益为重的崇高品质。</p><p class="ql-block"><b>(三)勇于牺牲,无私奉献,是拔哥精神最有力的支点。</b></p><p class="ql-block">为了革命,拔哥变卖了家产;为了革命,拔哥游走了大半个中国;为了革命,拔哥献出了整个家族、包括他在内17个人的宝贵生命。据我了解,韦拔群目前没留有任何一个直系亲属。</p><p class="ql-block">1930-1932年,为了扑灭由韦拔群点燃起来的右江革命烈火,广西反动当局派出桂军第七军军长廖磊,带领了一万名正规军和反动民团武装,对东凤革命根据地进行了残酷封锁与扫荡。</p><p class="ql-block">1932年10月18日,韦拔群被叛徒杀害于巴马西山的响刷洞。年仅38岁。其头颅当夜被叛徒送至在武篆督战的廖磊手上,以邀功领赏。廖为核对真伪,派人到洞里核查,确认后纵火把拔哥的遗骸焚烧,后当地农民冒着生命危险,把其遗骸埋在东里的红神庙下。拔哥的遗首被广西当局放在浸泡药水的玻璃缸里,分别在河池、百色、柳州、南宁示众,最后在梧州失踪。 1962年经过多方调查,寻找,才从梧州中山公园的一个角落里挖到了韦拔群的遗首。经各方专家鉴定,被确认后送到广西首府南宁。……</p><p class="ql-block">拔哥的这种“抛头颅洒热血"、勇于牺牲、无私奉献的大无畏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p><p class="ql-block">说到这里,作为东兰人,作为一名党的新闻工作者,我更加怀念我心目中永远的英雄——拔哥。拔哥的精神将激励着我们永远听党话,永远跟党走,不忘初心,奋力前行,为建设一个富裕、平等、和谐、文明的新中国而共同努力!让为之奋斗的革命先烈们含笑九泉!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2021年5月21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说明】此稿为党课发言的扩充版。内容略有扩充。版权归作者所有。</p>

东兰

韦拔群

革命

广西

红七军

拔哥

农民

东兰县

右江

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