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最美,书香樾园——龙游县樾园小学“我与书的故事”研读分享校级评比活动

佛案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一种相遇,是在书中旅行的坐而论道;</p><p class="ql-block">有一种花开,是因智慧交流的莞尔一笑;</p><p class="ql-block">有一种出发,是带上书本为教育远行……</p> <p class="ql-block">  5月21日中午,龙游县樾园小学教师齐聚一堂,在教科室主任严建英老师主持下,“阅读最美 书香樾园”——“我与书的故事”研读分享校级评比活动正式拉开帷幕。</p> <p class="ql-block">  参加本次研读分享的9位教师是经各教研组组内推荐产生的,他们分别是语文组严愫红、吴婷、盛翊珍、程小瑶老师,数学组丁思远老师,英语组何婷婷、张爱莹老师,音乐组袁晶晶老师,体育组王磊老师。</p> <p class="ql-block">  首先严愫红老师给大家带来《灵魂在天堂&nbsp;&nbsp;身体在路上》——读《一个人的朝圣》有感。</p><p class="ql-block"> 严老师首先给大家介绍了《一个人的朝圣》是一本写关于信念、关于爱、关于自省、关于回归的书,它囊括的那些人生道理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深思熟虑,并从中完善自己。这也是一本心灵救赎的书籍。书中的哈罗德就是你,就是我,就是苦苦在现实中挣扎的普通人。从他脚步迈开的那一刻起,与他六百多英里旅程并行的,是他穿越时光隧道的另一场旅行。这一路是赎罪,也是对个人和生活的探索。最后严老师真情讲述了她2018年西藏之旅的难忘经历,感动着现场听讲的老师。</p> <p class="ql-block">  三年级语文组吴婷老师向大家推荐了一本好书《非连续性文本教学与测评》。</p><p class="ql-block"> 一个多学期来,吴老师和三年级语文组老师们对这本书进行反复细读,结合学校大阅读与思辨等课程体系,将书中的理论和教学实践相结合,在语文教学中进行进行非连续性文本资源的开发,进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写作的尝试,她分享了孩子们在课堂上兴致勃勃地寻找、讨论、争辩的实践经验。最后她感叹道:这本书如同一场及时雨,用丝丝甘露润泽了我们的心田,点醒了教学中的困惑和迷离,为我校的思辨性语文注入了源头活水。</p> <p class="ql-block">  何婷婷老师向大家推荐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p><p class="ql-block"> 何老师说,她喜欢这本书,是因为它像一面镜子,真诚的表述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忠诚与执着,因为它充满了精气神,精气神弥漫在课堂中,会把所有的人的心紧紧抓住。你想把自己的孩子交给怎样的老师来培育,你自己就做这样的老师。作为老师,把美好的笑容带到学校,把对人与对世界的良好期盼带到同事们和孩子们面前;把那些用了好些年的训词换成赞美,换成幽默;把那些尘封在角落里的各种各样的表情丰富在脸上,用你的脚尖轻盈地点地,听脚步声在走廊里击起快乐的回响,这是多么美妙!</p> <p class="ql-block">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为个体心理学之父,同时也是人本主义心理学与积极心理学的先驱,与弗洛伊德、荣格,被视为心理学三大奠基者。</p><p class="ql-block"> 丁思远老师推荐的就是阿德勒写的《自卑与超越》。整本书以“自卑情结”为线索,比较系统地阐述了他创立的个体心理学思想。阿德勒在书中着重论述了自卑感的形成,它对个人的影响,个人如何超越自卑感,如何将自卑感转变为对优越地位的追求以取得成就。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感到自卑、觉得自己不够优秀的时候,但我们可能还没发现,人的行为都是出自于自卑感及对自卑感的克服和超越。丁老师认真研读,并把书中的理论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落地,从而收获一套来自于书本又有自己班级特色的激励机制。</p> <p class="ql-block">  张爱莹老师分享的是《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这本书。</p><p class="ql-block"> 作者彼得.德鲁克用通俗的语言、生动的案例把管理学中深奥的道理阐述的清清楚楚。张老师从“管理自己”、“改变自己”两大方面分享了自己的收获。当我们抓住学生的缺点不放时、当我们对同事看不顺眼时、当我们对下属横挑鼻子竖挑眼时、当我们对领导充满抱怨时,我们就应该好好反思是不是我们的旧观念在作祟了。只有改变这种观念,我们的工作才能变得卓有成效。</p> <p class="ql-block">  教育应当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不仅让孩子拥有分数,而且让他们拥有良好的品质、高尚的情操、顽强的毅力、积极的心态和健康的体魄。书与运动互不矛盾,你若是喜欢读书,那么就等于把生活中的寂寞时光换成巨大的享受时刻。你若喜欢运动,那么就等于把生命中许多痛苦的考验换成锻炼与收获。二者都能做到,那该是多么惬意的事情呀! 体育组王磊老师以《回归教育常识》为引,强调课堂常识的重要性,并呼吁大家落实好课堂常识,让教育朴素而真实。</p> <p class="ql-block">  盛翊珍老师向我们推荐了李泽厚先生的《美的历程》。</p><p class="ql-block"> 盛老师说,作为老师,要用美去感动孩子们的心灵,我们首先要去感受属于我们中国人的美学。《美的历程》这本书就向我们展示了中国人的美学。中国人的美学不同于西方,孕育在祖国山河、生长在源远流长的历史之中,渗透在所有的艺术门类,展示着独特的中国气韵。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的气质,每种艺术都有自己的鲜活表情。美,难以定义,却能为人们所感知。</p> <p class="ql-block">  程小瑶老师给大家带来的是:废墟中的阅读者——读《偷书贼》有感。</p><p class="ql-block"> 程老师从这本书中获得两点思考,她看到了文字的强大与人性的闪光之处。在艰难的绝境里,人类可以选择与世界沉沦,也可以选择保持高贵与坚毅,不向孤独和恐惧屈服。教育是“人”的教育,或许一辈子都达不到拯救一个人的灵魂这样的境界,但至少教育者要努力地成为孩子生命里的一束光,可以是引领他的一束光,可以是抚慰他的一束光,也可以是激励他的一束光。</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袁晶晶老师给大家推荐的是《红与黑》。</p><p class="ql-block"> 袁老师说,她首先被“真实,严酷的真实。”——丹东。这句卷首语所吸引。红与黑,从这两种色彩中可解读出无限丰富的内涵,矛盾,是所有解释的共同本质。而书中的主人公于连,在法国波旁王朝复辟以后的历史舞台上,表演着自尊、自爱、勇敢、真诚而又自卑、怯懦、虚伪的矛盾统一体,他既充满激情而又冷静,既要确立自主,有时又表现出屈从和依附。他的性格,他所生活的时代,注定了他必将是一个悲剧。</p> <p class="ql-block">  活动最后,严建英主任对每位参与读书分享的老师进行细致点评,对老师们的课余主动阅读习惯表示肯定。她激励老师们:把阅读当成一种生活方式,那么,你会在不断地阅读中遇见更好的、更幸福的自己!</p>

老师

自卑感

分享

我们

语文

本书

教育

自己

研读

自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