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明珠--九间棚

祥瑞齐天

<p class="ql-block">文创/祥瑞齐天</p><p class="ql-block">后期制作/祥瑞齐天</p><p class="ql-block">图片来源/网络+自拍</p><p class="ql-block">背景音乐/我的家乡沂蒙山</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近日,受朋友之邀前往享有“亚洲最大天然花园”声誉的平邑九间棚参观,了却了多次萌发走进九间棚的念想。</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期间,还有幸拜见了“中国国企改革政策与新闻第一解读人”李锦先生。李锦先生作为新华社山东分社的高级记者、主任,曾长期工作在山东,以调查研究闻名,发现并报道了许多重大典型,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首肯和接见。沂蒙山区脱贫运动中的先进代表,平邑县地方镇九间棚村便是其中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临沂市平邑县地方镇九间棚村地处沂蒙山区腹地。经过30多年的艰苦奋斗,从一个道路不通,土地瘠薄,水源奇缺,自然条件和生存环境极其恶劣的贫困村,发展成为全国攻坚脱贫的典型村、小康村。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文明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国家森林乡村、中国传统村落、山东沂蒙党性教育基地……作为一面“愚公移山,改造中国”的鲜红旗帜,九间棚党组织被命名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习总书记在听取了这一典型汇报后,高兴地称赞到:“九间棚虽然地处偏远,但风景这边独好”。这一赞语被镌刻在一块红旗形的巨石上,矗立在九间棚展览馆前的红旗广场上,仿佛是在向前来参观的人们诉说着九间棚的过去与未来,辉煌与荣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从九间棚回来之后,有天壤之別的九间棚情景,时常浮现在眼前,心情也久久不能平静。我一边拜读着李锦先生的力作《沂蒙脱贫带边疆--九间棚建设小康社会30年目睹记》,一边思想着如何创作个美篇,来宣扬一下九间棚精神,为扩大社会认知面尽点微薄之力。却因这方面的报道太多,颂赞九间棚的文学作品多,加之景区解说词详实全面,还有李锦先生的大作摆在面前,真不知从何处下手,落入窠臼反倒没有了意思。放弃吧又不甘心。思来想去,便从诗歌切入来诠释初次参观九间棚的收获。</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沂蒙老区九间棚,</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龙顶山上党旗红。</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艰苦创业拔穷根,</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天翻地覆世人惊。</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甘苦与共一条心,</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勇立潮头唱大风。</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滇黔渝甘青内新,</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北花绽放赢殊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沂蒙山区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区域面积17184平方公里。域内自北向南分布着鲁山、沂山、蒙山、尼山四条主要山脉。其山地、丘陵、平原所占比例大体相当,而山地主要分布在平邑和蒙阴两县。</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我党我军先后在这里开辟了滨海、鲁中、鲁南革命根据地。红嫂、沂蒙六姐妹、孟良崮战役……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这片红色沃土上的沂蒙儿女对淮海战役胜利的贡献名垂史册。他们为新中国诞生做出的重大牺牲与日月同辉!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被毛泽东主席批示为:“愚公移山,改造中国,厉家寨是一个好例。”的莒南县厉家寨,一度成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农业战线上的旗帜。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沂蒙山区风光旎旖,钟灵毓秀,物产丰富,名人辈出。尽管沂蒙老区对中国革命的胜利贡献巨大,但在改革开放初期,却是国家级的重点贫困区之一。许多村庄的村民贫困到能吃顿饱饭、喝顿饱水都成为一种奢望,真如钢珠掉到脸盆里,穷的叮当叮当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平邑县地方镇的九间棚便是这样的一个村庄,也可以说是当时全国范围内最贫穷的村庄之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九间棚村座落在龙顶山的山顶上,四面皆是悬崖峭壁。相传清朝乾隆六年,一户刘姓夫妇逃荒躲难,来到了龙顶山上,发现山东侧的半山腰有个天然石棚可以栖身,石棚前有山泉,山坡上可开垦荒地种粮食,遂于石棚住了下来。从此石棚当屋,石板当床,刀耕火种,繁衍生息。后来,人口逐渐增多,便用石块将石棚隔成九间,取名“九间棚”。从此,祖祖辈辈在这里一住就是200多年,直到1963年全部迁出石棚时,村里不通电,更没有下山的路,还因为缺水被称为“干山顶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穷则思变。1984年,深化改革的大潮,把30岁的刘嘉坤推上了党支部书记的位置。并以不怕吃苦,不怕吃亏,不怕吃气的“三不怕”精神,将党员紧紧的凝聚起来,把村民发动起来,组织起来,拉开了追求富裕拔穷根,向贫困落后宣战的大幕,谱写了一曲脱贫攻坚的奋斗之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刘嘉坤先后被评为“全省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农业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代表大会代表和第九届、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从1984年至1989年的5年间,九间棚的党员带领村民克服千难万险,历尽千辛万苦,用最简易的镐钎锨锤筐等工具,用臂膀铁肩,用勤劳强劲的双手,架电、修路、引水、垦地,播种希望,收获富裕,收获瓜果飘香,铸就了“团结奋斗、顽强拼搏、坚韧不拔、艰苦创业”的九间棚精神,并轰动全国。</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以九间棚人这一改天换地的壮举为原型,由上影改编的《沂蒙山人》搬上银幕,不仅艺术性的再现了沂蒙儿女向贫困宣战,奋斗致富的拼搏场景,也是九间棚人第一次艰苦创业的真实写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参观龙顶山天池、九间棚展览馆、九间棚旧址的过程中,欣赏着曲径通幽的美景和盛开在路边的玫瑰、月季,漫山遍野的果树,茁壮成长在贫瘠山地上的金银花,蜿蜒曲折的山间致富路,盘绕山腰的蓄水渠,远眺龙顶山对面满目青翠的元宝山,近观镶嵌在山间的座座水库,平如镜面,色如碧绿翡翠,山风轻拂,令人神旷心怡……站在新开辟的梯田旁,目睹这一翻天覆地的变化,眼前仿佛呈现出九间棚人二次创业的拚搏身影。</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初步摆脱了贫穷,但村民还不富裕的九间棚人,并没有止步。通过第一次创业,他们眼界更宽了,追求标准更高了。于是他们敏锐的捕捉市场经济的风口,在山上发展林果业、建养殖场,下山办工厂、开公司,跨省承包果林园区,转换村办企业体制机制,挂靠国家级科研机构……创业的艰辛与收获交织,市场经济的大潮与九间棚人奔小康的强烈愿望相互激荡,为第三次创业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如果说九间棚人的第二次创业,是一次各显神通创办企业,激活思想,勇闯市场,积累资本的话,那么第三次创业便是他们发展优势产业经济,依靠科技走共同富裕的创新实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随着进城所办企业的成长,尤其是村办企业改制后,村民的收入不再平衡,贫富差別越来越大,村民的怨气也在积累放大。为改变这一状况,实现村民的共同富裕,于是,他们选择了金银花这一地方特色产业,运用现代管理理念,依靠科技进步,在延展产业链、做大做强做精产业链上动脑筋做文章。通过规模化经营养活更多的人,让更多贫困地区的人从根本上富裕起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平邑县是“中国金银花之乡”。九间棚人在这一地方传统产业的基础上,与国家级科研院所、专家联姻联手成立科技公司,创办高科技园区,组建专业合作社,创办各级金银花协会,并将协会的触角扩展到全国,形成了科研、育苗、配送、种植、管理、收购,深加工、销售、产品系列化的完整产业链。其分公司已布局到四川、重庆、新疆、内蒙、青海、甘肃、贵州等省区市,为西部贫困地区产业致富,攻坚脱贫困做出了重要贡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九间棚人培育的金银花优质新品种“北花一号”,被称为金银花产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实现了中国金银花品种的“换代升级”,并推向全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经过30多年的艰苦创业,富裕起来的九间棚人,开始关注起舌尖上的安全来。在中国科学院的鼎力支持下,他们以不用化肥、不用化学农药、不用地膜、不用激素、不用除草剂、不用转基因的“六不用”生态生产与管理技术,开启了发展生态农业的第四次创业新征程,不仅拉开了乡村振兴的崭新一幕,而且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据讲解员介绍,九间棚人在今后的几年里,还要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建金银花展览馆,沂蒙地貌展览馆,北海银行博物馆……同时还要把九间棚建设成为国家级5A级景区……</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九间棚村作为整个沂蒙山区最有标志性意义的一个脱贫典型,通过正在实施的第四次创业,必将会书写出更加绚丽的光辉篇章,为全国乡村振兴发挥更大的示范带动作用!</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谢谢您欣赏🌹🌹🌹🌹🌹</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