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正值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我(李一氓孙女李燕)和堂兄(李一氓之孙李晋)于5月17日专程来到爷爷曾经战斗过的地方淮安,参观苏晥边区政府旧址,缅怀先辈,重温他们的奋斗历程和峥荣岁月。</p><p class="ql-block">苏皖边区政府是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苏中、苏北、淮南、淮北四大解放区的民主联合政府,于1945年11月1日在淮阴(现在淮安)成立。</p><p class="ql-block">来到旧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门上方爷爷李一氓的题字。</p> <p class="ql-block">一同来的朋友,有新四军后代,还有曾经在爷爷身边的工作人员。</p><p class="ql-block">左起:赵平华、张璋、李燕、马兆勇馆长、李晋、吴安、董俊星、徐忠宁</p> <p class="ql-block">苏皖边区政府旧址记录了华中地区新民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一段重要红色历史,她是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共产党在华中地区对政权建设的全面探索。在1946年初,中共中央曾一度拟议迁至苏皖边区政府首府淮阴办公。</p> <p class="ql-block">边区政府成立后,爷爷当选苏皖边区政府主席。</p><p class="ql-block">边区政府下辖8个行政区,73个县市(其中江苏50个县市、安徽20个县、河南3个县),辖区人口2500万,区域东至黄海,南到长江,西及大别山,北达陇海铁路,面积10.5万平方公里。</p> <p class="ql-block">爷爷临终前立下遗嘱:“我的后事从简,只称一个共产党人,不要任何其他称谓。不开告别会和追悼会。火化后我的骨灰撒在淮阴平原的土地上。”中央批准了他的遗愿,他的骨灰由专机送到南京,当时淮阴没有机场,后改用直升飞机,一部分撒在淮阴大地,一部分就埋葬在旧址院内,与其深深挚爱的淮安大地和淮安人民永远相依。</p> <p class="ql-block">爷爷祖籍四川彭州,却长眠于江苏淮安,可见爷爷对淮安的一往情深,他为自己壮年时期在这里的奋斗感到自豪。淮安成为他一生所牵挂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爷爷对自己一生的评价镌刻于此石上。表现了爷爷谦虚律己的态度。</p> <p class="ql-block">从1942年起直到1946年秋奉命北撤,爷爷在苏皖边区工作战斗了近5年。边区的每一寸土地、每一条河流都成为他深深眷恋的地方。他曾这样表达自己的情感:“我曾经在这个地方,喝了这个地方的水,吃过这个地方的粮食。我也和这个地方的广大农民群众共度命运。当然,我也还记得那些村庄、道路、田野、河流,更记得那些淳朴而勇敢的人民。”悠悠岁月,爷爷与淮安人民同生死共患难,结下了不解之缘。</p> <p class="ql-block">苏皖边区政府成立后,带领全区人民民主建设,改造政权;惩奸反霸,恢复经济,发展教育,实行土改,全力备战,为保卫抗战胜利果实,进一步集结我党我军力量建立了不朽的功劳,为华中乃至全国的解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p> <p class="ql-block">这是1979年爷爷重返淮安所作的《重到淮安》:</p><p class="ql-block">杨柳大堤从水宽,人烟深处入淮安。</p><p class="ql-block">鼓楼文塔劳追忆,眼底风云三十年。</p> <p class="ql-block">献上花篮,表达我们的怀念之情。</p> <p class="ql-block">骨灰敬撒处旁有一六角小亭,“氓公亭”。亭柱上有一楹联:“万花种就江山阔,志士生成肝胆多”,这是爷爷《爱园》一诗中的两句。赞美了祖国壮丽山河,怀念牺牲的抗日烈士。爱园是一处抗日烈士陵园,位于泗阳县。</p> <p class="ql-block">氓公亭对面有个两角飘亭,这是爷爷当年自己设计的。当时亭子处没门是一堵墙,因为房内光线比较暗,打开个门建了这个小飘亭,光线就得到了改善。</p> <p class="ql-block">满眼绿色正是爷爷所爱。</p> <p class="ql-block">乔石题字的李一氓生平陈列室。</p> <p class="ql-block">走进陈列馆首先看到了爷爷的塑像。仿佛又看到了他亲切的面容。</p> <p class="ql-block">虽然这些照片和内容,已不是第一次看到,但在爷爷工作和战斗过的地方,再一次驻足观看,缅怀先辈们艰苦奋斗的峥嵘岁月,敬仰之情油然而生。</p> <p class="ql-block">1925年爷爷经李硕勋介绍入党。</p> <p class="ql-block">爷爷原名李民治,这副对联是北伐时期郭沫若写给爷爷的。</p><p class="ql-block">南昌起义部队南下途中,周恩来和爷爷一起介绍郭沫若加入了中国共产党。</p> <p class="ql-block">爷爷与潘汉年相识于1926年,二人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建立了深厚的感情。</p><p class="ql-block">爷爷曾于1978年作诗以表怀念之情:</p><p class="ql-block">电闪雷鸣五十春,空弹瑶瑟韵难成。</p><p class="ql-block">湘灵已自无消息,何处更寻倩女魂。</p><p class="ql-block">爷爷在诗后解释道:“此仿李商隐体,虽属无题,实可解说:第一句指1926年汉年同志参加革命到1977年逝世;第二句指工作虽有成绩而今成空了;第三句指死在湖南不为人所知;第四句指其妻小董亦早已去世。说穿了,如此而已,并无深意。”</p> <p class="ql-block">打倒四人帮,迎接新时代!</p> <p class="ql-block">爷爷一生酷爱读书。寄语青年:读有用的书,读立志前进的书,读发奋图强的书。</p> <p class="ql-block">戎马一生,书香相伴。</p> <p class="ql-block">爷爷经历丰富。还做过保卫局工作,更多的是政治宣传工作。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p> <p class="ql-block">爷爷主持设计的淮海币。</p> <p class="ql-block">爷爷十分重视文化工作。他<span style="font-size: 18px;">指导成立了淮海实验剧团,</span>还亲自撰写京剧剧本《九宫山》。1945年,《九宫山》赴黄花塘新四军军部汇报演出,获得很大成功。爷爷说:“眼下日本投降已成定局。抗战胜利了,但革命尚未成功。重提李自成的教训,对于胜利了的人民,胜利了的党而言,其现实意义不可低估!”</p> <p class="ql-block">爷爷为淮海中学所做校歌。</p> <p class="ql-block">爷爷作词的这首“反扫荡”歌,生动形象的表现了苏皖大地上人民的抗战力量,成为鼓舞士气的有力武器。</p> <p class="ql-block">这个不起眼的小闹钟伴随爷爷走过了风风雨雨几十年。它的得来还有一段小故事。</p><p class="ql-block">1945年,苏北抗日根据地的地方部队击落了一架日本飞机,时任苏北行署主任的爷爷到现场后,发现一个民兵拿着一个仪表钟,是从敌机上拆下来的。他觉得很有纪念意义,便拿出自己的怀表想与民兵交换。“怀表你用起来可能更方便些。”爷爷对民兵说。“首长,不需要用怀表交换。”民兵将钟递给爷爷。“那不行,你不要怀表,我也不要你的东西。”就这样,爷爷用怀表交换了民兵战士的仪表钟。</p><p class="ql-block">据工作人员介绍,这个小闹钟现为国家二级文物。</p> <p class="ql-block">改革开放初期,爷爷任中联部副部长。他提出,“三个世界”的划分并不科学,并不符合客观世界的存在,更多地带有以我划线的主观随意性,从而把苏联看成了主要战争策源地。在那个年代,提出这样的意见,需要有足够的理论根底和改革勇气。后来,爷爷的观点逐渐为中央领导人所接受。1982年,在中共十二大报告中,胡耀邦正式提出:“世界和平是有可能维护的。”1985年6月,邓小平在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做了“两个转变”的讲话(时代主题从“战争与革命”到“和平与发展”、对外政策从“一条线”到独立自主)。</p> <p class="ql-block">爷爷是祖国文化的珍爱者,特别重视对文物的收集和保护。</p><p class="ql-block">他的收藏始于战争年代,在戎马倥偬中,他收集了大量文化瑰宝。1945在苏北时,他看到不少部队战士用字画屏幅铺在地上睡觉,于是在部队转移时他就让警卫员一幅幅卷起来收好,也告诉其他指挥员有字画收起来送给他,这批字画在解放战争中随他辗转山东、大连最后终于回到北京,并于第一届政协会议时送还给了苏北代表团。</p><p class="ql-block">爷爷晚年将自己的毕生收藏悉数捐赠给故宫博物院、国家图书馆、四川省图书馆、四川省博物馆和家乡彭州等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2015年《李一氓回忆录》第三版出版。</p><p class="ql-block">爷爷这本回忆录是他亲自撰写的。他的经历丰富传奇,为党史研究提供了大量真实可靠的资料。</p> <p class="ql-block">来到爷爷曾经的办公室。</p> <p class="ql-block">当年就是在这样简陋的条件下艰苦奋斗的。</p> <p class="ql-block">办公桌前坐一坐,想象着当年爷爷工作的情景。</p> <p class="ql-block">随后还参观了刘瑞龙等革命前辈的生平陈列和办公室。</p> <p class="ql-block">烈士的鲜血没有白流,今天和平的生活来之不易。如您和先烈们所愿,如今淮安大地生机盎然,古风犹存,公路四通八达,高铁建成通车,百姓丰衣足食,欣欣向荣。</p> <p class="ql-block">这次亲临现场参观,再一次认知追忆了自己的前辈。老一辈共产党人他们信仰坚定,百折不挠,宽广胸怀,无私奉献的精神,正是需要我们学习和继承的红色基因。</p> <p class="ql-block">这首由新四军后代作词作曲的歌曲,很好听,也表达了我们的心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