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孙幼儿园安全教育——海姆立克急救法

刘美惠

<p class="ql-block">  幼儿园的孩子年龄小,缺乏自我保护能力。为了保证孩子在园期间的安全,避免幼儿在集体生活中出现意外伤害事故,西孙幼儿园除了落实保护措施、对孩子开展自我保护的教育之外,还要求全体教职工掌握一定的意外伤害急救知识和技能。</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海姆立克急救法</span></p><p class="ql-block"> 海姆立克急救法也叫海姆里克腹部冲击法(Heimlich Maneuver),由美国医生海姆里克先生发明。</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3岁以下孩子</span></p><p class="ql-block"> 应该将孩子抱起来,一只手捏住孩子颧骨两侧,手臂贴着孩子的前胸,另一只手托住孩子后颈部,让其脸朝下,趴在救护人膝盖上。在孩子背上拍1-5次,并观察孩子是否将异物吐出。</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5次拍背法</span></p><p class="ql-block"> 将患者的身体扶于救护员的前臂上,头部朝下,救护员用手支撑伤病者头部及颈部;用另一手掌掌根在伤病者背部两肩胛骨之间拍击5次。</p> <p class="ql-block">  如果堵塞物仍未排除,实施5次压胸法。使患儿平卧,面向上,躺在坚硬的地面或床板上,抢救者跪下或立于其足侧,或取坐位,并使患儿骑在抢救者的两大腿上,面朝前。抢救者以两手的中指或食指,放在患儿胸廓下和脐上的腹部,快速向上重击压迫,但要刚中带柔。重复之,直至异物排出。</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儿童及成人</span></p><p class="ql-block"> 救护者站在受害者身后,从背后抱住其腹部,双臂围环其腰腹部,一手握拳,拳心向内按压于受害人的肚脐和肋骨之间的部位;另一手成掌捂按在拳头之上,双手急速用力向里向上挤压,反复实施,直至阻塞物吐出为止。</p> <p class="ql-block">身边没有其他人,如何自救?</p><p class="ql-block"> 趁着意识清醒,必须争分夺秒。自己一手握成拳,另一手包裹住,快速向内向上冲击肚脐与肋骨中间的位置。直到将异物排出为止。</p><p class="ql-block"> 如果自己力气不够,那么迅速寻找一把带靠背的椅子或者桌子。然后将自己的腹部按压在桌角、椅背或者其他坚硬的物体上向内向上冲击,一定要快准,反复冲击几次,异物会排出。</p> <p class="ql-block">  本次安全教育的主题是食品或异物呛入的急救方法,通过老师详细的讲解和孩子亲身体验,让孩子们对异物呛入有所了解,提高了孩子们的安全意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异物卡喉需记住“剪刀、石头、布”,简单三步!即:</span></p><p class="ql-block">剪刀:孩子肚脐上2指;</p><p class="ql-block">石头:用手握住拳头顶住2指位置;</p><p class="ql-block">布:用另一只手包住“石头”,快速向后上方冲击5次,直到孩子把异物咳出。</p> <p class="ql-block">  今后我们将继续通过各种游戏活动等行之有效的方法,对孩子们进行安全教育,从而达到普及安全知识,规范安全行为,增强安全意识之目的。让每个孩子都健康快乐成长,就是每个老师最大的心愿。</p>

孩子

异物

海姆

急救法

救护

安全

冲击

立克

肚脐

腹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