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小学语文学法变革文道彰显,思维高阶立德树人名师品质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暨第十二届儿童阅读高峰论坛

壮志凌云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中国•东莞</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2021年5月</p> <p class="ql-block">  时光清浅,岁月如歌。 撷一束光阴,抚过心间。唯有研语的芳华,沉香流年。5月20日-5月22日,在潮安区东凤镇中心学校的安排下,我荣幸地来到<a href="https://vhsagj.smartapps.baidu.com/pages/lemma/lemma?lemmaTitle=%E4%B8%9C%E8%8E%9E%E5%B8%82%E7%B2%A4%E5%8D%8E%E5%AD%A6%E6%A0%A1&amp;lemmaId=22920538&amp;from=bottomBarShare&amp;hostname=baiduboxapp&amp;_swebfr=1"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 18px;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东莞市粤华学校</a>参加了全国小学语文“学法变革文道彰显,思维高阶立德树人”名师品质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暨第十二届儿童阅读高峰论坛。</p> 一、独特名师何捷的习作课例分享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vhsagj.smartapps.baidu.com/pages/lemma/lemma?lemmaTitle=%E4%BD%95%E6%8D%B7&amp;lemmaId=8774778&amp;from=bottomBarShare&amp;hostname=baiduboxapp&amp;_swebfr=1"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名师何捷简介</a></p><p class="ql-block">名师慧语:</p><p class="ql-block"> 教学就是培植童心,教育就是静待花开。——何捷</p> <p class="ql-block"> 福州教育学院何捷老师给四年级的学生上了一节《我的动物朋友》的习作课,短短一节课下来,我心潮澎湃,令我感动的不仅仅是他这堂令人深思的习作方法教学课,还有他那润物细无声的教育话语。</p> <p class="ql-block">  何老师课例教学过程:</p><p class="ql-block"> 一、明确要求,分步说写</p><p class="ql-block"> 1.出示命题要求,分解说写任务</p><p class="ql-block"> 2.“说”打头阵</p><p class="ql-block"> 3.“写”随其后</p><p class="ql-block"> 4.“评”为中转</p><p class="ql-block"> 二、依托课本,学法、得法、用法</p><p class="ql-block"> 1.分析《白鹅》,得法</p><p class="ql-block"> 2.直面课堂写作的“三无”状态</p><p class="ql-block"> 3.多篇课文比对,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p><p class="ql-block"> 4.用方法修改</p><p class="ql-block"> 三、聚焦“发现”,课外延伸写</p><p class="ql-block"> 1.出示“我的发现”,鼓励发现</p><p class="ql-block"> 2.总结写法,鼓励课后写</p> <p class="ql-block">  听何捷老师的课,仿佛是在翻阅一本厚厚的书籍,里面沉淀了何老师独具魅力的教育教学的方法和教育学生学会做人的点点滴滴,充溢着满满的爱和正能量。</p> <p class="ql-block">  而随后何捷老师的报告:《教作文,方向不能错》更是让我受益匪浅。他主要阐述了习作的三个观点:有一个观念、有一种趋势、有一份担忧。</p> <p class="ql-block"> 是啊,青年教师在写作指导时,不能迷恋那些枯燥的,意义不大的所谓写法。应该注重对教材的关注,从中指引学生顺利学习到写作的程序性知识,在实践提升。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源头抓住了,方向对了,一切也就顺理成章了。</p> 二、专家莫国夫谈品质课堂建设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vhsagj.smartapps.baidu.com/pages/lemma/lemma?lemmaTitle=%E8%8E%AB%E5%9B%BD%E5%A4%AB&amp;lemmaId=12732921&amp;from=bottomBarShare&amp;hostname=baiduboxapp&amp;_swebfr=1"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 font-size: 18px;">专家莫国夫简介</a></p> <p class="ql-block">  莫国夫老师是一个有情怀又有实干经验的教育家。他的深度学习源自于杜威的学习理论和佐藤学的人道主义的教育理论。</p><p class="ql-block"> 今天他作了《指向深度学习的品质课堂建设探讨》的报告:</p><p class="ql-block"> 一、为什么需要建设品质课堂</p><p class="ql-block"> 二、指向深度学习的品质课堂建设路径</p><p class="ql-block"> 1.重构学习内容</p><p class="ql-block"> 2.重筑学习路径</p><p class="ql-block"> 3.重塑学习生态</p><p class="ql-block"> 三、品质课堂建设中的教研赋能</p><p class="ql-block"> 四、小结:学科不是目的,学生才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莫老师认为:语文课堂深度学习是围绕语文学习本身,统整、优化学习的相关要素,追求语文学习内容合宜、学习关系融洽、学习思维高阶、学习结果活化的一种学习状态和过程。要实现语文课堂深度学习,语文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研究专家,在一线的教学现场,贴近学生的学习,理解学生的语文学习历程,从学习的困境和失败的经验中寻求课堂的改进。</p> <p class="ql-block">  总之,虽然现在还处于懵懂状态,但深度学习是改革的一个必然选择,也是我们有效培养核心素养、实现立德树人目的的必由之路。在这个深度学习的教学过程中,我想“让学生如何在语文课程领域越学越想学,越学越智慧,越学越有兴趣”应当成为我们一代小学语文人的光荣使命和不懈追求!</p> 三、王一梅&鱼利明现场提问互动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vhsagj.smartapps.baidu.com/pages/lemma/lemma?lemmaTitle=%E7%8E%8B%E4%B8%80%E6%A2%85&amp;lemmaId=1261056&amp;from=bottomBarShare&amp;hostname=baiduboxapp&amp;_swebfr=1" target="_blank">文学大师王一梅简介</a></p> <p class="ql-block">  有一个人,爱文字如生命,日日阅读,笔耕不辍;</p><p class="ql-block"> 有一个人,养了一群顽皮可爱的猫,猫成了她笔下的主角;</p><p class="ql-block"> 有一个人,不仅自己爱写作,还积极给孩子们传授写作经验。</p><p class="ql-block"> 这个人是谁呢?她就是文学大师王一梅。</p> <p class="ql-block">  首先,王老师解读什么是优秀的文学语言:</p><p class="ql-block"> 1.有优美的语言</p><p class="ql-block"> 2.有细微感受的语言</p><p class="ql-block"> 3.有观点的语言</p><p class="ql-block"> 4.有想象力的语言</p><p class="ql-block"> 5.有简短的语言</p><p class="ql-block"> 其次,王老师传授写作观察五法宝:</p><p class="ql-block"> 1.顺序 2.追问 3.细致 4.选择 5.联想</p> <p class="ql-block">  在真诚的互动中,王一梅作家结合自己的成长历程,深入浅出地谈论阅读、写作和生活的关系。</p> 四、教研员白皛谈古诗词教学建议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www.dnjky.cn/news/1022.html"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教研员白皛简介</a></p> <p class="ql-block">  白皛老师从统编教材古诗词编排特点、统编教材古诗词教学建议、统编教材古诗词创意教学设计三个方面展开他的讲座。</p> <p class="ql-block">  “温柔敦厚,诗教也”,一场古诗词教学的饕餮盛宴让我们反复回味。</p> <p class="ql-block">  不错,白老师的讲座是“上得来,下得去”,教而有成,研而有果,白老师不仅细心研究教材,对教材的纵横、上下关系胸有成竹,对教材的编写体例、背景了如指掌。同时,将教研、教法、学法紧密结合起来,对于古诗词的教学,他用最简单最接地气的表达,带给老师们最丰富的感动!</p> 五、名师朱海龙课例分享 <p class="ql-block">  朱老师课例《跳水》的教学过程:</p><p class="ql-block"> 一、朗读课文,梳理故事</p><p class="ql-block"> 二、聚焦情节,品析表达</p><p class="ql-block"> 1.品读险境</p><p class="ql-block"> 2.探析原因</p><p class="ql-block"> 3.细读结果,推测思维</p><p class="ql-block"> 三、练讲故事,发展语言</p> <p class="ql-block">  学贵有法,重在得法。朱老师的引领、示范,为老师们的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和路径,让老师们使用统编教材更自如,教学更有底气。</p> 六、特级教师罗才军课例分享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2ly4hg.smartapps.cn/pages/article/article?articleId=427903397&amp;authorId=497728&amp;spm=smbd.content.share.0.16215573846549VKYNjg&amp;_trans_=010005_wxhy_shw&amp;hostname=baiduboxapp&amp;_swebfr=1" target="_blank">著名特级教师罗才军简介</a></p> <p class="ql-block">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说过:“一堂好的语文课,首先得有‘语文味’。语文味越浓,课就越好。”</p><p class="ql-block"> 今天,罗才军老师给东莞市粤华学校五年级的学生上了《两茎灯草》,<span style="font-size: 18px;">这节课就散发着浓浓语文味的语文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span>学过程如下:</p><p class="ql-block"> 一、见文: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初步掌握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读懂古白话文。</p><p class="ql-block"> 二、见形</p><p class="ql-block"> 1.课文中哪些句子能说明严监生确实病得无药可救了?</p><p class="ql-block"> 2.聚焦“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p><p class="ql-block"> 从这个“总不得断气”我们能读懂什么?</p><p class="ql-block"> 三、见心</p><p class="ql-block"> 1.到底还有什么重要的事让他总不得断气呢?</p><p class="ql-block"> 2.在这个过程中,严监生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p><p class="ql-block"> 3.严监生丰富的心路历程,作者是怎么把它写出来的?</p><p class="ql-block"> 四、见性</p><p class="ql-block"> 1.还是他的老婆赵氏明白他的心思。</p><p class="ql-block"> 2.刚才是“总不得断气”,现在是“登时就没了气”,由此你发现什么?</p><p class="ql-block"> 3.拓展法国巴尔扎克笔下的葛朗台,参读,感悟经典的人物形象描写。</p><p class="ql-block"> 五、见本:严监生是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的人物,大家课后可以找来读一读。</p> <p class="ql-block">  这堂课的“语文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p><p class="ql-block"> 一、“读味”。阅读教学以读为本,这是语文教学的本质特点。如朗读,它既是一种能力,也是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最常用的方法。读的次数多、内容多,形式多,有利于感悟和积累,有利于废止繁琐的分析,有利于打破沉闷、呆板的课堂气氛。罗老师的这节课,读的形式多样,读的目的明确,读的层次分明。例如初读感知环节,由于这是一篇古典白话文,它和现代白话文在表达上有很多不同之处。因此,罗老师先让学生通读全文,划出不懂的字词。然后指导学生借助课文注释、根据上下文理解古典白话文中和现代白话文不一样的词语。例如:“一声不倒一声”“郎中”“监生”“登时”等等;理解一些通假字,如:“已后”、“记念”等。理解了词语之后,又继续引导学生通过个人读、集体读、朗读、默读等多种形式把课文读准读顺。这个环节的教学,既训练了学生的朗读,又使学生掌握理解词语的方法,初步感知了文章的大体意思。总之,整节课书声朗朗,读味十足。</p><p class="ql-block"> 二、“品味”。文章的作者吴敬梓在刻画严监生这个人物形象的过程中,最具创造力、讽刺意味和文本张力的就是严监生临死前的那一幕,作者紧紧抓住那经典的“两根指头”和“三次摇头”,使他最终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甚至是世界文学史上著名的“吝啬鬼”。这都归功于作者在人物刻画上那惜墨如金、寥寥数笔,却活灵活现、入木三分的功力。而要真正感受严监生的吝啬,必须细读文本,透过严监生的动作、神态,走进他的内心。“品味”就是品词品句,咬文嚼字。罗老师引导学生抓住文中描写严监生临死前三次摇头动作、神态的三处重点句子进行了表演朗读和对比朗读。“品读、品读”,“品”离不开读。如师生表演朗读环节,老师读,学生演,学生扮演严监生做三次摇头的动作;又如对比朗读,教师假设三次“摇头”的描写都去掉修饰成分,效果会有什么不同。这样品读,让学生体会作者描写的微妙变化和不同的表达效果,感受运用语言文字的精妙之处,感受严监生丰富的心理历程,揣摸作者的写作特点。这一环节的教学充分体现了教师十分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学习。“语文的本体是什么?显然不是语言文字所承载的内容,即‘写的什么’,而是用什么样的语言形式来承载这些内容,即‘怎样写的’。语文要学的就是‘这个’,语文味所指的就是‘这个味’。”(王崧舟语)</p><p class="ql-block"> 三、“悟味”。“悟味”,就是感悟、领悟。即不用分析而自己从语言文字中领会其内容、情感、表达方式等,这是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语文阅读水平和能力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怎样“悟”?例如在教学“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时,罗老师启发学生思考:刚才是“总不得断气”,现在是“登时就没了气”,由此你发现了什么?又如在学生反复阅读了课文后,老师又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作者一下笔就写严监生担心两茎灯草,为什么还写三个人猜两个指头的意思?我认为这两个问题恰到好处,很有价值:一是这两个问题是在品读之后才提出来的,水到渠成;二是解决了这两个问题也就解决了文章的主旨,具有深度。问题提出后,老师没有急于让学生马上回答,而是让学生通过读书、讨论、思考之后回答。学生终于明白:作者前面的直接描写、间接描写、细节描写、讽刺手法等都是为了刻画严监生爱财如命的吝啬鬼形象。让学生再一次感受了中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p> <p class="ql-block">  总之,罗才军老师今天执教的《两茎灯草》,整堂课都充满了语文味,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典范,他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p> 七、特级教师蒋军晶课例分享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vhsagj.smartapps.baidu.com/pages/lemma/lemma?lemmaTitle=%E8%92%8B%E5%86%9B%E6%99%B6&amp;lemmaId=7324494&amp;from=bottomBarShare&amp;hostname=baiduboxapp&amp;_swebfr=1"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特级教师蒋军晶简介</a></p> <p class="ql-block">  今天,特级教师蒋军晶给东莞市粤华学校四年级的学生上了一节精彩的童话课——《海的女儿》,教学过程如下:</p><p class="ql-block"> 一、谈话导入</p><p class="ql-block"> 二、疏通字词</p><p class="ql-block"> 三、默读文章</p><p class="ql-block"> 快速浏览课文,边读边想:哪些地方比较神奇。</p><p class="ql-block"> (用自己的话来说,能说明自己的理由就更好了。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即使你不举手,蒋老师可能也会将话筒递给你。再想半分钟)</p><p class="ql-block"> 1.带着问题读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哪些地方特别神奇?要用自己的话来表述,所以你们要做做笔记,蒋老师看到之后会很欣赏。(生默读)</p><p class="ql-block"> 2.哪些地方特别神奇,说清楚很难,一分钟时间组织语言,等会话筒就递过来了。</p><p class="ql-block"> 生1:枝干柔软,现实不一样。师评:他的发言和现实作比较,很神奇。</p><p class="ql-block"> 生2:只有鱼尾,没有腿。师:你的发言让我觉得很神奇,在海里是鱼尾是很正常的。生补充:在海里鱼有人的身子。</p><p class="ql-block"> 生3:人鱼生活在水下,很神奇。</p><p class="ql-block"> 生4:海王宫殿在海里。师:讲得清清楚楚。</p><p class="ql-block"> 四、体会童话语言的神奇之处</p><p class="ql-block"> 1.读句子,哪些句子属于童话。</p><p class="ql-block"> 哪一句来自童话?(第二句)左右比较读,童话语言有什么特点?(生说)</p><p class="ql-block">(很多像、好像,拟人;童话比较虚,小说写得实;小说正面写,童话侧面写)考验作家的想象力。</p><p class="ql-block"> 2.作用想象力,填空:</p><p class="ql-block"> ①生1:皮肤像柔嫩的花瓣,眼睛像天空。</p><p class="ql-block"> 生2:皮肤像珍贵的丝绸,眼睛像一片大海。</p><p class="ql-block"> ②出示原文,生自由读,指名读</p><p class="ql-block"> 点拨:后半句很有感情,再读一遍。</p><p class="ql-block"> 3.练习</p><p class="ql-block"> ①生思考</p><p class="ql-block"> ②生1:果子像火焰,花朵像娇嫩的女子,看得像最深的湖水。</p><p class="ql-block"> 生2:像黄金,像美丽的女子,像蓝蓝的大海。</p><p class="ql-block"> ③出示安徒生原文,有秘密,都是同一类事物</p><p class="ql-block"> 生读,谈发现(都有修饰词,都很华贵,这些事物让人感觉非常温暖,光明扑面而来)不是随便写的,生齐读。</p><p class="ql-block"> 生总结:写好童话不容易,情节考验你的想象力,细节也考验你的想象力。</p><p class="ql-block"> 五、挖掘情节</p><p class="ql-block"> 1.后面还有哪些情节吸引你?(生说:变成泡沫,药水让人鱼变成人,杀死样子能重新变成人鱼)</p><p class="ql-block"> 2.有些读只浮在表面,好的读者会透过情节思考。</p><p class="ql-block"> 她的选择让她失去了什么?(健康、声音、幸福)为什么?(小人鱼很喜欢王子)追求爱情,真的是这样吗?</p><p class="ql-block"> 3.回到开头,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这条小人鱼与众不同,用波浪线划下来。</p><p class="ql-block"> ①划线的地方划出来举手,师生合作读,生读划线部分。这段文字让你发现了什么秘密,“只种”让你发现了什么?(布置不同,小美人鱼向往地面的生活)(太阳)她的发言已经聚焦到太阳,从中你看出什么?(姐姐们只关注身边的事物,向往外面的世界,向往自由)</p><p class="ql-block"> 师点拨:关注“只种”,(固执,追求明确)执着专注。这些细节都很重要。</p><p class="ql-block"> ②向往人类的世界,有一个词被删掉了,很遗憾。(灵魂)</p><p class="ql-block"> ③她在沉思什么?(人类世界有什么神奇的呢,什么时候才能去人类世界,走路是什么感觉)与众不同的人,成就了与众不同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蒋老师的统编示范课例《海的女儿》让我豁然开朗,童话原来可以这样教:蒋老师带着孩子们走进丹麦,走进安徒生,走进作者的内心,带领孩子们打开想象的大门,用拟人、比喻、夸张等恰当的修辞手法进行大胆的想象创作故事,再入情入境朗读,引导学生感受童话的真善美。</p> <p class="ql-block">  随后,蒋老师给我们作了《如何设计阅读单》的精彩报告。在阅读方面,蒋老师可谓是精耕细作了,从《和孩子一起聊书吧:让孩子爱上阅读》到《让学生学会阅读:群文阅读这样做》,还有《小学生群文读本》系列,特别是这本《如何设计阅读单》,蒋老师把阅读做实做细、做到了极致。</p> <p class="ql-block">  为什么要使用阅读单?多年的一线带班经验,蒋老师直言不讳:阅读量上去了,孩子的阅读能力自然就强吗?阅读量不等于阅读力。</p><p class="ql-block"> 阅读单可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引导孩子有选择、有目的、有质量地阅读,帮助孩子把阅读量转化为阅读力,成为阅读高手。</p><p class="ql-block"> 一张好的阅读单,可以引导孩子领会一本书的内涵、意蕴、帮助孩子了解作者的观点,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让阅读变得轻松而又有思维含量。</p><p class="ql-block"> 在阅读单的设计方面,蒋老师结合自己丰富的实践经验,又根据文本特点、文本类型、阅读策略进行了举例介绍。</p><p class="ql-block"> 实际上,阅读单只是为孩子的阅读提供了一个框架,就像盖房子一样,先设计框架,搭建起房子的“外壳”,至于里面如何布局,如何装修,如何使用,可以依据个人的想法和爱好。</p> <p class="ql-block">  聆听了蒋老师精辟独到的报告,我觉得:我们当老师的,让孩子读的书,老师要先读,先思考,再和孩子一起读,结合读情,再思考,利用阅读单架起思维的桥梁,和孩子一起再次走近阅读,思维碰撞,绽放阅读之光,继续照亮阅读之路,这条路也会越来越宽敞明亮,越来越有魅力。</p> 八、全国优秀教师虞大明课例分享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vhsagj.smartapps.baidu.com/pages/lemma/lemma?lemmaTitle=%E8%99%9E%E5%A4%A7%E6%98%8E&amp;lemmaId=2565276&amp;from=bottomBarShare&amp;hostname=baiduboxapp&amp;_swebfr=1" target="_blank">全国优秀教师虞大明简介</a></p> <p class="ql-block">  今天,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全国优秀教师、浙江省特级教师虞大明给东莞市粤华学校四年级的学生上了一节精彩的统编示范课例——《母鸡》,教学过程如下:</p><p class="ql-block"> 一、承前启后,提出问题</p><p class="ql-block"> 二、圈划批注,明晰特点(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体现在哪里?)</p><p class="ql-block"> 1.师: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关注哪几个自然段?哪些词分别表现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画出来并边读边品。(独立探究——小组交流)</p><p class="ql-block"> 2.全班分享</p><p class="ql-block"> 3.师:像这样,先用总起句呈现母鸡的特点,再围绕总起句把特点写清楚,这也是很不错的写作分法,老师先生为什么不这样写?</p><p class="ql-block"> 4.师:老舍先生就是这样,对母鸡的具体行为进行了细致刻画,很好地体现了母鸡的特点,表达了对母鸡的情感。在母鸡的行为中,老师最感动的是“母鸡半蹲着”的举动,你们见过这样的母鸡吗?想见见这一幕吗?请看大屏幕【课件呈现】请全体起立,半蹲,张开翅膀——师现场采访。</p><p class="ql-block"> 三、关注语言,体会精妙</p><p class="ql-block"> 1.师:都说老舍是语言大师,从全文中找一找,他的哪些语言让你觉得特别有意思,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p><p class="ql-block"> 2.全班交流</p><p class="ql-block"> 四、适度拓展,直面英雄</p><p class="ql-block"> 1.老舍先生为什么不敢再讨厌母鸡了?</p><p class="ql-block"> 2.为什么说“一个母亲就是一位英雄”?(针对课文,自由发表见解)</p><p class="ql-block"> 3.师:不仅仅是母鸡,很多动物都是这样的。</p><p class="ql-block"> 五、总结全课,激励写作</p><p class="ql-block"> 师:可爱的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向老舍先生学习,用勤奋的笔写出你所喜欢的动物的特点,表达你对它们的情感。</p> <p class="ql-block">  务实 创新 大气 灵动――这是特级教师虞大明的课堂教学风格。务实、创新、大气、灵动,也是虞大明一直以来对理想语文的价值追求。他的语文教学越来越绚丽,而这种绚丽依然根植于他对学生的热爱,对语文教学最务实的创新。</p> <p class="ql-block">  我个人认为:时代不会亏待像虞大明这样将生命赋予事业和孩子的人。“春风得意马蹄疾,不需扬鞭自奋蹄。”我也相信,处在生命与工作最好时期的“虞大明们”会马不停蹄,为理想的语文教学踩出一条充满生机的新路来。他们的人生将因此而更加精彩,更加幸福!</p> 九、教研员鱼利明课例分享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wxc717efcb854c5379.m.weimob.com/weisite/detail?pid=55781960&amp;bid=56771752&amp;did=2674305&amp;wechatid=fromUsername&amp;wxref=mp.weixin.qq.com&amp;ws=hogtspbftpncl8qsrm0nfljkq2&amp;from=timeline&amp;isappinstalled=0" target="_blank">乌鲁木齐小学语文教研员鱼利明简介</a></p> <p class="ql-block">  教研员鱼利明给东莞市粤华学校四年级的学生上了一节精彩的统编示范课例——《“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过程如下:</p><p class="ql-block"> 一、预习检测,读通课文</p><p class="ql-block"> 课前,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我们来做个检测:</p><p class="ql-block"> 1.你感受到哈尔威船长怎样的品质?</p><p class="ql-block"> 2.故事发生在1870年3月17日,距今已有151年了,为什么我们今天还在读它?</p><p class="ql-block"> 3.你能流畅地读出下面的词语吗?</p><p class="ql-block"> 二、梳理脉络,学习“夜航”</p><p class="ql-block"> 1.文章一开始就多次描写到大海上的环境,这些句子能删除吗?</p><p class="ql-block"> 2.文章还分别对“诺曼底克”“玛丽号”进行了描写,这些句子能删除吗?</p><p class="ql-block"> 体会“伏笔”和“对比”的作用。</p><p class="ql-block"> 三、情境品读,学习“遇难”与“救援”</p><p class="ql-block"> 继续往下读,勾画出遇难后人群和哈尔威船长的表现。</p><p class="ql-block"> 1.配乐想象当时混乱的情景。</p><p class="ql-block"> 2.指导朗读,读好对话。</p><p class="ql-block"> 3.体会“哪里有可卑的利己主义,哪里也会有悲壮的舍己救人。”</p><p class="ql-block"> 四、思维争辩,学习“殉职”</p><p class="ql-block"> 1.情境朗读。</p><p class="ql-block"> 2.出示题记“真正的强者,是那种具有自制力的人”。</p><p class="ql-block"> 3.《“诺曼底克”遇难记》也被选入了其它短篇小说集中,其中有一个版本改名为《船长》,你喜欢哪一个题目?为什么?</p> <p class="ql-block">  鱼利明老师追求清新,朴实的教学风格。课堂中,鱼老师带有磁性的声音惊艳到了我,这真是一场精彩的视听盛宴,他的朗读无处不散发着魅力,使老师们折服不已。这节课他非常注重指导朗读,每一遍朗读都有明确的目标,使学生在一遍一遍地朗读中整体感知、读准字音、梳理纹路、品味细节。鱼老师犹如一盏明灯,指引老师们在以后的教学中指导学生思前想后读、情景想象读、抓提示语读,鱼老师做了最好的示范,为广大语文教师今后的教学指明了方向。</p> <p class="ql-block">  是啊,作为教师,我们要通过朗读,将孩子从声音世界渡到文字世界,感受民族语言的声音之美,感受阅读的力量。</p> 十、肖复兴&鱼利明现场提问互动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baike.baidu.com/item/%E8%82%96%E5%A4%8D%E5%85%B4/714886?fr=kg_general" target="_blank">中国著名作家肖复兴简介</a></p> <p class="ql-block">  首先,肖老师先讲了自己和叶圣陶先生的关系及踏上作家之路的历程。</p><p class="ql-block"> 其次,他就个人而言,谈了自己作家成长的心路历程,他认为孩子成长最关键的阶段:小学三、四年级。</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在这关键的转折时刻,是考验家长也是发挥家长智慧和才华的时候,这个时候我们抓紧孩子而且非常有的放矢地帮助孩子度过四年级这个坎儿,孩子就会达到良好的发展,如果这个坎儿没有很好地渡过,家长仅仅认为孩子是因为粗心大意、马虎造成的小错误,下次注意就行了,这样是万万不行的。其实,这个时候一个语文的作文和一个数学的计算,一个抽象思维和一个形象思维正是锻炼我们的孩子,也是锻炼我们的家长的时候。所以,四年级是最关键的,应多培养兴趣和多交流。因为如果四年级时孩子落下去了,虽然落下去很少,但是如果不抓紧的话,只能到初中去扭转乾坤了。</span></p><p class="ql-block"> 再次,肖老师介绍自己的作品《肖复兴散文集》。</p><p class="ql-block"> 最后,两位培训的老师向肖复兴提问,他一一给予解答。</p> 十一、知名教育学者闫学课例分享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vhsagj.smartapps.baidu.com/pages/lemma/lemma?lemmaTitle=%E9%97%AB%E5%AD%A6&amp;lemmaId=12736358&amp;from=bottomBarShare&amp;hostname=baiduboxapp&amp;_swebfr=1" target="_blank">国内知名教育学者、语文特级教师闫学简介</a></p> <p class="ql-block">  人淡如菊,书之岁华的闫学老师给大家上了一节绘本阅读示范课例《我是花木兰》,闫学老师通过封面、绘本内页图册中剪纸和铅笔画色彩的呈现,让孩子们学会观察绘本图画背后的语言,认识了一位英勇作战的战士,一位具有美丽天性和特质的女孩——花木兰,见证了绘本现代女孩“花木兰”和古代英雄花木兰跨时空的双线对话。</p><p class="ql-block"> 这节鉴赏课,闫学老师上出了其独特的语文味道。品其课似品茶,茶香深远且回味无穷。如何沏一壶好茶,当选材精良,了解茶之好。煮茶当把握好火候,闫学老师一步步引导,在学生情感的理解上层层递进,有收有放,张弛有度,不解之处多加火候,理解之处放慢步伐。倒茶之时,往往去其沉淀之杂物,杯中只有清茶,闫学老师设计课时亦是如此,学生理解的不选择,其他老师所讲过的方法不选择,独辟蹊径,取舍得当,当选一处,精点教学。茶已倒好,饮茶品茶之时就是学生思维开阔之时, 师生互动共同交流,在课上达到了情感共鸣。而我们也似品了一道好茶,流于齿间回味无穷。正是闫学老师深厚的文化底蕴,自带的气场,对课堂的把握及用心的设计才有了这道好茶。勤于学,精于课,静于心,达共鸣,勤简静和,这正是语文教学的一道“茶文化”。</p><p class="ql-block"> 整堂课,闫学老师娓娓道来,为我们奏出了一曲荡气回肠又温婉柔和的“我是花木兰”所特有的绘本之歌!</p> <p class="ql-block">  今天,闫学老师的绘本阅读课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受益终生。我从中领悟到绘本是智慧的象征,应多了解掌握一些经典阅读绘本,应用到实际教学当中,为提高学生的观察、阅读、思考能力,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奠定良好的基础。</p> 十二、吟诵专家徐健顺谈吟诵教学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vhsagj.smartapps.baidu.com/pages/lemma/lemma?lemmaTitle=%E5%BE%90%E5%81%A5%E9%A1%BA&amp;lemmaId=1338225&amp;from=bottomBarShare&amp;hostname=baiduboxapp&amp;_swebfr=1"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首都师范大学副教授、传统文化教育专家、吟诵专家徐健顺简介</a></p> <p class="ql-block">  今天,徐专家作了《古诗文教学的突破之道——吟诵教学法》的报告,让我了解到了吟诵教学是一种以声音为主要手段、以诉诸感性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方法。</p><p class="ql-block"> 吟诵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声音深入理解并切身感受诗文涵义,并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滋润。</p><p class="ql-block"> 吟诵教学是教师点拨、学生自学的反复反馈过程。</p><p class="ql-block"> 吟诵教学是个别教学为主、共学研讨为辅的教学模式。</p><p class="ql-block"> 吟诵教学包括古诗文吟诵和白话诗文吟诵。</p><p class="ql-block"> 吟诵教学包括普通话吟诵和传统方言文读吟诵。</p><p class="ql-block"> 吟诵教学最终要落实到创作上。</p><p class="ql-block"> 学会吟诵是吟诵教学的基础,但不是吟诵教学的终点。吟诵教学是用吟诵去教学。</p><p class="ql-block"> 吟诵教学是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一种实践,其理念、模式、方法、细节,都不可违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目标。</p><p class="ql-block"> 吟诵推广一定要坚持自愿的原则,地区自愿、学校自愿、老师自愿、学生自愿。</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m.baidu.com/video/page?pd=video_page&amp;nid=9003757511524478403&amp;sign=5936701093109144597&amp;word=%E5%BE%90%E5%81%A5%E9%A1%BA%E7%8E%B0%E5%9C%BA%E5%90%9F%E8%AF%B5%E8%A7%86%E9%A2%91&amp;oword=%E5%BE%90%E5%81%A5%E9%A1%BA%E7%8E%B0%E5%9C%BA%E5%90%9F%E8%AF%B5%E8%A7%86%E9%A2%91&amp;atn=index&amp;frsrcid=5377&amp;ext=%7B%22jsy%22%3A1%7D&amp;top=%7B%22sfhs%22%3A1%2C%22_hold%22%3A2%7D&amp;sl=4&amp;trace=9510128634439358824&amp;isBdboxShare=1&amp;_t=1621656397297" target="_blank">附:徐健顺老师吟诵《将进酒》</a></p> <p class="ql-block">  徐专家的古诗词吟诵法让我们品经典诗文之味,在经典诗文中徜徉,但诵读活动却不是一朝一夕、立竿见影的事情,是一件长期的文化浸润。万事贵在坚持,“合抱之木,起于毫末,百层之台,起于垒土,”我们坚信,今天我们诵读经典美文,播种诗意人生,明天,孩子们必将在这些美好情愫的浸润下,情感变得柔软而细腻,头脑变得敏锐而智慧,人生变得诗意而幸福。我们教师的精神世界也将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充分享受民族文化的精神滋养,这是提升我们自身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必经之道。</p> 十三、全国劳模王崧舟课例分享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vhsagj.smartapps.baidu.com/pages/lemma/lemma?lemmaTitle=%E7%8E%8B%E5%B4%A7%E8%88%9F&amp;lemmaId=1898817&amp;from=bottomBarShare&amp;hostname=baiduboxapp&amp;_swebfr=1"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全国劳动模范、教授、特级教师、《百家讲坛》主持人王崧舟简介</a></p> <p class="ql-block">  王崧舟老师给东莞市粤华学校五年级的学生上了两节精彩的统编示范课例——《红楼春趣》。</p><p class="ql-block">【教学理念】</p><p class="ql-block"> 1.立足课程,超越课程。</p><p class="ql-block"> 2.初识红楼,期待红楼。</p><p class="ql-block"> 3.契入儿童,引领儿童。</p><p class="ql-block">【教学过程】</p><p class="ql-block"> 一、变序学习,了解读法</p><p class="ql-block"> 1.聚焦注释,提取信息。</p><p class="ql-block"> 2.关注园地,了解读法。</p><p class="ql-block"> 二、疏通文句,梳理情节</p><p class="ql-block"> 1.读“掉风筝”,猜测词义。</p><p class="ql-block"> 2.读“拿风筝”,放过难词。</p><p class="ql-block"> 3.读“放风筝”,梳理情节。</p><p class="ql-block"> 三、聚焦人物,把握性格</p><p class="ql-block"> 1.通览全文,聚焦宝玉。</p><p class="ql-block"> 2.品读语言,感受性格。</p><p class="ql-block"> 3.品读神情,体会性格。</p><p class="ql-block"> 4.品读动作,把握性格。</p><p class="ql-block"> 四、置换版本,初识知己</p><p class="ql-block"> 1.借助资料,了解版本。</p><p class="ql-block"> 2.聚焦黛玉,体会“不忍”。</p><p class="ql-block"> 3.猜想宝玉,初识知己。</p><p class="ql-block"> 五、纵览知己,走进红楼</p><p class="ql-block"> 1.回读课文,再识知己。</p><p class="ql-block"> 2.拓展原著,纵览知己。</p><p class="ql-block"> 3.借助影视,走进红楼。</p> <p class="ql-block">  王老师这两节课不仅是对学生的叩、启、发,更是对每一位语文老师的叩问与点拨。我在这两节课中受益颇多,采撷两朵最深刻的印象之花,与大家共赏芬芳:</p><p class="ql-block"> 一、双线并行,落实要素,唤醒心灵</p><p class="ql-block"> 课上,王崧舟老师在紧扣部编版教材语文要素的基础上,用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虔诚的守护之心引领学生眷注、深情地拥抱《红楼梦》,用心、用情地做一件事,那就是唤醒学生的诗意生命。他的唤醒是巧妙的,一是:王老师的这节课从引领学生提炼和概括阅读名著的方法的开篇,概括出:联系课文,猜测意思;难解语句,暂且放过;借助资料,扩大了解三种读书方法,并把这些方法巧妙地渗透进课堂学习中。二是:品人由面到点,步步深入。这一单元语文要素中要求学生感悟文中的人物形象。王老师从学生感兴趣的红楼人物形象的“卷轴中”,引导学生畅所欲言,最后归结到作者着墨最多的贾宝玉身上。当学生的注意力全部回归到宝玉这里时,他已经把学生自读品悟的台子搭好了,给出提示:“品宝玉”1.画一画,默读课文,画出文中描写宝玉的语句。2.想一想,宝玉的这些表现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3.在描写宝玉的空白处写上自己的批注。当学生完成以上任务,表达出对宝玉的印象是“单纯、善良”时,王老师紧抓“放风筝”的片段,步步善诱,引导学生从体会到宝玉喜欢美人、喜欢女儿到珍重女儿的形象特质,引出《红楼梦》实际上是在“为女儿立传”的作者本意。此时的学习已经得到了升华,而这种升华没有牵手,没有痕迹,风开水绽,自成涟漪。</p><p class="ql-block"> 二、赤诚之心研读文本,赤子之情引领学生</p><p class="ql-block"> 王崧舟老师在说课中提到《红楼梦》是巨大的文化存在,每每读起,他便心生向往,心生敬畏。这部著作是中华语言皇冠上最璀璨的一颗明珠,在激发每一位读者的精神原欲和返乡冲动,以及每个人对精神家园的寻找。所以,对名著的解读不仅要深入,还要虔诚,用赤诚的心来研读文本,尊重作者的本意。他之所以选择安排脂本和程本的对比阅读应该正是出于此意。同时,他在立足于文本的基础上,不满足引领学生站立于课堂,而是对课堂进行了超越。在第二课时中,他用精致、优雅、质朴的语言在尊重学生阅读体会的基础上,带着学生推开人物品析之窗,析黛玉形象,品宝黛关系,最终引领学生走到读红楼的又一个高岭之上,那便是宝黛之间是互为知己的存在,“知己”的文化意向从此根植学生的心间,他们的文化审美又生长了一个新的高度。他们从此明白了《红楼梦》不能只被解读为爱情悲剧,而是一种更为纯粹的情感和寄托。它的悲剧元素不仅仅是爱情,而是“叹知己无缘”的人性悲歌。</p><p class="ql-block"> 王老师用自己作为《红楼梦》资深读者的赤子之情,在课堂的方寸天地间给学生建支架,引领学生由故事情节的赏读到人物形象的品析,最后直击学生学习的灵魂,课堂上一个个被唤醒的心灵在生长,在拔节,怎能不令人感动!</p> <p class="ql-block">  王崧舟老师的这两节《红楼春趣》的名著赏读课,让我感受到一位躬耕不辍又情深似海的语文大师在不断地重塑责任和担当,努力用良知引领儿童去看到中华文化最灿烂的精彩巅峰。</p> 十四、教研员赵志祥谈文言文教学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www.360doc2.net/wxarticlenew/953683279.html" target="_blank">深圳市教研室主任、小学语文教研员、特级教师赵志祥简介</a></p> <p class="ql-block">  赵志祥老师是著名的特级教师,是于永正老师的大弟子。今天很荣幸地听他作《小学文言文教学刍议》报告。</p><p class="ql-block"> 赵老师提出:小学文言文教学最基本也最主要的手段是朗读,读既是途径,也是策略,更是目的。这也正印证了于永正老师“书不读熟不开讲”的理念。</p><p class="ql-block"> 1. 喜爱文言,培养兴趣。</p><p class="ql-block"> 2. 读好文言文。</p><p class="ql-block"> 3. 读懂文言文。</p><p class="ql-block"> 因此,对文言文的教学着重点应放在熟读、记诵上,以求通过诵读调动学生联想和想象。从而使学生身临历史情境,直入文本深处,与作者进行面对面沟通与交流,产生灵感与共鸣,从而更深层次上感悟文本,感悟人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听完赵老师的这次报告,让我见识了优秀语文教师应该具有的功底和素养,让我见证了小学文言文群文阅读教学的成功实践。在赵老师的报告中,我幸运地遇见了语文;在赵老师的吟诵道白中,我幸运地遇见了文化,此行幸哉!</p> <p class="ql-block">  聆听小学语文名师品质课堂,助老师们潜心修学。“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为期三天的学习,参会老师们专心听课,认真记录,在课余的讨论交流中表达着听课感受:有探讨,有思考,也不乏置疑和探究……水本无华,相荡而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p><p class="ql-block"> 道可顿悟,事须渐修。让我们以此次培训为契机,带着所学、所感、所悟,凝心聚力,一起携手在小语教学研究的道路上,通过学习再学习,实践再实践,能够早日迎来属于我们的一路花香!</p>

老师

教学

语文

学生

吟诵

阅读

监生

学习

朗读

特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