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又是活力满满的一天,早上,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曾晓东教授带我们研究《</span>教师作为一个职业——理想主义落地的实践过程》(兼论研究视角)。</p> <p class="ql-block"> 我们和她带的大学研究生们一起学习,享受大学校园的生活,真好!</p> <p class="ql-block"> 曾教授从研究的视角进入,给我们分析了视角之差,理想主义的构成等,通过“关于教师,人们的看法;关于理想,大家的观点”等方面的解读和阐述,告诉我们要平衡、用好不同的视角,需要一些全景知识地图,这样,就能找到最大公约数,把一些碎片的东西整合起来。通俗讲,解决了“了解你在哪里,要到哪里去”。</p> <p class="ql-block"> 以下是截取的一些PPT图片,可以参考,自我内化😊。</p> <p class="ql-block"> 什么是理想,你从图片中看到了哪些支撑理想的因素?</p> <p class="ql-block"> 视角也是有时空差异的,如从图片中看待中西方文化中对园艺的设计看出视角的时空。</p> <p class="ql-block"> 休息时间,在院子里捡到了凋零的花,很美,拍个照,缓解一下我被燃烧的大脑。</p> <p class="ql-block"> 后半堂课,我们继续学习政治经济学如何平衡、用好不同的视角。</p> <p class="ql-block"> 视角带来了不同的框架,也将不同的变量纳入到我们的思考范畴中。视角对于研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一个研究中,多视角可以存在,但是,需要明确是哪个视角下的结论。</p> <p class="ql-block"> 接着,我们又学习了人类学、教育学视角下的教师职业。</p> <p class="ql-block"> 人类学就是在人间的活动,从而获得对人类活动的意义寻找。</p><p class="ql-block"> 教育学就是如何“教-学”和教育。</p> <p class="ql-block"> 下午的学习还是知识了解,曾老师从研究儿童的社会情感方面,又做了一些维度的分析。</p> <p class="ql-block"> 课后,大家有就疑惑的问题和曾老师做了研讨交流。</p><p class="ql-block"> 曾老师总是耐心、细致的回答。</p><p class="ql-block"> 她温柔的笑、和蔼的态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影响。而且她在上课的时候,总是提出问题,然后让学员去思考,等待学院去回答。不管学会回答的如何,她总会肯定地说:“嗯,是的,对的!”然后会从学员的思维角度,用专业的知识去做分析和解答,让大家听的明白,理解的透彻!</p> <p class="ql-block"> 我想,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是不是也应该这样了。</p><p class="ql-block"> 曾老师的人格魅力和专业素养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智者对话,真的会有很大的收获。</p> <p class="ql-block"> 大学的校园很美,小道清幽,阳光和昫,景美醉心,但我却不识两旁花为何花,草为何草,树是何树。</p><p class="ql-block"> 我承认我明了我听明白了研究要素和路径,但我却有太多不懂里边的知识。</p><p class="ql-block"> 听得心明眼亮,却又头脑糊涂。终归,还是读书太少,积累太薄,浅陋太多。我想在继续学习的路上,仍需复盘内化。也更明白了一个道理:活到老学到老😊</p> <p class="ql-block"> 最后,曾老师推荐了这几本书,我建议喜欢的读书的老师收藏。</p><p class="ql-block"> 学无止境,学习的路上,我们一直在努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