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人的美篇

闲人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一场无人提及的战斗——打响辽沈战役第一枪的地方</span></p> <h3>义县县城,地处锦州城北约55公里处,是一个东、南、西三面地势平坦,北部倚靠着大凌河的天然屏障,城四周还筑有高10米、宽3.5米的古城墙,墙外有4米宽、22米深的护城河,自古以来就是进出关内外的咽喉要道,兵家必争之地,易守难攻。</h3> <h3>我们在谈论当年辽沈战役锦州攻坚战时都会提到锦州外围战的义县县城攻坚战,并说义县攻坚战是正式打响辽沈战役的第一枪。而对义县外围的战斗确从无提及,是场面太小?是时间太短?还是投入兵力太少?但无论从哪方面看,这才是打响辽沈战役第一枪的地方。这场战斗发生在1948年10月1日义县攻坚战之前的9月24日,参加战斗的是三纵七师二十团三营,战斗地点在义县城北四方地(现今叫四方台)。四方地(台)是一个什么地方,笔者为一探究竟于近日专程对现地进行了走访。</h3> <h3>四方地(台),位于义县城东北,义县至北镇公路南侧,大凌河北岸,距大凌河不足百米,距义县县城直线距离不足6公里,曾是过河进入义县县城的必经之路,也是当时的大凌河渡口。在这样一个重要的地段,国民党军队用一个加强连在此地设立了防御工事。</h3> <p class="ql-block">1948年9月12日,三纵奉命由西安(今辽源市)乘坐火车车西进,14日在新立屯下车,经过4天长途跋涉,到达义县外围大凌河以北,19日三纵受领了“野司”接替四纵、九纵阵地,攻占义县县城的命令;司令员韩先楚将主攻任务下达给了八师(城东)、九师(城南)和二纵配属的五师(城西)三个师来完成此项任务;9月24日,配属三纵的二纵五师到达义县西南10余公里的刘户台、太平屯、太沟等村庄并在此集结。韩先楚司令员、罗舜初政委命令各攻城部队完成对义县的合围。当部队行至四方地(台)处发现有一股国民党军队设防,挡住了部队前行道路,随即韩司令对没有攻城任务的七师命令道:“迅速拿下该地,打开部队通路!”,七师接到命令后令其前卫二十团执行命令,该团第三营在营长刘元钧的带领下立即投入战斗;三营九连从正面对敌进行了攻击,八连在侧面,七连为预备队;该营在与敌激战3个多小时后,歼灭了一部分敌人,但敌人的碉堡仍喷射着火焰。几次爆破均未成功。战士刘兰仓被炮弹皮打进了脚面,顾不上包扎为掩护战友继续向敌人射击,一颗炮弹在他面前爆炸,刘兰仓牺牲在战友面前;这时,九连三排班长阎克俭主动请战,带领一个爆破组,冒着敌人密集的火网冲了上去。6名战友先后倒下了,只剩下阎克俭一个人,他满怀怒火,咬紧牙关,在全营的火力支援和掩护下,匍匐前进,迅速接近敌堡,将爆破筒从敌碉堡的射孔插了进去,不料被狡滑的敌人又推了出来,这时,阎克俭牙根一咬,运足了全身的力气,将爆破筒再次插了进去,只听“轰”的一声巨响,敌人同碉堡一起飞上了天。阎克俭也一跃而起,飞一般的同大部队一起向前冲去。战后,该营因阎克俭表现突出为他请立大功一次,同时还提升他为三营九连三排副排长;战士刘兰仓被上级党委批准记两次大功同时被评为“硬骨头战士”。</p> <h3>(参考资料:时任二纵五师政委石瑛的回忆文章;步兵第三五三团团史;步兵第一一八师(旅)史;陆军第四十军军史;辽宁省锦州市义县县域乡、镇区划等)</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