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校—五通桥民办中学

踏雪

<p class="ql-block">人的一生很短,几十年的光阴一晃而过,可人们的记忆很长,可以通过文字,搜索上下五千年。</p><p class="ql-block">母校,人们心目中十分伟大的学校,大凡回忆录,都少不了母校之浓墨重彩的一笔。</p><p class="ql-block">我的母校是五通桥民办中学,(简称五通民中)位于现在的五通桥竹根镇文化街十五号,看到这个地址,千万别以为是在大街上,而是在一座山上,山不大,有仙则灵,仙姑名佑君,此山又名菩提山。</p><p class="ql-block">菩提山,古称四望山,因山左有长道又称白虎山,据县志记载,《读史方舆记要》:“四望山,在犍为县东北百里,山高耸,可以四望”。山上有丁佑君烈士纪念馆,林荫蔽日,层峦叠翠,可尽搅五通桥风光。</p> <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是2021年5月15日在现在名为竹根中专门外拍的,好不容易回一次母校遗址,母校已消失,母校原地址己变为乐山市竹根职业中专学校,建于1983年,换句话来说,当初由五通桥知名人士,杨茂德先生主办的五通桥民办中学,从1969年上山下乡运动后,就基本上寿终正寝了,无从考查母校创办的年份,估计是62年左右,因为我们学校有65高。母校幼年早逝,年仅七岁,悲呼!难怪都培养不出高大上人材,严重的营养不良。</p> <p class="ql-block">从这张照片,还可以依稀看见操场上有个台,仿佛杨校长还在上面扠腰,杨手。学校大门紧闭,有保安值班,我心存希望地轻声叫过保安(保长),说:同志,别看我们年纪大了,年轻时我们是这个学校的学生,从北京专程而来,想看看母校,可否通容进去拍几张照片,(谎说从北京来,心想北京首都呵,大官住的地方,吓吓小保安,也许让我们进去),可万万没想到,保安虽小,看门是把好手,他冷笑一声;享,别说北京来的,有从新加坡专程坐灰机过来的,都没有让进!北京算啥子?崇洋媚外之嘴脸加奴才相十足,实在可恶。所以我才理解鲁迅先生为什么提倡,要痛打落水狗。</p> <p class="ql-block">五通桥位于四川省西南部,东接井研县,南连键为县,西邻沙湾区,北靠乐山市中区,东西长27.89公里,南北宽26.18公里,总面积473平方公里。</p><p class="ql-block">物产丰富,以煤,盐卤为主,有沙金零星分布。</p><p class="ql-block">最为五通桥人骄傲的还是沿江,高大上的榕树,密布两岸,每年春夏,满江的绿色让人留连忘返,碧绿的江水,有让人想投入她的怀抱的冲动,投江的人多了,所以五通桥曾被称为游泳之乡。出过毛娃子(小名)国家水球队员,再有就是桥了,为何叫五通桥?五通桥得名,是由于两河口附近的“五通庙”和“老桥”的结合,“五通”是神,桥是老桥。两河口现在看上去很破败和落寞,可在清代乾隆,嘉庆时,五通桥的中心和闹市并不在现在的四望关、桥滩,而在今两河口一带。</p> <p class="ql-block">一座浮桥连接青龙嘴和四望关,另一座浮桥连接四望关和竹根滩。形成水与桥的结合,远盛男人和女人的结合,男人和女人的结合,勾心斗角的多,柔情万钟的少,民政局办离婚的比办结婚的多,就是铁证。虽然浮桥已去无踪影,江水依旧笑化工,浮桥现在已经绝迹,那是一种用几十只大船连在一起,盖上木板,加上简易的栏杆,只有人可以通过,人行其上会随水面的波动而愰动,水流平静时,桥也会像涉事未深的少女一样,平静得含胸低首,一幅让人悯爱的模样。而洪水泛滥时,人行于桥上,会感觉晃荡,浮桥随水的涌动时而起伏,时而摆动,人如醉汉,桥如醉桥,走过这种桥的人,都是非遗人物。入天堂的多,还行在红尘的少,如果水太猛,浮桥只有折开,过河用船,还记得一叶小舟,两个船工,一个船尾一手舵一手划船的叫舵手或舵爷。知道为什么帮派首领叫舵爷的原由了吗?船前的船工一手或撑长槁或奋力划船,二人一前一后,号子喊响,与急流拼搏的场景,深深刻在年少时脑海里,在主要靠水上运输的年代船工才是名星,他们才是那个时代的兆明。</p><p class="ql-block">水急船无法撑或划,聪明的船工用粗绳,以前的绳绝对是现在没有的,只用竹子编制而成的,一头牢牢固定在大榕树上,一头固定大船,然后撑入洪水中,随水流的力量摆过对岸。这些船,这些桥,还有那赤身的船工,都随江水消失得无宗无影。</p> <p class="ql-block">榕树为高大乔木,高达15—25米,老树有锈褐色气根,飘在空中,如关公的美胡子,夏天,人们沿冮而依,石挡扞上,或午休打个小顿,或摇扇观江中打渔船用水老鸦捕鱼。或观纤夫们赤臂光脚拉纤绳逆流而上,不是西湖,胜似西湖,当时五通桥早已名声远扬,有小西湖之美誉。</p> <p class="ql-block">一个城镇拥有一条河流过,已是幸事,可以发展打造为景区,如黄龙溪古镇,柳江古镇,上里古镇等等。一条河就可以成为古镇,有用不完的钞票。五通桥居然有岷江,涌斯江和茫溪河三条河,涌斯江和茫溪河在四望关汇合,直奔挢沟镇与岷江汇合,然后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的拥有小西湖之美名的,天然景区居然发展成为污染严重的逃离之区。这祖国飞速发展的几十年里五通桥会倒退,开历史倒车,身为五通桥的父母官们,可能成天钻营如何升官发财,香车美女去了。</p><p class="ql-block">儿时的我,小学毕业建设街小学,对面就是五通桥中学,背后是茫溪河,一放学就偷偷的下河板澡,后来才叫游泳。由于常有小孩玩水被淹死,所以家长们都不准小孩下河,我们都是不听话的小魔王,不会听家长的,但家长也有奇召,小孩回家,家长,用指甲一划身上,如果出现一道白色,这顿笋子炒肉少不了。因为刚从河里出来的身上没有汗,一划就有白色的印。为这个我们没有少挨打,身体出卖了少年的我们。</p> <p class="ql-block">一九六三年小学毕业,考入五通桥民办中学</p><p class="ql-block">记得当时五通桥有四所中学,最好的肯定是位于建设街的五通桥中学,相当于现在重点中学,其它就是五通桥民中,竹根镇中学,桥沟镇中学。我小时母亲被组织上抽吊去成都学医,父亲从泸州调到省运输公司汽车十二队,曾任副队长,秘书,财务科长等职,大官,大跃进,大战钢铁忙!沒有时间管我,所以我比较有个幸福的童年,虽然成绩语文还行,算术差,这也注定我发不了大财,所以我进不了重点中学,虽然五通桥中学紧邻汽车十二队。退而求次,进了五通桥民办中学,每天上学要走完建设街,过浮桥,爬菩提山。那时的我们,没有像现在儿童们,让补习班弄得个个像童子军。</p><p class="ql-block">那时政府为了不让我们这些祖国的花朵,变成肩不能挑,手不能提,连韭菜麦子都分不清,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花花公子,必须参加劳动,放假都去乡下支农。当时叫防修反修,防资本主义复避,放眼现在,城里的孩子,那个不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上个学都车接车送,修了吗?资本主义复辟了吗?我们不还是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p><p class="ql-block">可我们没有那么多课外作业,天天有时间玩玻璃球,豆腐干,滚铁环,抓子,打弹弓,幸福感十足,现在的儿童你敢玩弹弓?你敢一下课就去跳橡皮筋?</p><p class="ql-block">想当年,我家住五通桥人民医院,与五通桥民中隔河相望,吃完午饭,下午上学基本上都是头顶书包,光屁股游过涌斯江,爬上菩提山,那时青山绿水,游泳时可以睁眼看水底世界。现在谁还敢下河,一江污水,弄死你。</p> <p class="ql-block">对母校的记忆是深刻的,不可磨灭的,虽然我们都入古稀之年,可我还清楚的记得:</p><p class="ql-block">学校不算大,分为初中部,高中部,文革前期六八初四个班,六七初四个班,六六初二个班,六八高一个班,六七高二个班</p><p class="ql-block">六六高二个班,每个班大约四十至五十人</p><p class="ql-block">全校师生一千多人。</p> <p class="ql-block">每期开学前,全校师生集合于操场上,操场上有一高台,校长杨茂德瘦弱的身体,却有激昂的热情,唱校歌,师生们激昂的歌声在菩提山迴荡。</p> <p class="ql-block">记得学校有两条石板路通山下,一条连着四望关,另一条通黄角井,这是师生们的必经之路,上山迎接你的是操场,现在看操场不大,可在少年时的眼里可大了,比天安门都大(因为那时没去过),操场上有一圈跑道,有四个兰球场,操场上面一条道,一边是新工字厅,68,67.66初都在这里,叫初中部,另一边是旧工字厅,学生食堂和教师办公室。再往上有几级石台阶,上去右边是68高教室,正面是67.66高教室,教室后面有一排学生宿舍,便于家远的同学读住校。</p> <p class="ql-block">记得学校有较强的师资力量,杨校长因病去世之后,来了个校长叫张廷祥,副校长陈绍珍,党支部书记李凤岐,高中部的老师还记得的有;伍廷修教68高,陈兴维(据传读过二所大学)杨啟恒教美术,后来成为画家,</p> <p class="ql-block">初中部老师记得比较多,杨树林,林永久,钱学丽,罗健明,贺忠x,段仲山,钟明亮,彭老师,谢老师等等,据说目前大部分老师已经作古,沉痛悼念敬爱的老师们。 学生们有影响的高中部;学生会主席代世杰,(后为五通桥教育局长)扬泽林(乐山市副市长)活动家何宽云,周仲良(坏儿童)朱成庆区长秘书,刘啟威(乐山市商业银行行长)蒲得方,等等。</p><p class="ql-block">初中部同学就多了,我们六六级有二个班,组建了一个微信群吳诗华群主,我们两个班有趣的是六六初一班的吴诗华和六六初二班的黄德英组成一个美好的家,裙带关系就使二个班的同学经常一起同学会。2021年5月15日两班五十多个同学,相聚于菩提山</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们班长何宽琳同学和周正中同学</p> <p class="ql-block">张淑芸,周正中,何宽淋,罗淑芬</p> <p class="ql-block">我们班的二雷,雷茂依,雷亚芬</p> <p class="ql-block">二对夫妻</p> <p class="ql-block">曾立培,余长明,万德富,江义强,周正中,龙端孝,何骥。</p> <p class="ql-block">我们班的两位文娱班委</p> <p class="ql-block">我们这批同学,不仅仅是三年同窗,还共同经历文革和上山下乡,最少都有九年。更重要的是这九年是从十二三岁到二十一二岁。人生的少年到青年。所以我们同学情浓很正常,这次聚会搬指头一算,作古的六六初二班同学不完全估计有,李德全,柳图元,邱得富,彭绍得,王昕,汤文渊,张大忠。,王行坦。</p><p class="ql-block">同学情浓,见一次少一次了,人一出生,就是走在通往死亡的路上,有的走的快,有的走的慢,最终只剩下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p> <p class="ql-block">余长明夫妻</p> <p class="ql-block">万德富夫妻</p> <p class="ql-block">一班的二位美女</p> <p class="ql-block">荀春云,懂玉英,罗淑芬,卢小予</p> <p class="ql-block">黄德英,懂玉英</p> <p class="ql-block">高英,卢小予,张淑芸,何骥</p> <p class="ql-block">同学见面分外亲</p> <p class="ql-block">六六初一斑的同学</p> <p class="ql-block">张淑芸,罗叔芬二位淑女</p> <p class="ql-block">曾明英,雷茂依</p> <p class="ql-block">梁德玉,陈光荣,雷茂依,荀春云,王淑谣,我。</p> <p class="ql-block">林元凤</p> <p class="ql-block">王老二,刘佳芳</p> <p class="ql-block">高英,雷茂依</p> <p class="ql-block">荀春云,曾明英一对乒乓球好友</p> <p class="ql-block">参加四川卫视诗歌之王节目。</p>